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拉門的新型轉換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塞拉門,具體涉及的是一種塞拉門的塞拉轉換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如今,大部分客車用的氣動塞拉門或電動塞拉門,塞拉門要實現(xiàn)平移和塞拉的動作,現(xiàn)有技術中塞拉門的塞拉動作是由兩個傳動系統(tǒng)組成,一個實現(xiàn)塞拉門的平移動作,另一個實現(xiàn)塞拉門的塞拉動作,關門時完成平移后再完成塞拉動作,在機構中利用四邊形機構完成塞拉動作的,其機構較為復雜。
【發(fā)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新型的塞拉門機構,在關門到位的同時,完成塞拉動作,此結構將塞拉門的關門動作與塞拉動作同時完成,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新型塞拉轉換機構,所述轉換機構包括支撐板、導向板;所述導輪1、導輪II和回轉套固定在支撐板上,所述導輪1、導輪I1、回轉套呈三角形布置;,導輪I和導輪II在導向板導槽內滑動?;剞D套與回轉軸配合,回轉軸固定在右攜門架上。
[0006]塞拉門的活動支架通過導輪沿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的橫向導軌運動。所述右滑塊連接右攜門架,右滑塊沿橫導軌滑動。
[0007]所述導向板的導槽為彎道狀結構,其包括與橫導軌平行部分、彎道部分和與橫向導軌垂直的部分,在塞拉門的開關門過程中,通過塞拉門的平移傳動機構帶動支撐板上的導輪1、導輪II在導向板內的導槽的與橫導軌平行部分滑動;在塞拉門關門到位,即導輪I到達彎道部分時,由于傳動機構的繼續(xù)傳動和導輪I受彎道部分的阻礙作用,兩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塞拉門的活動架沿橫向導軌向車體方向運動,同時回轉套轉動,使得導輪II順勢滑入彎道部分。
[0008]所述新型塞拉轉換機構用于塞拉門平移傳動的鏈輪鏈條傳動、帶輪傳動、滾珠絲杠傳動、滑動絲杠傳動或者滾珠絲杠傳動。
[0009]所述轉換機構可布置在左攜門架上,對應導向板中及導向槽與圖中對稱。
[0010]所述驅動機構采用氣動或者電動。
[0011 ] 新型塞拉轉換機構用于單門或者雙門的塞拉門裝置。
[0012]采用本發(fā)明的塞拉門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使得導向與塞拉機構融為一體,結構簡單,易調整;在關門到位的同時完成門的塞拉動作。
[0013]說明書附圖
[0014]圖1為本發(fā)明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開門示意圖。
[0015]圖2為本發(fā)明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開門剖視示意圖。
[0016]圖3為本發(fā)明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關門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對機構及實現(xiàn)的方法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8]如圖1和圖2所示,電動塞拉門,其由固定架總成,活動架總成,左攜門架總成,右攜門架總成、驅動機構總成、轉換機構總成、左門板總成、右門板總成組成。
[0019]所述的固定架總成由底板11、左導軌12、右導軌13、導向板14和導向板支架15組成,左導軌12和右導軌13安裝在底板11的兩側,對稱且平行;導向板14通過導向板支架15安裝在底板11上。
[0020]所述活動架總成由活動支架21、橫導軌22、左導輪23、左導輪支架24、右導輪25、右導輪支架26組成。橫導軌22裝在活動支架21上,活動支架21裝在左導輪支架24和右導輪支架26上,通過裝在左導輪支架24上的2個左導輪21和裝在右導輪支架26上的2個右導輪25在左導軌12和右導軌13上運動。
[0021]所述驅動機構總成由電機總成31、電機總成支架32、主動鏈輪33、鏈條34、從動鏈輪35、從動鏈輪支架36組成。電機總成31包含電機和蝸桿蝸輪減速機構,其輸出端裝有主動鏈輪32,電機總成31通過電機總成支架32裝在左導輪支架24上,從動鏈輪35通過從動鏈輪支架36裝在右導輪支架26上,鏈條34裝在主動鏈輪33與從動鏈輪35之間。
[0022]所述左攜門架總成包括左攜門架41、左滑塊42、左鏈夾43。左攜門架41裝在左滑塊42上;左滑塊42裝在橫導軌22上;左鏈夾43裝于左攜門架41上,同時裝于鏈條34的下側;并隨鏈條34移動,帶動左攜門架41在橫導軌22上移動。
[0023]所述右攜門架總成包括右攜門架51、右滑塊52、右鏈夾53、回轉軸54。右攜門架裝在右滑塊52上;右滑塊52裝在橫導軌22上;右鏈夾53裝于右攜門架51上,同時裝于鏈條34的上側;并隨鏈條34移動,帶動右攜門架51在橫導軌22上移動;回轉軸54固定在右攜門架51上。
[0024]所述塞拉轉換機構總成包括支撐板61、回轉軸54,回轉套62、導輪I 63、導輪II 64?;剞D套62、導輪I 63、導輪II 64安裝在支撐板61上,回轉套62與回轉軸54配合,并可繞回轉軸54轉動。導輪I 63、導輪II 64安裝在支撐板61上,與回轉套成三角形布置,導輪I 63、導輪II 64在導向板14的導槽中運動。
[0025]左門板總成71安裝在左攜門架41上,右門板總成72安裝在右攜門架51上。
[0026]所述塞拉轉換機構還可以布置在左攜門架上,或者在左攜門架或者右攜門架上同時布置塞拉轉換機構。
[0027]該塞拉轉換機構的傳動路線:
[0028]開門:左攜門架總成及左門板總成71和右攜門架總成及右門板總成72同時向垂直于車體的方向外開,在驅動機構推動攜門架直線運動和導槽對導輪的限制作用下,回轉套沿回轉軸轉動,同時,導輪I 63和導輪II 64順導向板14中的導槽運動,進入導槽與橫導軌平行的部分后,兩門向兩邊順導向板直槽運動直至開門到位。具體傳動過程如下:
[0029]電源通過控制電路給電機總成31供電,電機旋轉,經輸出后主動鏈輪33帶動鏈條34運動,通過右鏈夾53帶動右攜門架總成順著導向板14中的彎道運動。邊推出邊向兩邊平移,同時與下面相連的左鏈夾43與左攜門架總成一同運動,當導輪I 63、進入導槽直道后,門向外邊移動,直至開門完成。
[0030]關門:如圖3所示,在驅動結構的驅動下,左攜門架總成及左門板總成71和右攜門架總成及右門板總成72同時向中間收,導輪I 63和導輪II 64順導向板14中的導槽運動,進入導槽彎道后,邊關門邊內收,在關緊的同時完成塞拉,具體傳動過程如下:
[0031]電源通過控制電路給電機總成31供電,電機旋轉,經輸出后主動鏈輪33帶動鏈條34運動,通過右鏈夾53帶動右攜門架總成向左運動。同時與下面相連的左鏈夾43與左攜門架總成一同向中間移動,右攜門架總成上的回轉軸54通過回轉套62帶動導輪I 63、導輪II 64向導槽彎道方向運動,當導輪I 63進入導槽彎道后,即導輪I 63到達彎道部分時,由于傳動機構的繼續(xù)傳動和導輪I 63受彎道部分的阻礙作用,兩者的共同作用,使得塞拉門的活動架沿橫向導軌向車體方向運動,同時回轉套轉動,使得導輪II 64順勢滑入彎道部分。此時,邊關門邊內收,當兩門關閉的同時,完成收緊。
【主權項】
1.新型塞拉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換機構包括支撐板、導向板;所述導輪1、導輪II和回轉套固定在支撐板上,所述導輪1、導輪I1、回轉套呈三角形布置;導輪I和導輪II在導向板導槽內滑動。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回轉套與回轉軸配合,回轉軸固定在右攜門架上。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板的導槽為彎道狀結構。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塞拉門的活動支架通過導輪沿固定在固定支架上的橫向導軌運動。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滑塊連接右攜門架,右滑塊沿橫導軌滑動。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塞拉轉換機構用于塞拉門平移傳動的鏈輪鏈條傳動、帶輪傳動、滾珠絲杠傳動、滑動絲杠傳動或者滾珠絲杠傳動。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采用氣動或者電動。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塞拉轉換機構用于單門或者雙門的塞拉門裝置。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塞拉轉換機構,其特征在于,雙門塞拉門的塞拉轉換機構可布置左門上方或者右門上方;或者雙門上方分別設置塞拉轉換機構。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塞拉門的新型轉換機構,所述轉換機構包括支撐板、導向板;所述導輪Ⅰ、導輪Ⅱ和回轉套固定在支撐板上,所述導輪Ⅰ、導輪Ⅱ、回轉套呈三角形布置,導輪Ⅰ和導輪Ⅱ在導向板導槽內滑動,回轉套與回轉軸配合,回轉軸固定在右攜門架上;所述導向板的導槽為彎道狀結構。
【IPC分類】E05F15/00, E05D13/00
【公開號】CN104912426
【申請?zhí)枴緾N201410093226
【發(fā)明人】林會明, 許長征
【申請人】林會明
【公開日】2015年9月16日
【申請日】2014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