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及應用該系統(tǒng)的電子終端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7099042閱讀:14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及應用該系統(tǒng)的電子終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雙層電路板組裝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及應用該系統(tǒng)的電子終端。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通常在一塊主電路板上再擴展安裝一塊扣板(即副電路板),以擴展電路板的能力或者實現(xiàn)電路板模塊化技術的應用,其中,主電路板與扣板之間通過連接器實現(xiàn)電源與信號的連通。請參見圖1,該圖示出了傳統(tǒng)的主電路板與扣板裝配方式。
如圖I所示,主電路板上固定設置幾個支撐柱,然后采用螺釘將扣板固定在主電路板的支撐柱上。其中,部分或全部支撐柱采用具備限位功能彈性卡柱,以提高裝配效率。然而,該裝配方式僅適用于傳統(tǒng)的小扣板的安裝,也就是說,該結構僅適用于通過操作者施力直接實現(xiàn)連接器對的插入與拔出操作,例如,小扣板與主電路板間數(shù)量較少且插拔力較小的連接器。隨著IT與CT產品的發(fā)展,需要在單個主扣板系統(tǒng)中提供越來越強的能力,扣板功能逐漸增加,基本形成了雙層電路板結構。顯然,上下電路板功能都很強大,兩塊電路板間的信號與電源連接器的針數(shù)相應增多,從而實現(xiàn)兩塊電路板間的連接器對的插拔力也越來越大,僅基于操作者施力直接進行插拔已經無法滿足要求,需要考慮上下電路板間的助力插拔方案。目前,在業(yè)界已經開始出現(xiàn)通過助力插拔電路板的技術方案。請參見圖2,該圖示出US20100033924A1美國專利文獻所公開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如圖2所示,該方案的主要設計為采用兩個助力用大扳手(此助力大扳手左右各有一個卡點)。拆卸操作時,雙手各握持一個大扳手,并相對用力即可實現(xiàn)上部扣板的拔出;反之,相反用力就可實現(xiàn)上部扣板插入主電路板。受其自身結構的限制,該方案中的兩個助力用大扳手占用較大裝配空間,不利于現(xiàn)有電子設備超薄超輕化發(fā)展趨勢;此外,組裝或拆卸操作過程中均需要操作者雙手共同完成,操作性較低。有鑒于此,亟待另辟蹊徑針對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進行結構優(yōu)化,在有效控制整體裝配空間的基礎上,能夠進一步提高雙層電路板插拔作業(yè)的可操作性。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缺陷,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改進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用于進行插拔操作的助力機構結構合理、緊湊,占用裝配空間較??;操作者單手操作即可完成組裝或拆卸,具有較好的可操作性。在此基礎上,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具有該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的電子終端。本發(fā)明提供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包括主電路板和通過連接器組件與所述主電路板實現(xiàn)電源與信號連接的扣板;還包括用于所述連接器組件沿第一方向插拔的助力機構,所述助力機構包括兩個把手和一個連桿,其中,第一把手與所述主電路板鉸接于第一鉸點,第二把手與所述主電路板鉸接于第二鉸點;連桿分別與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鉸接于第三鉸點和第四鉸點;且所述扣板與所述主電路板之間具有沿第一方向滑動的第一滑動配合副,所述扣板與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之間具有沿第二方向滑動的第二滑動配合畐IJ,在所述鉸接形成的轉動平面內,所述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垂直;并配置成位于待插裝工作位置的所述第一滑動配合副適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滑動配合副適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可分別繞第一鉸點和第二鉸點轉動切換至插裝工作位置,位于所述插裝工作位置的所述第一滑動配合副沿第一方向相對滑動適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滑動配合副沿第二方向相對滑動適配于第二位置。優(yōu)選地,所述助力機構具體為兩組,且對稱設置于所述主電路板與扣板之間;兩組所述助力機構的第一把手之間或第二把手之間固定連接有操作扳手。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與所述扣板之間具有彈性卡合定位副,用于限定相應把手與所述扣板之間的待插裝工作位置和插裝工作位置。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上設置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扣板上設置有彈性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與所述彈性卡合部構成所述彈性卡合定位副;且配置成位于待插裝工作位置的第一卡合部與所述彈性卡合部卡合定位,位于插裝工作位置的第二卡合部與所述彈性卡合部卡合定位。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滑動配合副至少設置為兩個,且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優(yōu)選地,所述扣板上開有沿第一方向設置的第一滑槽,所述主電路板上設置有插裝于所述第一滑槽內的第一滑塊部;或者所述主電路板上開有沿第一方向設置的第一滑槽,所述扣板上設置有插裝于所述第一滑槽內的第一滑塊部;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塊部形成沿第一方向滑動的第一滑動配合副。優(yōu)選地,所述扣板上開有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上設置有插裝于所述第二滑槽內的第二滑塊部;或者,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上開有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二滑槽,所述扣板上設置有插裝于所述第二滑槽內的第二滑塊部;所述第二滑槽與所述第二滑塊部形成沿第二方向滑動的第二滑動配合副。優(yōu)選地,所述主電路板上設置有突出于主電路板本體的第一鉸接凸點部和第二鉸接凸點部,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上均沿第一方向開設有插裝槽,相應地,插裝于所述第一把手的插裝槽槽底的所述第一鉸接凸點部形成所述第一鉸點,插裝于所述第二把手的插裝槽槽底的所述第二鉸接凸點部形成所述第二鉸點。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電子終端,其殼體內設置有如前所述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優(yōu)選地,所述電子終端為服務器。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針對用于實現(xiàn)兩塊電路板之間插拔操作的助力機構進行優(yōu)化設計,可滿足較強功能電路板連接器組件的快速插拔要求。具體來說,該助力機構包括兩個把手和一個連桿,其中,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分別與主電路板鉸接于第一鉸點、第二鉸點,連桿分別與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鉸接于第三鉸點和第四鉸點;且,在扣板與主電路板之間具有沿第一方向滑動的第一滑動配合副,扣板與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之間具有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垂直)滑動的第二滑動配合副。位于待插裝工作位置時,第一滑動配合副適配于第一位置、第二滑動配合副適配于第一位置;插裝過程中,操作者可通過扳動第一把手、第二把手或者連桿,使得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分別繞第一鉸點和第二鉸點轉動切換至插裝工作位置;位于所述插裝工作位置的連接器組件實現(xiàn)可靠連接,且第一滑動配合副沿第一方向相對滑動適配于第二位置、第二滑動配合副沿第二方向相對滑動適配于第二位置?;谏鲜龉ぷ鬟^程的原理性說明可知,該助力機構以四連桿機構的工作原理為基礎建立,機構姿態(tài)調整過程中的轉動位移分解為兩個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位移,其中,第一滑動配合副的設置,使得第一方向位移形成于兩塊電路板之間,而第二滑動配合副的設置,使得第二方向位移形成于扣板與助力機構之間,進而將實現(xiàn)轉動所產生的第二方向位移釋放,使得插裝過程中扣板與主電路板之間不會產生第二方向上的相對位移。反之,拔出拆卸過程相反,原理相同。也就是說,在整個助力插拔操作過程中,兩塊電路板之間僅沿第一方向相向位移,完全能夠滿足連接器組件的插針適配要求。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方案的助力機構無需設置兩個大扳手,插裝完成后相應構件可置于主電路板與扣板之間,結構緊湊、合理,能夠減少插拔過程及組裝后雙層電路板在整機當中的空間需求,進而為整機超薄超輕設計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時,插拔操作均可由操作者單手完成,有效提高了裝配工藝性。
在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中,在主電路板與扣板之間對稱設置兩組助力機構,以均載插拔作用力,提高機構的作動性能;且兩組助力機構的第一把手之間或第二把手之間固定連接有操作扳手,插拔操作施力于操作扳手即可順暢完成兩層電路板之間連接器組件的連接;此外,操作扳手的設置可適當延長施力臂長,可進一步提高助力機構的力學性能。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優(yōu)選方案中,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與扣板之間具有彈性卡合定位副,用于限定相應把手與扣板之間的待插裝工作位置和插裝工作位置,如此設置,可實現(xiàn)雙層電路板間的免工具免螺釘裝配固定,具有較好的裝配工藝性。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示出了傳統(tǒng)的主電路板與扣板裝配方式;圖2是美國專利文獻US20100033924A1所公開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示意圖;圖3是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4是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助力機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的預裝配關系示意圖;圖6是待插裝工作位置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側向視圖;圖7是插裝工作位置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側向視圖;圖8是具體實施方式
所述扣板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9是具體本實施方式所述助力機構與扣板之間的裝配關系示意圖;圖10為圖6中所示待插裝工作位置狀態(tài)下的運動簡圖;圖11為圖7中所示插裝工作位置狀態(tài)下的運動簡圖。圖中
主電路板I、第一滑塊部11、第一鉸接凸點部12、第二鉸接凸點部13、扣板2、第一滑槽21、第二滑槽22、彈性卡合部23、助力機構3、第一把手31、第二滑塊部311、第一卡合部312、第二卡合部313、插裝槽314、第二把手32、插裝槽321、連桿33、操作扳手4、連接器組件5。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另辟蹊徑針對插拔助力機構進行結構優(yōu)化,在滿足較強功能電路板的連接器組件插拔要求的基礎上,為整機超薄超輕設計提供了可靠保障,同時有效提高了插拔操作的可操作性。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具體說明本實施方式。不失一般性,本實施方式以大尺寸主電路板及小尺寸扣板為主體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基于該主體形成的插拔助力機構同樣適用其他尺寸比例關系的雙層電路板設計
方案。 請參見圖3,該圖是本實施方式所述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位于插裝工作位置。如圖3所示,該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包括主電路板I、扣板2及用于實現(xiàn)兩塊電路板之間連接器組件插拔的助力機構3。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主電路板I和扣板2通過連接器組件實現(xiàn)電源與信號連接,當然,基于不同功能的電路板,連接器的針數(shù)也會不同,具體電路板及其連接器組件的功能原理并非本申請的發(fā)明點所在,故本文不再贅述。為詳細說明本方案所述助力機構的具體構成及連接關系,請一并參見4,該圖為本實施方式所述助力機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中所示為待插裝工作位置的助力機構。本文中將涉及“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兩個方位概念,以便于清楚簡要的表達技術方案。其中,“第一方向”與連接器組件的插針插拔方向相同,即圖不豎直方向;“第二方向”在前述鉸接關系所形成的轉動平面內與“第一方向”垂直,即圖示水平方向。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方位概念的應用并不構成對本申請請求保護范圍的限制。兩個原理相同并大致平行設置的助力機構3形成一助力總成,結合圖4所示,助力機構3主要由兩個把手和一個連桿構成,第一把手31與主電路板I鉸接于第一鉸點A,第二把手32與主電路板I鉸接于第二鉸點B,連桿33分別與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鉸接于第三鉸點C和第四鉸點D ;請一并參見圖5,該圖示出了本實施方式所述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的預裝配關系不意圖。其中,扣板2與主電路板I之間具有沿第一方向滑動的第一滑動配合副a,該第一滑動配合副a在引導兩塊電路板之間沿第一方向位移的同時,可限制兩者之間沿第二方向相對位移;扣板2與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之間均具有沿第二方向滑動的第二滑動配合副b,該第二滑動配合副b在引導扣板2與兩個把手之間沿第二方向位移的同時,可限制兩者之間沿第一方向相對位移;并具體配置成如圖6所示,位于待插裝工作位置的第一滑動配合副a適配于第一位置al、第二滑動配合副b適配于第一位置bl ;操作者施力后,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分別繞第一鉸點A和第二鉸點B轉動切換至插裝工作位置,如圖7所示,位于插裝工作位置的第一滑動配合副a沿第一方向相對滑動適配于第二位置a2、第二滑動配合副b沿第二方向相對滑動適配于第二位置b2。
為適當延長施力臂提高助力機構的力學性能,同時確保兩組助力機構3同步動作,圖示兩個助力機構3的第二把手32的端部固定連接有操作扳手4。如此設置,插拔操作施力于操作扳手4,即可順暢完成兩層電路板之間連接器組件5的連接;如圖3所示,插裝工作位置的操作扳手4位于扣板2的一側,亦不占用高度尺寸空間?;谇笆龅谝换瑒优浜细盿和第二滑動配合副b在助力機構中的功能作用,第一滑動配合副a和第二滑動配合副b可以采用不同的結構形式實現(xiàn)。例如,扣板2上開有沿第一方向設置的第一滑槽21,相應地,主電路板I上設置有插裝于該第一滑槽21內的第一滑塊部11,相適配的第一滑塊部11與第一滑槽21形成前述沿第一方向滑動的第一滑動配合副a。如圖所示,第一滑塊部11具體為主電路板I側壁上向內延伸的導柱,第一滑槽21開設在導板2側壁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至底端,以便于實現(xiàn)插裝配合。當然,第一滑塊部11也可以是這樣的設計,由主電路板I側壁向內沖壓形成凸
起(圖中未示出),同樣可以與第一滑槽21適配完成第一滑動配合副a的功能。除此之外,前述構成第一滑動配合副a的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塊部也可以反向設置(圖中未示出)替代方案,即主電路板I上開有沿第一方向設置的第一滑槽,扣板2上設置有插裝于第一滑槽內的第一滑塊部,顯然,如此設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塊部同樣可以形成沿第一方向滑動的第一滑動配合副。此外,本方案的主電路板I與扣板之間每側均設置有兩個第一滑動配合副a,且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實際上,每側可以設置除兩個之外的其他復數(shù)個,當然,兼顧過定位可能產生的加工成本以及均衡機構工作載荷兩方面因素,每個設置兩個第一滑動配合副a為最優(yōu)方案。再例如,扣板2上開有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二滑槽22,相應地,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上設置有插裝于第二滑槽22內的第二滑塊部311,相適配的第二滑槽22與第二滑塊部311形成前述沿第二方向滑動的第二滑動配合副b。請一并參見圖8和圖9,其中,圖8為本實施方式所述扣板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實施方式所述助力機構與扣板之間的裝配關系示意圖。具體地,第二滑塊部311為自第一把手31的圓孔穿出后插裝于第二滑槽22內的螺柱或鉚釘。同樣,第二滑塊部311由第一把手31沖壓向內形成凸起(圖中未示出)也可以與第二滑槽22適配完成第二滑動配合副b的功能。前述構成第二滑動配合副的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塊部也可以反向設置(圖中未示出)替代方案,即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上開有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二滑槽,扣板2上設置有插裝于第二滑槽內的第二滑塊部,顯然,如此設置的第二滑槽和第二滑塊部同樣可以形成沿第二方向滑動的第二滑動配合副。此外,第二滑動配合副b并不局限于設置在兩個把手與扣板2之間,也可以僅設置在第一把手31與扣板2之間,或者,僅設置在第二把手32與扣板2之間,只要滿足功能需要均在本申請請求保護的范圍內。以下結合圖10和圖11所示兩個工作位置的運動簡圖簡要說明該力學模型;其中,圖10為圖6中所示待插裝工作位置狀態(tài)下的運動簡圖,圖11為圖7中所示插裝工作位置狀態(tài)下的運動簡圖。由圖可知,第一把手31、第二把手32、連桿33及第一鉸點A和第二鉸點B之間的主電路板I構成四連桿機構,該四連桿機構當中的主電路板I相當于機架,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相當于連架桿,且第一把手31與第二把手32的運動軌跡相同。當操作者單手施力時,帶動第一把手31、第二把手32如圖10中箭頭所示的方向轉動。隨著該四連桿機構姿態(tài)自圖10所示待插裝工作位置調整至圖11所示的插裝工作位置,第二滑動配合副b的第二滑動部311繞第一鉸點A沿曲線E轉動位移,并存在帶動扣板2產生同樣的轉動趨勢,然而,主電路板I與扣板2之間的第一滑動配合副a限制了扣板2沿第二方向的位移,且第二滑動配合副b的第二滑槽22與第二滑動部311之間存在與扣板2轉動趨勢相反的沿第二方向的位移量,從而第二滑動配合副b可將該轉動趨勢所帶來的第二方向位移釋放,因此,本方案能夠在整個姿態(tài)調整過程中,確保主電路板I與扣板2之間僅在第一方向相對位移,滿足了連接器組件上下插拔連接的需要。為便于理解該工作原理,圖10中以虛線示了插裝工作位置的第二滑槽22與第二滑動部311。反之,反向施力帶動第一把手31、第二把手32如圖10中箭頭所示相反的方向轉動,即可實現(xiàn)主電路板I與扣板2之間的拔出操作,原理相同不再贅述。另外,為了實現(xiàn)免工具免螺釘裝配固定,在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與扣板2之 間均具有彈性卡合定位副c,用于限定相應把手與扣板2之間的待插裝工作位置和插裝工作位置。該彈性卡合定位副c可以采用不同的結構形式實現(xiàn),如圖5所示,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上均設置有第一卡合部312和第二卡合部313,扣板2上設置有彈性卡合部23,第一^^合部312和第二卡合部313與彈性卡合部23構成彈性卡合定位副c ;且配置成如圖6所示,位于待插裝工作位置的第一卡合部312與彈性卡合部23卡合定位,隨著把手位置切換轉動,第一卡合部312與彈性卡合部23脫開;如圖7所示,位于插裝工作位置的第二卡合部313與彈性卡合部23卡合定位。其中,第一卡合部312、第二卡合部313和彈性卡合部23均可以采用沖壓工藝制成。顯然,由于四連桿機構中第一把手31和第二把手32同步位移,因此,彈性卡合定位副c的設置也不局限于設置在兩個把手與扣板2之間,僅在第一把手31與扣板2之間設置彈性卡合定位副C,或者,僅在第二把手31與扣板2之間設置彈性卡合定位副C,同樣能夠起到限定把手與扣板2之間的待插裝工作位置和插裝工作位置的作用。另外,合理確定第一滑動配合副a和第二滑動配合副b的工作行程,也可以有效控制機構準確切換至待插裝工作位置和插裝工作位置。為了便于進行該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的插拔操作,可針對第一把手31、第二把手32與主電路板I之間的鉸接結構作進一步改進。如圖5所示,主電路板上I設置有突出于主電路板本體的第一鉸接凸點部12和第二鉸接凸點部13,相應地,第一把手31沿第一方向開設有插裝槽314,第二把手32上沿第一方向開設有插裝槽321,預插裝時,將相應插裝槽分別與鉸接凸點部對齊后插裝,插裝于第一把手31的插裝槽314槽底的第一鉸接凸點部12形成第一鉸點A,插裝于第二把手32的插裝槽321槽底的第二鉸接凸點部13形成第二鉸點B0除前述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電子終端,該終端殼體內配置所前所述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以滿足整機性能需求;優(yōu)選地,該電子終端為服務器。由于該服務器的其他功能元件不是本申請的發(fā)明點所在,且可以采用現(xiàn)有技術實現(xiàn),故本文不再贅述。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 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包括 主電路板;和 通過連接器組件與所述主電路板實現(xiàn)電源與信號連接的扣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用于所述連接器組件沿第一方向插拔的助力機構,所述助力機構包括 第一把手,與所述主電路板鉸接于第一鉸點; 第二把手,與所述主電路板鉸接于第二鉸點;和 連桿,分別與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鉸接于第三鉸點和第四鉸點;且 所述扣板與所述主電路板之間具有沿第一方向滑動的第一滑動配合副,所述扣板與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之間具有沿第二方向滑動的第二滑動配合副,在所述鉸接形成的轉動平面內,所述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垂直;并配置成位于待插裝工作位置的所述第一滑動配合副適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滑動配合副適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可分別繞第一鉸點和第二鉸點轉動切換至插裝工作位置,位于所述插裝工作位置的所述第一滑動配合副沿第一方向相對滑動適配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滑動配合副沿第二方向相對滑動適配于第二位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力機構具體為兩組,且對稱設置于所述主電路板與扣板之間;兩組所述助力機構的第一把手之間或第二把手之間固定連接有操作扳手。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與所述扣板之間具有彈性卡合定位副,用于限定相應把手與所述扣板之間的待插裝工作位置和插裝工作位置。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上設置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扣板上設置有彈性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與所述彈性卡合部構成所述彈性卡合定位副;且配置成位于待插裝工作位置的第一卡合部與所述彈性卡合部卡合定位,位于插裝工作位置的第二卡合部與所述彈性卡合部卡合定位。
5.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動配合副至少設置為兩個,且沿第二方向間隔設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板上開有沿第一方向設置的第一滑槽,所述主電路板上設置有插裝于所述第一滑槽內的第一滑塊部;或者所述主電路板上開有沿第一方向設置的第一滑槽,所述扣板上設置有插裝于所述第一滑槽內的第一滑塊部;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一滑塊部形成沿第一方向滑動的第一滑動配合副。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板上開有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上設置有插裝于所述第二滑槽內的第二滑塊部;或者,所述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上開有沿第二方向設置的第二滑槽,所述扣板上設置有插裝于所述第二滑槽內的第二滑塊部;所述第二滑槽與所述第二滑塊部形成沿第二方向滑動的第二滑動配合副。
8.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電路板上設置有突出于主電路板本體的第一鉸接凸點部和第二鉸接凸點部,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上均沿第一方向開設有插裝槽,相應地,插裝于所述第一把手的插裝槽槽底的所述第一鉸接凸點部形成所述第一鉸點,插裝于所述第二把手的插裝槽槽底的所述第二鉸接凸點部形成所述第二鉸點。
9.一種電子終端,其殼體內設置有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具體如權利要求I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子終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子終端為服務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雙層電路板系統(tǒng),包括用于連接器組件沿第一方向插拔的助力機構,助力機構包括與主電路板鉸接的兩個把手和鉸接于兩個把手的連桿,扣板與主電路板之間具有沿第一方向滑動的第一滑動配合副,扣板與第一把手和/或第二把手之間具有沿第二方向滑動的第二滑動配合副;位于待插裝工作位置的第一滑動配合副適配于第一位置、第二滑動配合副適配于第一位置;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可分別繞第一鉸點和第二鉸點轉動切換至插裝工作位置,位于插裝工作位置的第一滑動配合副沿第一方向相對滑動適配于第二位置、第二滑動配合副沿第二方向相對滑動適配于第二位置。具有結構緊湊、操作性好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具有該系統(tǒng)的電子終端。
文檔編號H01R13/629GK102684002SQ20121014008
公開日2012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8日
發(fā)明者白磊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