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轉向架自鎖多功能行走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鐵路貨車生產(chǎn)線的運輸工具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轉向架運輸裝置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轉向架是由一個搖枕和兩個側架組成;搖枕和側架都是鐵路貨車行走部分的主要部件;需要對其進行彈簧斜楔組裝,交叉桿組裝,交叉桿焊接,正位測試、制動梁組裝,下拉桿、杠桿、橫跨梁組裝,以及承載鞍組裝工序。目前,對轉向架的組裝工序之間通常通過天車吊運;這種方式存在以下缺點:1、天車吊運較為危險,一旦轉向架掉落,易發(fā)生生產(chǎn)安全事故。2、天車吊運轉向架下落到特定工位時,其下落位置不準確;無法保證生產(chǎn)的精度。3、運輸過程中,由于轉向架與運輸線路垂直,因此,占地面積大。專利號為201220353673.1,名稱是《轉向架多功能行走車》的實用新型專利,雖然解決了上述問題,但是其仍然存在不足。上述專利中,使用的鎖定裝置使用彈簧,控制定位塊,插入導向套和導向柱的鎖定槽內;而彈簧工作不穩(wěn)定,需要定期對其進行維護;一旦鎖定裝置出現(xiàn)問題,則會造成嚴重事故。另外,鎖定裝置結構復雜,通過板材焊接為一體,易發(fā)生損壞之處較多,由于轉向架重量大,定位塊長期承受剪力,難以保證長期使用的安全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運行穩(wěn)定、安全性好的轉向架自鎖多功能行走車。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fā)明包括行走車、升降架和旋轉裝置,所述的升降架通過導柱同行走車的導套相配合,所述的旋轉裝置設置于升降架上方,其特征在于:升降架底部通過水平的轉軸設置有支撐柱;所述的行走車上設置有升降桿,升降桿的上端設置有頂盤,所述的頂盤的邊緣與支撐柱相對應。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的頂盤的邊緣設置有與支撐柱相對應的斜面。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1、安全可靠,提高加工及檢測精度:本發(fā)明在對轉向架進行加工和檢測過程中,轉向架始終安置在本發(fā)明上;無需天車吊運,達到安全可靠目的的同時,還提高了加工及檢測精度。2、生產(chǎn)效率高:本發(fā)明帶動轉向架在各個工位之間移動,無需天車吊運,減少了轉向架在工位間 移動所浪費的時間,并且,其運行平穩(wěn),速度可調,生產(chǎn)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3、占地面積小:本發(fā)明在移動過程中,可通過旋轉裝置,將轉向架的方向與前進方向調整為平行;這樣就大幅度減少了本發(fā)明行走路線上所需要的空間,所以說本發(fā)明占地面積小。
4、本發(fā)明通過設置升降架,可實現(xiàn)轉向架越過障礙,以及將轉向架放置于正位檢測裝置的功能。5、本發(fā)明升降架底部通過水平的轉軸設置有支撐柱;當升降架升起時,支撐柱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變?yōu)樨Q直,支撐在升降架和行走車之間,完成自鎖,自鎖結構簡單,可靠,不易損壞。6、本發(fā)明通過頂盤的斜面上升動作,可將鎖定的支撐柱頂向兩側,使支撐柱分開,完成解鎖動作,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fā)明鎖定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附圖中I為轉向架、2為支座、3為支撐滾珠、4為旋轉裝置、5為升降架、6為導柱、7為導套、8為行走車、9為底盤、10為升降桿、11為頂盤、12為轉軸、13為頂升柱、14為軸架、15為支撐柱、16為轉盤、17為長孔、18為頂升油缸。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fā)明包括行走車8、升降架5和旋轉裝置4,所述的升降架5通過導柱6同行走車8的導套7相配合,所述的旋轉裝置4設置于升降架5上方,升降架5底部通過水平的轉軸12設置有支撐柱15 ;所述的行走車8上設置有升降桿10,升降桿10的上端設置有頂盤11,所述的頂盤11的邊緣與支撐柱15相對應。
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的頂盤11的邊緣設置有與支撐柱15相對應的斜面。所述的升降架5底部設置有軸架14,軸架14上設置有長孔17,所述的轉軸12設置于長孔17內。軸架14上設置長孔17,可以便于本發(fā)明的解鎖。所述的旋轉裝置4下方設置有頂升柱13,所述的支撐柱15設置于頂升柱13的兩側;所述的頂盤11相應于頂升柱13設置有通孔。通過設置頂升柱13,便于同廠房內頂升工位的頂升油缸18相配合,使用方便。所述的升降桿10底部設置有底盤9。通過底盤9便于同廠房內的工位的頂升油缸18配合,便于控制升降桿10的升降。所述的旋轉裝置4包括設置于升降架5上的轉盤16,升降架5上相應于轉盤16的邊緣設置支撐滾珠3。所述的轉盤16上設置有支座2。通過更換不同的支座2可對不同規(guī)格的轉向架I進行運輸,使用方便。下面結合
本發(fā)明的一次動作過程:使用時,首先將轉向架I固定于本發(fā)明的支座2上,行走車8移動至生產(chǎn)線特定工位,在該工位處設置有頂升油缸18,頂升油缸18的液壓桿升起,并將頂升柱13頂起,頂升柱13帶動升降架5上升,頂升柱13兩側的支撐柱15在重力作用下繞轉軸12轉動;升降架5升至最高點時,支撐柱15變?yōu)樨Q直;此時,頂升油缸18的液壓桿收回,升降架5在支撐柱15的支撐下保持頂升狀態(tài)。
此時,行走車8可帶動已經(jīng)升高的轉向架I移動;移動時,手動轉動旋轉裝置4,使轉向架I與本發(fā)明行走方向保持平行;減少占地空間。移動至另一特定工位后,另一舉頂升油缸18升起,將頂升柱13頂起;此時,再通過其他油缸對底板進行頂升,底板通過升降桿10帶動頂盤11上升,頂盤11通過斜面對支撐柱15向上推,支撐柱15在斜面的作用下向兩側分開,自鎖開啟。頂升油缸18下降,升降架5隨著頂升油缸18 —同下降,然`后再進入下一工位。
權利要求
1.轉向架自鎖多功能行走車,包括行走車(8)、升降架(5)和旋轉裝置(4),所述的升降架(5)通過導柱(6)同行走車(8)的導套(7)相配合,所述的旋轉裝置(4)設置于升降架(5)上方,其特征在于:升降架(5)底部通過水平的轉軸(12)設置有支撐柱(15);所述的行走車(8)上設置有升降桿(10),升降桿(10)的上端設置有頂盤(11),所述的頂盤(11)的邊緣與支撐柱(15)相對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架自鎖多功能行走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盤(11)的邊緣設置有與支撐柱(15)相對應的斜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架自鎖多功能行走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架(5)底部設置有軸架(14),軸架(14)上設置有長孔(17),所述的轉軸(12)設置于長孔(17)內,軸架(14)上設置長孔(17),可以便于本發(fā)明的解鎖。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架自鎖多功能行走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轉裝置(4)下方設置有頂升柱(13),所述的支撐柱(15)設置于頂升柱(13)的兩側;所述的頂盤(11)相應于頂升柱(13)設置有通孔。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 向架自鎖多功能行走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桿(10)底部設置有底盤(9)。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架自鎖多功能行走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轉裝置(4)包括設置于升降架(5)上的轉盤(16),升降架(5)上相應于轉盤(16)的邊緣設置支撐滾珠(3)。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向架自鎖多功能行走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盤(16)上設置有支座(2)。
全文摘要
轉向架自鎖多功能行走車屬于鐵路貨車生產(chǎn)線的運輸工具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轉向架運輸裝置結構的改進。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運行穩(wěn)定、安全性好的轉向架自鎖多功能行走車。本發(fā)明包括行走車、升降架和旋轉裝置,所述的升降架通過導柱同行走車的導套相配合,所述的旋轉裝置設置于升降架上方,其特征在于升降架底部通過水平的轉軸設置有支撐柱;所述的行走車上設置有升降桿,升降桿的上端設置有頂盤,所述的頂盤的邊緣與支撐柱相對應。
文檔編號B66F19/00GK103241693SQ20131017533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5月13日
發(fā)明者辛民, 史紹賢, 秦春林, 王曉明 申請人:于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