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行車及其座墊調節(jié)方法,尤其涉及一種在騎行過程中座墊可調的自行車及其座墊調節(jié)方法。
背景技術:
自行車在騎行過程中,人們的感受是,座墊調地越高,這樣大腿和小腿都能夠伸直,大腿對屁股的阻礙越小,騎行越舒適,但是,座墊調地過高,則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特別是停車時,由于座墊過高,腳抅不到地面,自行車容易發(fā)生傾倒,造成人員摔倒。
另外,在騎行過程中,如果保持長時間保持特定高度的座墊,騎行的姿勢保持固定不變,容易造成騎行疲勞,有騎行經驗的人感受到,在大腿和屁股的連接處會出現(xiàn)疼痛和酸脹,此時,需要對座墊進行高度調節(jié)。為此,現(xiàn)有公開號為cn92104952.8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自行車可調座墊裝置》,主要由內彈簧、外彈簧、內套管、中套管、外套管、棘爪、鍵、調節(jié)管、板式彈簧片、座墊體、減振材料組成。在封底的外套管內裝外、內彈簧支承中、內套管。外、中套管上的鍵與鍵槽配合滑動,調節(jié)管上有兩個通槽,內裝調節(jié)器和調節(jié)彈簧,可使調節(jié)器與中套管上的棘爪配合,再與中套管壁的調節(jié)齒道配合,改變中、內套管相互的軸向位置。但,這種自行車的座管調節(jié),需要在自行車停下來之后才能進行,造成騎行的中斷,特別是在自行車的比賽過程中,不能為了騎行舒適,停下來調節(jié)座墊高度,來浪費寶貴的比賽時間,這樣,另一方面則大大加快造成了運動員疲勞程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現(xiàn)狀,提供一種在騎行過程中座墊可調的自行車,其能夠在騎行過程中直接對座墊高度進行調節(jié),提高自行車騎行安全性以及騎行的舒適性。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現(xiàn)狀,提供一種自行車在騎行過程中座墊調節(jié)方法,停車時降低座墊高度,防止人員摔倒,在騎行過程中,對座墊高度根據(jù)需要進行調節(jié),提高騎行的舒適性。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在騎行過程中座墊可調的自行車,包括座墊、設置于該座墊下的座桿、滑動設置于該座桿下方的立管以及與立管相連的上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內與所述上管的連接處設置有一隔塊,所述立管內位于所述隔塊的下方設置有一隔板,所述立管內位于所述隔塊之上形成有一推動液壓腔,所述隔塊和所述隔板之間設置有驅動液壓腔,所述立管內位于隔板之下形成有一液壓油存儲腔,所述驅動液壓腔內滑動設置有一活塞,該活塞的頂部延伸有一連接柱,所述驅動液壓腔的頂部設置有一轉輪,所述上管內部中空,所述上管內設置有一上滑輪和下滑輪,所述上滑輪的上端與所述上管的內腔頂部連接,所述下滑輪的下端與一連接繩的一端連接,所述連接繩的另一端繞過所述轉輪與所述連接柱相連,所述下滑輪的上端連接有一拉動繩,該拉動繩繞過上滑輪之后再繞過下滑輪最后從上管的外壁穿出,所述驅動液壓腔內設置有一推動所述活塞向隔板靠攏的壓縮彈簧,所述立管的外壁內開設有第一油道、第二油道和第三油道,所述第一油道的一端連通所述驅動液壓腔的腔底,所述第一油道的另一端連通所述推動液壓腔的腔底,所述第一油道上設置有只能允許液壓油從驅動液壓腔流向推動液壓腔的第一單向閥,所述第二油道的一端連通所述液壓油存儲腔的腔底,所述第二油道的另一端連通所述驅動液壓腔的腔底,所述第二油道上設置有只能允許液壓油從液壓油存儲腔流向驅動液壓腔的第二單向閥,所述第三油道的一端連接所述推動液壓腔的腔底,所述第三油道的另一端連通所述液壓油存儲腔的腔底,所述第三油道上設置有控制所述第三油道導通或者不導通的截止閥,該截止閥由一控制線驅動,所述控制線和所述拉動繩延伸至自行車車把手處。
作為改進,所述截止閥包括封堵板、彈簧,所述第三油道上靠近所述推動液壓腔的腔底處設置有一與所述第三油道相通的聚油腔,該聚油腔的徑向開設有一滑槽,所述封堵板滑動設置于所述滑槽內用于截斷所述聚油腔,所述彈簧與所述封堵板連接,所述控制繩的一端與所述封堵板連接。通過在第三油道上設置一聚油腔,利用一封堵板對該聚油腔進行封堵,具有結構簡單、可靠的特點。
再改進,所述上管內靠近與所述立管的連接處設置有一固定桿,該固定桿上設置有一滾輪,所述控制繩繞過所述滾輪之后穿過所述上管的外壁,通過設置滾輪,使得控制繩的作用力能夠很好地傳遞到封堵板上,防止控制繩出現(xiàn)卡死的現(xiàn)象。
再改進,所述車把手上設置有與所述控制繩或者拉動繩連接的控制件,該控制件包括一殼體、設置于該殼體之上的轉軸,該轉軸上固定有一固定環(huán),所述轉軸上轉動設置有一轉動環(huán),該轉動環(huán)軸向限位于所述轉軸之上,所述固定環(huán)與所述轉動環(huán)之間設置有一扭簧,所述轉動環(huán)的外壁上延伸有一繞線柱片,所述控制繩或者拉動繩纏繞于所述繞線柱片之上,所述繞線柱片的外端面上設置有一驅動繞線柱片轉動的控制撥片。通過在車把手撥動控制撥片,繞線柱片轉動一定的角度,拉動繩或者控制繩被縮緊,松開控制撥片后,則在扭簧的作用下,繞線柱片復位。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解決第一個技術問題的優(yōu)點在于:需要停車或者坐姿較高保持了較長時間后,或者,當自行車需要停下來時,腳不夠長夠不到地面時,拉動控制繩,封堵板壓縮彈簧,封堵板沿著滑槽滑動,導通聚油腔和第三油道,推動液壓腔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三油道回流至液壓油存儲腔內,推動液壓腔內的液壓油逐漸變少,座墊在屁股壓力的作用下,逐漸緩慢下行,下行至一定高度后,松開控制繩,封堵板沿著滑槽滑動重新封堵聚油腔,第三油道不導通,座墊停止下行運動;當坐姿較低或者需要換個更高的坐姿時,拉動拉動繩,拉動繩帶動下滑輪沿著上管的管長方向向上移動,下滑輪帶動連接繩牽引連接柱,帶動活塞壓緊壓縮彈簧,驅動液壓腔內形成真空,第一單向閥不導通,第二單向閥導通,液壓油存儲腔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二油道進入驅動液壓腔內,向驅動液壓腔內儲油,之后,松開拉動繩,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活塞復位,第一單向閥導通,第二單向閥不導通,活塞將驅動液壓腔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一油道壓入推動液壓腔內,推動液壓腔內補入液壓油推動座桿向上移動,這樣,多次拉動拉動繩,座墊逐漸升高,確定高度后,停止拉動拉動繩即可,座墊即保持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樣,有助于停車時降低座墊高度,防止人員摔倒,在騎行過程中,對座墊高度根據(jù)需要進行調節(jié),提高騎行的舒適性。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第二個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所述自行車在騎行過程中座墊調節(ji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在騎行過程中,低坐姿的姿勢保持過程時間后,需要將座墊調高時,拉動拉動繩,拉動繩帶動下滑輪沿著上管的管長方向向上移動,下滑輪帶動連接繩牽引連接柱,帶動活塞壓緊壓縮彈簧,驅動液壓腔內形成真空,第一單向閥不導通,第二單向閥導通,液壓油存儲腔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二油道進入驅動液壓腔內,向驅動液壓腔內儲油,之后,松開拉動繩,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活塞復位,第一單向閥導通,第二單向閥不導通,活塞將驅動液壓腔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一油道壓入推動液壓腔內,推動液壓腔內補入液壓油推動座桿向上移動,這樣,多次拉動拉動繩,座墊逐漸升高;
(2)、在騎行過程中,高坐姿保持過長時間后,或者,當自行車需要停下來時,腳不夠長夠不到地面時,拉動控制繩,封堵板壓縮彈簧,封堵板沿著滑槽滑動,導通聚油腔,推動液壓腔內的液壓油回流至液壓油存儲腔內,推動液壓腔內的液壓油逐漸變少,座墊在屁股壓力的作用下,逐漸緩慢下行,下行至一定高度后,松開控制繩,封堵板重新對聚油腔進行封堵,第三油道不導通,座墊停止下行運動,座墊新的位置確定;
(3)、當需要重新調高座墊時,重新進入步驟(1);
(4)、當需要重新調低座墊時,再次進入步驟(2)。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解決第二個技術問題的優(yōu)點在于:需要停車或者坐姿較高保持了較長時間后,或者,當自行車需要停下來時,腳不夠長夠不到地面時,拉動控制繩,封堵板壓縮彈簧,封堵板沿著滑槽滑動,導通聚油腔和第三油道,推動液壓腔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三油道回流至液壓油存儲腔內,推動液壓腔內的液壓油逐漸變少,座墊在屁股壓力的作用下,逐漸緩慢下行,下行至一定高度后,松開控制繩,封堵板沿著滑槽滑動重新封堵聚油腔,第三油道不導通,座墊停止下行運動;當坐姿較低或者需要換個更高的坐姿時,拉動拉動繩,拉動繩帶動下滑輪沿著上管的管長方向向上移動,下滑輪帶動連接繩牽引連接柱,帶動活塞壓緊壓縮彈簧,驅動液壓腔內形成真空,第一單向閥不導通,第二單向閥導通,液壓油存儲腔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二油道進入驅動液壓腔內,向驅動液壓腔內儲油,之后,松開拉動繩,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活塞復位,第一單向閥導通,第二單向閥不導通,活塞將驅動液壓腔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一油道壓入推動液壓腔內,推動液壓腔內補入液壓油推動座桿向上移動,這樣,多次拉動拉動繩,座墊逐漸升高,確定高度后,停止拉動拉動繩即可,座墊即保持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樣,有助于停車時降低座墊高度,防止人員摔倒,在騎行過程中,對座墊高度根據(jù)需要進行調節(jié),提高騎行的舒適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在騎行過程中座墊可調的自行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截止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控制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1至5所示,本實施中的自行車,包括座墊10、座桿11、控制件8、截止閥9和車架,其中,車架包括立管2、上管3、頭管6、下管5和立叉4。
其中,座桿11設置于該座墊10下,車架設置于該座桿11下方,所述車架包括插裝于所述座桿11上的立管2、與立管2相連的上管3、與上管3相連的頭管6、位于上管3下方的下管5以及設置于立管2后方的立叉4,座桿11滑動設置于所述立管2之上,所述立管2內與所述上管3的連接處設置有一隔塊24,所述立管2內位于所述隔塊24的下方設置有一隔板25,所述立管2內位于所述隔塊24之上形成有一推動液壓腔21,所述隔塊24和所述隔板25之間設置有驅動液壓腔22,所述立管2內位于隔板25之下形成有一液壓油存儲腔23,所述驅動液壓腔22內滑動設置有一活塞26,該活塞26的頂部延伸有一連接柱263,所述驅動液壓腔22的頂部設置有一轉輪261,所述上管3內部中空,所述上管3內設置有一上滑輪31和下滑輪32,所述上滑輪31的上端與所述上管3的內腔頂部連接,所述下滑輪32的下端與一連接繩331的一端連接,所述連接繩331的另一端繞過所述轉輪261與所述連接柱263相連,所述下滑輪32的上端連接有一拉動繩332,該拉動繩332繞過上滑輪31之后再繞過下滑輪32最后從上管3的外壁穿出,所述驅動液壓腔22內設置有一推動所述活塞26向隔板25靠攏的壓縮彈簧262,所述立管2的外壁內開設有第一油道27、第二油道28和第三油道29,所述第一油道27的一端連通所述驅動液壓腔22的腔底,所述第一油道27的另一端連通所述推動液壓腔21的腔底,所述第一油道27上設置有只能允許液壓油從驅動液壓腔22流向推動液壓腔21的第一單向閥271,所述第二油道28的一端連通所述液壓油存儲腔23的腔底,所述第二油道28的另一端連通所述驅動液壓腔22的腔底,所述第二油道28上設置有只能允許液壓油從液壓油存儲腔23流向驅動液壓腔22的第二單向閥281,所述第三油道29的一端連接所述推動液壓腔21的腔底,所述第三油道29的另一端連通所述液壓油存儲腔23的腔底,所述第三油道29上設置有控制所述第三油道29導通或者不導通的截止閥9,該截止閥9由一控制線35驅動,所述控制線35和所述拉動繩332延伸至自行車車把手7處。同時,在所述第三油道29上設置有第三單向閥,該第三單向閥只能允許液壓油從推動液壓腔21流向液壓油存儲腔23,防止了在活塞26上升過程中,液壓油存儲腔23內的液壓油在第三油道29上出現(xiàn)上吸倒流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進一步地,所述截止閥9包括封堵板93、彈簧94,所述第三油道29上靠近所述推動液壓腔21的腔底處設置有一與所述第三油道29相通的聚油腔91,該聚油腔91的徑向開設有一滑槽92,所述封堵板93滑動設置于所述滑槽92內用于截斷所述聚油腔91,所述彈簧94與所述封堵板93連接,所述控制繩35的一端與所述封堵板93連接。通過在第三油道29上設置一聚油腔91,利用一封堵板94對該聚油腔91進行封堵,具有結構簡單、可靠的特點。
另外,所述上管3內靠近與所述立管2的連接處設置有一固定桿342,該固定桿342上設置有一滾輪341,所述控制繩35繞過所述滾輪341之后穿過所述上管3的外壁,通過設置滾輪341,使得控制繩35的作用力能夠很好地傳遞到封堵板94上,防止控制繩35出現(xiàn)卡死的現(xiàn)象。
此外,所述車把手7上設置有與所述控制繩35或者拉動繩332連接的控制件8,該控制件8包括一殼體、設置于該殼體之上的轉軸81,該轉軸81上固定有一固定環(huán)82,所述轉軸81上轉動設置有一轉動環(huán)83,該轉動環(huán)83軸向限位于所述轉軸81之上,所述固定環(huán)82與所述轉動環(huán)83之間設置有一扭簧84,所述轉動環(huán)83的外壁上延伸有一繞線柱片85,所述控制繩35或者拉動繩332纏繞于所述繞線柱片85之上,所述繞線柱片85的外端面上設置有一驅動繞線柱片85轉動的控制撥片86。通過在車把手7撥動控制撥片86,繞線柱片85轉動一定的角度,拉動繩332或者控制繩35被縮緊,松開控制撥片86后,則在扭簧84的作用下,繞線柱片85復位。
最后,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自行車在騎行過程中座墊10調節(jié)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騎行過程中,低坐姿的姿勢保持過程時間后,需要將座墊10調高時,拉動拉動繩332,拉動繩332帶動下滑輪沿著上管3的管長方向向上移動,下滑輪32帶動連接繩331牽引連接柱263,帶動活塞26壓緊壓縮彈簧262,驅動液壓腔22內形成真空,第一單向閥271不導通,第二單向閥281導通,液壓油存儲腔23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二油道28進入驅動液壓腔22內,向驅動液壓腔22內儲油,之后,松開拉動繩332,在壓縮彈簧262的作用下,活塞26復位,第一單向閥271導通,第二單向閥281不導通,活塞26將驅動液壓腔22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一油道27壓入推動液壓腔21內,推動液壓腔21內補入液壓油推動座桿11向上移動,這樣,多次拉動拉動繩332,座墊10逐漸升高;
(2)、在騎行過程中,高坐姿保持過長時間后,或者,當自行車需要停下來時,腳不夠長夠不到地面時,拉動控制繩35,封堵板93壓縮彈簧94,封堵板93沿著滑槽92滑動,導通聚油腔91,推動液壓腔21內的液壓油回流至液壓油存儲腔23內,推動液壓腔21內的液壓油逐漸變少,座墊10在屁股壓力的作用下,逐漸緩慢下行,下行至一定高度后,松開控制繩,封堵板重新對聚油腔進行封堵,第三油道不導通,座墊停止下行運動,座墊10新的位置確定;
(3)、當需要重新調高座墊10時,重新進入步驟(1);
(4)、當需要重新調低座墊10時,再次進入步驟(2)。
綜上,當需要停車或者坐姿較高保持了較長時間后,或者,當自行車需要停下來時,腳不夠長夠不到地面時,拉動控制繩35,封堵板93壓縮彈簧94,封堵板93沿著滑槽92滑動,導通聚油腔91和第三油道29,推動液壓腔21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三油道29回流至液壓油存儲腔23內,推動液壓腔21內的液壓油逐漸變少,座墊10在屁股壓力的作用下,逐漸緩慢下行,下行至一定高度后,松開控制繩35,封堵板93沿著滑槽滑92動重新封堵聚油腔91,第三油道29不導通,座墊10停止下行運動;當坐姿較低或者需要換個更高的坐姿時,拉動拉動繩332,拉動繩332帶動下滑輪沿著上管3的管長方向向上移動,下滑輪32帶動連接繩331牽引連接柱263,帶動活塞26壓緊壓縮彈簧262,驅動液壓腔22內形成真空,第一單向閥271不導通,第二單向閥281導通,液壓油存儲腔23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二油道28進入驅動液壓腔22內,向驅動液壓腔22內儲油,之后,松開拉動繩332,在壓縮彈簧262的作用下,活塞26復位,第一單向閥271導通,第二單向閥281不導通,活塞26將驅動液壓腔22內的液壓油通過第一油道27壓入推動液壓腔21內,推動液壓腔21內補入液壓油推動座桿11向上移動,這樣,多次拉動拉動繩332,座墊10逐漸升高,確定高度后,停止拉動拉動繩332即可,座墊10即保持了一個新的高度,這樣,有助于停車時降低座墊10高度,防止人員摔倒,在騎行過程中,對座墊10高度根據(jù)需要進行調節(jié),提高騎行的舒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