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滾焊機的自動變徑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泥制管鋼筋骨架焊接設備的變徑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的排水管道,主要以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為主。鋼筋混凝土排水管的生產(chǎn) 主要分為鋼筋骨架制作和混凝土制品成型兩大步驟。其中鋼筋骨架的制作有兩種方式1、 手工綁扎;2專用設備焊接。鋼筋骨架分為縱筋和環(huán)筋,現(xiàn)有技術中,鋼筋骨架焊接設備的 加工過程是先將鋼絲調直剪斷,制作成縱筋,將一定數(shù)量的縱筋布置在相應的圓周上,通 過所有的縱筋圍繞中心旋轉,將環(huán)筋繞到縱筋上,并形成要求的螺距,在縱筋和環(huán)筋接觸的 地方進行電阻焊;逐步伸長,形成籠式的鋼筋骨架。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2007. 12. 19.公開的“申請?zhí)?200620170881. 2”、“名稱自動變 徑滾焊機”、“申請日2006. 12. 26. ”的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通過同一變徑控制系統(tǒng)可同步 實現(xiàn)前、后花盤上的滑塊同步變徑的滾焊機。但它沒有解決加工前,需人工制作若干單根縱 筋的模式,該種加工模式的加工效率極低。縱筋的送筋機構需嚴格同步,一旦其中一根縱筋 軸向錯位(例如超前、滯后),則整個鋼筋籠就出現(xiàn)質量問題。此外,單根縱筋為防止錯位, 在切斷時,一般人為地放出余量,焊接后,再切斷多余余量。這種浪費累積起來,也是非常巨 大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了一種在確保高精度實現(xiàn)變徑動作的同時,能適 應連續(xù)送出縱筋加工模式的滾焊機的自動變徑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機架、主盤、焊接頭、與主盤同軸心的拉筋盤和帶 動拉緊盤軸向運動的拉筋小車,所述主盤上設若干徑向滑槽,所述焊接頭與所述主盤通過 所述徑向滑槽相連,所述自動變徑裝置包括設在主盤上驅動所述焊接頭徑向運動的變徑筒;設在拉筋 小車上控制所述變徑筒軸向運動的變徑筒控制機構;所述主盤設有中心孔;所述變徑筒包括變徑絲桿、后盤、前盤、鏈一、改向輪組一、鏈二、改向輪組二和連 桿;所述變徑絲桿連接在主盤中心的螺紋孔上,所述變徑絲杠設有內六角孔;所述前盤和 后盤分別通過中心螺紋與所述變徑絲桿連接,并位于主盤的兩端;所述后盤與焊接頭通過 鏈一和改向輪組一相連;所述焊接頭與前盤通過鏈二和改向輪組二相連;所述前盤、后盤 之間通過貫穿主盤的連桿相連;所述變徑筒控制機構包括截面呈六角形的變徑控制桿、離合器和驅動機構,所述 驅動機構固定連接在所述小車上,所述變徑控制桿通過離合器與所述驅動機構相連。所述變徑控制桿的長度為在拉筋盤最遠離主盤位置上,所述變徑控制桿與所述 變徑絲桿之間留有至少20cm間隙。本實用新型中主盤的旋轉運動不影響變徑絲桿的轉動;拉筋盤的旋轉運動不影響變徑控制桿的轉動;變徑控制桿的轉動由變徑電機和離合器來共同控制。這樣,在變徑控制 桿與變徑絲桿投合后,變徑控制桿轉動時,能帶動變徑絲桿一起轉動;變徑絲桿的轉動則驅 動前、后盤作軸向運動,前、后盤的軸向運動則可通過鏈一、鏈二帶動焊接頭做徑向運動,從 而實現(xiàn)變徑的效果。同時,設置在主盤背面,與主盤正面焊接頭同步動作的縱筋送進調直機 構可連續(xù)地輸送縱筋。在鋼筋籠完成焊接后,從焊接頭前端剪斷縱筋、環(huán)筋,再將整體鋼筋 籠從變徑控制桿和變徑絲桿之間的空隙退出,完成一個加工。整個加工過程相對于現(xiàn)有技 術,減少了一個“調直剪斷”工序,從而減少了材料的浪費,并提高了加工的效率。本實用新 型對于生產(chǎn)不同直徑的鋼筋骨架實現(xiàn)自動控制,大大提高了加工的效率、減輕勞動強度、節(jié) 約了原材料。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是后盤,2是變徑絲桿,3是調直機構,4是主盤、5是焊接頭,6是鋼筋骨架, 7是前盤,8是變徑控制桿,9是縱筋夾緊機構,10是拉筋盤,11是軸承座,12是離合器,13是 控制軸芯,14是變徑鏈輪,15是穩(wěn)定軸承座,16是驅動機構,17是連桿,18是鏈一,19是改 向輪組一,20是拉筋小車,21是縱筋,22是改向輪組二,23是鏈二 ;圖2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tài)參考圖圖中M是間隙。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如圖1、2所示,包括機架、主盤4、焊接頭5、與主盤4同軸心的拉筋盤 10和帶動拉緊盤10軸向運動的拉筋小車20,所述主盤4上設若干徑向滑槽,所述焊接頭5 與所述主盤4通過所述徑向滑槽相連,所述自動變徑裝置包括設在主盤4上驅動所述焊接頭5徑向運動的變徑筒;設在 拉筋小車20上控制所述變徑筒軸向運動的變徑筒控制機構;所述主盤4中心設有螺紋孔;所述變徑筒包括變徑絲桿2、后盤1、前盤7、鏈一 18、改向輪組一 19、鏈二 23、改向 輪組二 22和連桿17 ;所述變徑絲桿2連接在主盤4中心的螺紋孔上,所述變徑絲杠2設有 內六角孔;所述后盤1設有內螺紋一,所述后盤1通過內螺紋一連接在所述變徑絲杠2朝向 進筋方向一端;所述前盤7設有內螺紋二,所述前盤7通過內螺紋二連接在所述變徑絲杠2 朝向出筋方向一端;所述后盤1與焊接頭5朝向主盤4盤緣的一端通過鏈一 18和改向輪組 一 19相連;所述焊接頭5朝向主盤4軸心的一端與前盤7通過鏈二和改向輪組二 22相連; 所述前盤1、后盤7通過貫穿主盤4的連桿17相連;所述變徑筒控制機構包括截面呈六角形的變徑控制桿8、離合器12和驅動機構 16,所述驅動機構16固定連接在所述小車20上,所述變徑控制桿8通過離合器12與所述 驅動機構16相連。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變徑鏈輪14和變徑鏈條。拉筋盤10上設有縱 筋夾緊機構9,拉筋盤10主要有底部盤緣上的支撐輪組支撐,但其中心采用軸承套與變徑 控制桿8連接,變徑控制桿8由軸承座11、控制軸芯13和離合器12活動連接在小車上,其 外端設一手輪15,便于調節(jié)。所述變徑控制桿8的長度為在拉筋盤10最遠離主盤4的位置上,所述變徑控制桿8與所述變徑絲桿2之間留有至少20cm的間隙24。以便于退料。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變徑前盤7、變徑后盤1用軸承固定在變徑絲桿2上,變徑前盤7和變徑后盤1由 連桿17連接在一起;調直機構3與焊接頭5連接,并固定在主盤4的滑軌上;變徑前盤7、 變徑后盤1調直機構3、焊接頭5由鏈條18和改向輪19連接形成變徑機構;鋼筋夾緊機構 9固定在拉筋盤10上;拉筋盤10固定在軸承座11上;軸承座11、變徑控制桿8、離合器12、 控制軸芯13、鏈輪14、穩(wěn)定軸承座15、驅動機構16、固定在拉筋小車20上;驅動機構16和 鏈輪14由鏈條連接;變徑控制桿8和離合器12由鍵連接。變徑時,啟動驅動機構16和離合器12,變徑控制桿8相對于拉筋盤10產(chǎn)生相對轉 動,變徑控制桿8帶動變徑絲桿2相對于主盤4產(chǎn)生轉動,同時變徑絲桿2帶動變徑前盤7 和變徑后盤1相對于主盤4產(chǎn)生軸向位移,變徑前盤7、變徑后盤1由鏈一 18、改向輪組一 19、改向輪組二 22和鏈二 23帶動調直機構3和焊接頭5相對于主盤4做徑向位移,鋼筋骨 架6的直徑發(fā)生改變。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適應縱筋21連續(xù)輸送的情況下的變徑加 工,減少了材料浪費。
權利要求1.滾焊機的自動變徑裝置,包括機架、主盤、焊接頭、與主盤同軸心的拉筋盤和帶動拉 緊盤軸向運動的拉筋小車,所述主盤上設若干徑向滑槽,所述焊接頭與所述主盤通過所述 徑向滑槽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變徑裝置包括設在主盤上驅動所述焊接頭徑向運動的變徑筒;設在拉筋小車 上控制所述變徑筒軸向運動的變徑筒控制機構;所述主盤設有中心孔;所述變徑筒包括變徑絲桿、后盤、前盤、鏈一、改向輪組一、鏈二、改向輪組二和連桿;所 述變徑絲桿連接在主盤中心的螺紋孔上,所述變徑絲杠設有內六角孔;所述前盤和后盤分 別通過中心螺紋與所述變徑絲桿連接,并位于主盤的兩端;所述后盤與焊接頭通過鏈一和 改向輪組一相連;所述焊接頭與前盤通過鏈二和改向輪組二相連;所述前盤、后盤之間通 過貫穿主盤的連桿相連;所述變徑筒控制機構包括截面呈六角形的變徑控制桿、離合器和驅動機構,所述驅動 機構固定連接在所述小車上,所述變徑控制桿通過離合器與所述驅動機構相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滾焊機的自動變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徑控制桿的長 度為在拉筋盤最遠離主盤位置上,所述變徑控制桿與所述變徑絲桿之間留有至少20cm間 隙。
專利摘要滾焊機的自動變徑裝置。涉及水泥制管鋼筋骨架焊接設備的變徑機構。能適應連續(xù)送縱筋模式。自動變徑裝置包括設在主盤上驅動焊接頭徑向運動的變徑筒;設在拉筋小車上控制所述變徑筒軸向運動的變徑筒控制機構;主盤設有中心孔;變徑筒包括變徑絲桿、后盤、前盤、鏈一、改向輪組一、鏈二、改向輪組二和連桿;變徑筒控制機構包括截面呈六角形的變徑控制桿、離合器和驅動機構,驅動機構固定連接在小車上,變徑控制桿通過離合器與驅動機構相連。本實用新型變徑控制桿與變徑絲桿投合后,變徑控制桿轉動時,能帶動變徑絲桿一起轉動;變徑絲桿的轉動則驅動前、后盤作軸向運動,前、后盤的軸向運動則可通過鏈一、鏈二帶動焊接頭做徑向運動,從而實現(xiàn)變徑。
文檔編號B21F29/00GK201833127SQ201020559000
公開日2011年5月18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俞善榮, 周佳佳, 孫祥, 陳學中 申請人:江蘇江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