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器貓式鐵路架橋機的仿生支腿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橋梁施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能夠架設高速鐵路單線橋梁并能夠
整機通過單線隧道的機器貓式鐵路架橋機的仿生支腿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高速鐵路單線線路上常有橋隧相連或橋隧相隔的情況,所以,當架橋機架完當前一座橋而要去架設下一座橋梁時,中間往往需要通過一座或一座以上隧道。但是,架橋機的機身斷面幾乎無一例外總是超過隧道的斷面尺寸, 一直以來要使架橋機通過隧道,不外乎采用如下三種方法其一是對架橋機全部解體,散運通過隧道后到下一個架橋工地重新組裝起來;其二是對架橋機部分解體運輸,通過隧道后到下一個架橋工地再把被拆卸的部分組裝回到主體部分;其三是完全不解體,"整機"過隧道。但這個"整機"其實是變相的整機,其需要附加許多機構并需要若干其他大型起重機械設備予以許多協(xié)助,才能夠實現(xiàn)。過隧道后復原時同樣需要原先的起重機械來幫忙??梢姡駷橹?,國內外對架橋機過隧道的問題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鐵路架橋機能夠以真正整機的形式順利通過隧道和快速復原而無需任何外部起重機械設備的協(xié)助問題而提供一種機器貓式鐵路架橋機的仿生支腿系統(tǒng)。 本發(fā)明的目的可通過下述機構和技術措施來實現(xiàn)。 本發(fā)明的仿生支腿系統(tǒng)包括與架橋機主梁系統(tǒng)相結合的后支腿,前支腿,輔支腿,前、后液壓支架; a、所述后支腿是一個可以上下伸縮和轉身90°使左右收身變窄的可調式矩形剛架結構件;所述后支腿包括對稱設置的左右立柱、下橫梁和上橫梁,其中立柱是由三節(jié)套柱組成,且內外套柱節(jié)段之間由長銷軸連接;下橫梁為中間斷開式結構,兩段間通過水平設置的耳板和銷軸連接,該下橫梁支承在架橋機縱移臺車之上并相鉸接;上橫梁與架橋機左右側箱形主梁正交固接,且而在毗鄰兩主梁外側處將上橫梁斷開而代之以一對豎向轉樞連接構件與左右立柱相結合,該豎向轉樞連接構件的轉軸是由雙頭螺柱構成;在后支腿的左右立柱上端設有用來提升或下放套柱節(jié)段電動拉鏈葫蘆,和用于驅動后支腿相對架橋機主梁作90°轉身動作的推拉油缸為。 b、所述前支腿為一個可以彎腿和翹起來的門架結構;它包括由兩根上立柱和一個
桁架門楣組成的上門架,和兩根與上門架之間采用法蘭連接的下立柱;在桁架門楣兩端部
對稱安裝有左、右兩個用來將下立柱向上折起來的電動拉鏈葫蘆;所述前支腿上端通過耳
板銷式鉸接頭與架橋機主梁下蓋板連接耳板相結合;在兩根上立柱各設置有一用來將構成
前支腿的整個門架折起、并使之貼靠架橋機主梁的下蓋板的電動拉鏈葫蘆; c、所述輔支腿包括上橫梁支撐在上橫梁下方的左右兩根三節(jié)套柱式立柱位于立柱下方的行走機構;組成三節(jié)套柱式立柱的各套柱節(jié)段之間采用長銷軸連接,銷軸孔沿立柱軸向連續(xù)均勻排列;立柱與上橫梁之間通過法蘭接頭相結合,其上下法蘭接頭上設有耳板_銷軸式掛板機構;在上橫梁與行走機構之間還設置有兩根用來頂高或降低立柱高度的伸縮油缸;在上橫梁兩端各設置有一用于將輔支腿拉起而成水平狀態(tài)的電動拉鏈葫蘆。
d、所述前、后液壓支架均是由四節(jié)套柱式長立柱和四節(jié)套柱式短立柱組成,且柱節(jié)內外套柱之間用銷軸連接,柱頂與架橋機主梁底板之間用鉸座連接;所述長立柱和短立柱之間通過橫桿以及連接銷軸相連接,在長立柱和短立柱的下端設置有用于安裝頂升油缸的下墊梁,安裝在下墊梁上的頂升油缸的上端通過可拆卸的兩節(jié)套柱式接長伸縮中間柱與架橋機主梁底板相結合;在架橋機主梁的相應位置處安裝有分別作為長立柱和短立柱折起或放下之用的電動拉鏈葫蘆。 本發(fā)明中所述后支腿中的雙頭螺柱是在左右及上、下耳板處各設一組,每組若干根,圓環(huán)形排列,而處于圓環(huán)中心的上層和下層螺柱為同軸設置,作為豎向轉樞連接構件的轉軸之用。 本發(fā)明中所述前、后液壓支架中的兩節(jié)套柱式接長伸縮中間柱的下端架放在頂升油缸的上端,其上端支承在架橋機主梁底板上,并通過連接桿件和鉸軸與架橋機主梁底板相結合。 所述前、后液壓支架中的長立柱和短立柱之間通過以斜置方式和水平方式設置的若干橫桿以及連接銷軸相連接。 與現(xiàn)有的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fā)明采用仿生學原理,使架橋機的后支腿,前支腿,輔支腿,前、后液壓支架在通過隧道能夠像山貓竄過洞孔那樣,一縮腿、一收身、一貓腰就竄過去了,而無需任何外力的協(xié)助。也就是說使該架橋機無需借用任何外部起重機械設備的協(xié)助,完全能夠以獨立自助的方式完成降低整機高度、縮窄整機斷面,使整機能夠完整地在運梁車的馱運下通暢無阻地順利通過隧道;到了下一個架橋工地,該架橋機又能夠以獨立自助的方式逆向復原,迅速回到實際架梁狀態(tài)。特別是,在這個全過程架橋機上全部動力系統(tǒng)、液壓系統(tǒng)、電氣系統(tǒng)和機械系統(tǒng)均可照常運轉而不中斷,這就給架橋機以獨立自助方式過隧道和快速逆向復原操作提供了保障; 2)自采用了本發(fā)明的架橋機不僅可大量節(jié)省輔助的機具和大型設備,減少了過隧道前的準備工作、過隧道后架橋機的復原工作的勞動強度、人工、時間和資金,對加快架梁施工進度,對提高架橋機的利用周轉率均有特別意義。
圖1為本發(fā)明的總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組成及其在該架橋機中的分布,圖中所示后支腿(1)、前支腿(2)、輔支腿(3)、前、后液壓支架(4)即構成了本發(fā)明-仿生支腿系統(tǒng)。 圖l-l是后支腿結構圖。圖l-2是前支腿結構圖。圖l-3是輔支腿結構圖。圖l-4是輔支腿中立柱(3b)與上橫梁(3a)之間通過法蘭接頭(3e)相結合的結構圖。圖1_5是圖1-4的A-A剖視圖。 圖2、圖2-1分別是本發(fā)明機的器貓式鐵路架橋機過隧道的縱斷面和橫斷面狀態(tài)圖。 圖3、圖3-1、圖3-2和圖4、圖4-1分別是本發(fā)明機的器貓式鐵路架橋機過隧道實施步驟圖。其中圖3表示架橋機正在架一座橋的末孔梁;圖3-l表示架橋機已將混凝土梁落下就位,準備過隧道的第一步運梁車退出架橋機尾部,前、后液壓支架(4)翻下來并支立好,起頂吃力,使后支腿(1)、前支腿(2)、輔支腿(3)全部懸空不吃力;圖3-2表示后支腿(1)已經縮起并向前旋轉90度,即其斷面已壓低和縮窄,前支腿(2)和輔支腿(3)已經折起成水平狀態(tài),運梁車駛進架橋機的腹內就位;圖4表示前、后液壓支架(4)已逐步下降,直到架橋機主梁擱置到運梁車的墊梁上,再利用主梁前懸臂梁上原有的兩臺小型天車將下導梁吊起并綁好固定;圖4-l表示前、后液壓支架(4)繼續(xù)適當下降,即做貓腰動作,直至把架橋機的重量確實已完全轉移到運梁車上,接著支架(4)適當縮起離開地面,使運梁車可以馱著架橋機整機順利過隧道。 圖5是后支腿的主視圖。圖5-l是圖5的A向視圖。圖5-2是后支腿處于收縮狀態(tài)示意圖,圖5-3示圖5-2的B向視圖。 圖6是后支腿中下橫梁處于中間斷開狀態(tài)、并作90。旋轉后的結構圖。圖6-l是圖6的A向視圖。圖6-2是圖6的B向視圖。 圖7是后支腿、后液壓支架均處于縮腿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圖。圖7-1是圖7的B向視圖。 圖8是前、后液壓支架處于全伸狀態(tài)結構圖。圖8-l是圖8的側視圖。圖8-2是液壓支架處于全縮狀態(tài)時的結構圖。圖8-3是液壓支架處于折起狀態(tài)時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以下將結合實施例(附圖)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機器貓式鐵路架橋機的仿生支腿系統(tǒng)包括與架橋機主梁系統(tǒng)相結合的后支腿1 (參見圖1-1),前支腿2 (參見圖1-2),輔支腿3 (參見圖1-3、圖1-4),前、后液壓支架4(參見圖8)。 如圖5、圖5-l、圖5-2、圖5-3、圖6、圖6-l、圖6-2、圖7、圖7-1所示,所述后支腿l是一個可以上下伸縮和左右收身變窄(轉身90度)的可調式矩形剛架結構,包括對稱設置的左右立柱5、下橫梁6和上橫梁7,其中三節(jié)套柱式立柱5 (左右各一 ),內外套柱節(jié)段之間由長銷軸5a連接;下橫梁6為中間斷開而由一對水平耳板銷式連接構件,該耳板銷式連接構件由三個豎向銷軸9連接,下橫梁6系支承在架橋機縱移臺車10之上并相鉸接;上橫梁7與架橋機左右側箱形主梁正交固接,而在毗鄰兩主梁外側處將上橫梁7斷開而代之以一對豎向轉樞連接構件,該豎向轉樞連接構件的轉軸是由雙頭螺柱8構成,由圖5、圖6對照可見,雙頭螺柱8是在左右及上、下耳板處各設一組,每組五根,圓環(huán)形排列,而處于圓環(huán)中心的上層和下層螺柱必須同軸,即當周圍四對(上下為一對)螺柱被拔掉后,剩下中心那一對(上、下成對)就變成轉軸了 ,它是專為后支腿1轉身90°之用,但當架梁工況時,全部雙頭螺柱必須裝滿。由圖6、圖6-l、圖6-2所示可見,后支腿1之左右立柱5上端設有電動拉鏈葫蘆11用來提升或下放套柱節(jié)段,12為推拉油缸,負責后支腿1轉身90°的動作。
如圖l-2所示,所述前支腿2為一個可以彎腿和翹起來的門架結構;它包括由兩根上立柱和一個桁架門楣組成的上門架2a,和兩根與上門架之間采用法蘭連接的下立柱2b ;在桁架門楣兩端部對稱安裝有左、右兩個用來將下立柱2b向上折起來(即彎腿動作)的電動拉鏈葫蘆2c ;所述前支腿2上端通過耳板銷式鉸接頭2d與架橋機主梁下蓋板連接耳板相結合;在兩根上立柱各設置有一用來將構成前支腿2的整個門架折起、并使之貼靠架橋機主梁的下蓋板的電動拉鏈葫蘆2e ;(即翹腿動作);(在實施彎腿動作之前,須將上下立柱之間的法蘭螺栓卸掉,使設在上下法蘭接頭上的耳板_銷軸式掛板起作用。
如圖1-3所示,所述輔支腿3包括上橫梁3a支撐在上橫梁下方的左右兩根三節(jié)套柱式立柱3b位于立柱下方的行走機構3d ;組成三節(jié)套柱式立柱3b的各套柱節(jié)段之間采用長銷軸連接,銷軸孔沿立柱軸向連續(xù)均勻排列,孔間距為200mm,這是為了方便適應各種實際高度要求的需要;立柱3b與上橫梁3a之間通過法蘭接頭3e相結合,其上下法蘭接頭上設有耳板3g_銷軸式掛板機構;在上橫梁3a與行走機構3d之間還設置有兩根用來頂高或降低立柱3b高度的伸縮油缸3c ;在上橫梁3a兩端各設置有一用于將輔支腿拉起而成水平狀態(tài)的電動拉鏈葫蘆3f ;輔支腿的行走機構3d可沿著下導梁頂面軌道行走,還可以通過反掛輪機構將下導梁吊掛承托起來;當需要將輔支腿3整個結構通過電動拉鏈葫蘆3f拉起而成水平狀態(tài)時,就需卸去法蘭螺栓而使掛板起作用,此時輔支腿3之兩根立柱3b即可繞掛板的銷軸旋轉,如圖1-4、圖1-5中3e構造圖所示。 如圖8、圖8-1、圖8-2、圖8-3所示,所述前、后液壓支架4均是由四節(jié)套柱式長立柱13和四節(jié)套柱式短立柱14組成,且柱節(jié)內外套柱之間用銷軸連接,柱頂與架橋機主梁底板之間用鉸座連接;所述長立柱13和短立柱14之間通過橫桿15以及連接銷軸相連接(是為了便于拆裝),在長立柱13和短立柱14的下端設置有用于安裝頂升油缸17的下墊梁16 (并兼長立柱13與短立柱14之間下端的橫聯(lián)梁),安裝在下墊梁16上的頂升油缸17的上端通過可拆卸的兩節(jié)套柱式接長伸縮中間柱18與架橋機主梁底板相結合;在架橋機主梁的相應位置處(架橋機主梁后端)安裝有分別作為長立柱13和短立柱14折起或放下之用的電動拉鏈葫蘆19、20 ;所述短立柱的構造與長立柱13相同,所不同之處在于短立柱的最上節(jié)套柱的長度小于長立柱最上節(jié)套柱的長度,這是為了翹起成水平狀態(tài)時,各立柱互不相碰,如圖l總圖前、后端所示;所述的兩節(jié)套柱式接長伸縮中間柱18的下端架放在頂升油缸17的上端,其上端支承在架橋機主梁底板上,并通過連接桿件和鉸軸與架橋機主梁底板相結合;所述的長立柱13和短立柱14之間通過以斜置方式和水平方式設置的若干橫桿15以及連接銷軸相連接。 圖8-2、圖8-3為液壓支架4的折起狀態(tài),由全伸狀態(tài)過渡到全縮狀態(tài),是通過立柱13、14、18及油缸17的有序組合和套柱節(jié)段長度的級數(shù)式設計,一節(jié)一節(jié)、一步一步(步長可取為400mm)地下降,最終可達到所指定的最低高度,注意各套柱銷孔系沿柱軸方向連續(xù)均勻排列,間距為200mm。 本發(fā)明通過后支腿1 (參見圖1-1),前支腿2 (參見圖1-2),輔支腿3 (參見圖1-3、圖l-4、圖l-5),前、后液壓支架4(參見圖8)的設置為架橋機配備了仿生支腿,并以它們之間的有序和科學的自助動作配合,使該架橋機馱運在運梁車之上之后,其總高度和總寬度均在隧道通過限界之內,故可真正以整機形式順利通過隧道。到達下一個架梁工地后,又可以完全獨立自助的方式快速復原。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圖5、圖5-1所示,后液壓支架4已經處于全伸狀態(tài)并已支立好;矩形后支腿1套柱連接長銷軸5a及下橫梁之豎向連接銷軸9可以拔除,并利用電動拉鏈葫蘆11將下橫梁6提起,然后在套柱5上端重新插入長銷軸5a以便鎖住。 由圖6、圖6-1可見,后支腿1之上橫梁7左右兩端雙頭螺柱8,周圍者被已卸去,只剩中心者作為轉軸,并開動推拉油缸12已將左右套柱5各朝架橋機的前進方向分別推轉了90度,達到將后支腿1的橫斷面收身縮窄的目的。注意圖中所示運梁車已經駛入到架橋機腹內???。 由圖7所示可知,通過前、后液壓支架4交替逐節(jié)下降動作已將架橋機主梁全部擱置在運梁車上,后支腿1之走行臺車10已懸起離開橋面,液壓支架4也已自助縮起離開橋面,圖中所示為架橋機完全被運梁車馱住的狀態(tài)。 以下對架橋機由架梁狀態(tài)過渡到過隧道狀態(tài)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說明。
圖3所示為架橋機按正常的程序架某座橋最后一孔梁的情況,注意這時前、后液壓支架4系處于翹起狀態(tài),后支腿1支立在已架梁前端,前支腿2支立在橋臺胸墻上,輔支腿3已收起少許,下導梁已縱移到橋頭線路上。 圖3-l所示為末孔梁已落下,運梁車退出架橋機尾部,騰出作業(yè)空間,前、后液壓支架4已翻下來,安裝好聯(lián)結系15及底部油缸墊梁16,將前、后液壓支架4按所指定的一層套柱的連接銷軸拔出,使該層內外套柱可相對自由滑動,油缸起頂200mm后再插入銷軸,即可使后支腿1及前支腿2懸空離開地面不吃力。 圖3-2所示為架橋機在前、后液壓支架4支承下,先對后支腿1實施縮起及向前方旋轉90度的操作,再利用電動拉鏈葫蘆2e將前支腿2折起來成水平狀態(tài),接著利用電動拉鏈葫蘆3f將輔支腿3折起來成水平狀態(tài),然后將運梁車駛入架橋機腹內在指定的點位停罪。 圖4所示為前、后液壓支架4交替地按分層分步的程序逐漸平穩(wěn)下降,步長一般可取400mm,即在對應層套柱中拔出連接銷軸至插入連接銷軸之間隔亦即油缸的縮進行程為400mm。圖中所示為初步下降到位。架橋機主梁已擱置到運梁車的墊梁上。接著利用架橋機主梁前懸臂梁上原有的兩臺小型天車(原為架梁工況時運送下導梁之用者)將下導梁吊起離開地面,并捆綁好固定之。 圖4-l所示為前、后液壓支架4繼續(xù)適當下降,直至把架橋機的重量確實已完全轉移到運梁車上,然后支架4油缸17在空載下再適當縮起,使支架4離開地面,運梁車就可以馱著架橋機順利通過隧道了 ! 在此還需補充說明,如圖8-2所示前、后液壓支架4要下降到最低位置(即全縮狀態(tài))時,其中還需要增加一道工序,即把油缸17的接長套柱18上端的法蘭螺栓卸掉,再將套柱18移到旁邊與套柱13掛連起來,如此才能夠達到全縮的最低高度。而要將支架4翹起成水平狀態(tài)時(見圖8-3),還需要將聯(lián)結系15及油缸下墊梁16拆除,此時油缸17將成自主獨立狀態(tài),可另行存置。 最后,當架橋機被馱運至下一座橋的橋頭準備架首孔梁時,則可很容易地按以上所述程序的逆向程序操作,把架橋機恢復到如圖1所示總圖狀態(tài),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
一種機器貓式鐵路架橋機仿生支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支腿系統(tǒng)包括與架橋機主梁系統(tǒng)相結合的后支腿(1),前支腿(2),輔支腿(3),前、后液壓支架(4);a、所述后支腿(1)是一個可以上下伸縮和轉身90°使左右收身變窄的可調式矩形剛架結構件;所述后支腿(1)包括對稱設置的左右立柱(5)、下橫梁(6)和上橫梁(7),其中立柱(5)是由三節(jié)套柱組成,且內外套柱節(jié)段之間由長銷軸(5a)連接;下橫梁(6)為中間斷開式結構,兩段間通過水平設置的耳板和銷軸(9)連接,該下橫梁(6)支承在架橋機縱移臺車(10)之上并相鉸接;上橫梁(7)與架橋機左右側箱形主梁正交固接,且而在毗鄰兩主梁外側處將上橫梁(7)斷開而代之以一對豎向轉樞連接構件與左右立柱(5)相結合,該豎向轉樞連接構件的轉軸是由雙頭螺柱(8)構成;在后支腿(1)的左右立柱(5)上端設有用來提升或下放套柱節(jié)段電動拉鏈葫蘆(11),和用于驅動后支腿(1)相對架橋機主梁作90°轉身動作的推拉油缸(12)為。b、所述前支腿(2)為一個可以彎腿和翹起來的門架結構;它包括由兩根上立柱和一個桁架門楣組成的上門架(2a),和兩根與上門架之間采用法蘭連接的下立柱(2b);在桁架門楣兩端部對稱安裝有左、右兩個用來將下立柱(2b)向上折起來的電動拉鏈葫蘆(2c);所述前支腿(2)上端通過耳板銷式鉸接頭(2d)與架橋機主梁下蓋板連接耳板相結合;在兩根上立柱各設置有一用來將構成前支腿(2)的整個門架折起、并使之貼靠架橋機主梁的下蓋板的電動拉鏈葫蘆(2e);c、所述輔支腿(3)包括上橫梁(3a)支撐在上橫梁下方的左右兩根三節(jié)套柱式立柱(3b)位于立柱下方的行走機構(3d);組成三節(jié)套柱式立柱(3b)的各套柱節(jié)段之間采用長銷軸連接,銷軸孔沿立柱軸向連續(xù)均勻排列;立柱(3b)與上橫梁(3a)之間通過法蘭接頭(3e)相結合,其上下法蘭接頭上設有耳板-銷軸式掛板機構;在上橫梁(3a)與行走機構(3d)之間還設置有兩根用來頂高或降低立柱(3b)高度的伸縮油缸(3c);在上橫梁(3a)兩端各設置有一用于將輔支腿拉起而成水平狀態(tài)的電動拉鏈葫蘆(3f)。d、所述前、后液壓支架(4)均是由四節(jié)套柱式長立柱(13)和四節(jié)套柱式短立柱(14)組成,且柱節(jié)內外套柱之間用銷軸連接,柱頂與架橋機主梁底板之間用鉸座連接;所述長立柱(13)和短立柱(14)之間通過橫桿(15)以及連接銷軸相連接,在長立柱(13)和短立柱(14)的下端設置有用于安裝頂升油缸(17)的下墊梁(16),安裝在下墊梁(16)上的頂升油缸(17)的上端通過可拆卸的兩節(jié)套柱式接長伸縮中間柱(18)與架橋機主梁底板相結合;在架橋機主梁的相應位置處安裝有分別作為長立柱(13)和短立柱(14)折起或放下之用的電動拉鏈葫蘆(19、20)。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支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腿(1)中的雙頭螺柱(8)是在左右及上、下耳板處各設一組,每組若干根,圓環(huán)形排列,而處于圓環(huán)中心的上層和下層螺柱為同軸設置,作為豎向轉樞連接構件的轉軸之用。
3. 根據(jù)權利要求l所述的仿生支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液壓支架(4)中的兩節(jié)套柱式接長伸縮中間柱(18)的下端架放在頂升油缸(17)的上端,其上端支承在架橋機主梁底板上,并通過連接桿件和鉸軸與架橋機主梁底板相結合。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支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液壓支架(4)中的長立柱(13)和短立柱(14)之間通過以斜置方式和水平方式設置的若干橫桿(15)以及連接銷軸相連接。
全文摘要
一種機器貓式鐵路架橋機仿生支腿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支腿系統(tǒng)包括與架橋機主梁系統(tǒng)相結合的后支腿(1),前支腿(2),輔支腿(3),前、后液壓支架(4);所述后支腿(1)是一個可以上下伸縮和轉身90度使左右收身變窄的可調式矩形剛架結構件;所述前支腿(2)為一個可以彎腿和翹起來的門架結構;所述輔支腿(3)包括上橫梁(3a)支撐在上橫梁下方的左右兩根三節(jié)套柱式立柱(3b)位于立柱下方的行走機構(3d);所述前、后液壓支架(4)均是由四節(jié)套柱式長立柱(13)、四節(jié)套柱式短立柱(14)、下墊梁(16)組成,在下墊梁(16)上安裝有頂升油缸(17)的上端通過可拆卸的兩節(jié)套柱式接長伸縮中間柱(18)與架橋機主梁底板相結合。
文檔編號E01D21/00GK101761033SQ20091022741
公開日2010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10日
發(fā)明者代宇, 張志華, 景海州, 李淮, 蘇春霞, 賈力鋒, 陳變玲, 陳浩, 黃耀怡 申請人:鄭州大方橋梁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