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引擎潤滑油路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潤滑油路,尤指一種適用于車輛引擎的潤滑油路結構。
背景技術:
參考圖1,為熟知的引擎潤滑油路示意圖。引擎主要由汽缸頭10、汽缸體11、曲軸 箱12結合而成,曲軸箱12又是由曲軸箱左半部121、與曲軸箱右半部122共同構成。熟知 的強制氣冷引擎會配置一風扇13位于引擎曲軸箱右半部122,經(jīng)由導風罩將冷卻空氣導引 至汽缸體11與汽缸頭10,借此將引擎熱量帶走。然而,因冷卻氣流方向的原因,位于靠近傳 動鏈條14 一側即引擎左側的散熱效果最差。另一方面,機油泵15的配置大多位于引擎曲軸箱右半部122的機油泵室151(繪 于圖2)內,也就是遠離傳動鏈條腔室141 一側,故潤滑油的油道路徑通常偏重設計在引擎 右半側。潤滑油從機油泵室流至汽缸體11右側螺栓通道,最后導至凸輪機構室101以潤滑 凸輪機構102。參考圖2至圖4,分別為熟知的右曲軸箱體的側視圖與俯視圖、及熟知的汽缸體仰 視圖。由圖3可看出右曲軸箱體頂部設有兩螺栓孔17A, 17B,由圖4可看出汽缸體貫設有 四螺栓孔18A,18B, 19A,19B、以及一汽缸體鏈條子室20,其中靠近汽缸體鏈條子室20的螺 栓孔19A,19B稱近端螺栓通道,而遠離汽缸體鏈條子室20的螺栓孔18A,18B稱遠端螺栓通 道。當曲軸箱與汽缸體11結合時,右曲軸箱體的螺栓孔17A,17B對應至汽缸體的螺栓孔 18A,18B。熟知的潤滑油路徑如下述從機油泵室151經(jīng)一內部通道21到頂部開口 16,再透 過凹設于汽缸體11底部的凹槽161進入螺栓孔18A(汽缸體遠端螺栓通道)。由于潤滑油 同時也扮演冷卻流體的角色,因此潤滑油對汽缸體11、汽缸頭10的冷卻效果也有左右不均 的現(xiàn)象。綜合上述,熟知的汽缸體存在有散熱不均勻、導致熱膨脹量不均情形,降低了活塞 與活塞環(huán)相對于汽缸體的密合性,嚴重影響引擎壽命。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使汽缸體均勻散熱的引擎 潤滑油路結構。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包括一汽缸頭、與一汽缸體, 其中汽缸體于頂部結合于汽缸頭。汽缸頭包括有一汽缸頭傳動件子室,汽缸體包括有一汽 缸體傳動件子室、及一內藏油道。上述汽缸體傳動件子室與汽缸頭傳動件子室皆為一傳動件腔室的一部分。汽缸頭 與汽缸體交界處存在有一油道凹槽,油道凹槽連通內藏油道與傳動件腔室。上述內藏油道包括一汽缸體遠端螺栓通道,且汽缸體還包括有一汽缸體近端螺栓 通道,汽缸體近端螺栓通道較靠近汽缸體傳動件子室。[0011]油道凹槽可凹設于汽缸體頂部、或者汽缸頭底部,又或者汽缸頭與汽缸體間夾設 有一墊片,油道凹槽凹設于墊片。傳動件腔室可為一傳動鏈條腔室,于其中容設有一傳動鏈
條 O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通過上述結構,潤滑油從機油泵室出來后會行經(jīng)油道凹槽 而到達傳動件腔室,如此可讓靠近傳動件腔室的引擎部位也獲得適當冷卻,提升整體使用 壽命,相較于熟知的結構更具有保護引擎的效益。
[0013]圖1為熟知的引擎潤滑油路示意圖。[0014]圖2為熟知的右曲軸箱體的側視圖。[0015]圖3為熟知的右曲軸箱體的俯視圖。[0016]圖4為熟知的汽缸體仰視圖。[0017]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旋例的引擎剖視圖。[0018]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汽缸體俯視圖。[0019]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汽缸頭仰視圖。[0020]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汽缸頭仰視圖。[0021]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中墊片的平面視圖。[0022]主要元件符號說明[0023]汽缸頭10 凸輪機構室101[0024]凸輪機構102 汽缸體11[0025]曲軸箱12 曲軸箱左半部121[0026]曲軸箱右半部122風扇13[0027]傳動鏈條14 傳動鏈條腔室141[0028]機油泵15 機油泵室151[0029]頂部開口 16底部凹槽161[0030]螺栓孔 17A, 17B, 18A, 18B, 19A, 19B汽缸體鏈條子室20[0031]汽缸頭30,50內部通道21[0032]凸輪機構302凸輪機構室301[0033]汽缸體31汽缸頭鏈條子室303[0034]活塞連桿組312活塞室311[0035]曲軸箱左半部32汽缸體鏈條子室313[0036]曲軸;34曲軸箱右半部33[0037]傳動鏈條35曲軸室341[0038]內部通道37機油泵36[0039]遠端子通道 41C,41D,42C,42D,51近端子通道41A,41B,42A[0040]傳動件腔室52墊片53[0041]油道凹槽Tl,T2,T具體實施方式
參考圖5,為第一實施例的引擎剖視圖。機車引擎包括有由上而下依序連結的一汽 缸頭30、一汽缸體31、及一曲軸箱,其中曲軸箱是由一曲軸箱左半部32與一曲軸箱右半部 33結合而成。汽缸頭30內包括有一凸輪機構室301,其容設有一凸輪機構302,用以控制引擎的 進排氣。汽缸體31內包括有一活塞室311,其容設有一活塞連桿組312。曲軸箱內包括有 一曲軸室341,其中容設有一曲軸34。在曲軸箱左半部32中還包括有一曲軸箱傳動件子室(圖未示),而汽缸頭30與汽 缸體31也分別包括有一汽缸頭傳動件子室303、及一汽缸體傳動件子室313,上述三傳動件 子室共同構成容納一傳動件35的傳動件腔室。本例中,傳動件35為傳動鏈條,故傳動件腔 室為一傳動鏈條腔室,傳動鏈條用以傳遞曲軸34的旋轉動力至汽缸頭30的凸輪機構302。曲軸箱內還包括有機油泵室(圖未示)、及連接至機油泵室的一內部通道37,其中 機油泵室容納一機油泵36,內部通道37開口于曲軸箱右半部33頂部。參考圖6,7,圖6為汽缸體俯視圖,圖7為汽缸頭仰視圖。汽缸頭30、汽缸體31、 及曲軸箱的連結固定是透過螺栓同時穿過三者而達成,因此上述每一部件上皆設有容納螺 栓的螺栓孔。詳細而言,汽缸頭30設有一汽缸頭近端螺栓通道(包括二近端子通道42A, 42B)、及一汽缸頭遠端螺栓通道(包括二遠端子通道42C,42D),汽缸體31貫設有一汽缸體 近端螺栓通道(包括二近端子通道41A,41B)、及一汽缸體遠端螺栓通道(包括二遠端子通 道41C,41D),曲軸箱貫設有一曲軸箱近端螺栓通道(包括二近端子通道,圖未示)、一曲軸 箱遠端螺栓通道(包括二遠端子通道,圖未示)。所謂近端螺栓通道是指相較于遠端螺栓通 道更靠近傳動鏈條腔室的螺栓孔而言。因此每一部件皆具有四螺栓通道分置在四角落。二曲軸箱近端子通道是設在曲軸 箱左半部32,二曲軸箱遠端子通道則是設在曲軸箱左半部33。當引擎組裝完成時,對應的 近端子通道相連通,對應的遠端子通道相連通。汽缸體31底部還凹設有一汽缸體底部凹槽(可見于圖4),其溝通曲軸箱頂部開口 (可見于圖3)與汽缸體遠端子通道41C。特別的是,汽缸頭30與汽缸體31交界處存在有一油道凹槽Tl,本例中是直接凹設 于汽缸體31頂部的一凹槽,此油道凹槽Tl連通上述內藏油道的汽缸體遠端子通道41C與 傳動件腔室。由上述可知,從機油泵室出來的潤滑油流至汽缸體31時,會由汽缸體遠端子通道 41C經(jīng)油道凹槽Tl直接進入傳動件腔室。因此汽缸體左右半部皆可獲得潤滑油的冷卻,提 升引擎壽命。參考圖8,為第二實施例的汽缸頭仰視圖。本實施例主要在說明上述油道凹槽T2 也可以是直接凹設在汽缸頭50底部,由于汽缸頭遠端子通道51與汽缸體遠端子通道(圖 未示)是相連通的,本例的油道凹槽T2也相當于溝通了汽缸體(圖未示)內藏的油道與傳 動件腔室52。參考圖9,為第三實施例的墊片平面視圖。本實施例主要在說明上述油道凹槽T3 也可以是形成于一墊片53上,而此墊片53是夾設在汽缸頭與汽缸體之間。如此,同樣也具 有將潤滑油自引擎右半部導至左半部的功能。[0053] 上述實施例僅為了方便說明而舉例而已,本實用新型所主張的權利范圍自應以申 請權利范圍所述為準,而非僅限于上述實施例。
權利要求1.一種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包括一汽缸頭,包括有一汽缸頭傳動件子室;以及一汽缸體,于頂部結合于該汽缸頭,包括有一汽缸體傳動件子室、及一內藏油道,其中 該汽缸體傳動件子室與該汽缸頭傳動件子室皆為一傳動件腔室的一部分; 其特征在于該汽缸頭與汽缸體交界處存在有一油道凹槽,該油道凹槽連通該內藏油道與該傳動件腔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內藏油道包括一汽缸體遠 端螺栓通道,且該汽缸體還包括有一汽缸體近端螺栓通道,該汽缸體近端螺栓通道較靠近 該汽缸體傳動件子室。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油道凹槽凹設于該汽缸體 頂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油道凹槽凹設于該汽缸頭 底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傳動件腔室為一傳動鏈條 腔室,其容設有一傳動鏈條。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汽缸頭與該汽缸體間夾設 有一墊片,該油道凹槽凹設于該墊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引擎潤滑油路結構,包括相結合的一汽缸頭、與一汽缸體。汽缸頭包括有一汽缸頭傳動件子室、汽缸體包括有一汽缸體傳動件子室,二傳動件子室為一傳動件腔室的一部分。汽缸體內部設有內藏油道,且汽缸頭與汽缸體交界處存在有一油道凹槽,其中油道凹槽連通內藏油道與傳動件腔室。藉此,汽缸體左右兩半部能獲得較佳冷卻平衡,提升整體使用壽命。
文檔編號F02F1/24GK201934161SQ20112007527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16日
發(fā)明者周柏宇, 周裕捷, 李進祿 申請人:三陽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