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自潤滑滾珠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滾珠,尤其是一種帶有潤滑復合層的滾珠。
背景技術:
滾珠是軸承中常用的運動部件,比如自行車或機動車軸承中的鋼珠,通常加上液 體潤滑用于滾珠運動時,減少摩擦。但在滲水,沾灰,以及因為高速運動產(chǎn)生高溫的情況下, 潤滑油易變質,導致滾珠之間的潤滑效果下降,摩擦力增加,嚴重時導致整個部件無法使 用。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潤滑滾珠,可以克服因為使用液體油帶來的缺陷,通過下 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 —種自潤滑滾珠,由表面經(jīng)處理的鋼珠為基材制成,該鋼珠表面披覆有基底層(1) 和披覆層(2)組成的耐磨層。 所述的基底層(1)為TiN(氮化鈦)層,厚度為0.01iim-10iim;優(yōu)選厚度為 0. 1 ii m。 所述的披覆層(2)為WSJ二硫化鎢)層,厚度為0.01iim-10iim;優(yōu)選厚度為 0. 3踐。 所述的基底層(1)與滾珠的結合方式為以金屬蒸汽真空弧離子源技術,將TiN披 覆到滾珠表面,形成耐磨基底層(1)。
所述的披覆層(2),與披覆有基底層(1)的滾珠的結合方式為以物理氣相沉積技 術中的射頻濺射方式,將WS2披覆到所述基底層(1)表面上,形成耐磨的披覆層(2)。所述的滾珠直徑為5mm-12mm,優(yōu)選為8mm。 本實用新型采用TiN作為滾珠表面的基底層,由于TiN涂層硬度高,耐磨性好,具 有優(yōu)良的防腐性能。此外,一般的表面增強技術是在材料表面涂敷一層強化層,該強化層與 基體有明顯的界面,在應用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涂層脫落現(xiàn)象。而本實用新型中,采用的離子注入技 術是將選定的強化元素離化處理成離子,再通過高電壓加速,注入基體表面,形成強化的改 性層,與基體沒有分界面,無脫落之憂。改性層與基體間結合力好,由此獲得良好的改性效 果。TiN以離子注入技術披覆于鋼珠本體3,形成基底層1 ,與本體3結合效果好,不易脫落, 并且使鋼珠表面具有堅硬和防腐的效果。 WS2具有潤滑性和耐高溫性能。采用微米級、高純度的WS2作為原料,以物理氣相 沉積技術中的射頻濺射方式,將WS2披覆到鋼珠的基底層1表面上,形成潤滑耐磨的披覆層 2。與基底層親和力高,可以降低摩擦系數(shù),增強耐磨性能,并可耐65(TC高溫。 以本實用新型得到的滾珠具有自潤滑效果,摩擦系數(shù)低,不需要其它潤滑油的配 合使用,且耐腐蝕,耐受應用環(huán)境中的不良影響。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題。并且能 在高溫下照常作業(yè),克服高速運動產(chǎn)生的高溫對一般潤滑材料的影響。
圖1 :滾珠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 圖1中滾珠由鋼珠本體3和披覆于本體的TiN(氮化鈦)基底層1和WS2 ( 二硫化 鎢)披覆層2組成。鋼珠直徑為8mm, TiN(氮化鈦)基底層1厚度為0. 1 y m, WS2 ( 二硫化 鎢)披覆層2厚度為0. 3 i! m。以金屬蒸汽真空弧離子源技術,將TiN披覆到滾珠表面,形 成耐磨基底層1。以物理氣相沉積技術中的射頻濺射方式,將WS2披覆到所述基底層1表面 上,形成披覆層2。得到的自潤滑滾珠,耐腐蝕,摩擦系數(shù)低,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問 題,達到了預期效果;且加工后的雙層披覆層薄,涂層附著力好,適于各種自行車、山地車中 運動部件滾珠的應用。 實施例2: 滾珠由鋼珠本體和披覆于本體的TiN(氮化鈦)基底層和WSJ二硫化鎢)披覆層 組成。鋼珠直徑為12mm;以金屬蒸汽真空弧離子源技術,將TiN披覆到滾珠表面,形成耐磨 基底層1,厚度為0. 05 ii m ;以物理氣相沉積技術中的射頻濺射方式,將WS2披覆到所述基 底層1表面上,形成披覆層2,厚度為0. 5iim。該自潤滑滾珠,耐腐蝕,摩擦系數(shù)低;且加工 后的雙層披覆層薄,涂層附著力高;另外耐高速運動產(chǎn)生的高溫,適于各種機動車(如摩托 車、汽車)中高速運動部件中滾珠的應用。
權利要求一種自潤滑滾珠,以鋼材為基材加工成,其特征在于,滾珠的表層披覆有基底層(1)和披覆層(2)組成的耐磨層;所述的基底層(1)為氮化鈦層,披覆層(2)為二硫化鎢層。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自潤滑滾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層(1)厚度為0. 01 ii m_10 ii m。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潤滑滾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層(1)厚度為O. lym。
4.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潤滑滾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披覆層(2)厚度為0. 01 ii m_10 ii m。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自潤滑滾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披覆層(2)厚度為0.3ym。
6.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潤滑滾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層(1)與自潤滑滾珠基材的結合方式為以金屬蒸汽真空弧離子源技術,將氮化鈦披覆到滾珠表面,形成耐磨基底層(1)。
7.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潤滑滾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披覆層(2),與披覆有基底層(1)的滾珠基材的結合方式為以物理氣相沉積技術中的射頻濺射方式,將二硫化鎢披覆到所述基底層(1)表面上,形成耐磨的披覆層(2)。
8.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潤滑滾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珠直徑為5mm-12mm。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自潤滑滾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滾珠直徑為8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有潤滑復合層的自潤滑滾珠,由滾珠本體和基底層1和披覆層WS2層2組成。解決了現(xiàn)有滾珠使用時,應用常見潤滑劑所存在潤滑劑易受環(huán)境影響變質,從而影響潤滑效果的問題。得到的滾珠具有自潤滑效果,摩擦系數(shù)低,不需要其它潤滑油的配合使用;且耐腐蝕,能承受應用環(huán)境中的不良影響;還能在高溫下照常作業(yè),克服高速運動產(chǎn)生的高溫對一般潤滑材料的影響。
文檔編號F16C33/32GK201502634SQ20092007208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5月12日
發(fā)明者劉芳, 汪鴻濤 申請人:比爾安達(上海)潤滑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