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顯示裝置與流程

文檔序號:11153958閱讀:748來源:國知局
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顯示裝置與制造工藝

本發(fā)明屬于顯示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自從亞馬遜推出Kindle電子閱覽器以來,電子墨水(E-ink)技術已經(jīng)深入人心,并在智能手機、智慧型穿戴手表等設備中大放異彩。電子紙設備即使在日光強烈照射下也不會反光,同時具有省電、價格低廉等優(yōu)勢。

但是,受目前電子墨水屏與觸控層的連接方式限制,電子墨水顯示面板的觸控響應度較差,只能完成簡單的翻頁動作。而且,目前電子墨水屏幕需要額外在顯示區(qū)域外布置導電連接結構而占用大量邊框,無法實現(xiàn)窄邊框或無邊框效果,大大降低了顯示區(qū)域的利用率。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色的工業(yè)設計,功能更為健全的電子墨水屏也必然成為時代發(fā)展趨勢,人們期待具有更佳觸控體驗的電子墨水顯示產(chǎn)品投入市場。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顯示裝置,本發(fā)明至少部分解決電子墨水屏與觸控層的連接方式,實現(xiàn)窄邊框或無邊框顯示產(chǎn)品設計,為人們提供更佳觸控體驗的電子墨水顯示產(chǎn)品。

解決本發(fā)明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顯示面板,劃分為顯示區(qū)和非顯示區(qū),其中,在所述顯示區(qū),包括依次層疊設置于基板一側的導電層、絕緣層、金屬層、消影層和電泳膠囊層、以及還延伸至所述非顯示區(qū)的驅動板,所述金屬層為具有網(wǎng)格線的結構,所述消影層和所述電泳膠囊層在對應著所述金屬層的網(wǎng)格線的區(qū)域間隔設置有連接電極,所述連接電極使得所述金屬層與所述驅動板連接。

優(yōu)選的是,所述消影層中開設有第一通孔,所述電泳膠囊層中開設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對應設置,所述連接電極設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內(nèi)。

優(yōu)選的是,所述電泳膠囊層內(nèi)包括多個黑色微囊和白色微囊,所述黑色微囊具有正性電荷或負性電荷,所述白色微囊具有與所述黑色微囊的極性相反的電荷。

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基板背離所述導電層的一側設置有功能層,所述功能層包括抗指紋涂層、防紫外光涂層中的至少一層。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上述顯示面板。

一種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包括步驟:

在基板的一側依次形成導電層和絕緣層;

在所述絕緣層的一側形成金屬膜層,形成金屬層;

在所述金屬層的一側形成消影膜層,形成開設有第一通孔的消影層;

在所述消影層的一側形成電泳膠囊膜層,形成開設有第二通孔的電泳膠囊層的圖形,所述第二通孔與所述第一通孔對應設置;

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內(nèi)灌注導電材料形成連接電極;

在所述電泳膠囊層的一側設置驅動板,使所述驅動板通過所述連接電極與所述金屬層連接。

優(yōu)選的是,在形成消影層的步驟中,包括:

在所述金屬層的一側形成光刻膠層,通過烘烤、曝光顯影工藝形成包括多個間隔分布的塊狀結構圖形;

在所述光刻膠層的一側形成消影膜層,通過剝離工藝使所述消影膜層形成具有多個第一通孔的圖形的所述消影層,所述第一通孔的形狀和大小與所述塊狀結構圖形的尺寸和大小相對應;

其中,曝光顯影后的所述光刻膠層的圖形與所述消影層的圖形互補。

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金屬層的一側,通過涂覆方式形成光刻膠層,所述光刻膠層采用負性光刻膠形成圖形。

優(yōu)選的是,在形成電泳膠囊層的步驟中,包括:

采用涂覆工藝形成所述電泳膠囊膜層;

在所述電泳膠囊層的一側形成光刻膠層;

采用構圖工藝形成具有多個第二通孔的圖形的所述電泳膠囊層;

其中,采用與形成所述消影層相同的掩模板進行構圖工藝。

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電泳膠囊膜層的一側,通過涂覆方式形成光刻膠層,所述光刻膠層采用正性光刻膠形成圖形。

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對應的區(qū)域灌沖納米銀漿形成所述連接電極;

采用光學透明膠全貼合方式,使得所述金屬層與所述驅動板通過所述連接電極連通。

優(yōu)選的是,還包括在所述基板背離所述導電層的一側涂敷抗指紋膜層和/或防紫外光膜層,形成功能層的步驟。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通過將顯示面板的走線區(qū)采用連接電極設計設置在顯示區(qū),既結合了傳統(tǒng)電子墨水面板的顯示的優(yōu)勢,又在具備觸控功能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無邊框結構,增大顯示區(qū)域的利用率,操作時可以進行多點、手勢觸控,在瀏覽圖片、網(wǎng)頁、娛樂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中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A-圖2J為圖1中顯示面板的制備工藝示意圖;

附圖標示中:

1-功能層;2-基板;3-導電層;4-絕緣層;5-金屬層;6-消影層;60-消影膜層;61-第一通孔;7-電泳膠囊層;71-第二通孔;8-連接電極;9-驅動板;10-密封膠;11-導電連接結構;100-光刻膠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顯示裝置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該顯示面板解決了目前電子墨水屏需要額外在顯示區(qū)域外布置導電連接結構占用大量邊框的問題,能實現(xiàn)無邊框效果,增大顯示區(qū)域的利用率。

該顯示面板劃分為顯示區(qū)和非顯示區(qū),在顯示區(qū),如圖1所示,包括依次層疊設置于基板2一側的導電層3、絕緣層4、金屬層5、消影層6和電泳膠囊層7、以及還延伸至非顯示區(qū)的驅動板9,導電層3為具有網(wǎng)格線的結構,金屬層5為具有網(wǎng)格線的結構,消影層6和電泳膠囊層7在對應著金屬層5的網(wǎng)格線的區(qū)域間隔設置有連接電極8,連接電極8使得金屬層5與驅動板9連接。

其中,消影層6中開設有第一通孔,電泳膠囊層7中開設有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對應設置,連接電極8設置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內(nèi)。通過在顯示區(qū)設置連接電極8,即將走線區(qū)采用連接電極8設置在顯示區(qū),網(wǎng)格線的導電層3共用為顯示用的參考電壓的公共電極和觸控用的觸控電極,可以實現(xiàn)無邊框效果,增大顯示區(qū)域的利用率。

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中,導電層3和金屬層5均為具有網(wǎng)格線的結構,具有網(wǎng)格線的結構包括四邊形網(wǎng)格(正方形、長方形、棱形等)、三角形網(wǎng)格等多種形狀。并且,導電層3和金屬層5中的網(wǎng)格線的結構可以為相同的形狀,也可以為不相同的形狀,這里不做限定。

為了實現(xiàn)圖像顯示,電泳膠囊層7內(nèi)包括多個黑色微囊和白色微囊,黑色微囊具有正性電荷或負性電荷,白色微囊具有與黑色微囊的極性相反的電荷。電泳膠囊層7通過內(nèi)含帶不同電荷的黑色微囊和白色微囊,實現(xiàn)黑白顯示。

優(yōu)選的是,導電層3采用氧化銦鎵鋅、氧化銦鋅、氧化銦錫、氧化銦鎵錫中的至少一種材料形成;金屬層5采用納米銀金屬材料形成,連接電極采用納米銀材料形成;消影層6采用氮氧化硅材料形成。導電層3和金屬層5的材料為顯示技術領域的常用材料,取材廣泛,成本低。

為了使顯示面板具有更好的視覺效果,基板2背離導電層3的一側設置有功能層1,功能層1包括抗指紋涂層、防紫外光涂層。

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在觸控時為互感工作模式,導電層3起到了觸控電極的作用。

相應的,本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采用該制備方法能完成精度較高、且具有觸控功能的電子墨水模式的顯示面板。

參考圖2A-圖2J,該顯示面板的制備方法包括步驟:

步驟S1):在基板2的一側依次形成導電層3和絕緣層4。

基板2通常為透明的玻璃(Glass),在該步驟中,如圖2A所示,在基板2的正面形成導電層3和絕緣層4,其中導電層3采用采用氧化銦鎵鋅、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簡稱IZO)、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簡稱ITO)、氧化銦鎵錫中的至少一種形成,導電層3為網(wǎng)格線的結構,絕緣層4作為覆蓋層(Over Coat,簡稱OC)。

這里應該理解的是,附圖以制備完成的顯示面板的最終結構位置作為示例,在實際制備過程中,基板2一直處于下方,新制備的層逐層向上方層疊,直至形成功能層的步驟才進行翻轉得到圖2A所示的位置。

步驟S2):在絕緣層4的一側形成金屬膜層,形成金屬層5。

在該步驟中,如圖2B所示,該金屬層5采用納米銀材料形成,通過構圖工藝形成包括網(wǎng)格線的結構的金屬層5,金屬層5具有金屬橋點和走線結構,金屬橋點和走線結構分布于顯示區(qū)內(nèi),也即在顯示區(qū)形成走線區(qū)。其中,圖2B所示的剖切位置,正好位于金屬走線位置。

步驟S3):在金屬層5的一側形成消影膜層60,形成開設有第一通孔61的消影層6。

這里,消影膜層60采用氮氧化硅材料(SiOxNy)形成,消影層6采用剝離(Lift-off)工藝開孔替代傳統(tǒng)網(wǎng)印刻蝕工藝的開孔技術,能大大提高精度。

在該步驟中,形成消影層6的步驟具體包括:

步驟S31):在金屬層5的一側形成光刻膠層100,通過烘烤、曝光顯影工藝形成包括多個間隔分布的塊狀結構的圖形,如圖2C所示。具體的,通過涂覆方式在金屬層5的一側形成光刻膠層100,并進行曝光顯影工藝,曝光顯影后的光刻膠的圖形與消影層6的圖形互補,這里的光刻膠層100為負性光刻膠。

步驟S32):在光刻膠層100的一側形成消影膜層60,如圖2D所示;通過剝離工藝使膜層形成具有多個第一通孔61的圖形的消影層6,如圖2E所示。對應著光刻膠100及其上方的消影膜層60去除,第一通孔61的形狀和大小與塊狀結構的尺寸和大小相對應互補。

消影層6能起到消影防水功能。其中,在光刻膠層100的一側,通過磁控濺鍍方式形成消影膜層60。光刻膠層100曝光顯影后對應著形成第一通孔處的光刻膠材料保留,再通過剝離工藝去除光刻膠層100保留的光刻膠材料及其上方的消影膜層60的氮氧化硅材料即可得到第一通孔,通過剝離工藝形成消影層6的圖形,在工藝上能與后續(xù)電泳膠囊層的制備兼容掩模板。

步驟S4):在消影層6的一側形成電泳膠囊膜層,形成開設有第二通孔71的電泳膠囊層7的圖形,其中的第二通孔71與第一通孔61對應設置。

在該步驟中,形成電泳膠囊層7的步驟包括:

步驟S41):采用涂覆工藝形成電泳膠囊膜層。

步驟S42):在電泳膠囊層的一側形成光刻膠層。這里,形成電泳膠囊層7的圖形的構圖工藝中光刻膠層100為正性光刻膠。

步驟S43):采用構圖工藝形成具有多個第二通孔71的圖形的電泳膠囊層7。采用與形成消影層相同的掩模板進行構圖工藝,光刻膠層100在曝光顯影后對應著形成第二通孔處形成孔洞,即可以采用與步驟S3)形成包括多個間隔分布的塊狀結構圖形的光刻膠層100相同的掩模板進行構圖工藝。

由于用于形成消影層6的剝離工藝的光刻膠層100為負性光刻膠,用于電泳膠囊層7的構圖工藝的光刻膠層100為正性光刻膠,因此電泳膠囊層7可以與消影層6采用相同的掩模板對光刻膠層100進行處理得到相同圖形的通孔,使得電泳膠囊層7與消影層6在工藝上兼容,降低制備成本。

如圖2F所示,第一通孔61與第二通孔71形成上下貫通的孔,并裸露出金屬層5的圖形。

步驟S5):在第一通孔61和第二通孔71內(nèi)灌注導電材料形成連接電極8。

在該步驟中,導電材料為納米銀。如圖2G所示,在第一通孔61和第二通孔71對應的區(qū)域灌沖納米銀漿形成連接電極8,連接電極8起到了金屬層5與后續(xù)貼合的驅動板9之間的導電連通作用。

走線區(qū)采用納米銀材料形成,并通過灌注納米銀漿連通走線區(qū)與后續(xù)組裝的驅動板,這種導通方式可以解決目前電子墨水屏需要額外在顯示區(qū)域外布置導電連接結構的問題,可以實現(xiàn)無邊框效果,增大顯示區(qū)域的利用率,同時提高觸控靈敏度。

經(jīng)過上述步驟S1)-步驟S5),即形成無邊框OGS(One Glass Solution,單玻璃觸控方案)結構,即在保護玻璃上直接形成導電層及傳感器金屬層的技術,其中的基板2同時起到保護導電層3和觸控金屬走線(即傳感器金屬層)的雙重作用。

為了提高制備效率,通常情況下在基板2上方會形成多個OGS結構,在設置驅動板9之前會通過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計算機數(shù)字控制機床)將每一OGS結構通過切割工藝切成單元個體。

優(yōu)選的是,在CNC切割工藝之后、設置驅動板9之前,還可以包括步驟S6):如圖2H所示,在基板2背離導電層3的一側(即基板2的正上面)涂敷抗指紋膜層和/或防紫外光(UV)膜層等膜層,形成功能層1的步驟,從而使得顯示面板具有更好的視覺效果。

步驟S7):在電泳膠囊層7的一側設置驅動板9,使驅動板9通過連接電極8與金屬層5連接。

在該步驟中,將完成步驟S6)的顯示基板2翻轉,并將驅動板9與完成上述圖形的顯示基板2組裝在一起,然后采用光學透明膠(Optical Clear Resin,簡稱OCR)全貼合方式,使顯示基板2與驅動板9貼合,使得驅動板9通過連接電極8連接金屬層5,如圖2I所示。在將驅動板9與顯示基板組裝在一起后,通過印制板組裝工藝(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簡稱PCBA)在驅動板9上組裝導電連接結構11,使得PCB空板經(jīng)過SMT上件,再經(jīng)過DIP插件的整個制程形成驅動電路。

最后,如圖2J所示,在OGS與驅動板9之間的空隙填充密封膠10。

本實施例的顯示面板,通過形成金屬層5的網(wǎng)格線的結構,并通過連接電極8形成顯示區(qū)的走線,將現(xiàn)有技術中設置在邊框的導電連接結構11的走線設置在了顯示區(qū),因此可大大節(jié)省邊框寬度。

本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基于電子墨水顯示模式增加觸控傳感層,將顯示面板的走線區(qū)采用連接電極設計設置在顯示區(qū),既結合了傳統(tǒng)電子墨水面板的顯示的優(yōu)勢,又在具備觸控功能的基礎上實現(xiàn)了無邊框結構,增大顯示區(qū)域的利用率,操作時可以進行多點、手勢觸控,在瀏覽圖片、網(wǎng)頁、娛樂等方面具有優(yōu)勢。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實施例1中的顯示面板。

該顯示裝置包括電子紙、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數(shù)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chǎn)品或部件。

該顯示裝置結構簡潔,無邊框,視覺效果佳。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實施方式,然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對于本領域內(nèi)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變型和改進,這些變型和改進也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