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濕式雙離合器,包括用于交通工具傳動系中雙離合器變速器且軸向前后相繼布置并被液壓地操縱的單離合器,包括在軸向上布置在驅動側的第一單離合器K1和在軸向上布置在變速器側的第二單離合器K2;包括一個可與驅動器連接的離合器殼體以及兩個活塞缸單元,離合器殼體具有用于兩個單離合器的輸入摩擦片的懸掛區(qū)域或與所述懸掛區(qū)域連接,離合器殼體能通過第一單離合器K1的相對第一單離合器K1的摩擦盤組布置在內部的輸出摩擦片承載件與第一變速器輸入軸相連接并通過第二單離合器K2的相對于第二單離合器K2的摩擦片組布置在內部的輸出摩擦片承載件與第二變速器輸入軸相連,單離合器K1、K2的活塞缸單元徑向布置在單離合器的摩擦片組內部并軸向與單離合器的摩擦片組至少部分重疊,單離合器的活塞缸單元分別具有操縱活塞、壓力腔和離心油腔,離合器通過定子支承在變速器殼體上。
背景技術:DE3819702A1公開了一種液壓式操縱(可操縱)的濕式雙離合器,具有軸向前后相繼布置的單離合器的,其中,液壓式操縱裝置軸向布置在兩個單離合器之前或者之后并布置在與單離合器相同的直徑上或相同的直徑區(qū)域中。不僅離合器殼體的驅動側的“罩”而且變速器側的“罩”在此都具有通往活塞-缸-單元的液壓油引導裝置,也就是“被構成”。由此得到一種軸向長形延伸的并且復雜的結構,在該結構中,兩個液壓操縱單元被向著中央接片按壓。對于這種結構替換地,DE9114528和DE3838865公開的是,液壓操縱裝置內部徑向在內部且軸向與單離合器重疊地(即為那里所示的附圖的“下方”或摩擦片組的徑向內部)布置。由此得到一個軸向較短的結構形式。然而兩個液壓操縱裝置仍向著中心接片作用。除此以外,由于操縱裝置和摩擦片組的徑向嵌套,使得摩擦片組直徑大,這給結構、重量和慣性矩帶來不利后果。此外,由于旋轉部件以及所屬結構部件的復雜性導致油輸送的設計耗費升高。通過以下方式可以實現一種更緊湊的結構,即兩個單離合器和兩個活塞-缸-單元之間設置一個共同的且與離合器殼體固定連接的離合器連接片,并且液壓操縱單元“由內向外”作用,也就是發(fā)動機側的單離合器的操縱力向著發(fā)動機方向,并且變速器側的單離合器的操縱力向著變速器方向,如US3,424,033中所公開的那樣。在軸向嵌套式濕式雙離合器的情況下,其單離合器分別向著內燃機的方向被操縱,可得到操縱單元和摩擦片組的一種布置結構(其中為了簡化書寫方式,下面用“K1”表示發(fā)動機側的摩擦片組,用“K2”表示變速器側的摩擦片組),在該布置結構中,布置在摩擦片組徑向下方的操縱活塞與K1和K2反向布置,即K1操縱裝置位于變速器側,K2操縱裝置位于發(fā)動機側。除此以外,上述設計缺少用于在液壓系統(tǒng)中的質量移位時補償作用在液壓介質上的離心力的作用的離心油腔。這雖然例如EP0282169B或者DE102004012948A1公開,但是即便是這些設計也存在的不足是,在運轉中不能影響(即調節(jié)或者控制)應流向兩個單離合器的冷卻油流的份額。
技術實現要素: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地改善本文開頭所述的雙離合器,使得能夠在運轉中影響流向每個單離合器的冷卻油流。本發(fā)明的目的特別是在于,盡管操縱裝置和摩擦片組交聯(lián)地布置,仍可以實現子離合器的冷卻并且實現操縱裝置的離心油腔的相應填充。這種結構還優(yōu)選地確保避免或很大程度上降低單離合器之間的串擾,并且慣性矩與公知方案相比得以最小化。對于本文開頭所述類型的雙離合器來說,所述任務依照發(fā)明通過第一輸送裝置和與所述第一輸送裝置液壓地分隔開的第二輸送裝置解決,所述第一輸送裝置用于同時向布置在變速器側的第二單離合器和第一單離合器的布置在變速器側的離心油腔供應冷卻油,所述第二輸送裝置用于同時向布置在驅動側的第一單離合器和第二單離合器的布置在驅動側的離心油腔供應冷卻油。通過方向相反但在相同作用線上并且布置在摩擦片組之間的操縱力(“內嵌式布置結構”),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或很大程度上降低串擾。通過所述內嵌式布置結構,操縱活塞可以在與摩擦片組相同的徑向直徑上徑向較小地構成,這具有結構空間、重量和慣性矩方面的優(yōu)點。由于通往離心油腔和冷卻油輸送通道的油路的“交叉”構建,得到結構上非常有利地向單離合器單獨供應冷卻油的可能性。附圖說明下面借助于優(yōu)選實施例結合附圖詳細闡述本發(fā)明。在附圖中示出:圖1:軸向濕式雙離合器的第一實施例;圖2:冷卻油流流經根據圖1的離合器;圖3:冷卻油流流經根據圖1的離合器的另一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圖1示出軸向濕式雙離合器的第一實施例,在該實施例中,來自驅動發(fā)動機的轉矩必要時通過扭振減消器、例如雙質量飛輪(ZMS)傳遞到離合器輪轂上。該離合器輪轂1通過支承裝置2支撐在一個(圖1未示出的)罩內,該罩封閉一個離合器鐘形件,雙離合器總成3容納在所述離合器鐘形件中。容納離合器3的離合器鐘形件通過密封裝置4相對于周圍環(huán)境密封。在此,離合器鐘形件通常通過變速器殼體中的凹部(未單獨示出)形成。離合器輪轂1與離合器殼體5相連,該離合器殼體包括基本上徑向延伸的攜動區(qū)域5a和相對于雙離合器3的主軸線基本上軸向延伸的圓柱形區(qū)域5b及徑向延伸的連接-及支撐區(qū)域5c。該連接-及支撐區(qū)域5c無相對轉動并且優(yōu)選也軸向固定地與一轉子6相連。轉子6通過兩個優(yōu)選設計為徑向滾針軸承的支承裝置7、8支承在一定子9內。定子9無相對轉動并且優(yōu)選軸向固定地連接在變速器殼體上。離合器殼體5的圓柱形區(qū)域5b包括用于摩擦片組K1和K2的懸掛區(qū)域,其中,K1代表驅動側的單離合器K1的摩擦片組,K2代表布置在變速器側的單離合器K2的摩擦片組。驅動側的單離合器K1還包括一個輸出摩擦片承載件10,該輸出摩擦片承載件通過輪轂11與一個內部的變速器輸入軸(未單獨示出)形成旋轉連接。變速器側的單離合器K2包括一個輸出摩擦片承載件12,該輸出摩擦片承載件通過輪轂區(qū)域13與一個外部的變速器輸入軸(未單獨示出)相連。在本發(fā)明中,這兩個變速器輸入軸同軸地并且彼此嵌套地布置。在此,轉子和定子包圍變速器輸入軸。在轉子6上設置單離合器K2的密封裝置承載件14,其中,該密封裝置承載件承載用于密封轉子周面的內密封裝置和用于密封變速器側的單離合器K2的操縱活塞15的外密封裝置。此外在轉子上還設置有板件16,其用作驅動側的離合器K1的離心油腔FK1的導油板并且用作殼體構件。除此以外,離心油腔FK1還由操縱活塞17限定,所述操縱活塞具有用于密封所述板件16的第一密封元件以及用于相對于轉子6的周面密封的第二密封元件。在操縱活塞17和板件16之間設置一個彈簧,用于將操縱活塞17預加載到離合器K2的打開位置中。此外,轉子上還設有板構件18,其用作變速器側離合器K2離心油腔的殼體部分并且用作用于將冷卻油流輸送至驅動側的離合器K1的導油板。此外,離心油腔FK2由變速器側離合器K2的操縱活塞15及由轉子6限定。在離心油腔FK2中也設有彈簧元件,用于將操縱活塞15預加載到離合器K2的打開位置中。在轉子6和輸出摩擦片承載件12或輪轂構件13之間設有軸向軸承19,其中,在軸向軸承19和輸出摩擦片承載件12或輪轂區(qū)域13之間還夾有一個另外的導油板20。在輪轂構件13和輪轂構件11之間以及在輪轂構件11和離合器從動輪輪轂1之間安裝另外的軸向滾針軸承且并且必要時安裝墊圈/補償墊圈(絲狀墊圈(Shimmscheiben))。在輸出摩擦片承載件K1上固定有第一阻油板21。在離合器K2的輸出摩擦片承載件12上固定有第二阻油板22。圖1示出一個軸向的濕式雙離合器,其中兩個單離合器都向內燃機方向被操縱。在這種布置結構中,K2-活塞及離心油腔位于K1-摩擦片組下方并且K1-活塞位于K2-摩擦片組下方。如果向K1離心油腔為K1供給冷卻油,那么冷卻油必須接著被以大耗費供應給K1-摩擦片組,因為冷卻油必須經過K2-操縱活塞和K2的驅動摩擦片承載件。圖2、圖3中所示為圖1詳細的剖面圖,其示意性示出本發(fā)明的濕式雙離合器內的冷卻油流。圖2、圖3示出轉子6包括冷卻油輸送裝置23,所述冷卻油輸送裝置將第一冷卻油流不僅輸送至離心油腔FK1而且輸送至摩擦片組K2。該冷卻油輸送裝置在上游通過變速器側的鐘形件底部中的冷卻油凹槽與變速器側的鐘形件底部中的壓力腰連接。此外,還設置一個獨立的輸送裝置24,用于向變速器側離合器K2的壓力腔25的輸送壓力介質。除此以外,還設置一個獨立輸送裝置26,用于向驅動側的離合器K1的壓力腔27的輸送壓力介質。此外,冷卻油流K1在定子9的內周面和外變速器輸入軸之間供入,并液壓地與其他輸送裝置分離。從該冷卻油流分出流向離合器K2離心油腔和流向摩擦片組的分流,如圖2、圖3所示。基于此原因,K2-冷卻油經過轉子輸送至K1-離心油腔。隨后K2-冷卻油在K1-密封裝置承載件和K2-液壓油板件之間流向K2-操縱活塞,該K2-操縱活塞在徑向上具有開口,冷卻油可以從開口流過。接著,所述冷卻油直接到達K2的從動摩擦片承載件。K1-冷卻油在定子和空心軸(未示出)之間輸送至離合器。在左側徑向滾針軸承前具有一個排出裝置(Siffon),所述排出裝置呈轉子內的凹槽形式。K1-冷卻油在排出裝置內收集并通過定子內徑向延伸的孔輸送至轉子并且從那里經其他徑向孔輸送至K2-離心油腔。余下的K1-冷卻油繼續(xù)在定子和驅動輪轂K2之間流動。在轉子上的軸向滾針軸承和從動輪轂K2之間具有導油板,該導油板遮蓋從動輪轂K2中徑向延伸的通道。K1-冷卻油流經所述通道。接著,所述油流經K2-從動摩擦片承載件內的開口并且然后直接到達從動摩擦片承載件K1(見圖2和圖3)。替換地,K1-冷卻油也可以被引導通過K2-驅動摩擦片承載件內的軸向延伸的孔,所述孔在軸向軸承下方位于轉子和K2-從動摩擦片承載件之間。這種情況下則不需要導油板。從動摩擦片承載件上的阻油板防止泄漏油流向相應的摩擦片組。基于摩擦片組和操縱活塞或離心油腔的上述軸向錯位布置,使用離合器K1冷卻油來涌流離合器K2的離心油腔。在此,離合器K2的冷卻油涌入離合器K1的離心油腔。此外,離合器K1的冷卻油在中途被引向從動摩擦片承載件K2和導油板之間的摩擦片組并緊接著經從動摩擦片承載件K2內的開口輸送至摩擦片組K1。特別是上述說明書描述的是,K1-離心油腔通過K2-冷卻油操作并且反過來進行。此外,說明書還描述了導油板的使用,該導油板將導板和K2-摩擦片承載件之間的K1-冷卻油徑向向外輸送。此外,說明書還描述了阻油板在從動摩擦片承載件上的使用,以便將全部冷卻油引導穿過相應的摩擦片組。附圖標記列表1.離合器從動輪輪轂2.支承裝置3.雙離合器總成4.密封裝置5.離合器殼體5a.攜動區(qū)域5b.圓柱形區(qū)域5c.支撐區(qū)域6.轉子7.支承裝置8.支承裝置9.定子10.輸出摩擦片承載件11.輪轂12.輸出摩擦片承載件13.輪轂區(qū)域14.密封裝置承載件15.操縱活塞16.板件17.操縱活塞18.板構件19.軸向軸承20.導油板21.第一阻油板22.第二阻油板23.冷卻油輸送裝置24.輸送裝置25.壓力腔26.輸送裝置27.壓力腔K1.摩擦片組K2.摩擦片組FK1.離心油腔FK2.離心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