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冷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shù):
作為對電動汽車用等的逆變器的IGBT( 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元件等發(fā)熱體進行冷卻的冷卻裝置(散熱器),已知有一種冷卻裝置,該裝置在箱狀的殼體內(nèi)設置多個散熱片,在該殼體內(nèi)形成流路(例如,日本特開2004-296748號公報)。在日本特開2004-296748號公報所公開的冷卻裝置中,具有以下結(jié)構(gòu):在殼體頂壁的內(nèi)表面,突設有形成流路的散熱片。在該頂壁的外表面安裝有IGBT元件等,由IGBT元件等產(chǎn)生的熱通過殼體頂壁被傳遞到散熱片。通過流過流路的水等制冷劑對該散熱片進行冷卻(熱交換)。
在此,當制冷劑流過流路時,殼體的內(nèi)壓上升。因此,殼體的頂壁通常增加板厚等來確保預定的剛性。然而,當增加殼體頂壁的板厚時,將IGBT元件等的熱傳遞給散熱片的導熱系數(shù)減小,結(jié)果是,IGBT元件等的冷卻效率降低。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能夠?qū)崿F(xiàn)蓋部的薄型化的冷卻裝置。
本發(fā)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具備:框狀的框架部;蓋部,用于閉合上述框架部的開口 ;供給口,設置于上述框架部,對該框架部內(nèi)提供制冷劑;排出口,設置于上述框架部,將該框架部內(nèi)的制冷劑排出到外部;以及延伸部,從上述框架部的內(nèi)側(cè)面延伸,在該框架部內(nèi)形成流過制冷劑的流路,并且固定上述蓋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式,由于將蓋部固定于延伸部,因此蓋部的剛性增加。由此,即使制冷劑流過流路而使壓力作用于蓋部,也能抑制蓋部向外側(cè)鼓起而彎曲成凸狀。這樣,將蓋部固定到延伸部,確保蓋部的剛性,由此能夠減小蓋部的板厚。S卩,能夠?qū)崿F(xiàn)蓋部的薄型化。通過對該蓋部安裝被冷卻部件而提高將被冷卻部件的熱傳遞到延伸部的導熱系數(shù),結(jié)果是,被冷卻部件的冷卻效率提高。
本發(fā)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中,在上述延伸部設置有對固定部件進行固定的被固定部,該固定部件貫通上述蓋部而將被冷卻部件固定在該蓋部的外表面。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式,在設置于延伸部的被固定部中固定貫通蓋部的固定部件,由此被冷卻部件被固定于蓋部的外表面。因而,例如,與在蓋部設置內(nèi)螺紋等被固定部的結(jié)構(gòu)相比,能夠在減小蓋部的板厚的同時確保被冷卻部件的固定強度。
本發(fā)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者第二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中,還包括配置于上述流路內(nèi)并焊接或者釬焊于上述蓋部的內(nèi)表面的散熱片部件。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式,配置于流路內(nèi)的散熱片部件焊接或者釬焊在蓋部的內(nèi)表面。由此,被冷卻部件的熱不僅傳遞到延伸部,還通過蓋部傳遞到散熱片部件。通過流過流路的制冷劑對該散熱片部件進行冷卻。另外,將散熱片部件焊接或者釬焊到蓋部的內(nèi)表面,由此增加蓋部的剛性。因此,能夠進一步減小蓋部的板厚。
本發(fā)明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 第三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中,上述蓋部是閉合上述框架部的厚度方向的上述開口的蓋體。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方式,蓋部被視作閉合框架部厚度方向的開口的蓋體。這樣,通過獨立地構(gòu)成框架部與蓋體,能夠通過壓延成型、擠壓成型、壓制成型等成型薄型的蓋體。因而,蓋體的加工性提聞。
本發(fā)明的第五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中,上述蓋體焊接或者釬焊于上述框架部和上述延伸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五方式,通過將蓋體焊接或者釬焊于框架部和延伸部,由此增加蓋體的剛性。因而,能夠?qū)崿F(xiàn)蓋體的薄型化。另外,通過將蓋體的外周部焊接或者釬焊于框架部,與在蓋體與框架部的間隙中設置O型環(huán)而使用螺栓對這些蓋體與框架部進行接合的以往的結(jié)構(gòu)(例如,日本特開2004-296748號公報)相比,框架部的密閉性(密封性)提高。并且,不需要O型環(huán)等密封部件,因此能夠?qū)崿F(xiàn)降低成本。并且,例如在蓋體的內(nèi)表面涂敷焊料,在爐內(nèi)將蓋體釬焊到框架部和延伸部,由此能夠減少安裝工時。
本發(fā)明的第六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或者第五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中,在上述框架部的上述開口的邊緣形成供上述蓋體落入的槽。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六方式,蓋體落入形成于框架部開口的邊緣的槽,由此與不將蓋體落入槽的結(jié)構(gòu)相比,能夠限制蓋體的位置。
本發(fā)明的第七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第四 第六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中,在上述延伸部中設置有凸臺,該凸臺嵌入形成于上述蓋部的通孔,與該通孔接合。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七方式,在形成于蓋體的通孔內(nèi)嵌入結(jié)合凸臺,由此抑制制冷劑從形成于蓋體的通孔的泄露。
本發(fā)明的第八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 第三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中,上述蓋部以閉合上述框架部厚度方向一側(cè)的開口的方式與該框架部一體成型。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八方式,使閉合框架部的板厚方向一側(cè)的開口的蓋部與框架部一體成型,由此能夠減少框架部與蓋體的安裝工時。
本發(fā)明的第九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 第八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中,在上述延伸部設置有卡定部,該卡定部卡定上述散熱片部件,將該散熱片部件相對于上述框架部進行定位。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九方式,將散熱片部件與設置于延伸部的卡定部進行卡定,由此將散熱片部件相對于框架部進行定位。因而,框架部與散熱片部件的安裝性提高。
本發(fā)明的第十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 第九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中,上述散熱片部件為波形板,上述波形板的端部焊接或者釬焊于上述延伸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十方式,將波形板的端部焊接或者釬焊于延伸部,由此傳遞到延伸部的冷卻部件的熱被傳遞到冷卻效率良好的散熱片部件。因而,被冷卻部件的冷卻效率提聞。
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能夠?qū)崿F(xiàn)蓋部的薄型化的冷卻裝置。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框狀體內(nèi)配置了散熱片部件的狀態(tài)的俯視圖。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4是圖2的4-4線放大剖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變形例的分解縱剖視圖。
圖6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變形例的縱剖視圖。
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變形例的相當于圖2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此外,在各圖中適當圖示的箭頭X、箭頭Y、箭頭Z分別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寬度方向、進深方向、厚度方向,下面,將箭頭Z方向作為上下方向而進行說明。
在圖1 圖4中,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冷卻裝置10。該冷卻裝置10通過例如安裝有用于混合動力車、電動汽車等的逆變器的半導體元件等被冷卻部件12,將該被冷卻部件12的熱傳遞到流過冷卻裝置10內(nèi)部的制冷劑,由此對被冷卻部件12進行冷卻。
具體地說,冷卻裝置10具備殼體14以及收容在殼體14內(nèi)的散熱片部件16。殼體14具備作為框架部的框狀的框狀體20以及閉合框狀體20厚度方向(箭頭Z方向)的開口 22、24 (參照圖4)的作為蓋部的兩個蓋體26、28。
如圖2所示,框狀體20為金屬制(例如,鋁、銅等),通過鑄造(壓鑄)等成型。在框狀體20進深方向的側(cè)壁20A、20B上分別設置有對框狀體20內(nèi)提供冷卻水或者油等制冷劑的供給口 30以及將框狀體20內(nèi)的制冷劑排出到外部的排出口 32。供給口 30和排出口 32被設置成框狀體20的對角狀,各供給口 30和排出口 32中分別嵌入有連接管34、36。此外,連接管34通過未圖示的軟管等與泵相連接,從供給口 30將制冷劑提供給框狀體20內(nèi)部。
在框狀體20的進深方向(箭頭Y方向)的側(cè)壁20A、20B內(nèi)表面(內(nèi)側(cè)面)上分別設置有延伸部38、40。各延伸部38、40通過鑄造等與框狀體20—體地成型。延伸部38從一個側(cè)壁20A內(nèi)表面向另一個側(cè)壁20B延伸,延伸部40從另一個側(cè)壁20B內(nèi)表面向側(cè)壁20A延伸。另外,在框狀體20的寬度方向(箭頭X方向)上隔開間隔而設置延伸部38、40。通過這些延伸部38、40,俯視觀察下框狀體20內(nèi)部被分割成S字狀,在框狀體20內(nèi)部形成了將從供給口 30提供的制冷劑導向排出口 32的流路42。此外,圖2中的箭頭表示制冷劑的流向(流通方向)。
在各延伸部38、40形成了多個(在本實施方式中各為四個)作為被固定部的螺紋孔44 (參照圖4)。各螺紋孔44在延伸部38、40的延伸方向(長度方向)上隔開間隔而形成。另外,在各螺紋孔44中能夠連接后述的螺栓(固定部件)56。進而,在螺紋孔44的邊緣上設置有凸臺46。凸臺46呈筒狀,從螺紋孔44的邊緣突起,被嵌入到在后述的蓋體26、28上形成的通孔54中。此外,在凸臺46與延伸部38、40之間設置有臺階(臺階部)。
在各延伸部38、40的延伸方向的前端側(cè)與基端側(cè)設置有卡定散熱片部件16的卡定部48A、48B??ǘú?8A、48B是從延伸部38、40的側(cè)壁向框狀體20的寬度方向突出的突起,在各延伸部38、40中的前端側(cè)的卡定部48A與基端側(cè)的卡定部48B之間配置有散熱片部件16。通過由這些卡定部48A、48B來夾持散熱片部件16,由此散熱片部件16定位于框狀體20,并且散熱片部件16的制冷劑的流通方向(箭頭Y方向)的位移得到限制。
散熱片部件16是將導熱性良好的鋁、銅等金屬板彎曲加工成波形形狀而得到的波形板,將其折疊部作為制冷劑的流通方向(箭頭Y方向)而配置于流路42內(nèi)。由此,通過散熱片部件16的各折疊板(散熱片),流路42內(nèi)在與制冷劑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箭頭X方向)上被分割(分開)成多個區(qū)域(流路),與制冷劑接觸的散熱片部件16的接觸面積變大。
此外,此處所指的“流路42內(nèi)在與制冷劑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分割”是指,在制冷劑的流通方向上延伸的散熱片部件16的各折疊板成為分割流路42內(nèi)的分割板,并在與制冷劑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鄰的分割板之間形成多個供制冷劑流過的流路這一*清況。
如圖4所示,在框狀體20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開口 22、24的整個邊緣上形成了供蓋體26、28的外周部落入(嵌入)的槽50、52。槽50、52的底面與延伸部38、40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持平,在將蓋體26、28的外周部嵌入到各槽50、52時,蓋體26、28內(nèi)表面與延伸部38,40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接觸。進而,延伸部38、40的高度(箭頭Z方向的長度)與散熱片部件16的高度(箭頭Z方向的長度)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在蓋體26、28的內(nèi)表面與延伸部38、40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接觸時,蓋體26、28的內(nèi)表面也與散熱片部件16的折疊部接觸。此外,能夠適當?shù)厥÷圆?0、52。
蓋體26、28由使用焊料覆蓋導熱性良好的鋁、銅等金屬板內(nèi)表面的金屬包層材料構(gòu)成,通過壓延成型、擠壓成型或者壓制成型等而成型為薄型。各蓋體26、28的內(nèi)表面通過釬焊分別固定于框狀體20的槽50、52、延伸部38、40以及散熱片部件16,分別堵塞框狀體20的上下開口 22、24。由此,殼體14被密閉,而在殼體14內(nèi)形成氣密室。另外,蓋體26、28與框狀體20通過延伸部38、40連結(jié)。并且,相對置的蓋體26、28通過延伸部38、40和散熱片部件16連結(jié)。由此,蓋體26、28對抗彎曲等的剛性增加。
此外,也可以是,使用鋁板等構(gòu)成蓋體26、28而非使用金屬包層材料,在對蓋體26,28進行釬焊之前,在蓋體26、28內(nèi)表面涂敷焊料和焊劑。
另外,在各蓋體26、28中形成有多個通孔54。在將蓋體26、28的外周部嵌入框狀體20的槽50、52時,在該通孔54中嵌入設置于延伸部38、40的凸臺46。通過該通孔54將螺栓56與螺紋孔44進行連結(jié),由此將被冷卻部件12分別固定于蓋體26、28。此外,在被冷卻部件12的凸緣部12A上形成有貫通螺栓56的安裝孔58。另外,圖2中以雙點劃線來表示被冷卻部件12的外形。
這樣構(gòu)成的框狀體20、散熱片部件16以及蓋體26、28能夠在臨時組裝的狀態(tài)下被配置于爐內(nèi),進行加熱并一體地釬焊。具體地說,在設置于框狀體20的延伸部38、40的卡定部48A、48B之間配置散熱片部件16,將散熱片部件16相對于框狀體20進行定位。接著,將蓋體26、28的外周部嵌入框狀體20的槽50、52,并且將設置于延伸部38、40的凸臺46嵌入到形成于蓋體26、28的通孔54,從而閉合框狀體20的開口 22、24。此外,在框狀體20的供給口 30和排出口 32中預先嵌入連接管34、36。接著,在爐內(nèi)對臨時組裝的框狀體20、散熱片部件16以及蓋體26、28進行加熱,由此將蓋體26、28的內(nèi)表面釬焊到框狀體20的槽50、52、延伸部38、40以及散熱片部件16。此時,蓋體26、28的通孔54的邊緣被釬焊到延伸部38、40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由此,對殼體14內(nèi)進行密閉。此外,也可以在將框狀體20、散熱片部件16以及蓋體26、28 —體地進行釬焊之后,將連接管34、36安裝到框狀體20。
然后,在蓋體26、28上安裝IGBT元件等被冷卻部件12。具體地說,在被冷卻部件12中的凸緣部12A的安裝孔58以及蓋體26、28的通孔54中貫通螺栓56,與形成于框狀體20的延伸部38、40的螺紋孔44進行連接。由此,被冷卻部件12的凸緣部12A在與蓋體26、28密合的狀態(tài)下,分別固定于蓋體26、28。
接著,說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的作用。
當驅(qū)動未圖示的泵時,從嵌入了連接管34的供給口 30對殼體14內(nèi)部提供制冷齊U。該制冷劑沿著通過延伸部38、40在殼體14內(nèi)形成的流路42而流動,從嵌入了連接管36的排出口 32向殼體14的外部排出。由此,在制冷劑與延伸部38、40之間進行熱交換,從而對延伸部38、40進行冷卻。另外,在流路42中配置了散熱片部件16,制冷劑沿著該散熱片部件16的折疊板而流動。由此,在制冷劑與散熱片部件16之間進行熱交換,對散熱片部件16進行冷卻。
另一方面,安裝于蓋體26、28的被冷卻部件12的熱通過蓋體26、28傳遞到釬焊到該蓋體26、28的延伸部38、40以及散熱片部件16。由此,被冷卻部件12的熱被制冷劑奪取而被冷卻部件12得到了冷卻。另外,通過散熱片部件16將流路42內(nèi)在與制冷劑的流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割多個區(qū)域(流路),由此制冷劑所接觸的散熱片部件16的接觸面積增力口。由此,散熱片部件16的冷卻效率提高,結(jié)果是,被冷卻部件12的冷卻效率提高。
在此,在蓋體26、28的內(nèi)表面對設置于框狀體20的延伸部38、40進行釬焊,進而對散熱片部件16進行釬焊。由此,蓋體26、28的剛性增加,蓋體26、28向外側(cè)凸狀彎曲的鼓起得到抑制。這樣,通過延伸部38、40和散熱片部件16對蓋體26、28附加剛性,由此能夠減小蓋體26、28的板厚。即,能夠?qū)崿F(xiàn)蓋體26、28的薄型化。因而,將被冷卻部件12的熱傳遞到延伸部38、40和散熱片部件16的導熱系數(shù)提高,結(jié)果是,被冷卻部件12的冷卻效率提高。并且,散熱片部件16并非通過鑄造而是通過對金屬板進行彎曲加工而形成。因而,與通過鑄造等將散熱片部件16與框狀體20 —體成型的結(jié)構(gòu)相比,能夠縮小相鄰的折疊板(散熱片)的間隔,因此能夠增加與制冷劑之間的接觸面積。由此,散熱片部件16的冷卻效率得到提高,結(jié)果是,被冷卻部件12的冷卻效率進一步提高。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螺紋孔44形成于延伸部38、40,該螺紋孔44用于固定將被冷卻部件12固定到蓋體26、28外表面的螺栓56。由此,與在蓋體26、28中形成螺紋孔44的結(jié)構(gòu)相比,減小蓋體26、28的板厚的同時能夠確保被冷卻部件12的固定強度。而且,被冷卻部件12的熱通過螺栓56傳遞到延伸部38、40,因此被冷卻部件12的冷卻效率提高。此外,形成于蓋體26、28的通孔54的邊緣通過釬焊被固定于延伸部38、40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由此,抑制制冷劑從通孔54泄露。
另外,通過將蓋體26、28的外周部釬焊到框狀體20的槽50、52,與如下的以往結(jié)構(gòu)相比,殼體14的密閉性(密封性)提高。該以往的結(jié)構(gòu)是,在蓋體26、28的外周部與框狀體20的間隙中設置O型環(huán)、用螺栓接合這些蓋體26、28的外周部與框狀體20 (例如,日本特開2004-296748號公報)。另外,不需要O型環(huán)等密封部件,因此能夠?qū)崿F(xiàn)降低成本。并且,能夠?qū)⒖驙铙w20、散熱片部件16以及蓋體26、28以臨時組裝的狀態(tài)在爐內(nèi)一體地進行釬焊,由此能夠省略O型環(huán)的安裝工時、螺栓連接工時。因而,安裝工時減少,生產(chǎn)性提高。并且,在延伸部38、40設置卡定部48A、48B,由此在臨時組裝時,散熱片部件16對框狀體20的定位變得容易。因而,散熱片部件16對框狀體20的安裝性提高。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qū)⒈焕鋮s部件12分別安裝到兩個蓋體26、28。因而,與以往結(jié)構(gòu)(例如,日本特開2004-296748號公報)那樣的僅在冷卻裝置一側(cè)安裝被冷卻部件的結(jié)構(gòu)相比,實現(xiàn)冷卻裝置的小型化的同時能夠增加被冷卻部件12的安裝面積。
并且,通過使蓋體26、28分別落入形成于框狀體20的上下開口 22、24邊緣上的槽50,52,由此與蓋體26、28不落入槽50、52的結(jié)構(gòu)相比,能夠限制蓋體26、28的位置。并且,能夠減小冷卻裝置10的裝置厚度(箭頭Z方向的長度)。
另外,將凸臺46嵌入形成于蓋體26、28的通孔54,由此凸臺46與通孔54的內(nèi)周壁之間的間隙中流動熔融的焊料,從而填充該間隙。由此,通孔54的內(nèi)周面與凸臺46的外周面進行接合,因此抑制制冷劑從通孔54的泄露。并且,通過凸臺46能夠抑制焊料向螺紋孔44的侵入。
接著,說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10的變形例。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兩個蓋體26、28與框狀體20獨立地構(gòu)成,但是也可以將兩個蓋體26、28中的一個與框狀體20 —體地成型(一體成型)。具體地說,如圖5示出的變形例那樣,殼體64為上部開口(開口 22)的箱狀。該殼體64包括框狀的框架部70、閉合框架部70下部開口 74的蓋部78以及閉合框架部上部開口 22的蓋體26。蓋部78呈薄板狀且以閉合框架部70下部開口 74的方式通過鑄造等與框架部70和延伸部38、40 —體成型,構(gòu)成殼體64的底壁。延伸部38、40從框架部70的內(nèi)側(cè)壁延伸,并且從蓋部78的內(nèi)表面突起。即,在延伸部38、40中固定蓋部78。蓋部78與框架部70通過該延伸部38、40連結(jié)。另外,在蓋部78中形成了通孔80,該通孔80與在延伸部38、40形成的螺紋孔44相通。由此,能夠通過將螺栓56插入螺紋孔44中來安裝被冷卻部件12。
這樣,殼體64只要在板厚方向的一側(cè)開口(開口 22),能夠在其內(nèi)部配置散熱片部件16即可。此外,在本變形例中,在散熱片部件16的下表面涂敷焊料,從而在爐內(nèi)焊接到蓋部78的內(nèi)表面。
另外,也可以在殼體14中設置收容被冷卻部件12的收容部90。具體地說,如圖6示出的變形例那樣,殼體84具備框狀的框架部70、閉合框架部70的上部開口 92的蓋部96、閉合框架部70的下部開口 24的蓋體28以及設置于蓋部96上方的收容部90。蓋部96呈薄板狀且以閉合框架部70的上部開口 92的方式通過鑄造等與框架部70和延伸部38、40一體地成型(一體成型),構(gòu)成殼體84的頂壁。此外,殼體84構(gòu)成為使圖5示出的殼體64上下反轉(zhuǎn)并且附加收容部90。
側(cè)壁98在框架部70的外周部上突起,在其內(nèi)部形成有收容部90。在該收容部90配置被冷卻部件12,并通過螺栓56固定于蓋部96。另外,在側(cè)壁98的上部用螺釘102來固定罩體100,通過該罩體100來閉合側(cè)壁98的上部開口 104。由此,抑制浸入到收容部90的水、灰塵等。這樣,還能夠在殼體84上一體設置收容部90。
另外,如圖7示出的變形例那樣,也可以平坦地成型延伸部108的側(cè)壁,使與散熱片部件16中的制冷劑流通方向(箭頭Y方向)正交的方向(箭頭X方向)的端部16X與該側(cè)壁接觸。即,也可以使延伸部108相鄰的散熱片部件16的端部16X與延伸部108的側(cè)壁接觸。由此,傳遞到延伸部38、40的被冷卻部件12的熱被傳遞到冷卻效率良好的散熱片部件16。因而,被冷卻部件12的冷卻效率提高。另外,也可以在延伸部108的側(cè)壁上對散熱片部件16的端部16X進行釬焊。這樣,使焊料存在于散熱片部件16的端部16X與延伸部38、40的側(cè)壁之間,延伸部38、40與散熱片部件16的導熱系數(shù)提高,因此被冷卻部件12的冷卻效率能夠進一步提聞。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蓋體26、28外表面各固定一個被冷卻部件12,但是能夠適當?shù)刈兏潭ㄓ谏w體26、28的被冷卻部件12的數(shù)量、配置。在該情況下,也可以根據(jù)被冷卻部件12的數(shù)量、配置,在蓋體26、28和延伸部38、40中分別形成通孔54、螺紋孔44。并且,也可以通過散熱器等熱擴散部件將被冷卻部件12固定于蓋體26、28。此外,作為被冷卻部件12,并不限定于用于混合動力車等的逆變器等,也可以是計算機的CPU (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器)等發(fā)熱體。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框狀體20的內(nèi)側(cè)壁設置了兩個延伸部38、40,但是能夠適當?shù)刈兏由觳?8、40的數(shù)量、配置。另外,在延伸部38、40中的前端側(cè)和基端側(cè)設置了卡定部48A、48B,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設置卡定部48A、48B的位置能夠根據(jù)散熱片部件16的形狀、配置而變更。另外,能夠省略卡定部48A、48B。并且,在框狀體20內(nèi)配置了三個散熱片部件16,但是還能夠適當?shù)刈兏崞考?6的數(shù)量、配置。并且,在俯視觀察下框狀體20的形狀并不限定于四邊形,也可以是五邊形等多邊形,還可以是圓形。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形成于延伸部38、40的螺紋孔44內(nèi)固定住螺栓56,由此將被冷卻部件12固定在蓋體26、28的外表面,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形成于延伸部38、40的槽狀的卡定部,將設置于貫通蓋體26、28的銷的前端的卡爪進行卡定,由此也可以將被冷卻部件12固定在蓋體26、28的外表面。另外,關(guān)于設置于延伸部38、40的凸臺46,根據(jù)需要設置即可,也能夠適當?shù)厥÷浴?br>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蓋體26、28的整個內(nèi)表面設置焊料,但是也可以僅在蓋體26、28的釬焊部中涂敷焊料。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爐內(nèi)對框狀體20、散熱片部件16以及蓋體26、28 —體地進行釬焊,但是也可以使用激光釬焊等:從蓋體26、28的外表面?zhèn)日丈浼す舛雇糠蟮缴w體26、28內(nèi)表面的焊料熔融,由此將蓋體26、28釬焊到框狀體20等。進而,也可以不使用焊料而用激光等使蓋體26、28與框狀體20熔融結(jié)合的焊接。另夕卜,蓋體26、28的外周部與框狀體20并不限定于釬焊、焊接,而也可以通過O型環(huán)等密封部件用螺栓等進行接合。
此外,通過參照日本申請(日本特愿2010-186552號)公開的全部內(nèi)容而將其引入到本說明書中。
另外,本說明書中記載的所有文獻、專利申請和技術(shù)標準,通過參照而引入各文獻、專利申請和技術(shù)標準的情況與具體地且各自記載的情況相同程度地,通過參照引入到本說明書中。
以上,說明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這種實施方式,當然,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宗旨的范圍內(nèi)能夠以各種方式來實施。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狀的框架部; 蓋部,用于閉合上述框架部的開口 ; 供給口,設置于上述框架部,對該框架部內(nèi)提供制冷劑; 排出口,設置于上述框架部,將該框架部內(nèi)的制冷劑排出到外部;以及延伸部,從上述框架部的內(nèi)側(cè)面延伸,在該框架部內(nèi)形成流過制冷劑的流路,并且固定上述蓋部。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延伸部設置有對固定部件進行固定的被固定部,該固定部件貫通上述蓋部而將被冷卻部件固定于該蓋部的外表面。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置于上述流路內(nèi)并且焊接或者釬焊于上述蓋部的內(nèi)表面的散熱片部件。
4.如權(quán)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蓋部是閉合上述框架部厚度方向的上述開口的蓋體。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蓋體焊接或者釬焊于上述框架部和上述延伸部。
6.如權(quán)利要求4或者5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架部的上述開口的邊緣形成供上述蓋體落入的槽。
7.如權(quán)利要求4 6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延伸部設置有凸臺,該凸臺被嵌入到形成于上述蓋部的通孔,并與該通孔接合。
8.如權(quán)利要求1 3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蓋部以閉合上述框架部厚度方向一側(cè)的開口的方式與該框架部一體成型。
9.如權(quán)利要求1 8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延伸部設置有卡定部,該卡定部用于卡定上述散熱片部件,并將該散熱片部件相對于上述框架部進行定位。
10.如權(quán)利要求1 9中任一項所述的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散熱片部件為波形板, 上述波形板的端部焊接或者釬焊于上述延伸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冷卻裝置,能夠?qū)崿F(xiàn)蓋部的薄型化。本發(fā)明的一個方式所涉及的冷卻裝置具備框狀的框架部;蓋部,用于閉合上述框架部的開口;供給口,其設置于上述框架部,對該框架部內(nèi)提供制冷劑;排出口,其設置于上述框架部,將該框架部內(nèi)的制冷劑排出到外部;以及延伸部,其從上述框架部的內(nèi)側(cè)面延伸,在該框架部內(nèi)形成流過制冷劑的流路,并且固定上述蓋部。
文檔編號H05K7/20GK103155142SQ201180040399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0年8月23日
發(fā)明者后藤直哉, 砂金秀則, 高橋勇輝 申請人:三櫻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