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豎直凹槽的安全氣囊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從汽車儀表板展開的乘客側(cè)安全氣囊。
背景技術(shù):
圖13示出具有單獨的充氣腔330的現(xiàn)有技術(shù)慣常的乘客側(cè)安全氣囊20, 其由安全氣囊充氣裝置280充氣。安全氣囊200的面部部分或前片(panel) 320撞擊乘客22的胸部、肩部和頭部。假如乘客就坐在靠近汽車儀表板的位 置而遠離座椅24的靠背26,安全氣囊撞擊乘客的速度會增加。如果在安全氣 囊展開時刻乘客的身體接觸或靠近安全氣囊模塊蓋板,乘客和安全氣囊之間的 相互作用會加強。
為了減小對乘客(包括兒童、兒童座椅內(nèi)的嬰兒以及非正常坐姿定向就座 的乘客)的傷害, 一些新的、更復雜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提出通過使用各種傳感器 確定乘客的重量、大小或作為位置來控制安全氣囊充氣速率。這些傳感器昂貴 并要求高度的可靠性以確保它們在汽車的使用壽命內(nèi)的功能。沒有一種通用的 安全系統(tǒng)可使安全氣囊的展開適應(yīng)朝向嬰兒座椅里的嬰兒,該嬰兒座椅位于前 排座椅面向車后部。所有汽車制造商提供警告防止這種兒童座椅的使用或另外 提供用于手工使安全氣囊無效的裝置。
圖14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shù)提案,可充氣氣墊或安全氣囊可形成兩個安全氣囊 21a, 21b,當充氣時由間隔360隔開。當這些安全氣囊充氣時,它們采用如圖 所示的形狀,其中間隔360位于處于正常坐姿的乘客22前面,由此避免與乘 客頭部的接觸。安全氣囊與乘客的相互作用主要由兩安全氣囊抵靠乘客的軀干 和肩部。安全氣囊系統(tǒng)引起非正常坐姿乘客受到過多的力。
在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員會認為1歲、3歲、6歲,47.6kg的女性
(5%)各自的測試標準相當不同,以證明對超出正常體形和體重成年乘客的 范圍的不同的安全氣囊展開標準。同樣,孕婦具有確保她們懷有的嬰兒的存活的特殊需求。
乘客安全約束行業(yè)試圖提供這樣一種乘客約束設(shè)備,其對最大數(shù)量的潛在 用戶有最大的安全范圍,最高的可靠性而成本又可以承受。復雜的傳感器和控 制器增加了部件的數(shù)量,其內(nèi)在地增加了部件故障的風險且引起工程師使用增 加成本的冗余設(shè)計。
US7 152 880 B1揭示了一種安全氣囊,具有由主片和一體的或其它方式 沿結(jié)合邊附連的一對側(cè)片形成的單獨的充氣腔,其中主片具有頂部、前部和下 部、形成在安全氣囊朝向前方部分上豎直定向的凹槽部,該凹槽部將充氣腔分 成在兩個凸耳部,且系帶位于充氣腔內(nèi)并具有附連到凹槽部分上的一端和錨定 的第二端,由此限制充氣腔充氣時凹槽部向前移動。
發(fā)明內(nèi)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shù)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 保護各種大小乘客(成人和兒童)的正面安全氣囊,該安全氣囊無需花費額外 的傳感系統(tǒng)和控制系統(tǒng)。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安全氣囊,包括由主片和整合到配合邊緣或以其它方式沿配合邊緣附連的一對側(cè)片形成的單獨可充氣腔,其中所述主片具有上部、前部和下部;在所述安全氣囊面向前方的部分上形成 的豎直延伸的凹槽部分,所述凹槽部分將所述可充氣腔分成兩個凸耳部;以及 系帶,所述系帶位于所述可充氣腔內(nèi)并有一端附連到所述凹槽部分且另一端錨 定,由此限制所述凹槽部分在所述可充氣腔充氣時向前運動,其特點在于,所 述主片的上部延伸跨過所述凹槽部分的上部區(qū)域。
由于具備上述技術(shù)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氣囊中,當發(fā)生碰撞時,主 片的上部被乘客撞擊,但上部具有足夠的彈性支撐乘客,同時吸收碰撞能量并 提供適當?shù)闹我詼p少碰撞時對乘客頭部的傷害。
圖1示出了根據(jù)US7 152 880 B1的充氣的安全氣囊。
圖1A是圖1的安全氣囊相對于車輛的擋風玻璃和座椅的立體圖。部分地
移除了右側(cè)片以示出安全氣囊的內(nèi)部。
圖IB是圖1的安全氣囊的俯視圖。
圖1C是另一安全氣囊的立體圖;移除了部分右側(cè)片。
圖1D是圖1C的安全氣囊的俯視圖。
圖1E是圖1C的安全氣囊的另一立體圖,具有完整的右側(cè)片和在一個或兩 個側(cè)片上的可選通氣口。
圖2是圖1所示安全氣囊的各種安全氣囊部件在縫合在一起之前的視圖。
圖2A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
圖2B示出了用于圖4B(以及圖4A)中所示實施例的有用片的平面布置圖。
圖3是示出了圖1的安全氣囊側(cè)片之一,以及形成結(jié)構(gòu)的凹槽部的中心片 以及虛線所示系帶的側(cè)視圖。
圖4示出了圖1的安全氣囊的另一版本。
圖4A示出了圖1的安全氣囊的另一版本。
圖4B示出了圖1的安全氣囊的又一版本。
圖5示出了圖1的又另一安全氣囊。
圖6示出了圖1的仍又另一安全氣囊。
圖7是示出了根據(jù)US7 131 664 Bl的安全氣囊在展開和充氣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8是圖7的安全氣囊的俯視圖。
圖9是圖7的安全氣囊的正視圖。
圖10是圖7的安全氣囊的立體圖,移除了大部分左側(cè)片以示出內(nèi)部系帶和 擴散部件。
圖11是圖10的立體圖,移除了兩側(cè)片。
圖IIA至IIH是所示各種安全氣囊部件在縫合在一起之前的平面圖。
圖12A至12H是安全氣囊另一實施例的平面圖,示出了組裝之前各片和其 它部件的平面圖,其中凹槽側(cè)片和系帶對圖IIA至IIH所示的實施例進行了修改。
圖13是現(xiàn)有技術(shù)安全氣囊一種類型的俯視圖。
圖14是另一現(xiàn)有技術(shù)安全氣囊的俯視圖。
圖15是可與本實用新型安全氣囊結(jié)合使用的示例性充氣裝置的橫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6示出了具有單獨充氣腔的安全氣囊,構(gòu)造有基本上從面向要保護乘 客的安全氣囊部分的頂部到底部延伸的豎直定向的凹槽部分。在此以及在權(quán)利 要求書中使用的術(shù)語"凹槽"意思是表面上的凹面,諸如向后或縮進的圍繞物。 在該實施例中,安全氣囊的主片具有形成凹槽部入口、開口或嘴部的長狹縫或 開口。圖1C、 1D、 1E、 8A和IIA示出了利用類似結(jié)構(gòu)以實現(xiàn)約相同大小凹 槽部的另一實施例。主片上的開口減小了尺寸,且組裝時一部分主片覆蓋凹槽 部的頂部。在廣泛意義上講,主片的覆蓋部分提供延伸過凹槽部頂部的橋接件。 圖4A示出了梯形凹槽部的使用。在圖4B中,該變體使用一部分主片覆蓋凹 槽部的頂部。在圖7至12中,凹槽部被縮短并從主片中部延伸到安全氣囊下 部;但是,在這些實施例中,該在主片上具有相應(yīng)更小開口的縮短凹槽部不像 圖1A和2A所示實施例所示那樣在主片下方延伸。
各圖中所示安全氣囊100具有單獨充氣腔101并可由一個或多個織物片形 成。安全氣囊可以是紡織或編織為一片式結(jié)構(gòu)或通過將多片縫合或結(jié)合在一起 形成。凹槽部110形成在面向要保護的乘客的安全氣囊片或部分后方。在所示 實施例中,安全氣囊100具有主片102,該主片102具有面部片部分103 (其 面向要保護的乘客),以及多個側(cè)片104a, 104b。安全氣囊和其各片的大小 會在每個車輛應(yīng)用中變化。不是必須用分離的側(cè)片、聯(lián)結(jié)主片、或中心片來形 成安全氣囊。這些片的每個通常各由包括尼龍或聚酯的紡織織物制成。側(cè)片 104a, 104b基本上相同并相互鏡像。各側(cè)片104a, 104b包括構(gòu)造成與充氣裝 置連通的頸部120和氣墊部122。主片具有頂部或端部或上部、中部和下部或 端部或下部。
主片具有位于主片兩端部的一對相對的頸部124。各頸部以已知方式結(jié)合 在一起以形成與充氣裝置或殼體連通的安全氣囊的頸部或入口。主片102的前 部126位于主片的中心,其一部分中心部分面向乘客并形成面部片部分103。 在面部片部分103附近的前部126,具有其開口 130,其用于形成凹槽且更具 體地到充氣安全氣囊100內(nèi)凹槽的開口。安全氣囊IOO通過將側(cè)片104a的邊 緣132縫合到主片102的邊緣134上形成。另一側(cè)片104b的邊緣132以已知 方式縫合到主片102的邊緣134a上。可充氣腔301具有主片的端部或頸部和 側(cè)片組合的開口、通道或頸129,以允許充氣氣體進入充氣腔301并對安全氣 囊100充氣。在各片組裝后,圖l和15所示的充氣裝置308放置在安全氣囊 頸內(nèi)。展開之前安全氣囊折疊并存儲在安全氣囊模塊300的殼體306中。
充氣的安全氣囊中凹槽部分110的寬度是主片212的前部126寬度的至少 25%,較佳地在總寬度的25%至35%之間。這可在約120-250mm范圍內(nèi)。凹 槽的總長度可在通常約1500-1600mm的總安全氣囊高度的85X至90X之間變 化。
主片102內(nèi)的開口 130具有一個或多個邊緣140a、 140b、 140c、 140d。盡 管所示的開口 130是矩形形狀,但是開口 130也可為包括長橢圓形的其它形狀, 如圖4所示,另一個具有橢圓形開口 130a的面部片102a。面部片部的開口可 為混和形。圖4A的開口 130b使用梯形或三角形131和矩形133組合的凹槽 部分IIO。位于朝向安全氣囊底部、具有較大開口的梯形,有助于最小化對兒 童或青少年的相互作用,所述兒童或青少年處于非正常坐姿,他們的頭部或胸 部靠近或在未展開安全氣囊模塊蓋板上。圖2B示出了制造圖4A所示安全氣 囊用的各片的平面布置圖,且有助于理解圖4B所示安全氣囊的構(gòu)造。在圖2B 中開口 130c的矩形部分133的頂部140a設(shè)置成朝向片102d的頂部,使得凹 槽部分可從安全氣囊面部頂部延伸到底部,與先前實施例的情況相同。圖2B 還示出了虛線140'a,其示出了用在圖4B中安全氣囊的開口 130c頂部的位置, 其中主片102d的上部135覆蓋凹槽部分110的頂部。這里,如圖1C所示的 實施例中,主片的頂部橋接凸耳部112a、 112b。
在圖1和2中,安全氣囊100具有凹形的溝槽形或凹槽形結(jié)構(gòu)149,其可 用諸如織物片150、 152、 160的一個或多個片裝在開口 130, 130a內(nèi)并縫合或 以其它方式固定到主片開口 130的邊緣140a-140d上而形成。溝槽形或凹槽結(jié) 構(gòu)149位于安全氣囊內(nèi)主片外表面下方,并與系帶及其它織物片協(xié)作,用于形 成單腔安全氣囊的兩相對凸耳部112a、 112b之間的凹槽部分110。溝槽形或 凹槽結(jié)構(gòu)149還可通過提供成形的、單一片或通過將一個或多個織物片縫合到 開口 130的邊緣140a-140d形成。
圖2的安全氣囊100具有左凹槽片150和右凹槽片152。左凹槽片150的 邊緣150a縫合到主片內(nèi)開口 130的邊緣140d上,同時右凹槽片152的邊緣 152a縫合到主片102的開口 130的另一邊緣140c上。左凹槽片150和右凹槽 片152都還具有與邊緣150a、 152a相對的側(cè)邊緣156, 158。當側(cè)片150、 152 縫合到主片102的開口 130的邊緣上時,它們開始提供開口 130、以及開口 130a、 130b的深度。安全氣囊IOO還包括具有邊緣162a、 162b、 162c和162d 的中心凹槽片160。中心凹槽片跟隨主片內(nèi)開口的形狀,中心凹槽片的形狀可 與主片上開口的形狀不同。中心凹槽片的邊緣162d縫合到左凹槽片150的邊 緣156上,而中心凹槽片的另一邊緣162c縫合到右凹槽片152的邊緣158上。 中心凹槽片的邊緣162a縫合到主片開口的邊緣140a上,中心凹槽片的另一邊 緣162b縫合到主片開口的邊緣140b上。片150、 152和160形成溝槽形或凹 形結(jié)構(gòu)。溝槽形或凹槽結(jié)構(gòu)149的凹形可由例如形成褶狀物163置于平坦織物 片165上形成,如圖6所示。
如果包括三個凹槽片150、 152和160的溝槽形或凹槽結(jié)構(gòu)149縫合到主片 102上之后,通過主片的開口 130向后推,凹槽110形成。如果一個或多個片 150、 152、 160的移動在安全氣囊充氣時不受限制,溝槽形或凹槽結(jié)構(gòu)149, 在安全氣囊充氣時,會在面部片之前向外凸出。為了防止這種凸出,安全氣囊 IOO還具有連接到一個或多個片150、 152或160的一個或多個系帶180。圖2 示出了一根這樣的系帶。系帶180是織物片,具有相對邊緣182a、 182b和將 系帶分成兩部分的中間點或區(qū)域184。這兩部分也可通過分開的織物片實現(xiàn)。 系帶180固定在諸如模塊殼體306的模塊300的一部分上或者固定到靠近下部 頸部124的主片上或固定在兩者上。
圖1,2和3示出了系帶180相對于形成安全氣囊IOO的其它片的布置和位 置。圖2示出了,對于片160,點線186a、 186b表示在該處邊緣182a、 182b 相應(yīng)地縫合到溝槽中心片160上的連接線或線縫。圖3中還示出了另一條點線 188,系帶180的中間線或部分184縫合或以其它方式連接到其上。在安全氣 囊充氣時,系帶180張緊,以防止中心溝槽片160,或溝槽形或凹槽結(jié)構(gòu)149 的中心,相對安全氣囊的凸耳部112a, 112b向外移動。系帶的溝槽形或凹槽 結(jié)構(gòu)149形成該圓形突起部112a、 112b之間的凹槽部分110,并允許凸耳部112a、 112b如圖l和1A所示充氣。圖1A示出了安全氣囊100的典型充氣形 狀。在圖1A中,安全氣囊100構(gòu)造成頂部安裝在安全氣囊模塊300上的部分。 模塊300以已知方式置于儀表板302的頂面處或頂面下方。安全氣囊充氣時安 全氣囊模塊的蓋板(未示出)被迫打開且安全氣囊朝上向擋風玻璃304、朝前 向坐著的乘客充氣。在圖1A中乘客未示出,但是示出了汽車座椅24和座椅 靠背26。清楚示出了凸耳部112a、 112b。圖1B是充氣的安全氣囊100相對 于就座乘客的俯視圖,示出了單腔安全氣囊的凸耳部112a、 112b沒有撞擊乘 客頭部,而是接觸軀干和肩部。
隨著安全氣囊IOO在充氣時展開,充氣的凸耳部112a、 112b之間的間隔可 能比穩(wěn)態(tài)間隔尺寸大。圖5示出了一補片400 (最好用和安全氣囊同樣的織物 制成)位于主片102的面部部分103,其連接兩個凸耳部112a、 112b并用來 限制充氣中和充氣后凸耳部間的間隔。用于補片的織物,除了安全氣囊織物, 也可為例如一段紡織座椅安全帶織物或任何能夠吸收拉力負載的織物。在一個 實施例中,補片400a連接兩個凸耳部的頂部且以虛線形式示出,并且對于充 氣的安全氣囊一般將在凸耳部之間水平延伸,并可有助于緩沖乘客的頭部。在 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布片400連接凸耳部相對的中間部分。當所述乘客處于非 正常坐姿,而其胸部在安全氣囊模塊上,放置降低的系帶400以在6歲乘客胸 部以下,以及在處于正常坐姿的中等大小成年乘客頸部下方。
圖1C、 1D、 1E和2a示出了根據(jù)要求的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氣囊100a,其 具有圖1、 1A和2的安全氣囊100的很多特征。圖2A中示出的主片102b基 本上與圖2所示主片相同,除了開口 130b小于開口 130;圖2A中的其它片與 圖2中的相同。端部或側(cè)邊140a朝向片102b的中心移動,縮短了開口 130b。 形成安全氣囊的側(cè)邊104a、 104b和凹槽部分110的其余片與安全氣囊100中 使用的片基本相同。
一旦用與形成安全氣囊100相同的技術(shù)構(gòu)造安全氣囊100a,主片102b的 上部135形成具有跨過凹槽部分110的上部110a的無支撐跨距的橋接件。實 質(zhì)上充氣安全氣囊的凸耳部的上部不提供用于主片上部135的中間支撐,且可 從圖1C和1E中看出,其是示出了充氣狀態(tài)安全氣囊100a的立體圖。
示出了可選的擴散片或元件160。圖1C中所示擴散元件160還可用于圖1
的實施例中并可由分開的織物片和部件形成?;蛘?,擴散元件160將進入安全 氣囊的充氣氣體的流動偏轉(zhuǎn),該流動在安全氣囊折疊時從充氣裝置側(cè)向朝向側(cè) 片。作為擴散元件160位置的直接結(jié)果,氣流不是直接垂直的或直線流動形式。 充氣氣體跟隨首先朝向安全氣囊100a的側(cè)面并然后向前移動的路徑,其有助 于降低展開速率和安全氣囊100b的向前推進。
在如圖1C、 1E和1D所示向前碰撞時,主片102a的上部135與乘客的頭 部相互作用。在碰撞時,由于安全氣囊充氣,乘客撞擊上部135,上部135用 作跨過凹槽部分IIO上部的橋接件并橫越安全氣囊相對的凸耳部112a、 112b。 由于主片102b的上部135不直接從后部支撐且橫越跨過相對的凸耳部112a、 112b,當碰撞時上部135被乘客撞擊時,上部135足夠有彈性以支撐乘客,同 時吸收碰撞能量并提供適當?shù)闹我詼p少碰撞時對乘客頭部的傷害。測試顯示 在40公里每小時的碰撞過程中對于中等大小未系帶男性乘客的頭部加速度, 與政府規(guī)定中的七百的頭部傷害標準相比小于三百的頭部傷害標準。乘客加載 在主片的上部135,使得加載力將相對圓形突起部拉到一起(圖1D中的箭頭 137),將凸耳部拉得更近以在碰撞時提供對乘客胸部和肩部的較高支撐。
本實用新型保護非正常坐姿的乘客以及小孩。如果非正常坐姿的乘客僅撞 擊安全氣囊的一個凸耳部,一個圓形突起部的壓力迫使充氣氣體通過單腔安全 氣囊進入主腔到達相對的凸耳部,為乘客提供彈性氣墊。與具有兩分離安全氣 囊的系統(tǒng)相比,這減少了施加在非正常坐姿乘客上的力。
圖1E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其中通風口 139位于側(cè)片104a、 104b上。
圖7至12H示出了根據(jù)US7 131 664 Bl的安全氣囊。該實施例的凹槽部分 220的位置比圖l-6所示的要低。在圖7中,安全氣囊100b具有主片212和 兩個側(cè)片214、 216;側(cè)片和主片的形狀和大小基本上與圖l實施例中的相同。 主片212具有一頂部、 一前部126和一下部,以及如圖11A所示,可由單個 安全氣囊織物片制成。主片212和側(cè)片214、 216的組合限定了單個可充氣腔 301??沙錃馇?01具有由主片的端部或頸部與側(cè)片協(xié)作形成的開口以形成通 道或頸230,該通道或頸230允許充氣氣體進入可充氣腔301并為安全氣囊 100b充氣。在圖7中,示出了安全氣囊的凹槽部分220。該實施例的凹槽部分 220具有中心凹槽片222、左凹槽片224和右凹槽片226,盡管形狀不同,與 片150、 152、 160的功能類似,它們的組合形成了主片212內(nèi)的凹槽部分220。 凹槽部分220將安全氣囊100b分成兩個下部圓形突起部240、 242 (類似于凸 耳部112a、 U2b,盡管位置不同)。下部凸耳部240、 242由凹槽部分220分 開,分開的量足以允許每個凸耳部在充氣時有些獨立地起作用。在圖9中,凸 耳部240、 242在主片212的前部和下部,當安全氣囊充分展開時形成單個可 充氣腔301。
在圖10和11中示出了展開的安全氣囊100b,部分地或完全地移除了一個 或兩個側(cè)片214、 216,使得安全氣囊100b的可充氣腔301可見。在安全氣囊 100b的內(nèi)部,凹槽部分220的中心凹槽片222連接到系帶250上。系帶250 朝向氣體入口通道230延伸。氣體入口通道230與安全氣囊模塊殼體306相配 并附連到安全氣囊模塊殼體306上,該殼體適于容納安全氣囊100b和充氣裝 置308以形成安全氣囊模塊組件310。當碰撞傳感器檢測到碰撞并向充氣裝置 308發(fā)送致動信號時,充氣裝置提供對安全氣囊100c充氣并推動安全氣囊100b 從車輛儀表板向外的氣體??拷鼩怏w入口通道230的安全氣囊100b具有錨定 或以其它方式附連到安全氣囊模塊殼體303上的端部或用于固定安全氣囊的 其它裝置。凹槽部分220的向前移動受到系帶250的限制。較佳地,提供第二 根系帶或一根長系帶部分252來進一步約束安全氣囊100b的向上和向前運動, 使得安全氣囊100b的上部和安全氣囊100b的下部兩者都受到系帶約束,以免 過量向前移動。
圖10中示出了可選的擴散片或元件260。圖7至11H所示的分散器元件 260是分開的織物部件;但或者分散器元件260可以是系帶250、 252中一個 或兩者的整體部分。在兩種形式中,分散器元件260偏轉(zhuǎn)進入安全氣囊的充氣 氣體的流動,該流動在安全氣囊折疊時從充氣裝置側(cè)向朝向側(cè)片214、 216。 由于分散元件260的位置,氣流不是直接垂直的或直線流動形式。充氣氣體跟 隨首先朝向安全氣囊100a的任一側(cè)面并然后向前移動的路徑,其有助于降低 展開速率和安全氣囊100b的向前推進。
在該安全氣囊中,凹槽部分220僅位于展開的安全氣囊下部,從主片212 的前部126的中部上方向至主片212的下部大致豎直地延伸。相對于安全氣囊展開狀態(tài)時通過氣體入口通道的水平平面,凹槽部分220位于氣體入口通道位 置或在該位置下方。氣體入口通道230具有向上方移動并然后由分散元件260 偏轉(zhuǎn)的充氣氣體。由系帶250附連的凹槽部分220,隨著安全氣囊100b的展 開向外移動,直到系帶250拉緊,使得凹槽部分220不再向前朝向乘客延伸。 側(cè)面凸耳部240、 242繼續(xù)展開并充氣,且隨著車輛碰撞時乘客向前移動,它 們可吸收乘客的能量沖擊。一個或多個通氣口或開口 139關(guān)鍵地位于安全氣囊 100b的每側(cè)以便于展開并與乘客相互作用后安全氣囊的放氣。每個通氣口或 開口 139的尺寸充分地允許釋放充氣的安全氣囊內(nèi)容納氣體。通氣開口 139 位于每個側(cè)片的上部中間附近,在入口通道230和前部之間并在每個凸耳部 240、 242上方。
下部凸耳部240、 242提供較低的力緩沖效應(yīng),該效應(yīng)沒有安全氣囊100b 的上部劇烈,因為每個凸耳部240、 242向內(nèi)自由移動和偏轉(zhuǎn),兩個都側(cè)向地 在側(cè)面并在相對于凹槽部分220的內(nèi)部。非正常坐姿乘客可壓縮或壓下一個凸 耳部多于另一個凸耳部,但是由于單個可充氣腔301對凸耳部內(nèi)形成的那部分 完全打開的性質(zhì),該部分可能易于偏轉(zhuǎn),使得小孩或嬰兒不會受到常規(guī)安全氣 囊展開時的完全沖擊,圖4B中的實施例也是相同情況。凸耳部240、 242在 側(cè)向和向后兩個方向朝向儀表板自由偏轉(zhuǎn)。安全氣囊的幾何形狀使得坐得靠近 安全氣囊的小孩或非正常坐姿的小孩或乘客會被凸耳部240、 242中的一個或 兩者打擊,且易于偏轉(zhuǎn)的凸耳部降低了對乘客施加的力,從而大大地降低了受 傷的危險。如果乘客恰好位于中心,兩凸耳部240、 242的部分以及凹槽部分 220可接觸,該凹槽部分220在安全氣囊100b充氣且達到完全充氣狀態(tài)之前 受到系帶250的約束。
圖11A至11H示出了用于制成封閉安全氣囊的每個部件或片。這些片的形 狀和大小類似于圖2-2B所示的片,且還由尼龍或聚酯紡織安全氣囊織物制成。 主片212形成安全氣囊100b的頂部、底部和前部。主片212具有對稱結(jié)構(gòu), 其中端部230a、 230b收縮或頸縮以提供一部分氣體入口通道230。開口 211 被相對側(cè)的212a、 212c、 212b、 212c圍繞。
圖11B示出了用于安全氣囊的左側(cè)和右側(cè)的側(cè)片214、 216。側(cè)片214用于 安全氣囊的左側(cè),而安全氣囊的右側(cè)216示出為側(cè)片214的鏡像。片214、 216每個都具有頸部230d、 230c以提供一部分氣體入口通道230。排氣口 139可 如圖11B和12B所示提供在每個側(cè)片214、 216上。側(cè)片的邊緣214e、 216e 沿著主片的側(cè)邊緣212e附連到前部主片上。這些片的邊緣可縫合到或其它方 式固定到彼此上以形成可充氣腔301。主片內(nèi)的開口 211設(shè)有右凹槽片和左凹 槽片226、 224。右凹槽片和左凹槽片224、 226沿著它們的彎曲邊緣224c、 226c 縫合到主片內(nèi)的開口 211的邊緣212c上。 一旦如圖所示縫合到矩形開口 211 的每側(cè)212c上,則側(cè)凹槽片224、 226在它們的直邊緣224d、 226d處沿著中 心凹槽片的邊緣222d縫合到中心凹槽片222上。凹槽部分220具有口袋形、 杯形或槽形形式,類似于先前實施例,封閉主片212的整個開口 211。在展開 的安全氣囊中將位于中心凹槽片222頂部和底部邊緣222a、 222b的部分縫合 到主片內(nèi)開口 211的相應(yīng)邊緣212a、 212b上。
在圖IIF禾P 11G中提供了兩根系帶250、 252。在圖10和11中,系帶250 沿著系帶250上位置250c處的縫合線連接到中心凹槽片222上。系帶250的 相對端250g較佳地縫合或附連在主片212的底端230b或靠近底端,靠近由主 片212和兩側(cè)片214、 216的組裝形成的通道230。系帶250的中心在主片212 上且縫合到主片212上。
在圖10、 11和11F中,第二根系帶252在位置212f附連到主片212上, 端部252f縫合到這里。在相對端252g,系帶252可附連到通道230附近。系 帶250、 252可設(shè)有可形成所有或一部分分散元件260的延伸部。分散元件260 或者可以是系帶250、 252的一體式部件或者是分離的片。如圖IIH所示,分 散元件260可以是分離部件,在這種情況下,兩端都需要縫合到主片212上, 在主片212的兩側(cè)穿過通道230。系帶252在靠近或在主片212的頂部上的上 部固定于安全氣囊100b,使得其在完全延伸位置稍微豎直傾斜,并以相對于 氣體入口通道230約45度向外突出。這提供了安全氣囊向上移動的約束。下 部系帶250或者水平地向外突出或者較佳地稍微低于氣體入口通道230并如圖 所示附連到中心凹槽片222上,其將凹槽部分220保持在打開結(jié)構(gòu)。
圖12A至12H示出了另一安全氣囊系統(tǒng)。圖12A至12H類似于圖7至IIH。 但是,在圖12D和12E中,右和左凹槽片225、 223具有彎曲側(cè)223c、 225c, 彎曲側(cè)的兩端部與單個直側(cè)223、 225連接,使得安全氣囊的外部輪廓保持在曲線形式。凹槽部分220在相對兩位置處的點開始,以具有第一實施例中所示 的加深的平的上部。另外,組裝和位置大致相同,除了在該實施例中系帶250應(yīng)當在位置222c處沿著側(cè)凹槽片223、225與主片212相交的位置的下部角落 縫合到凹槽的下部。凹槽部分220在半圓形凹槽片223、 225的一端保持在開口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氣囊100b可修改成使得形成的凹槽部分220具有更復雜 的結(jié)構(gòu)。凹槽部分222應(yīng)當系成使得凹槽部分的向前運動被約束且兩凸耳部 240、242可獨立作用以與乘客相互作用,使得乘客在下部不會受到展開中安 全氣囊100b的全力,像安全氣囊的上部打擊成年乘客的情況那樣,這是很重 要的。如圖所示,中心凹槽片222和開口211是矩形的且具有相似的寬度。或者,中心片的寬度相對于開口 211可制成更寬或更窄,使得側(cè)片傾斜,形成凹槽部分220的傾斜側(cè)壁。凹槽中心片222和開口 211可以是卵形或梯形形狀,或較佳地在凹槽部分220的底部較大且在凹槽部分220朝向上部延伸時較窄。 所有這些改進都認為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nèi)。
安全氣囊100b具有在上部和下部端222a、222b之間的大約中間位置附連 到中心凹槽片222的至少一根系帶。上部系帶252的長度大于或等于附連到中 心凹槽片222的系帶250的長度和從系帶250附連到中心凹槽片222的位置到 沿著側(cè)凹槽片224、226,223、225延伸的主片的距離的總和。凹槽部分或溝 槽220在充氣的安全氣囊中的寬度是主片212的前部126寬度的至少25% ,較佳地在總寬度的25%至35%之間; 一般的其可能是約150-250mm。凹槽的 總長度在總安全氣囊高度的40%至65%之間。凹槽部分222具有沿著側(cè)凹槽片之一在側(cè)凹槽片的豎直點或豎直點以下測得的最大深度。該最大深度等于或 大于凹槽部分222的寬度。典型的溝槽或凹陷部分的深度可在120-250mm范 圍內(nèi)。
經(jīng)制造并測試的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示例性安全氣囊100b具有總寬度 500mm,總高度650mm,具有250mm長的凹槽220,凹槽具有120mm的寬 度和范圍從在凹槽頂部的180mm到在底部的235mm范圍的深度。示例性安 全氣囊使用圖15中所示類型的充氣裝置展開。充氣裝置505具有充氣裝置殼 體511,殼體內(nèi)充有包含惰性氣體506的壓縮介質(zhì)和一個或多個內(nèi)部的且連接
到充氣裝置殼體511端部的加熱器501、 502。氣體加熱器501、 502中的至少 一個具有限定加熱器殼體501a的外殼,加熱器殼體501a具有多個加熱器孔 560、存儲氣體發(fā)生劑炸藥527的氣體發(fā)生腔507。氣體發(fā)生腔507和充氣裝 置殼體511通過多個孔560彼此連通,點火器503與氣體加熱器502相連接并 位于充氣裝置殼體511的一端。存儲增強劑炸藥的增強劑腔504置于點火裝置 503和氣體加熱器501, 502之間。增強劑腔504位于氣體發(fā)生腔507和點火 裝置503之間并通過隔板540與氣體發(fā)生腔507分離。隔板540具有通向氣體 發(fā)生腔507的一個或多個第一開口 542。氣體通過充氣裝置殼體511上的通道 561排出充氣裝置,然后通過安全氣囊上的開口進入可充氣腔。該充氣裝置505 為多級制混合式充氣裝置,其成功用于本實用新型安全氣囊100b的評估測試。 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氣囊可用于雙級火藥混合式充氣裝置且并不限于使用單級 充氣裝置。
如圖11A-11G和12A-12G所示,安全氣囊片可為沿著邊緣附連、連接或縫 合在一起的分離的織物部件?;蛘咴摽椢锟赏ㄟ^編織或紡織制成,其中各單獨 部件同時形成或作為整體編織結(jié)構(gòu)。在這種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同樣適用,這 種形式的結(jié)構(gòu)會具有頂部、前部、底部和具有在安全氣囊100b下部的豎直延 伸凹槽部分222,即使不同也類似于縫合的片型安全氣囊。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氣囊可為具有模塊殼體303的安全氣囊模塊300的 一部分,充氣裝置308在模塊殼體303內(nèi)。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安全氣囊100b 附連到模塊殼體303上且可折疊在模塊300內(nèi)。
要求安全氣囊適于各種大小乘客的規(guī)則意味著或者系統(tǒng)變得遠更復雜或另 外該系統(tǒng)具有防止安全氣囊展開的傳感器。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滿足這些要 求。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安全氣囊(100a),包括由主片(102b)和整合到配合邊緣或以其它方式沿配合邊緣附連的一對側(cè)片(104a、104b)形成的單獨可充氣腔(101),其中所述主片(102b)具有上部(135)、前部(126)和下部;在所述安全氣囊面向前方的部分上形成的豎直延伸的凹槽部分(110),所述凹槽部分(110)將所述可充氣腔(101)分成兩個凸耳部(112a、112b);以及系帶(180),所述系帶(180)位于所述可充氣腔(101)內(nèi)并有一端附連到所述凹槽部分(110)且另一端錨定,由此限制所述凹槽部分(110)在所述可充氣腔(101)充氣時向前運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片(102b)的上部(135)延伸跨過所述凹槽部分(110)的上部區(qū)域。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氣囊(100a),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分(IIO) 延伸到所述主片(102b)的下部。
3.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氣囊(100a),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 分(110)包括中心凹槽片(160)和一對側(cè)凹槽片(150、 152),所述側(cè)凹 槽片(150、 152)的邊緣(150a、 152a)附連到或整體形成于所述主片(102b) 的前部(126)內(nèi)的開口 (130b)的側(cè)邊緣(140c、 140d),且所述中心凹槽 片(160)附連到或整體形成于所述主片(102b)的前部(126)內(nèi)的開口 ( 130b) 的上部和下部端(140a、 140b)以及所述側(cè)凹槽片(150、 152)的邊緣(156、 158)上,以形成所述凹槽部分(110)。
4.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氣囊(100a),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 部分(110)包括中心凹槽片(160)和一對側(cè)凹槽片(150、 152),所述側(cè) 凹槽片(150、 152)的邊緣(150a、 152a)附連到或整體形成于所述主片(102b) 的前部(126)內(nèi)的開口 (130b)的側(cè)邊緣(140c、 140d),且所述中心凹槽 片(160)附連到或整體形成于所述主片(102b)的前部(126)內(nèi)的開口 ( 130b) 的上部和下部端(140a、 140b)以及所述側(cè)凹槽片(150、 152)的邊緣(156、 158)上,以形成所述凹槽部分(110),所述側(cè)凹槽片(150, 152)沿邊緣 對稱地彎曲地附連到或整體形成于所述主片(102b)。
5.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氣囊(100a),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 分(110)包括中心凹槽片(160)和一對側(cè)凹槽片(150、 152),所述側(cè)凹 槽片(150、 152)的邊緣(150a、 152a)附連到或整體形成于所述主片(102b) 的前部(126)內(nèi)的幵口 (130b)的側(cè)邊緣(140c、 140d),且所述中心凹槽 片(160)附連到或整體形成于所述主片(102b)的前部(126)的開口 (130b) 的上部和下部端U40a、 140b)以及所述側(cè)凹槽片(150、 152)的邊緣(156、 158)上,以形成所述凹槽部分(110),每個所述側(cè)凹槽片(150、 152)具 有弓形下部邊緣和平的上部邊緣以及平的下部邊緣,且其中所述系帶(180) 在所述平的上部邊緣的最里面位置附連到所述中心凹槽片(160)上。
6.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氣囊(100a),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 分(110)在充氣狀態(tài)下的寬度為所述主片(102b)的前部(126)寬度的至 少25%。
7.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氣囊(100a),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 分(110)具有沿著所述側(cè)凹槽片(150、 152)之一在所述側(cè)凹槽片(150、 152) 的豎直中點或豎直中點以下測得的最大深度。
8.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氣囊(100a),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 分(110)的形狀是矩形、卵形或梯形中的一個。
9.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氣囊(100a),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片 (102b)、側(cè)片(104a、 104b)和凹槽部分(110)是紡織或編織的以形成所述安全氣囊(100a)。
10. 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安全氣囊(100a),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 氣囊U00a)附連到模塊殼體(303)上,而安全氣囊充氣裝置(308)位于 所述模塊殼體(303)內(nèi),所述可充氣腔(IOI)具有錨定到所述模塊殼體(303) 上的氣體入口通道(230),使得由所述安全氣囊充氣裝置(308)提供的充 氣氣體可進入所述可充氣腔(101)。
專利摘要一種安全氣囊(100a),具有由主片(102b)和整合到或沿配合邊緣附連的一對側(cè)片(104a、104b)形成的單獨可充氣腔(101)。主片(102b)具有上部(135)、前部(126)和下部。豎直定向的凹槽部分(110)形成在安全氣囊(100a)面向前方的部分上。凹槽部分(110)將可充氣腔(101)分成兩個凸耳部(112a、112b)。系帶(180)位于可充氣腔(101)內(nèi)并有一端附連到凹槽部分(110)且第二端錨定,由此限制凹槽部分(110)在可充氣腔(101)充氣時的向前運動,主片(102b)的上部(135)延伸跨過凹槽部分(110)的上部區(qū)域。該安全氣囊用作正面安全氣囊,尤其用作乘客側(cè)正面安全氣囊。
文檔編號B60R21/23GK201073956SQ20072000479
公開日2008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4月7日
發(fā)明者H·龐, J·S·庫恩, S·金 申請人:關(guān)鍵安全體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