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空氣凈化設備領(lǐng)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注墨房間空氣凈化用新型中央熱交換器。
背景技術(shù):
新風換氣機是用于改善室內(nèi)空氣質(zhì)量,其主要部件是外殼和熱交換芯體,熱交換芯體可以利用排風在夏季是預冷干燥新風,在冬季預熱加濕新風?,F(xiàn)有的新風換氣機的排風口和進風口均設置在換氣機的兩端,風機開動時,噪音較大,影響用戶使用,同時進風通道和出風通道設計不能充分利用空間,導致空間浪費。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旨在提出一種注墨房間空氣凈化用中央熱交換器,進風通道和出風通道設計合理,結(jié)構(gòu)緊湊,有效減小新風換氣裝置體積,同時保證新風和污風能夠充分進行熱交換。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技術(shù)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注墨房間空氣凈化用中央熱交換器,包括殼體和全熱交換芯,所述殼體包括底板、前擋板、后擋板、左側(cè)板和右側(cè)板,所述底板、所述前擋板和所述后擋板一體成型,所述左側(cè)板和所述右側(cè)板通過螺栓與所述底板、所述前擋板和所述后擋板連接,所述全熱交換芯固定設置在所述殼體內(nèi)部。
進一步的,所述全熱交換芯為四方形,所述全熱交換芯同一對角線上的兩角分別固定在所述前擋板和所述后擋板上,所述全熱交換芯另一條對角線上的兩角分別通過上支撐板和下支撐板固定,所述上支撐板兩端分別與所述左側(cè)板和所述右側(cè)板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板設置在所述底板上。
進一步的,所述下支撐板、所述后擋板和所述底板圍成進氣腔,所述前擋板、所述下支撐板和所述底板圍成出氣腔,所述進氣腔內(nèi)設置有導向板Ⅰ,所述出氣腔內(nèi)設置有導向板Ⅱ。
進一步的,所述導向板Ⅰ和導向板Ⅱ均為弧形板,所述導向板Ⅰ一端與所述全熱交換芯靠近所述左側(cè)板的一端部固定連接,所述導向板Ⅰ另一端與所述進氣腔底面固定連接,所述導向板Ⅱ一端與所述全熱交換芯靠近所述左側(cè)板的一端部固定連接,所述導向板Ⅱ另一端與所述出氣腔底面固定連接,所述導向板Ⅰ和所述導向板Ⅱ能夠?qū)π嘛L和污風流動方向進行導向,并同時保證與所述通道Ⅰ和所述通道Ⅱ之間緊密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右側(cè)板上開設有進氣口,所述底板上開設有出氣口,所述全熱交換芯包括通道Ⅰ和通道Ⅱ,所述通道Ⅰ和所述通道Ⅱ形成X型交換通道,所述進氣口依次與所述進氣腔和所述通道Ⅰ連通,從室外進來的新風通過所述進氣口進入再經(jīng)由所述進氣腔和所述通道Ⅰ進入到室內(nèi),所述出氣口依次與所述出氣腔和所述通道Ⅱ連通,室內(nèi)的污風通過所述通道Ⅱ從所述出氣口排出。
進一步的,所述進氣口通過螺栓固定導風部件,所述導風部件中垂直設置多組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圓心指向進風方向,所述弧形板能夠?qū)π嘛L起到導向和聚集作用,使新風進入所述通道Ⅰ內(nèi)。
進一步的,所述殼體外表面包覆一層密封材料,對新風換氣裝置進行密封,保證內(nèi)部氣體流動時不會產(chǎn)生外泄現(xiàn)象。
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shù),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注墨房間空氣凈化用中央熱交換器具有以下優(yōu)勢:
(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注墨房間空氣凈化用中央熱交換器結(jié)構(gòu)緊湊,體積較小,方便安裝和使用。
(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注墨房間空氣凈化用中央熱交換器換氣通道設計合理,新風和污風能夠進行充分熱交換。
附圖說明
構(gòu)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gòu)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注墨房間空氣凈化用中央熱交換器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注墨房間空氣凈化用中央熱交換器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注墨房間空氣凈化用中央熱交換器透視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注墨房間空氣凈化用中央熱交換器氣流方向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401-全熱交換芯;1040101-通孔Ⅰ;1040102-通孔Ⅱ;1040103-間隔條;10402-底板;10403-前擋板;10404-后擋板;10405-左側(cè)板;10406-右側(cè)板;10407-上支撐板;10408-下支撐板;10409-進氣腔;10410-出氣腔;10411-導向板Ⅰ;10412-導向板Ⅱ;10413-進氣口;10414-出氣口;10415-通道Ⅰ;10416-通道Ⅱ;10417-導風部件;10418-弧形板。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shù)語“中心”、“縱向”、“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guān)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guān)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gòu)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shù)語“第一”、“第二”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shù)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shù)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對于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而言,可以通過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shù)語在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的具體含義。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jié)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一種注墨房間空氣凈化用中央熱交換器,包括殼體和全熱交換芯10401,所述殼體包括底板10402、前擋板10403、后擋板10404、左側(cè)板10405和右側(cè)板10406,所述底板10402、所述前擋板10403和所述后擋板10404一體成型,所述左側(cè)板10405和所述右側(cè)板10406通過螺栓與所述底板10402、所述前擋板10403和所述后擋板10404連接,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固定設置在所述殼體內(nèi)部。
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為四方形,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同一對角線上的兩角分別固定在所述前擋板10403和所述后擋板10404上,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另一條對角線上的兩角分別通過上支撐板10407和下支撐板10408固定,所述上支撐板10407兩端分別與所述左側(cè)板10405和所述右側(cè)板10406固定連接,所述下支撐板10408設置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下支撐板10408、所述后擋板10404和所述底板10402圍成進氣腔10409,所述前擋板10403、所述下支撐板10408和所述底板10402圍成出氣腔10410,所述進氣腔10409內(nèi)設置有導向板Ⅰ10411,所述出氣腔10410內(nèi)設置有導向板Ⅱ10412。
所述導向板Ⅰ10411和導向板Ⅱ10412均為弧形板,所述導向板Ⅰ10411一端與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靠近所述左側(cè)板10405的一端部固定連接,所述導向板Ⅰ10411另一端與所述進氣腔10409底面固定連接,所述導向板Ⅱ10412一端與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靠近所述左側(cè)板10405的一端部固定連接,所述導向板Ⅱ10412另一端與所述出氣腔10410底面固定連接,所述導向板Ⅰ10411和所述導向板Ⅱ10412能夠?qū)π嘛L和污風流動方向進行導向,并同時保證與所述通道Ⅰ10415和所述通道Ⅱ10416之間緊密連接。
所述右側(cè)板10406上開設有進氣口10413,所述底板10402上開設有出氣口10414,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包括通道Ⅰ10415和通道Ⅱ10416,所述通道Ⅰ10415和所述通道Ⅱ10416形成X型交換通道,所述進氣口10413依次與所述進氣腔10409和所述通道Ⅰ10415連通,從室外進來的新風通過所述進氣口10413進入再經(jīng)由所述進氣腔10409和所述通道Ⅰ10415進入到室內(nèi),所述出氣口10414依次與所述出氣腔10410和所述通道Ⅱ10416連通,室內(nèi)的污風通過所述通道Ⅱ10416從所述出氣口10414排出。
所述進氣口10413通過螺栓固定導風部件10417,所述導風部件10417中垂直設置多組弧形板10418,所述弧形板10418圓心指向進風方向,所述弧形板10418能夠?qū)π嘛L起到導向和聚集作用,使新風進入所述通道Ⅰ10415內(nèi)。
所述殼體外表面包覆一層密封材料,對新風換氣裝置進行密封,保證內(nèi)部氣體流動時不會產(chǎn)生外泄現(xiàn)象。
具體工作流程:
室外新風從所述進氣口10413進入所述進氣腔10409內(nèi),在所述導向板Ⅰ10411的導向作用下進入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的所述通道Ⅰ10415中,然后進入室內(nèi);室內(nèi)污風通過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的所述通道Ⅱ10416進入所述出氣腔10410中,經(jīng)由所述導向板Ⅱ10412的導向作用從所述出氣口10414排出至室外,完成整個換氣過程。
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為四方形,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包括通道Ⅰ10415和通道Ⅱ10416,所述通道Ⅰ10415和所述通道Ⅱ10416形成X型交叉結(jié)構(gòu),所述通道Ⅰ10415在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的其中一組相對面上開設通孔Ⅰ1040101,所述通道Ⅱ10416在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的另一組相對面上開設通孔Ⅱ1040102。
所述通孔Ⅰ1040101為長條狀,所述通孔Ⅰ1040101長度方向與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表面寬度方向平行設置,所述通孔Ⅰ1040101沿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長度方向平行間隔設置。
所述通孔Ⅱ1040102為長條狀,所述通孔Ⅱ1040102長度方向與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表面寬度方向平行設置,所述通孔Ⅱ1040102沿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長度方向平行間隔設置,所述通孔Ⅱ1040102設置位置與兩個所述通孔Ⅰ1040101之間間隔處對應,這樣可以保證所述通孔Ⅰ1040101與所述通孔Ⅱ1040102在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內(nèi)部間隔設置,增加氣體熱交換率。
所述通孔Ⅰ1040101與所述通孔Ⅱ1040102開設寬度均為3-4mm,能充分利用材料本身熱傳導特性增強交換氣體的換熱率。
所述通孔Ⅰ1040101和所述通孔Ⅱ1040102內(nèi)部沿長度方向固定設置若干間隔條1040103,所述間隔條1040103長度與所述通道Ⅰ10415和所述通道Ⅱ10416長度相等,所述間隔條能夠?qū)怏w進行導向,同時也能進一步增加氣體與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的接觸面積,增加換熱率。
所述間隔條1040103厚度為0.5-1mm。
所述全熱交換芯10401為鑄鋁材質(zhì),鑄鋁材質(zhì)質(zhì)量輕,導熱率較好,成型結(jié)構(gòu)穩(wěn)定,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shù)中的熱交換膜能夠有效提高氣體換熱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