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絞股藍330-340份、炒白術330-340份、丹參330-340份、澤瀉490-510份、制半夏330-340份、荷葉330-340份、玄明粉160-170份、炒陳皮330-340份、山楂330-340份。本發(fā)明優(yōu)點在于:配伍符合中藥“君臣佐使”原則,能降脂又保肝,又降壓,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療效顯著;主治適應癥較同類產(chǎn)品更為廣泛,療效顯著,且無同類產(chǎn)品易致腹瀉、出血傾向的副作用;成本低廉、適應癥廣泛;能彌補部分西藥降脂藥不能保肝、保肝藥要價高、品種少等缺憾。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藥組合物及其應用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藥組合物 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0002] 隨著近年來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暴飲暴食等生活規(guī)律的紊亂,脂肪肝發(fā)病率的 日益增高,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繼發(fā)肝纖維化、肝硬化發(fā)病機率也呈上升趨勢。
[0003] 近二十余年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AFLD)在亞洲國家快速增長,而且發(fā)病率 趨向低齡化。它是一種除酒精及其他肝臟損傷因素外造成的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 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包括單純性脂肪肝及其演變的脂肪性肝炎,胰島素抵抗 (insulinresistance,IR)和遺傳易感性與其發(fā)病也關系密切?,F(xiàn)代醫(yī)學作為一種病理 學概念,系指肝內脂肪含量超過肝濕重的5%,或肝活檢1/3以上肝細胞有脂肪變且彌漫分 布于全肝。但因患者難以接受生物活檢作病理學檢查,2010年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修訂的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的作為該病臨床、影像學診斷標準。中醫(yī)對本病最早記載 于《難經(jīng)》"肝之積,名曰肥氣",后世歸于"脅痛"、"積聚"、"痞證"范疇,1997年中國中醫(yī)藥 學會診斷專業(yè)委員會主編的《中醫(yī)診斷學雜志》中制定并沿用的病名〃肝癖(痞)〃。近年 來中醫(yī)多著眼于疏肝理氣,化痰祛濕角度進行治療,療效各有不同。
【發(fā)明內容】
[0004]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藥組 合物。
[0005]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藥組合物的應用。
[0006] 本發(fā)明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
[0007]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藥組 合物,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絞股藍330-340份、炒白術330-340 份、丹參330-340份、澤瀉490-510份、制半夏330-340份、荷葉330-340份、玄明粉160-170 份、炒陳皮330-340份、山楂330-340份。
[0008] 優(yōu)選的,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絞股藍332-334份、炒白 術332-334份、丹參332-334份、澤瀉498-512份、制半夏332-334份、荷葉332-334份、玄 明粉165-168份、炒陳皮332-334份、山楂332-334份。
[0009] 優(yōu)選的,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絞股藍333. 3份、炒白術 333. 3份、丹參333. 3份、澤瀉500份、制半夏333. 3份、荷葉333. 2份、玄明粉167份、炒陳 皮333. 3份、山楂333. 3份。
[0010] 為實現(xiàn)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 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中的應用。
[0011] 所述的藥物還包括藥學上允許的輔料。
[0012] 所述的藥物為湯劑、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合劑、口服液或糖漿劑。
[0013] 為實現(xiàn)上述第三個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 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取所述的九味原料藥,分別加6倍量和5倍量的水煎 煮二次,每次1小時,分別濾過,濾液合并,濃縮至80-85度時相對密度為1.20,放冷,加乙 醇3倍量,攪勻,靜置,取上清液濾過,濾液蒸制無醇味,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約900ml,加 入已用水溶解的環(huán)拉酸鈉l〇g、杏仁香精20g、苯甲酸lg、輕苯乙酯0.lg,加水使成1000ml, 混勻,過濾,灌裝,滅菌,即得所述的中藥制劑。
[0014] 本發(fā)明優(yōu)點在于: 1、 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其配伍符合中藥"君臣佐使"原則,無論是患者臨床癥候積分、 影像學,還是總體療效治療前后比較,均優(yōu)于易善復對照組,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能降脂 又保肝,又降壓,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療效顯著; 2、 在臨床試驗、治療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本發(fā)明主治適應癥較同類產(chǎn)品更為廣泛,療效顯著,且 無同類產(chǎn)品易致腹瀉、出血傾向的副作用; 3、 本發(fā)明制劑成本低廉、適應癥廣泛;能彌補部分西藥降脂藥不能保肝、保肝藥要價 高、品種少等缺憾,能節(jié)約醫(yī)保費用,不僅帶來經(jīng)濟效益,而且?guī)砩鐣б妗?br>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 附圖1是B超積分重復測量的方差分析。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0017]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藥組合物,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 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絞股藍330-340份、炒白術330-340份、丹參330-340份、澤瀉490-510 份、制半夏330-340份、荷葉330-340份、玄明粉160-170份、炒陳皮330-340份、山楂 330-340 份。
[0018] 實施例1 絞股藍330份、炒白術330份、丹參330份、澤瀉490份、制半夏330份、荷葉330份、玄 明粉160份、炒陳皮330份、山楂330份。
[0019] 實施例2 絞股藍331份、炒白術331份、丹參331份、澤瀉492份、制半夏331份、荷葉331份、玄 明粉161份、炒陳皮331份、山楂331份。
[0020] 實施例3 絞股藍332份、炒白術332份、丹參332份、澤瀉494份、制半夏332份、荷葉332份、玄 明粉162份、炒陳皮332份、山楂332份。
[0021] 實施例4 絞股藍333份、炒白術333份、丹參333份、澤瀉496份、制半夏333份、荷葉333份、玄 明粉163份、炒陳皮333份、山楂333份。
[0022] 實施例5 絞股藍334份、炒白術334份、丹參334份、澤瀉498份、制半夏334份、荷葉334份、玄 明粉164份、炒陳皮334份、山楂334份。
[0023] 實施例6 絞股藍335份、炒白術335份、丹參335份、澤瀉500份、制半夏335份、荷葉335份、玄 明粉165份、炒陳皮335份、山楂335份。
[0024] 實施例7 絞股藍336份、炒白術336份、丹參336份、澤瀉502份、制半夏336份、荷葉336份、玄 明粉166份、炒陳皮336份、山楂336份。
[0025] 實施例8 絞股藍337份、炒白術337份、丹參337份、澤瀉504份、制半夏337份、荷葉337份、玄 明粉167份、炒陳皮337份、山楂337份。
[0026] 實施例9 絞股藍338份、炒白術338份、丹參338份、澤瀉506份、制半夏338份、荷葉338份、玄 明粉168份、炒陳皮338份、山楂338份。
[0027] 實施例10 絞股藍339份、炒白術339份、丹參339份、澤瀉508份、制半夏339份、荷葉339份、玄 明粉169份、炒陳皮339份、山楂339份。
[0028] 實施例11 絞股藍340份、炒白術340份、丹參340份、澤瀉510份、制半夏340份、荷葉340份、玄 明粉170份、炒陳皮340份、山楂340份。
[0029] 實施例12 絞股藍333. 3份、炒白術333. 3份、丹參333. 3份、澤瀉500份、制半夏333. 3份、荷葉 333. 2份、玄明粉167份、炒陳皮333. 3份、山楂333. 3份。
[0030] 實施例13中藥組合物湯劑的制備 采用中藥湯劑常規(guī)的制作方法,即取實施例1-12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加水煎煮成 湯劑。
[0031] 實施例14中藥組合物片劑/膠囊的制備 取實施例1-12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分別加6倍量和5倍量的水煎煮二次,每次1 小時,分別濾過,濾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 (80-85度),放冷,加乙醇3倍量,攪勻, 靜置,取上清液濾過,濾液蒸制無醇味,靜置,取上清液減壓濃縮得浸膏,將浸膏干燥粉碎制 成顆粒,加入制藥輔料,壓制成片劑或填充裝膠囊。
[0032] 實施例15中藥組合物顆粒劑的制備 取實施例1-12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分別加6倍量和5倍量的水煎煮二次,每次1 小時,分別濾過,濾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 (80-85度),放冷,加乙醇3倍量,攪勻, 靜置,取上清液濾過,濾液蒸制無醇味,靜置,取上清液減壓濃縮得浸膏,將浸膏干燥粉碎制 成顆粒。
[0033] 實施例16中藥組合物合劑糖漿劑的制備 取實施例1-12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分別加6倍量和5倍量的水煎煮二次,每次1 小時,分別濾過,濾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 (80-85度),放冷,加乙醇3倍量,攪勻, 靜置,取上清液濾過,濾液蒸制無醇味,靜置,取上清液濃縮;加適當制藥輔料(白糖、蜂蜜、 苯甲丙酸或羥苯乙酯等),制成合劑或糖漿劑。
[0034] 實施例17中藥組合物口服液的制備 取實施例1-12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分別加6倍量和5倍量的水煎煮二次,每次1 小時,分別濾過,濾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 (80-85度),放冷,加乙醇3倍量,攪勻, 靜置,取上清液濾過,濾液蒸制無醇味,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約900ml,加入已用水溶解的 環(huán)拉酸鈉l〇g、杏仁香精20g、苯甲酸lg、輕苯乙酯0.lg,加水使成1000ml,混勻,過濾,灌裝, 滅菌,即得。
[0035] 實施例18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的臨床試驗 1臨床資料 1. 1診斷標準 根據(jù)中華醫(y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2010年1月修訂的《非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中的臨床診斷、影像學診斷、肥胖指數(shù)和肝功能、血清酶譜、血脂等理 化檢查,并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2002年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 臨床主癥作為診斷標準。
[0036] 1. 2納入標準 納入對象為23至75歲病程不等不飲酒或者飲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g、女性每周 <70g的,中醫(yī)辨證符合食少納呆、脘腹脹悶、四肢倦怠、腸鳴矢氣、脅脹痛等臨床肝郁脾虛表 現(xiàn)的患者; 入組前丙氨酸轉移酶(ALT)屬正常或在1?5倍正常值上限的范圍內,經(jīng)理化檢查除 外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病、全胃腸外營養(yǎng)、肝豆狀核變性等特定疾病。一周內未使用同類 中西藥,配合治療、知情同意并于療程結束后作相關復查。
[0037] 1. 3排除標準 (1)患有酒精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豆狀核變性、藥物性肝病、Wilson病等。(2)糖尿病、慢性心衰、營養(yǎng)不良、全胃腸外營養(yǎng)及其他原因導致的脂肪肝患 者。(3)高脂血癥者;治療前1個月使用降脂藥者;總膽紅素彡51.lmol/L。(4)正在服用 或近1個月內曾經(jīng)服用可致ALT和谷氨酰轉移酶-GGT)升高的藥物(包括中藥) 的患者。(5)合并心、腎(Cr超出正常值上限范圍)、造血及代謝系統(tǒng)嚴重原發(fā)性疾病。(6) 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7)法律規(guī)定的殘疾患者(智力障礙,精神障礙)。(8)懷疑或確有 酒精、藥物濫用病史,或者三個月內參加過其它臨床試驗者。
[0038] 1.4剔除標準 (1)中途停藥者或未按要求服藥者;(2)研究期間隨意聯(lián)合服用相關治療藥物以及曾 作其他治療者,可能影響本病的臨床觀察。(3)未按要求服藥;(4)研究期間有應用其他中 西藥和可能影響本藥臨床觀察藥物或治療方法。(5)對方案中使用的藥物過敏,或者過敏體 質者。
[0039] 1. 5入選資料 選擇2010-2013期間本院門診病人120例,病程在半年至十余年不等,病情特點屬發(fā)展 緩慢、反復發(fā)作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2組:中藥治療組(口服本發(fā)明的口服液)60例,男 性2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齡50± 12. 27歲;脫落9例。西藥對照組(口服易善復膠囊)60 例,男性29例,女性31例;平均年齡50. 88± 13. 17歲;脫落5例。兩組患者治療前性別、年 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0. 30,P>0. 05),具有可比性。
[0040] 2 方法 2. 1治療方法 中藥治療組口服液,根據(jù)實施例12和實施例17制備得到,口服,每次1支,每日3次,4 月為一療程。
[0041]西藥對照組予易善復膠囊(成份為多烯磷脂酰膽堿,賽諾菲安萬特(北京)制藥有 限公司生產(chǎn),藥準字號國藥準字H20059010,批號,3JD155,規(guī)格,為每盒24粒,每粒228毫 克)口服,每次2片,每日2次,4月為一療程。
[0042] 2. 2觀察方法 2. 2. 1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體重指數(shù)(BMI) 臨床癥狀積分(食少納呆、脘腹脹悶、四 肢倦怠、腸鳴矢氣、兩脅脹痛、口苦、尿黃等主癥);血脂(TC、TG、HDL、LDL);肝功能:谷草轉 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轉肽酶(G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血流變;肝 纖維化;B超;CT檢查結果。
[0043] 2.2.2中醫(yī)癥候的觀察 分別對患者在治療前、治療后2周、治療后1月、治療后2月、治療后3月、治療后4月 的肝郁脾虛型中醫(yī)癥候采取積分觀察。
[0044] 對治療前后的臨床主癥(脅脹疼痛、脘悶腹脹、神倦乏力、食欲不振、肝脾腫大、苔 脈)按0、1、2、3積分觀察。其中無癥狀、體征的為0 ;癥狀、體征輕微能自行緩解則為1分; 癥狀、體征明顯(部分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為2分;癥狀、體征嚴重(難以忍受、嚴重影響工 作及生活質量)為3分。
[0045] 2. 3療效標準 (1) 臨床治愈:臨床癥狀、體征減少> 95%以上,肝功能檢查恢復正常,B超、CT檢查脂 肪肝表現(xiàn)消失; (2) 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減少> 70%以上,肝功能明顯恢復,B超、CT脂肪肝表現(xiàn)下降 2個級別(如重度_+輕度); ⑶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減少> 30%以上,肝功能有所改善,B超、CT脂肪肝明顯好轉 或下降1個級別; (4)無效:治療前后治療后上述各項無改善或加重。
[0046] 療效指數(shù)=(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治療前得分X100% 2. 5統(tǒng)計學方法 試驗前后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采用簡明統(tǒng)計軟件SPSS18.0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土標準 差(z±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用Mann-WhiteneyU秩和檢驗。
[0047] 3 結果 3. 1中醫(yī)證候積分 由表1可知: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二 者亦有交互作用,說明兩種療法對該指標均有影響。
[0048] 表1中醫(yī)證候積分六個訪視點的重復測量資料方差分析-FAS集(5 土s)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 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絞股藍330-340份、炒白術330-340份、丹參330-340份、澤瀉490-510 份、制半夏330-340份、荷葉330-340份、玄明粉160-170份、炒陳皮330-340份、山楂 330-340 份。
2.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藥制成:絞股藍332-334份、炒白術332-334份、丹參332-334份、澤瀉498-512份、 制半夏332-334份、荷葉332-334份、玄明粉165-168份、炒陳皮332-334份、山楂332-334 份。
3.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 的原料藥制成:絞股藍333. 3份、炒白術333. 3份、丹參333. 3份、澤瀉500份、制半夏333. 3 份、荷葉333. 2份、玄明粉167份、炒陳皮333. 3份、山楂333. 3份。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藥物中的 應用。
5.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還包括藥學上允許的輔料。
6. 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物為湯劑、片劑、膠囊劑、顆粒 齊[J、合劑、口服液或糖漿劑。
7. -種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取 權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九味原料藥,分別加6倍量和5倍量的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時, 分別濾過,濾液合并,濃縮至80-85度時相對密度為1. 20,放冷,加乙醇3倍量,攪勻,靜置, 取上清液濾過,濾液蒸制無醇味,靜置,取上清液濃縮至約900ml,加入已用水溶解的環(huán)拉酸 鈉10g、杏仁香精20g、苯甲酸lg、輕苯乙酯0. lg,加水使成1000ml,混勻,過濾,灌裝,滅菌, 即得所述的中藥制劑。
【文檔編號】A61K36/8888GK104257960SQ201410539945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0月14日
【發(fā)明者】劉晏, 朱凌云, 徐瑛, 任世禾, 沈睿 申請人:上海市中醫(yī)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