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改進的平底硫化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硫化罐,尤其涉及一種改進的平底硫化罐。
背景技術:
硫化罐主要是一種對生產橡膠制品進行硫化的專業(yè)設備,類似的產品也可作為木 材烘干,中藥滅菌和鋁制品氧化處理等使用的設備。按照擺放狀態(tài)分類,常見的有臥式和立 式兩種。目前國內立式硫化罐中主要采用的是橢圓底封頭和橢圓封頭快開蓋結構,快開蓋 采用橢圓形封頭與上法蘭焊接制得,見圖4所示,罐體Ia底部設有橢圓形底封頭加,擱放模 具7a的擱板3a設在橢圓形底封頭加與罐體Ia連接處水平面上,擱板3a上的通孔分別與 模具內腔17a和模具外腔16a的連通,橢圓形底封頭加分別設有外腔蒸汽進口 2 和外腔 冷凝水(蒸汽)出口 21a,中部還設有內腔蒸汽進口 22a、內腔冷凝水(蒸汽)出口 23a。硫 化罐工作時,用來硫化的三角帶、同步帶等橡膠件隨模具7a —起放在擱板3a上,模具內腔 17a與擱板3a上的通孔連通并形成封閉內壓腔,罐體1內其它空間構成模具外腔16a。因 外腔蒸汽進口 Ma、外腔冷凝水(蒸汽)出口 21a、內腔蒸汽進口 22a、內腔冷凝水(蒸汽) 出口 23a出口設于底端,罐體Ia設于一支架18a上。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如下不足首先,橢圓形底蓋需要消耗較多的蒸汽,擱板和橢圓 形底蓋整體用料較多,成本較高,且擱板的更換及維護頗為不便;其次,快開蓋的封頭內部 空間較大,勢必會需要較多熱量來填充。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的技術現(xiàn)狀而提供一種用料少、耗能 少、維護方便的改進的平底硫化罐。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改進的平底硫化罐,包括 罐體、底蓋和快開蓋裝置,底蓋設于罐體下端口,而快開蓋裝置則能開啟地設于罐體上端 口,其特在于所述的底蓋為一密封地設于所述罐體下端口的水平底蓋,一能放置硫化模具 的擱板設于前述水平底蓋上方并位于罐體內,該擱板與所述罐體內壁形成硫化空間。進一步,所述的水平底蓋與隔板之間設有墊塊而形成間隔設置并具有過渡腔。所 述的水平底蓋上開設有均與所述過渡腔相通的進汽接口和排水接口,并且,所述的擱板上 設有與所述過渡腔相通的通氣孔??梢员WC進氣順暢和出水方便。所述罐體的上端口設有一第一法蘭,該第一法蘭上外緣具有第一配合齒,所述的 快開蓋裝置包括第二法蘭,水平狀,蓋合于前述的第一法蘭上并外緣具有第二配合齒;轉圈,設于前述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外周,內壁上端部具有與前述第二配合齒轉 動配合的上齒,內壁下端部具有與前述第一配合齒轉動配合的下齒;第一轉動機構,用于驅動前述的轉圈旋轉;壓模,下端具有一壓板,上端設于前述第二法蘭上;[0012]升降機構,用于驅動前述的第二法蘭升降;以及第二轉動機構,用于驅動前述的第二法蘭轉動。所述的第二轉動機構包括轉動動力源,用于提供動力;搖臂,前端與第二法蘭連接;圓柱;以及連軸,通過軸承能相對前述的圓柱轉動,動力輸出端與前述的搖臂后端連接,動力 輸入端與前述轉動動力源的動力輸出端連接。所述的升降機構可以包括升降動力源及用于設置所述第二轉動機構的支撐板,該 支撐板設于前述升降動力源的動力輸出端上方。所述的第一轉動機構可以包括相互連接并軸線方向互成一銳角的第一氣缸和第 二氣缸及用于連接前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連接皮,前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驅動端 均連接于所述轉圈的外壁。所述的擱板為水平狀并通過螺栓固定在水平底蓋上,而所述的水平底蓋則焊接在 罐體下端口。當然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連接固定。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水平底蓋和擱板的設置可以減少硫化 罐內部容積,進而節(jié)省整體硫化罐的蒸汽消耗,另外,硫化模具可以直接放置于擱板上,因 此水平底蓋取代了硫化罐擱板以及橢圓底蓋,用材也大大減小,方便用戶安裝,方便擱板維 護,同時設備結構更加緊湊,外形美觀。
圖1為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圖1中A部的放大圖。圖4為現(xiàn)有硫化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硫化罐包括罐體1、水平底蓋2和快開蓋裝 置,水平底蓋2設于罐體1下端口,而快開蓋裝置則能開啟地設于罐體1上端口,一能放置 硫化模具的擱板3設于水平底蓋2上方并位于罐體1內,該擱板3為水平狀并與罐體1內 壁形成硫化空間。擱板3為水平狀并通過螺栓15固定在水平底蓋2上,而水平底蓋2通過 焊接設置在罐體1下端口,水平底蓋2與隔板3之間設有墊塊16而形成間隔設置并具有過 渡腔14,水平底蓋2上開設有均與過渡腔14相通的進汽接口 13和排水接口 12,并且,擱板 3上設有與過渡腔14相通的通氣孔31。整個硫化罐設于罐體支架100上。罐體1的上端口設有第一法蘭11,該第一法蘭11上外緣具有第一配合齒,快開蓋 裝置包括第二法蘭44、轉圈42、第一轉動機構6、壓模45、升降機構5及第二轉動機構4,第 二法蘭44為一盲板,且水平狀,蓋合于第一法蘭11上并外緣具有第二配合齒,轉圈42設于 第一法蘭11和第二法蘭44外周,內壁上端部具有與第二配合齒轉動配合的上齒,內壁下端部具有與第一配合齒轉動配合的下齒,第一轉動機構6用于驅動轉圈42旋轉,壓模45下端 具有一壓板451,上端設于第二法蘭44上;升降機構5用于驅動第二法蘭44升降;第二轉 動機構4用于驅動前述的第二法蘭44轉動。第二轉動機構4包括轉動動力源41、搖臂46、圓柱48及連軸47,轉動動力源41用 于提供動力,本實施例中采用氣缸;搖臂46的前端與第二法蘭44連接,連軸47通過軸承49 和軸承43能相對圓柱轉動,動力輸出端與搖臂46后端連接,動力輸入端與轉動動力源41 的動力輸出端連接。轉動動力源41驅動連軸47繞圓柱48轉動,連軸47帶動搖臂46和第二法蘭44 一齊轉動。升降裝置5包括升降動力源51及用于設置設于升降動力源51的動力輸出端上方 的支撐板52,本實施例中的升降動力源51采用氣缸,用于承載整個第二轉動機構4。第一轉動機構6包括相互連接并軸線方向互成一銳角的第一氣缸61和第二氣缸 62及用于連接第一氣缸61和第二氣缸62的連接皮63,第一氣缸61和第二氣缸62的驅動 端均連接于轉圈42的外壁。第一氣缸61和第二氣缸62的配合動作能使轉圈42轉動,實 現(xiàn)第一法蘭11和第二法蘭44的錯齒和嚙合,即關閉和開啟。
權利要求1.一種改進的平底硫化罐,包括罐體、底蓋和快開蓋裝置,底蓋設于罐體下端口,而快 開蓋裝置則能開啟地設于罐體上端口,其特在于所述的底蓋為一密封地設于所述罐體下端 口的水平底蓋,一能放置硫化模具的擱板設于前述水平底蓋上方并位于罐體內,該擱板與 所述罐體內壁形成硫化空間。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平底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底蓋與隔板之間 設有墊塊而形成間隔設置并具有過渡腔。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底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平底蓋上開設有均與所述 過渡腔相通的進汽接口和排水接口,并且,所述的擱板上設有與所述過渡腔相通的通氣孔。
4.根據(jù)權利要求1 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改進的平底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 體的上端口設有一第一法蘭,該第一法蘭上外緣具有第一配合齒,所述的快開蓋裝置包括第二法蘭,水平狀,蓋合于前述的第一法蘭上并外緣具有第二配合齒; 轉圈,設于前述第一法蘭和第二法蘭外周,內壁上端部具有與前述第二配合齒轉動配 合的上齒,內壁下端部具有與前述第一配合齒轉動配合的下齒; 第一轉動機構,用于驅動前述的轉圈旋轉; 壓模,下端具有一壓板,上端設于前述第二法蘭上; 升降機構,用于驅動前述的第二法蘭升降;以及 第二轉動機構,用于驅動前述的第二法蘭轉動。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改進的平底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轉動機構包括 轉動動力源,用于提供動力;搖臂,前端與前述的第二法蘭連接; 圓柱;以及連軸,通過軸承能相對前述的圓柱轉動,動力輸出端與前述的搖臂后端連接,動力輸入 端與前述轉動動力源的動力輸出端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改進的平底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機構包括升降動 力源及用于設置所述第二轉動機構的支撐板,該支撐板設于前述升降動力源的動力輸出端 上方。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改進的平底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轉動機構包括相 互連接并軸線方向互成一銳角的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及用于連接前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 缸的連接皮,前述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的驅動端均連接于所述轉圈的外壁。
8.根據(jù)權利要求1 3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改進的平底硫化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擱板為水平狀并通過螺栓固定在水平底蓋上,而所述的水平底蓋則焊接在罐體下端口。
專利摘要一種改進的平底硫化罐,包括罐體、底蓋和快開蓋裝置,底蓋設于罐體下端口,而快開蓋裝置則能開啟地設于罐體上端口,其特在于所述的底蓋為一密封地設于所述罐體下端口的水平底蓋,一能放置硫化模具的擱板設于前述水平底蓋上方并位于罐體內,該擱板與所述罐體內壁形成硫化空間。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水平底蓋和擱板的設置可以減少硫化罐內部容積,進而節(jié)省整體硫化罐的蒸汽消耗,另外,硫化模具可以直接放置于擱板上,因此水平底蓋取代了硫化罐擱板以及橢圓底蓋,用材也大大減小,方便用戶安裝,方便擱板維護,同時設備結構更加緊湊,外形美觀。
文檔編號B29C35/04GK201824504SQ20102058895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0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29日
發(fā)明者王靜 申請人:余姚市舜江機械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