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外缸體旋轉的內燃發(fā)動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內燃發(fā)動機在內燃發(fā)動機當中,把燃料燃燒的熱能轉變?yōu)槲矬w的轉動的機械能的發(fā)動機有兩種一種是轉子活塞發(fā)動機;另一種是燃氣,輪機。轉子活塞發(fā)動機是用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氣體壓力推動活塞轉子轉動;燃氣輪機和其它葉片式發(fā)動機是使燃料燃燒產(chǎn)生的高速氣流流經(jīng)渦輪葉片推動渦輪轉子旋轉。在這兩種發(fā)動機當中,旋轉件都位于氣缸的內部中心部位,而氣缸或外殼是固定的。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旋轉式發(fā)動機,它的旋轉部分不是位于內部或中心部位,而是位于外圍部分,發(fā)動機的中心部位是固定的。
本發(fā)動機的氣缸是由共軸的內半缸軸和外半缸體組成,內半缸軸位于中心部位,是固定的,外半缸體在內半缸軸的外面,可繞其共同軸線旋轉,燃油和壓縮空氣由內半缸軸內部引入,噴入位于內半缸軸的副燃燒室并燃燒后,混合氣體進入由內半缸軸和外半缸體組成的主燃燒室繼續(xù)燃燒膨脹,氣體從外半缸體的排氣缸排出時,將其膨脹力作用于排氣缸的凹形曲面上,推動外半缸體旋轉。
工作機械的旋轉在有些情況不必由軸來驅動或傳遞。用本發(fā)動機驅動則更直接和簡單。而且比軸傳動能傳遞更大的轉矩。此外,本發(fā)動機氣缸的工作直徑比較大,而且根據(jù)需要很容易加大,因此,同樣的燃燒氣體的膨脹力能產(chǎn)生更大的轉矩。
實施例見
圖1和圖2,此例內半缸軸為懸臂軸。
圖1為發(fā)動機縱向視圖和局部剖視。各件號為1.集氣罩2.外半缸體 3.軸承4.支承架5.內半缸軸 6.油管 7.氣管圖2為外半缸體(件2)和內半缸軸(件5)的左視圖和局部剖視。在圖中,內半缸軸(5)固定連接于支承件(4),外半缸體(2)通過軸承(3)與內半缸軸(5)保持徑向和軸向的相對位置。也使得外半缸體(2)可以繞其與內半缸軸(5)的共同軸線旋轉。
圖2中尺寸d為氣缸工作直徑,是內半缸軸和外半缸體工作直徑的名義尺寸。A是位于內半缸軸里的副燃燒室,B是由內半缸軸和外半缸體組合而成的主燃燒室。主燃燒室是這樣構成的副燃燒室出口外的一側,內半缸軸的徑向尺寸減小,以形成主燃燒室的空間;而出口處的另一側其徑向尺寸不變,即為氣缸的工作直徑,主燃燒室這樣的形狀使得氣體從副燃燒室流出后能定向流動和膨脹。圖2中的C是位于外半缸體上的排氣缸,它是一個彎形管道,從外半缸體的工作直徑通到外半缸體外,主燃燒室的膨脹氣體從排氣缸排出時,氣體壓力作用在排氣缸的凹形面上,產(chǎn)生使外半缸體旋轉的圓周力。
工作原理具有一定的壓力的燃油和壓縮空氣經(jīng)油管(6)和氣管(7)噴入副燃燒室并燃燒后,混合氣體進入主燃燒室繼續(xù)燃燒膨脹,氣體從外半缸體的排氣缸排出時,將其膨脹力作用于排氣缸的凹形曲面上,推動外半缸體旋轉。從排氣缸排出的氣體進入集氣罩(1)進行集中處理和排放。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式內燃發(fā)動機,其特征是它的氣缸是由共軸的內半缸軸和外半缸體組成,內半缸軸位于中心部分,是固定的,外半缸體圍繞在內半缸軸外面,繞二者的共同軸線旋轉,將壓縮空氣和燃油噴入位于內半缸軸里的副燃燒室并使其燃燒,氣體膨脹后進入由內半缸軸和外半缸體組成的主燃燒室繼續(xù)燃燒膨脹,氣體從外半缸體的排氣缸排出時,將膨脹產(chǎn)生的壓力作用于排氣缸的凹形曲面上,推動外半缸體旋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內燃發(fā)動機,其內半缸軸和外半缸體的軸向和徑向相對位置是由軸承確定的。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內燃發(fā)動機,其內半缸軸副燃燒室出口外一側的內半缸軸的徑向尺寸減小,與外半缸體的工作直徑共同構成使氣體單向流動的主燃燒室。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式內燃發(fā)動機,其外半缸體的排氣缸是一彎形管道,膨脹氣體的壓力作用于其凹形面上,產(chǎn)生使外半缸體旋轉的周向推力。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一種旋轉式內燃機,它的氣缸是由不轉動的中心部分(稱作內半缸軸)和旋轉的外圍部分(稱作外半缸體)組成。將壓縮空氣和燃油噴入位于內半缸軸里的副燃燒室并使其燃燒,氣體膨脹后,混合氣噴流進入由內半缸軸和外半缸體組合成的主燃燒室,在主燃燒室充分燃燒的氣體迅速膨脹,在從位于外半缸體的排氣缸排出時,將膨脹產(chǎn)生的壓力作用于排氣缸的凹形曲面上,推動外半缸體繞其與內半缸軸的共同軸線旋轉。
文檔編號F02B57/00GK1172899SQ96110890
公開日1998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1996年8月5日 優(yōu)先權日1996年8月5日
發(fā)明者宋應謙 申請人:宋應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