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可減少托盤水平偏擺的方法及光驅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6761881閱讀:31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可減少托盤水平偏擺的方法及光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有關一種托盤式光驅,特別有關一種可減少托盤在伸出本體時所產生的左右擺動的光驅。
背景技術
圖1A為一已有短托盤式光驅的示意圖,具有一光驅本體11及一托盤12。其與標準型托盤式光驅的差異在于本體及托盤較短。另外,此托盤12具有一凹陷部13,用于承載光盤片;光驅本體11具有一承載臺14及一驅動組件17,承載臺14上設置一主軸馬達15及一光學讀取頭16。驅動組件17至少包括馬達171及齒輪組172,用于帶動托盤12,當驅動組件17帶動托盤12收入光驅內后,光驅內的承載臺17上升,主軸馬達15帶動光盤片旋轉,并可通過光學讀取頭16讀取光盤片上的數據或是將數據寫入光盤片。
圖1B為已有光驅拖盤伸出時的俯視圖。如圖1A及1B所示,已有光驅10在托盤12底面的一側具有一齒條121,驅動組件17的馬達171及齒輪組172藉由齒條121由托盤12的一側帶動托盤12移動,托盤12的另一側僅從動(從動側),且從動側與本體11之間需具有適當間隙,托盤12進出才會順暢。但是當光驅10的驅動組件17帶動托盤12由光驅10內部伸出時,齒輪組172通過托盤12左側的齒條121帶動托盤12,因此托盤12左側(主動側)的前進速度較快,右側(從動側)的前進速度較慢,光驅10的托盤12會向右偏擺一個小角度,并以如圖2A所示的方式伸出光驅10。而當馬達171反轉,光驅10收回托盤12時,托盤12會撞擊本體11,然后齒輪組172通過托盤12左側的齒條121帶動托盤12,因此托盤12左側(主動側)的后退速度較快,右側(從動側)的后退速度較慢,光驅10的托盤12會由右向左擺動一個小角度,并以如圖2B所示的方式退入光驅10中。
上述問題較不會發(fā)生于傳統(tǒng)標準型光驅中,因為傳統(tǒng)標準型光驅的機身及拖盤較長,當托盤由光驅本體內伸出至外部定位時,托盤在光驅本體內部還保留一適當長度,托盤向右側(從動側)傾斜的角度很小,因此當馬達反轉,光驅收回托盤時,托盤向左的擺動幅度也較小,且不易被使用者察覺。
但是當光驅的機身縮短后,托盤的長度亦需縮短,當托盤伸出短型光驅本體時,托盤末端保留在光驅本體中的距離較短,從動側之間隙會被大幅放大,因此當光驅伸出托盤及收回拖盤時的擺動幅度加大,造成托盤進出不順暢。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短型光驅的運作方法,以減少光驅收回拖盤時托盤擺動的幅度。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減少光驅托盤水平偏擺的方法,此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驟提供光驅的驅動裝置一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使驅動裝置帶動光驅的托盤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當托盤到達第二位置時,在一預設時間內提供驅動裝置一第二方向驅動信號,以修正托盤的位置。
本發(fā)明另提供一種可減少托盤水平偏擺的光驅,光驅至少包括一托盤、一驅動裝置及一控制組件。其中驅動裝置可帶動托盤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移動,而控制組件用于提供驅動裝置一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使驅動裝置帶動托盤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其中當托盤到達第二位置時,控制組件在一既定時間內提供驅動裝置一第二方向驅動信號,以修正托盤的位置。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當托盤位于第一位置時,托盤收納于光驅內,而當托盤位于第二位置時,托盤是由光驅伸出。另外,驅動裝置至少包括一馬達及一齒輪組,而控制組件為一控制芯片。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介于4~6V之間,第二方向驅動信號介于3~5V之間,而既定時間介于0.1~0.5秒之間。
為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結構特點和效果,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描述。


圖1A為已有光驅的組合圖。
圖1B為已有光驅拖盤伸出時的俯視圖。
圖2A為已有光驅拖盤伸出時的示意圖。
圖2B為已有光驅拖盤后退時的示意圖。
圖3A為本發(fā)明短型光驅的組合圖。
圖3B為圖3A中托盤的俯視圖。
第4A~4D圖為本發(fā)明短型光驅在拖盤伸出時,切換器位于各操作狀態(tài)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3A為本發(fā)明短型光驅的組合圖,本發(fā)明的短型托盤式光驅具有一光驅本體21及一托盤22,本體長度介于160mm與190mm之間,而光驅本體21及托盤22均比傳統(tǒng)標準型光驅(例如本體長度介于190mm與200mm之間)短,以節(jié)省制造成本。如圖3A所示,短型光驅20的托盤22具有一凹陷部23,用于承載光盤片;光驅本體21具有一承載臺24及一驅動組件27,承載臺24上設置一主軸馬達25及一光學讀取頭26;驅動組件27用于帶動托盤22,至少包括馬達271、齒輪組272及皮帶273,當驅動組件27帶動托盤22收入光驅20內后,光驅20內的承載臺27上升,主軸馬達25帶動光盤片旋轉,并可通過光學讀取頭26讀取光盤片上的數據或是將數據寫入光盤片。
圖3B為圖3A中托盤的俯視圖。如圖3A及3B所示,短型光驅20在托盤22底面的左側具有一齒條221,驅動組件27的馬達271及齒輪組272藉由齒條221帶動托盤22。此外,短型光驅20的本體21前端另具有一切換器28,用以檢測托盤22相對于本體21的位置,而托盤22底面相對于切換器28的位置具有一軌道222,當托盤22伸出或是收回時,軌道222可扳動此切換器28切換至不同的操作狀態(tài),因此短型光驅20內部的控制組件(未顯示)可根據切換器28所回傳的操作狀態(tài)對應控制馬達271使托盤22移動,并判斷出托盤22是第一位置、第二位置間或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圖4A~4D為本發(fā)明短型光驅在拖盤伸出時,切換器位于各操作狀態(tài)的示意圖。本發(fā)明的短型光驅20另至少包括一控制組件29,控制組件29至少包括一印刷電路板以及設置在此印刷電路板上的一控制芯片291,其中控制組件29可通過軟性印刷電路板或是排線分別與馬達271及切換器28電性連接,并根據切換器28所回傳的操作狀態(tài)判斷托盤22的狀態(tài),再對應控制馬達271的驅動方向、驅動信號以及驅動時間。
如圖3A及圖4A所示,當光驅20的托盤22位于光驅20內部(一第一位置),要將托盤22伸出時,切換器28的凸點281被托盤22底面的軌道222限制在右側位置(第一操作狀態(tài)),而控制組件29的控制芯片291便根據切換器28所處的第一操作狀態(tài)提供馬達271一初始的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例如一正向電壓),使馬達271向一第一方向轉動,再通過齒輪組272及齒條221帶動托盤22前進。如圖4B所示,隨著托盤22前進,切換器28的凸點281進入軌道222的中段位置(第二操作狀態(tài)),此時控制組件29的控制芯片291便根據切換器28所處的第二操作狀態(tài)提供馬達271另一較大的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使馬達271繼續(xù)帶動托盤22前進。但是本發(fā)明的短型光驅20為單邊帶動,因此托盤22左側(有齒條的一側;主動側)的前進速度較快,右側(無齒條的一側;從動側)的前進速度較慢,使得光驅20的托盤22在伸出時會向右旋轉一個小角度,直至托盤22到達如圖4C所示的第二位置。
此時,雖然控制芯片291已暫停提供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但是馬達271會因為慣性的關系再帶動托盤22的向前,使切換器28的凸點281會進入軌道222的后段位置(第三操作狀態(tài))。接著,控制組件29的控制芯片291會根據切換器28所處的第三操作狀態(tài)提供馬達271一校正信號,例如一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驅動信號,使馬達271在一既定時間內反轉,帶動托盤22的左側后退一小段距離,因此托盤22會向左側擺動一小角度,藉以修正托盤22的位置(如圖4D)。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上述初始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介于2~3V之間,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介于4~6V之間,第二方向驅動信號介于3~5V之間,而既定時間介于0.1~0.5秒之間。
由于本發(fā)明的短型光驅在托盤伸出至第二位置時,控制組件會再提拱一校正信號,例如第二方向驅動信號使馬達反轉,以修正托盤12左右偏擺的角度,因此本發(fā)明是在托盤行進間同時修正托盤的偏擺,所以不易被使用者察覺。另外,當光驅10收回托盤12時,此托盤12的偏擺已被修正過,所以托盤12向左的擺動幅度也較小,亦較不易被使用者察覺。
雖然本發(fā)明已參照當前的具體實施例來描述,但是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發(fā)明,在沒有脫離本發(fā)明精神的情況下還可作出各種等效的變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發(fā)明的實質精神范圍內對上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可減少光驅托盤水平偏擺的方法,該光驅具有一驅動裝置,可驅動該托盤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移動,該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驟提供該驅動裝置一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使該驅動裝置帶動該托盤由該第一位置向該第二位置移動;當該托盤到達該第二位置時,提供該驅動裝置一第二方向驅動信號,以修正該托盤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減少光驅托盤水平偏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該托盤位于該第一位置時,該托盤是收納于該光驅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減少光驅托盤水平偏擺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該托盤位于該第二位置時,該托盤是由該光驅伸出。
4.一種可減少托盤水平偏擺的光驅,至少包括一本體;一托盤,以可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移動的方式設置于該本體上;一驅動組件,設置于該本體上,以驅動該托盤于該第一位置及該第二位置間移動;以及一控制組件,用于提供該驅動裝置一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使該驅動裝置帶動該托盤由該第一位置向該第二位置移動,其中當該托盤到達該第二位置時,該控制組件提供該驅動裝置一第二方向驅動信號,以修正該托盤的位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減少托盤水平偏擺的光驅,其特征在于還包含一切換器,用以檢測所述托盤相對于所述本體的位置。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減少托盤水平偏擺的光驅,其特征在于當該托盤位于該第一位置時,該托盤是收納于該光驅內。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減少托盤水平偏擺的光驅,其特征在于當該托盤位于該第二位置時,該托盤是由該光驅伸出。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減少托盤水平偏擺的光驅,其特征在于該提供該第二方向驅動信號的時間介于0.1~0.5秒之間。
9.一種可減少光驅托盤水平偏擺的方法,該光驅具有一驅動裝置,可驅動該托盤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間移動,該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驟提供該驅動裝置一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使該驅動裝置帶動該托盤由該第一位置向該第二位置移動;當該托盤到達該第二位置時,提供該驅動裝置一校正信號,以修正該托盤的位置。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驅動裝置相應于該第一方向驅動信號的方向而朝第一方向轉動,且該驅動裝置相應于該校正信號第二方向轉動,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相反。
全文摘要
一種可減少托盤水平偏擺的方法及光驅,此方法至少包括下列步驟提供光驅的驅動裝置一第一方向驅動信號,使驅動裝置帶動光驅的托盤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動;當托盤到達第二位置時,提供驅動裝置一相反于第一方向驅動信號的第二驅動信號,以修正托盤的位置。
文檔編號G11B17/04GK1641778SQ20041000227
公開日2005年7月20日 申請日期2004年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月15日
發(fā)明者陳振榮 申請人: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