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風力發(fā)電機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
【背景技術】
[0002]風力發(fā)電機是將風能轉換為機械能,機械能轉換為電能的電力設備。主要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通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fā)電機發(fā)電。
[0003]風力發(fā)電機在使用前需要灌入潤滑油來使發(fā)電機得到充分潤滑,保證工作平穩(wěn)性,一般潤滑油通過排油口排出。但是,風力發(fā)電機需要灌入高黏度的潤滑油,工人在灌油時需要邊開啟發(fā)電機邊加入潤滑油,由于潤滑油的黏度較高,導致其流動性差,潤滑油無法通過自身的重力從出油口排出,容易在出油口處發(fā)生堵塞,灌油效率低下,如果不及時將潤滑油排出,則會導致發(fā)電機潤滑油路堵塞。
[0004]目前的撥桿一般是直桿,直桿頭部有一薄板型的撥油部,通過薄板型撥油部將潤滑油撥出,但是在使用過程中,薄板撥油部在進入出油口往油管撥油時,容易將出口處的潤滑油往油管中推入,使得本應該撥出的潤滑油繼續(xù)往遠離出油口的方向推動,又由于撥桿需要固定在出油口,往往使得撥桿伸不到頭,而且在撥油時,容易與管壁碰撞,薄板型的撥油部容易產生變形。
【發(fā)明內容】
[0005]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
[0006]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7]—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包括擋板、與擋板連接的第一延伸桿和與第一延伸桿滑動配合的第二延伸桿,所述第二延伸桿一端部設有至少一撥油部,所述撥油部的截面為“L”型或者為“F”型,所述第一延伸桿和第二延伸桿之間設有緩沖元件。
[0008]進一步地,所述緩沖元件為彈簧或者氮氣彈簧或者橡膠軟墊。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桿為中空圓柱體,一端與擋板可拆卸連接,另一端設有防止所述第二延伸桿脫落的圓環(huán)形限位擋片部。
[0010]進一步地,所述圓環(huán)形限位擋部的外徑與第一延伸桿的外徑相同,并且所述圓環(huán)形限位擋部與第一延伸桿一體成型。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延伸桿一端設有臺階部,所述臺階部可以在第一延伸桿的中空腔來回運動,另一端設有至少一撥油部。
[0012]進一步地,所訴撥油部與第二延伸桿一體成型。
[0013]進一步地,所述撥油部與所述第二延伸桿為轉動連接,所述第二延伸桿的外端設有轉軸孔,所述撥油部設有轉軸耳,所述轉軸耳與所述轉軸孔通過轉軸配合。
[0014]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延伸桿的外端設有緩沖墊或者蝶形彈簧。
[0015]進一步地,所述緩沖墊或者蝶形彈簧的材料為橡膠。
[001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包括擋板、與擋板連接的第一延伸桿和與第一延伸桿滑動配合的第二延伸桿,所述第二延伸桿一端部設有至少一撥油部,所述撥油部的截面為“L”型或者為“F”型,所述第一延伸桿和第二延伸桿之間設有緩沖元件,通過“L”型或者“F”型的撥油部,避免了在推入的過程中將出油口的潤滑油往里推入,設有緩沖元件,可以使撥油部伸入到最里面,而且避免了與管壁碰撞而造成撥油部或者整個撥桿變形的情況。
【附圖說明】
[001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8]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發(fā)明撥油部轉動結構的示意圖。
[0020]圖3是本發(fā)明撥油部轉動結構放大圖的示意圖。
[0021]圖4是本發(fā)明設有3個撥油部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中數(shù)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應部件的名稱:
[0023]1-拉環(huán);2_擋板;3_第一延伸桿;4_緩沖元件;5_第二延伸桿;6_撥油部;7_轉軸孔;31_限位擋片部;51_臺階部;61_轉軸耳;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內容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包括擋板2、與擋板2連接的第一延伸桿3和與第一延伸桿3滑動配合的第二延伸桿5,所述第二延伸桿5 —端部設有至少一撥油部6,所述撥油部6的截面為“L”型或者為“F”型,所述第一延伸桿3和第二延伸桿5之間設有緩沖元件4,所述緩沖元件4為彈簧或者氮氣彈簧或者橡膠軟墊,所述第一延伸桿3為中空圓柱體,一端與擋板2可拆卸連接,另一端設有防止所述第二延伸桿5脫落的圓環(huán)形限位擋片部31。
[002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L”型或者“F”型的撥油部,避免了在推入的過程中將出油口的潤滑油往里推入,設有緩沖元件,可以使撥油部伸入到最里面,而且避免了與管壁碰撞而造成撥油部或者整個撥桿變形的情況,設有限位擋片部,使得第二延伸桿不會在撥油時脫落。
[0026]進一步地,所述圓環(huán)形限位擋部31的外徑與第一延伸桿的外徑相同,并且所述圓環(huán)形限位擋部31與第一延伸桿3 —體成型。
[0027]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圓環(huán)形限位擋部的外徑與第一延伸桿的外徑相同,并且所述圓環(huán)形限位擋部與第一延伸桿一體成型,便于整體的制造,節(jié)約零件個數(shù)。
[0028]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延伸桿5 —端設有臺階部51,所述臺階部51可以在第一延伸桿3的中空腔來回運動,另一端設有至少一撥油部6。
[0029]進一步地,所訴撥油部6與第二延伸桿5 —體成型。
[0030]進一步地,所述撥油部6與所述第二延伸桿5為轉動連接,所述第二延伸桿5的外端設有轉軸孔7,所述撥油部6設有轉軸耳61,所述轉軸耳61與所述轉軸孔7通過轉軸配入口 ο
[0031]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撥油部與第二延伸桿轉動連接,可以根據(jù)潤滑油的黏度,自適應調節(jié)轉動的角度,使撥油效果更好
[0032]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延伸桿5的外端設有緩沖墊或者蝶形彈簧。
[0033]進一步地,所述緩沖墊或者蝶形彈簧的材料為橡膠。
[0034]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當?shù)诙由鞐U接觸管壁時,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延長出油口管壁的使用壽命。
[003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延伸桿還設有拉環(huán)。
[003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撥油的過程中,可以方便撥油操作。
[0037]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fā)明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發(fā)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包括擋板、與擋板連接的第一延伸桿和與第一延伸桿滑動配合的第二延伸桿,所述第二延伸桿一端部設有至少一撥油部,所述撥油部的截面為“L”型或者為“F”型,所述第一延伸桿和第二延伸桿之間設有緩沖元件。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元件為彈簧或者氮氣彈簧或者橡膠軟墊。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桿為中空圓柱體,一端與擋板可拆卸連接,另一端設有防止所述第二延伸桿脫落的圓環(huán)形限位擋片。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所述圓環(huán)形限位擋片的外徑與第一延伸桿的外徑相同,并且所述圓環(huán)形限位擋片與第一延伸桿一體成型。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桿一端設有臺階部,所述臺階部可以在第一延伸桿的中空腔來回運動,另一端設有至少一撥油部。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撥油部與第二延伸桿一體成型。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所述撥油部與所述第二延伸桿為轉動連接,所述第二延伸桿的外端設有轉軸孔,所述撥油部設有轉軸耳,所述轉軸耳與所述轉軸孔通過轉軸配合。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延伸桿的外端設有緩沖墊或者蝶形彈簧。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緩沖墊或者蝶形彈簧的材料為橡膠。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風力發(fā)電機排油口撥油的撥桿,其特征在于,包括擋板、與擋板連接的第一延伸桿和與第一延伸桿滑動配合的第二延伸桿,所述第二延伸桿一端部設有至少一撥油部,所述撥油部的截面為“L”型或者為“F”型,所述第一延伸桿和第二延伸桿之間設有緩沖元件。本發(fā)明有益效果:通過“L”型或者“F”型的撥油部,避免了在推入的過程中將出油口的潤滑油往里推入,設有緩沖元件,可以使撥油部伸入到最里面,而且避免了與管壁碰撞而造成撥油部或者整個撥桿變形的情況。
【IPC分類】F16N31/00, F03D80/70
【公開號】CN105402586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52506
【發(fā)明人】董偉干, 金明
【申請人】江蘇天賦新能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