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包括兩個水平行走基座、底板、兩個側向行走基座、兩根傳動軸、電動機和機座;所述的兩個水平行走基座之間通過底板相連接,兩個側向行走基座分別固定在兩個水平行走基座外側壁上,電動機通過機座固定在底板后側端,且電動機為雙軸輸出,采用雙軸輸出的電動機,機座呈T型結構,兩根傳動軸一端均與電動機轉軸相連,兩根傳動軸另一端分別與兩個水平行走基座相連接;本發(fā)明采用可調履帶式行走,不僅拆裝方便,而且能夠很好的適應高鐵動車各車廂連接處的行走,適應性強;且通過增設可在高鐵動車車頂兩側圓弧段行走的側向行走基座,不僅起到了支撐作用,而且提高了本發(fā)明行走的平穩(wěn)性。
【專利說明】 一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車頂行走器械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科技與經濟的發(fā)展,繼火車之后,動車高鐵相繼問世,動車高鐵的出現,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動車高鐵相對于火車而言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首先,動車高鐵動力效率較高,其動力軸對路軌黏著力的要求較低,每軸的載重亦較少;其次,動車高鐵因為有較多的電動機,所以再生制動能力良好,且運轉快、占地??;同時,動車高鐵內部乘客環(huán)境舒適,空氣流通情況較好。因此,動車高鐵已經成為人們較為喜愛的一種出行方式。
[0003]正因為動車高鐵具有以上優(yōu)點,是由其特有的結構決定的,列車運行中受到多個力的作用,其中有空氣阻力、升力、橫向力以及縱向擺動力矩、扭擺力矩和側滾力矩等。針對上述動車組所受空氣動力,必須進行滿足空氣動力學特性的動車組外型設計。對于動車高鐵來說,列車頭型設計非常重要,好的頭型設計可以有效地減少運行空氣阻力、列車交會壓力波,可以解決好運行穩(wěn)定性等問題。一般動車高鐵整個車身斷面呈坡形,即車頂基本上為水平狀,側墻下部向內傾斜,并以圓弧過渡到底架,側墻上部向內傾斜,并以圓弧過渡到車頂。這樣不僅能減少空氣阻力,而且有利于緩解列車交會壓力波及橫向阻力、側滾力矩的作用。
[0004]由于動車高鐵均為戶外行駛,且目前我國運營的動車高鐵均以純白色為主,結構以流線型居多,且行駛速度快,這樣極易造成動車高鐵外表面污臟問題;但由于高鐵動車特有的流線弧形造型,且高鐵動車每節(jié)車廂之間的連接都有一定間距的空隙,因此,目前列車清洗設備均無法完成在列車車頂上行走的功能,只能沿著列車旁邊移動進行清洗,這樣決定著列車只能在進站靠邊后才能進行清洗,清洗時需要同時移動附在列車上的清洗設備和在地面上移動的供水設備,且由于列車高度較高,給車頂清洗帶來了不便。因此,現有的高鐵動車清洗設備中的行走裝置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了,鑒于此,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
【發(fā)明內容】
[0005]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
[0006]本發(fā)明所要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7]—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包括兩個水平行走基座、底板、兩個側向行走基座、兩根傳動軸、電動機和機座;所述的兩個水平行走基座對稱布置,且兩個水平行走基座之間通過底板相連接,底板起到了安裝平臺的作用,兩個側向行走基座分別固定在兩個水平行走基座外側壁上,電動機通過機座固定在底板后側端,且電動機為雙軸輸出,采用雙軸輸出的電動機,可實現兩根傳動軸同步同速轉動的功能,且控制方便,機座呈T型結構,兩根傳動軸一端均與電動機轉軸相連,兩根傳動軸另一端分別與兩個水平行走基座相連接;水平行走基座包括行走支座、兩個調節(jié)張緊機構、五個行走機構、四個過渡機構、從動帶輪、主動帶輪和履帶;所述的行走支座為船形結構,行走支座前端均勻開設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呈弧形布置,行走支座后端設置有安裝座,行走支座頂端從前至后依次等間距開設有四個半圓形凹槽,行走支座底端從前至后依次等間距設置有五個Y型凹槽;所述的兩個調節(jié)張緊機構均位于行走支座前端,五個行走機構分別安裝在五個Y型凹槽內,四個過渡機構分別安裝在四個半圓形凹槽內,從動帶輪固定在兩個調節(jié)張緊機構之間,主動帶輪固定在行走支座后端的安裝座上;所述的履帶前后兩端分別繞套在從動帶輪和主動帶輪上,且履帶上下的內側分別與過渡機構和行走機構相配合,通過電動機帶動傳動軸的旋轉,從而帶動主動帶輪的轉動,進而通過履帶帶動從動帶輪的轉動,實現了本發(fā)明在高鐵動車車頂上的行走。
[0008]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側向行走基座包括加強筋和四個側向行走勾爪,四個側向行走勾爪從前至后依次等間距布置在加強筋外側壁上,加強筋內側壁與行走支座固連;所述的側向行走勾爪由支撐座和兩個滑輪組成,支撐座上端為L型結構,支撐座下端為弧形段,兩個滑輪均布置在支撐座下端的弧形段內側,且兩個滑輪的延長線交點為支撐座下端弧形段的弧心,側向行走基座一方面用于高鐵動車車頂圓弧過渡段的導向行走,其另一方面對本發(fā)明起到了兩側支撐的作用,使得本發(fā)明更加穩(wěn)定,避免了打滑問題。
[0009]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調節(jié)張緊機構包括連桿、轉動銷和鎖緊螺栓;所述的連桿一端通過轉動銷安裝在行走支座前端的外側壁上,連桿另一端設置有安裝孔,連桿中部位置處設置有圓柱形凸臺,圓柱形凸臺上開設有螺紋孔,鎖緊螺栓分別穿過圓柱形凸臺上的螺紋孔和行走支座上的限位孔,調節(jié)張緊機構用于調節(jié)從動帶輪的位置,從動帶輪以轉動銷為圓心可進行一定范圍內的轉動,從而便于履帶松緊的調節(jié),防止了脫帶的問題,也便于履帶的安裝和拆卸。
[0010]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行走機構包括行走輪、軸承、軸承套、調節(jié)桿、銷軸、耳座、避震柱和減震彈簧;所述的調節(jié)桿、銷軸和耳座的數量均為二 ;所述的軸承通過軸承套安裝在行走輪中部,軸承套由兩個軸承蓋組成,兩個軸承蓋之間通過螺釘進行鎖緊,且軸承套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吊耳;所述的調節(jié)桿一端通過銷軸安裝在軸承套上的吊耳內,調節(jié)桿另一端與行走機構的Y型凹槽側壁之間通過耳座進行鉸接;所述的減震彈簧繞套在避震柱上,且避震柱材質為彈性材料,避震柱底端與軸承套固連,避震柱頂端與行走機構的Y型凹槽頂端面之間采用螺紋連接方式相連接,避震柱和減震彈簧用于本發(fā)明承載時的減震,更加有利于本發(fā)明作業(yè)的穩(wěn)定性,行走機構用于本發(fā)明的移動。
[0011]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過渡機構包括過渡輪、帶座軸承和T型座;所述的帶座軸承安裝在過渡輪中部位置處,T型座一端與帶座軸承固連,T型座另一端與行走支座的半圓形凹槽底端面相連接,過渡機構在本發(fā)明中起到了過渡傳動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履帶傳動的摩擦力,使得履帶傳動更加平穩(wěn)。
[0012]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行走輪兩端和過渡輪兩端均分別設置有擋帶圈,擋帶圈內側設置有傳動輥,傳動輥上布置有帶齒,兩傳動輥之間固定有連接桿。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采用可調履帶式行走,不僅拆裝方便,而且能夠很好的適應高鐵動車各車廂連接處的行走,適應性強;且通過增設可在高鐵動車車頂兩側圓弧段行走的側向行走基座,不僅起到了支撐作用,而且提高了本發(fā)明行走的平穩(wěn)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0015]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發(fā)明水平行走基座的立體結構不意圖;
[0017]圖3是本發(fā)明側向行走基座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本發(fā)明行走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本發(fā)明行走機構局部剖視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6是本發(fā)明過渡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
[0021]為了使本發(fā)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chuàng)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
[0022]如圖1所示,一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包括兩個水平行走基座1、底板2、兩個側向行走基座3、兩根傳動軸4、電動機5和機座6 ;所述的兩個水平行走基座I對稱布置,且兩個水平行走基座I之間通過底板2相連接,底板2起到了安裝平臺的作用,兩個側向行走基座3分別固定在兩個水平行走基座I外側壁上,電動機5通過機座6固定在底板2后側端,且電動機5為雙軸輸出,采用雙軸輸出的電動機5,可實現兩根傳動軸4同步同速轉動的功能,且控制方便,機座6呈T型結構,兩根傳動軸4 一端均與電動機5轉軸相連,兩根傳動軸4另一端分別與兩個水平行走基座I相連接。
[0023]如圖2所示,所述的水平行走基座I包括行走支座11、兩個調節(jié)張緊機構12、五個行走機構13、四個過渡機構14、從動帶輪15、主動帶輪16和履帶17 ;所述的行走支座11為船形結構,行走支座11前端均勻開設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呈弧形布置,行走支座11后端設置有安裝座,行走支座11頂端從前至后依次等間距開設有四個半圓形凹槽,行走支座11底端從前至后依次等間距設置有五個Y型凹槽;所述的兩個調節(jié)張緊機構12均位于行走支座11前端,五個行走機構13分別安裝在五個Y型凹槽內,四個過渡機構14分別安裝在四個半圓形凹槽內,從動帶輪15固定在兩個調節(jié)張緊機構12之間,主動帶輪16固定在行走支座11后端的安裝座上;所述的履帶17前后兩端分別繞套在從動帶輪15和主動帶輪16上,且履帶17上下的內側分別與過渡機構14和行走機構13相配合,通過電動機5帶動傳動軸4的旋轉,從而帶動主動帶輪16的轉動,進而通過履帶17帶動從動帶輪15的轉動,實現了本發(fā)明在高鐵動車車頂上的行走。
[0024]如圖3所示,所述的側向行走基座3包括加強筋31和四個側向行走勾爪32,四個側向行走勾爪32從前至后依次等間距布置在加強筋31外側壁上,加強筋31內側壁與行走支座11固連;所述的側向行走勾爪32由支撐座321和兩個滑輪322組成,支撐座321上端為L型結構,支撐座321下端為弧形段,兩個滑輪322均布置在支撐座321下端的弧形段內偵牝且兩個滑輪322的延長線交點為支撐座321下端弧形段的弧心,側向行走基座3 —方面用于高鐵動車車頂圓弧過渡段的導向行走,其另一方面對本發(fā)明起到了兩側支撐的作用,使得本發(fā)明更加穩(wěn)定,避免了打滑問題。
[0025]如圖2所示,所述的調節(jié)張緊機構12包括連桿121、轉動銷122和鎖緊螺栓123 ;所述的連桿121 —端通過轉動銷122安裝在行走支座11前端的外側壁上,連桿121另一端設置有安裝孔,連桿121中部位置處設置有圓柱形凸臺,圓柱形凸臺上開設有螺紋孔,鎖緊螺栓123分別穿過圓柱形凸臺上的螺紋孔和行走支座11上的限位孔,調節(jié)張緊機構12用于調節(jié)從動帶輪15的位置,從動帶輪15以轉動銷122為圓心可進行一定范圍內的轉動,從而便于履帶17松緊的調節(jié),防止了脫帶的問題,也便于履帶17的安裝和拆卸。
[0026]如圖4和圖5所示,所述的行走機構13包括行走輪131、軸承132、軸承套133、調節(jié)桿134、銷軸135、耳座136、避震柱137和減震彈簧138 ;所述的調節(jié)桿134、銷軸135和耳座136的數量均為二 ;所述的軸承132通過軸承套133安裝在行走輪131中部,軸承套133由兩個軸承蓋組成,兩個軸承蓋之間通過螺釘進行鎖緊,且軸承套133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吊耳;所述的調節(jié)桿134—端通過銷軸135安裝在軸承套133上的吊耳內,調節(jié)桿134另一端與行走機構113的Y型凹槽側壁之間通過耳座136進行鉸接;所述的減震彈簧138繞套在避震柱137上,且避震柱137材質為彈性材料,避震柱137底端與軸承套133固連,避震柱137頂端與行走機構13的Y型凹槽頂端面之間采用螺紋連接方式相連接,避震柱137和減震彈簧138用于本發(fā)明承載時的減震,更加有利于本發(fā)明作業(yè)的穩(wěn)定性,行走機構13用于本發(fā)明的移動。
[0027]如圖6所示,所述的過渡機構14包括過渡輪141、帶座軸承142和T型座143 ;所述的帶座軸承142安裝在過渡輪141中部位置處,T型座143 —端與帶座軸承142固連,T型座143另一端與行走支座11的半圓形凹槽底端面相連接,過渡機構141在本發(fā)明中起到了過渡傳動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履帶17傳動的摩擦力,使得履帶17傳動更加平穩(wěn)。
[0028]如圖4、圖5和圖6所示,所述的行走輪131兩端和過渡輪141兩端均分別設置有擋帶圈,擋帶圈內側設置有傳動輥,傳動輥上布置有帶齒,兩傳動輥之間固定有連接桿。
[0029]作業(yè)時,首先將本發(fā)明放置到高鐵動車車頂上,并將位置調節(jié)好,通過調節(jié)張緊機構12來調節(jié)履帶17的松緊,同時將兩個側向行走基座3與高鐵動車車頂兩側圓弧段相接觸;然后啟動電動機5,本發(fā)明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通過雙軸輸出的電動機5帶動兩個主動帶輪16的同步轉動,從而通過履帶17帶動從動帶輪15的旋轉,其中行走機構13用于在高鐵動車車頂上的行走,過渡機構14便于履帶17的傳動,減小了摩擦,實現了本發(fā)明的移動行走的功能,且通過側向行走基座3起到了導向和支撐的作用。
[0030]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的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包括兩個水平行走基座(I)、底板(2)、兩個側向行走基座(3)、兩根傳動軸(4)、電動機(5)和機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水平行走基座(I)對稱布置,且兩個水平行走基座(I)之間通過底板(2)相連接,兩個側向行走基座(3)分別固定在兩個水平行走基座(I)外側壁上,電動機(5)通過機座¢)固定在底板(2)后側端,且電動機(5)為雙軸輸出,機座(6)呈T型結構,兩根傳動軸(4) 一端均與電動機(5)轉軸相連,兩根傳動軸(4)另一端分別與兩個水平行走基座(I)相連接;其中: 所述的水平行走基座(I)包括行走支座(11)、兩個調節(jié)張緊機構(12)、五個行走機構(13)、四個過渡機構(14)、從動帶輪(15)、主動帶輪(16)和履帶(17);所述的行走支座(11)為船形結構,行走支座(11)前端均勻開設有限位孔,且限位孔呈弧形布置,行走支座(11)后端設置有安裝座,行走支座(11)頂端從前至后依次等間距開設有四個半圓形凹槽,行走支座(11)底端從前至后依次等間距設置有五個Y型凹槽;所述的兩個調節(jié)張緊機構(12)均位于行走支座(11)前端,五個行走機構(13)分別安裝在五個Y型凹槽內,四個過渡機構(14)分別安裝在四個半圓形凹槽內,從動帶輪(15)固定在兩個調節(jié)張緊機構(12)之間,主動帶輪(16)固定在行走支座(11)后端的安裝座上;所述的履帶(17)前后兩端分別繞套在從動帶輪(15)和主動帶輪(16)上,且履帶(17)上下的內側分別與過渡機構(14)和行走機構(13)相配合; 所述的側向行走基座⑶包括加強筋(31)和四個側向行走勾爪(32),四個側向行走勾爪(32)從前至后依次等間距布置在加強筋(31)外側壁上,加強筋(31)內側壁與行走支座(11)固連;所述的側向行走勾爪(32)由支撐座(321)和兩個滑輪(322)組成,支撐座(321)上端為L型結構,支撐座(321)下端為弧形段,兩個滑輪(322)均布置在支撐座(321)下端的弧形段內側,且兩個滑輪(322)的延長線交點為支撐座(321)下端弧形段的弧心; 所述的調節(jié)張緊機構(12)包括連桿(121)、轉動銷(122)和鎖緊螺栓(123);所述的連桿(121) —端通過轉動銷(122)安裝在行走支座(11)前端的外側壁上,連桿(121)另一端設置有安裝孔,連桿(121)中部位置處設置有圓柱形凸臺,圓柱形凸臺上開設有螺紋孔,鎖緊螺栓(123)分別穿過圓柱形凸臺上的螺紋孔和行走支座(11)上的限位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機構(13)包括行走輪(131)、軸承(132)、軸承套(133)、調節(jié)桿(134)、銷軸(135)、耳座(136)、避震柱(137)和減震彈簧(138);所述的調節(jié)桿(134)、銷軸(135)和耳座(136)的數量均為二 ;所述的軸承(132)通過軸承套(133)安裝在行走輪(131)中部,軸承套(133)由兩個軸承蓋組成,兩個軸承蓋之間通過螺釘進行鎖緊,且軸承套(133)前后兩端分別設置有吊耳;所述的調節(jié)桿(134) —端通過銷軸(135)安裝在軸承套(133)上的吊耳內,調節(jié)桿(134)另一端與行走機構(113)的Y型凹槽側壁之間通過耳座(136)進行鉸接;所述的減震彈簧(138)繞套在避震柱(137)上,且避震柱(137)材質為彈性材料,避震柱(137)底端與軸承套(133)固連,避震柱(137)頂端與行走機構(113)的Y型凹槽頂端面之間采用螺紋連接方式相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過渡機構(14)包括過渡輪(141)、帶座軸承(142)和T型座(143);所述的帶座軸承(142)安裝在過渡輪(141)中部位置處,T型座(143) —端與帶座軸承(142)固連,T型座(143)另一端與行走支座(111)的半圓形凹槽底端面相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種高鐵動車車頂清洗機用行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走輪(131)兩端和過渡輪(141)兩端均分別設置有擋帶圈,擋帶圈內側設置有傳動輥,傳動輥上布置有帶齒,兩傳動輥之間固定有連接桿。
【文檔編號】B62D55/00GK104369722SQ201410630777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11日
【發(fā)明者】田福明, 儲德江 申請人:泉州市永茂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