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49762閱讀:241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屬于污水回收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設備。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yè)大國,全國有鄉(xiāng)鎮(zhèn)4萬多個,農村人口達9億多人。近年來,我國農村水資源污染越來越嚴重,水環(huán)境狀況越來越惡化。農村生活污水水質的特點為N、P含量高,可生化性好,含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較少。因此適用于生物法,處理后可作為資源利用。國內對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剛剛興起,而且用于農村地區(qū)的分散式治理工程較少,很多處理技術也僅僅處在中試和小試的研究階段與示范階段。目前農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還存在一個較大的難點,即基建投資以及運行費用較大,農村經濟實力以及技術力量很難滿足常規(guī)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技術要求。因此急需開發(fā)結構緊湊、布局合理,使用維護管理方便的污水處理與資源化的技術。技術實現(xiàn)要素: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旨在提出一種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設備,集生物處理技術、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技術以及智能化自動控制技術于一身,結構緊湊、布局合理,使用維護管理方便。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設備,包括生物處理池、沉淀池、臭氧接觸池、活性炭吸附池、回用水儲存池、電氣自控裝置,所述的生物處理池通過管路與所述的沉淀池相連,所述的沉淀池通過管路與所述的臭氧接觸池相連,所述的臭氧接觸池通過管路與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相連,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通過管路與所述的回用水儲存池相連,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通過線路分別與所述的生物處理池、沉淀池、臭氧接觸池、活性炭吸附池、回用水儲存池相連;所述的生物處理池內設有厭氧段、缺氧段、好氧段。進一步,所述的厭氧段的底部與所述的缺氧段的底部均設置有一水下攪拌器,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通過線路分別與所述的水下攪拌器相連;所述的缺氧段的底部與所述的好氧段的底部均設置有一微孔曝氣器,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通過線路分別與所述的微孔曝氣池相連;所述的好氧段的底部設置有混合液回流泵,所述的混合液回流泵通過管路與所述的缺氧段相連,所述的混合液回流泵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相連。所述的水下攪拌器防止污水沉淀。部分污泥回流至厭氧段進水處,剩余污泥排出實現(xiàn)磷的去除。進一步,所述的沉淀池的內部設置有污泥回流泵,所述的污泥回流泵通過管路與所述的厭氧段相連,所述的污泥回流泵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相連;所述的沉淀池的一側設置有排泥泵,所述的排泥泵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相連。所述的污泥回流泵的一端通過管路與所述的厭氧段相連,另一端通過管路與排廢池相連。進一步,所述的臭氧接觸池包括若干個接觸室;優(yōu)選的,所述的臭氧接觸池由三段接觸室串聯(lián)而成,三段接觸室通過縱向的隔板相互隔開;所述的臭氧接觸池的一側設置有臭氧發(fā)生器,所述的臭氧接觸池通過線路與所述的臭氧發(fā)生器相連,所述的臭氧發(fā)生器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相連;所述的臭氧接觸池的一側設置有臭氧尾氣處理裝置,所述的臭氧接觸池通過線路與所述的臭氧尾氣處理裝置相連,所述的臭氧尾氣處理裝置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相連。所述的臭氧接觸池由三段接觸室串聯(lián)而成,三段接觸室通過縱向的隔板相互隔開。進一步,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的內部設有柱狀活性炭;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一側設置有鼓風機,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通過管路與所述的鼓風機相連,所述的鼓風機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相連;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一側設置有反沖洗泵,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通過管路與所述的反沖洗泵相連,所述的反沖洗泵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相連。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配有鼓風機和反沖洗泵定期進行氣水反沖洗。使用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設備的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生活污水通入所述的生物處理池中,經過厭氧段、缺氧段、好氧段的處理,進行有機物的降解,形成泥水混合物,一部分泥水混合物回流至所述的缺氧段進行脫氮處理,另一部分通入所述的沉淀池中進行沉淀,形成污泥與沉淀液,其中,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的厭氧段,另一部分污泥直接排放,進行除磷;(2)所述的沉淀液依次經過所述的臭氧接觸池、活性炭吸附池、回用水儲存池,進行消毒、吸附,將未降解的有機物去除,完成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進一步,所述的步驟(1)中生活污水在缺氧段的停留時間為0.5-3h,在好氧段的停留時間為5-10h,在厭氧段的停留時間為1-2h,厭氧段總磷負荷<0.06kgTP/(kgMLSS·d)。進一步,所述的步驟(1)中泥水混合液的回流比為100%-400%,BOD5污泥負荷為0.1-0.2kgBOD5/(kgMLSS·d);所述的步驟(1)中污泥的回流比為20%-100%。進一步,所述的步驟(2)中臭氧接觸池的接觸時間為6-15min,臭氧投加量為10-30mg/L。進一步,所述的步驟(2)中活性炭吸附池的接觸時間為6-20min,反沖洗周期為3-6d。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工藝及設備在實現(xiàn)有機物降解的同時實現(xiàn)同步脫氮除磷:1)脫氮:在好氧段,亞硝酸菌和硝酸菌通過生物硝化作用,將氨氮和有機氮氨化成的氨氮,轉化為硝酸鹽氮;在缺氧段,反硝化細菌將隨泥水混合液回流帶入的硝酸鹽氮還原為氮氣,達到脫氮的目;2)除磷:活性污泥交替在厭氧、缺氧、好氧狀態(tài)下運行,使聚磷菌占優(yōu)勢生長,污泥中的聚磷菌經過在厭氧段磷的釋放后,在好氧段實現(xiàn)過量地攝取磷,并將其以聚磷菌的形式儲存在體內,形成聚磷污泥;最后在沉淀池通過聚磷污泥的排放,達到除磷的目的;3)有機物降解:通過進水管流入生物處理池,難降解的大分子有機物首先經過厭氧段處理后水解酸化,被降解為小分子有機物,然后經缺氧段和好氧段微生物進一步氧化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等,實現(xiàn)大部分易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去除;然后進入臭氧接觸池,將大部分難降解有機物分解為易于被活性炭吸附的小分子有機物;然后流入活性炭吸附池,生長在活性炭上的微生物,一方面直接吸附活性炭表面及大、中孔隙中的有機物,另一方面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與活性炭次中微孔的有機物結合,使其脫穩(wěn)而擴散出來,被微生物所利用,實現(xiàn)難降解有機物的去除。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發(fā)明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設備具有以下優(yōu)勢:(1)本發(fā)明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設備通過厭氧、缺氧、好氧三種不同的環(huán)境條件和不同種類微生物菌群的有機配合,同步實現(xiàn)去除有機物、脫氮和除磷;臭氧和活性炭的聯(lián)用,延長了活性炭的運行壽命,減少運行費用。(2)本發(fā)明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設備的水力停留時間少于其他同類工藝,占地面積小,基建費用少。(3)本發(fā)明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工藝通過臭氧-活性炭工藝將活性炭物理化學吸附、臭氧化學氧化、生物氧化降解及臭氧滅菌消毒四種技術合為一體;運行中勿需投藥,運行費用低;能有效提高有機物、色度、嗅味、鐵錳等污染物的去除率,保證了出水水質。附圖說明構成本發(fā)明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本發(fā)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設備的機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厭氧段;2-缺氧段;3-好氧段;4-沉淀池;5-臭氧接觸池;6-活性炭吸附池;7-回用水儲存池;8-電氣控制裝置;1.1-水下攪拌器;2.1-微孔曝氣器;3.1-混合液回流泵;4.1-污泥回流泵;4.2-排泥泵;5.1-臭氧發(fā)生器;5.2-臭氧尾氣處理裝置;6.1-鼓風機;6.2-反沖洗水泵。具體實施方式除非另外說明,本文中所用的術語均具有本領域技術人員常規(guī)理解的含義,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將本文中使用的一些術語進行了下述定義。本發(fā)明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為市售的普通電氣自控裝置。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如圖1所示,如圖1所示,一種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設備,包括生物處理池、沉淀池4、臭氧接觸池5、活性炭吸附池6、回用水儲存池7、電氣自控裝置8,所述的生物處理池通過管路與所述的沉淀池4相連,所述的沉淀池4通過管路與所述的臭氧接觸池5相連,所述的臭氧接觸池5通過管路與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6相連,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通6過管路與所述的回用水儲存池7相連,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8通過線路分別與所述的生物處理池、沉淀池4、臭氧接觸池5、活性炭吸附池6、回用水儲存池7相連;所述的生物處理池內設有厭氧段1、缺氧段2、好氧段3。所述的厭氧段1的底部與所述的缺氧段2的底部均設置有一水下攪拌器1.1,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8通過線路分別與所述的水下攪拌器1.1相連。所述的缺氧段2的底部與所述的好氧段3的底部均設置有一微孔曝氣器2.1,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8通過線路分別與所述的微孔曝氣池2.1相連。所述的好氧段3的底部設置有混合液回流泵3.1,所述的混合液回流泵3.1通過管路與所述的缺氧段2相連,所述的混合液回流泵3.1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8相連。所述的沉淀池4的內部設置有污泥回流泵4.1,所述的污泥回流泵4.1通過管路與所述的厭氧段1相連,所述的污泥回流泵4.1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8相連。所述的沉淀池4的一側設置有排泥泵4.2,所述的排泥泵4.2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8相連。所述的臭氧接觸池5由三段接觸室串聯(lián)而成,三段接觸室通過縱向的隔板相互隔開。所述的臭氧接觸池5的一側設置有臭氧發(fā)生器5.1,所述的臭氧接觸池5通過線路與所述的臭氧發(fā)生器5.1相連,所述的臭氧發(fā)生器5.1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8相連;所述的臭氧接觸池5的一側設置有臭氧尾氣處理裝置5.2,所述的臭氧接觸池5通過線路與所述的臭氧尾氣處理裝置5.2相連,所述的臭氧尾氣處理裝置5.2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8相連。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6的內部設有柱狀活性炭。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6的一側設置有鼓風機6.1,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6通過管路與所述的鼓風機6.1相連,所述的鼓風機6.1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8相連;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6的一側設置有反沖洗泵6.2,所述的活性炭吸附池6通過管路與所述的反沖洗泵6.2相連,所述的反沖洗泵6.2通過線路與所述的電氣自控裝置8相連。使用該分散式生活污水再生回用設備的工藝,包括如下步驟:(1)生活污水通入所述的生物處理池中,經過厭氧段1、缺氧段2、好氧段3的處理,進行有機物的降解,形成泥水混合物,一部分泥水混合物回流至所述的缺氧段2進行脫氮處理,另一部分通入所述的沉淀池4中進行沉淀,形成污泥與沉淀液,其中,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的厭氧段1,另一部分污泥直接排放,進行除磷;(2)所述的沉淀液依次經過所述的臭氧接觸池5、活性炭吸附池6、回用水儲存池7,進行消毒、吸附,將未降解的有機物去除,完成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所述的步驟(1)中生活污水在缺氧段2的停留時間為0.5-3h,在好氧段3的停留時間為5-10h,在厭氧段1的停留時間為1-2h,厭氧段1總磷負荷<0.06kgTP/(kgMLSS·d)。所述的步驟(1)中泥水混合液的回流比為100%-400%,BOD5污泥負荷為0.1-0.2kgBOD5/(kgMLSS·d);所述的步驟(1)中污泥的回流比為20%-100%。所述的步驟(2)中臭氧接觸池5的接觸時間為6-15min,臭氧投加量為10-30mg/L。所述的步驟(2)中活性炭吸附池6的接觸時間為6-20min,反沖洗周期為3-6d。實施例1取生活污水利用本發(fā)明中的工藝和設備進行污水處理,其主要水質指標為BOD5:138-244mg/L,總氮:14-25mg/L,總磷:11-19mg/L。(1)生活污水通入所述的生物處理池中,經過厭氧段1、缺氧段2、好氧段3的處理,進行有機物的降解,形成泥水混合物,生活污水在缺氧段2的停留時間為3h,在好氧段3的停留時間為5h,在厭氧段1的停留時間為2h,厭氧段1總磷負荷0.05kgTP/(kgMLSS·d),一部分泥水混合物回流至所述的缺氧段2進行脫氮處理,泥水混合液的回流比為250%,BOD5污泥負荷為0.1kgBOD5/(kgMLSS·d),另一部分通入所述的沉淀池4中進行沉淀,形成污泥與沉淀液,其中,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的厭氧段1,污泥的回流比為100%。另一部分污泥直接排放,進行除磷;(2)所述的沉淀液依次經過所述的臭氧接觸池5、活性炭吸附池6、回用水儲存池7,進行消毒、吸附,將未降解的有機物去除,完成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臭氧接觸池5的接觸時間為10min,臭氧投加量為15mg/L,活性炭吸附池6的接觸時間為20min,反沖洗周期為3d。實施例2取生活污水利用本發(fā)明中的工藝和設備進行污水處理,其主要水質均值為BOD5:200mg/L,氨氮:10mg/L,總氮:17mg/L,總磷:3mg/L。(1)生活污水通入所述的生物處理池中,經過厭氧段1、缺氧段2、好氧段3的處理,進行有機物的降解,形成泥水混合物,生活污水在缺氧段2的停留時間為3h,在好氧段3的停留時間為5.23h,在厭氧段1的停留時間為1.5h,厭氧段1總磷負荷0.05kgTP/(kgMLSS·d),一部分泥水混合物回流至所述的缺氧段2進行脫氮處理,泥水混合液的回流比為200%,BOD5污泥負荷為0.1kgBOD5/(kgMLSS·d),另一部分通入所述的沉淀池4中進行沉淀,形成污泥與沉淀液,其中,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的厭氧段1,污泥的回流比為100%。另一部分污泥直接排放,進行除磷;(2)所述的沉淀液依次經過所述的臭氧接觸池5、活性炭吸附池6、回用水儲存池7,進行消毒、吸附,將未降解的有機物去除,完成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臭氧接觸池5的接觸時間為10min,臭氧投加量為10mg/L,活性炭吸附池6的接觸時間為8min,反沖洗周期為6d。實施例3取生活污水利用本發(fā)明中的工藝和設備進行污水處理,其主要水質均值為BOD5:210mg/L,總氮:33mg/L,總磷:5.3mg/L。(1)生活污水通入所述的生物處理池中,經過厭氧段1、缺氧段2、好氧段3的處理,進行有機物的降解,形成泥水混合物,生活污水在缺氧段2的停留時間為2.3h,在好氧段3的停留時間為10h,在厭氧段1的停留時間為1.5h,厭氧段1總磷負荷0.05kgTP/(kgMLSS·d),一部分泥水混合物回流至所述的缺氧段2進行脫氮處理,泥水混合液的回流比為300%,BOD5污泥負荷為0.1kgBOD5/(kgMLSS·d),另一部分通入所述的沉淀池4中進行沉淀,形成污泥與沉淀液,其中,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所述的厭氧段1,污泥的回流比為100%。另一部分污泥直接排放,進行除磷;(2)所述的沉淀液依次經過所述的臭氧接觸池5、活性炭吸附池6、回用水儲存池7,進行消毒、吸附,將未降解的有機物去除,完成生活污水的再生回用,臭氧接觸池5的接觸時間為10min,臭氧投加量為10mg/L,活性炭吸附池6的接觸時間為14min,反沖洗周期為5d。對實施例1-3中處理后的出水進行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表1處理后出水檢測結果單位:mg/LBOD5氨氮總氮總磷濁度7.9~9.31.7~2.65.1~8.60.24~0.313.1~4.6從上表可以看出,利用本發(fā)明工藝及設備處理后的出水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列標準的水質要求,可實現(xiàn)污水的再生回用的目的。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