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機貼膜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屬于貼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手機貼膜機。
【背景技術】
[0002]手機貼膜是隨著大電子化時代中伴隨手機大量的被生產(chǎn)和使用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新的行業(yè)。但現(xiàn)在市場上的零售手機貼膜大多依靠的是人工勞動,這需要相當?shù)募夹g和經(jīng)驗。所以在那手機貼膜行業(yè)工作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沒有經(jīng)驗的一些從業(yè)者將手機膜貼歪、有氣泡、中間混有雜質等情況。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手機貼膜機,目的是避免手機貼膜后出現(xiàn)氣泡且加快了手機貼膜速度。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05]—種手機貼膜機,包括單片機、與單片機連接的手機膜輸送裝置、手機輸送裝置和用于給貼膜后的手機排氣泡的排氣裝置,所述手機膜輸送裝置設有將手機膜導向手機輸送裝置上手機屏幕的導向傳送機構。
[0006]所述排氣裝置包括滾輪和帶動滾輪在貼膜后手機屏幕上滾動的滾輪驅動電機,滾輪上設有第一感應器,滾輪驅動電機和第一感應器均與單片機連接。
[0007]所述滾輪的外側還設有與單片機連接的壓力傳感器。
[0008]所述手機輸送裝置包括手機輸送口、手機傳送帶和與單片機連接且用于驅動手機傳送帶的第一驅動電機,所述手機傳送帶包括手機輸入段、手機貼膜段和手機輸出段。
[0009]所述手機傳送帶上還設有與手機傳送帶可拆卸連接的手機固定框架。
[0010]所述手機輸入段的上方還設有手機屏幕清潔器。
[0011]所述手機膜傳送裝置包括手機膜入口、手機膜傳送帶和與單片機連接且用于驅動手機膜傳送帶的第二驅動電機,所述手機膜傳送帶將手機膜通過手機膜入口傳送入所述導向傳送機構。
[0012]所述手機膜傳送帶上還設有與手機膜傳送帶可拆卸連接的手機膜定位框架。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避免手機貼膜后出現(xiàn)氣泡且加快了手機貼膜速度,通過機械化和控制技術的結合,將手機貼膜有人工勞動改為自動化的工作,提高現(xiàn)有手機貼膜的效率,從機械加工方面加快了手機貼膜的速度,以及減少出現(xiàn)貼歪,和有雜質出現(xiàn)的目的。同時主要控制由單片機完成,其他部件也較為便宜,結構也相對簡單,方便生產(chǎn)與維修。
【附圖說明】
[0014]本說明書包括以下附圖,所示內(nèi)容分別是: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手機貼膜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標記為:
[0017]1、手機,2、手機輸送口,3、手機傳送帶,4、第一驅動電機,5、滾輪,6、滾輪驅動電機,7、第一感應器,8、手機膜,9、手機膜傳送帶,10、手機膜入口,11、第二驅動電機,12、第一從動輪,13、第二從動輪,14、手機屏幕清潔器,15、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0019]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手機貼膜機,包括單片機、與單片機連接的手機膜輸送裝置、手機輸送裝置和用于給貼膜后的手機排氣泡的排氣裝置,手機膜輸送裝置設有將手機膜8導向手機輸送裝置上手機屏幕的導向傳送機構。
[0020]排氣裝置包括滾輪5和帶動滾輪5在貼膜后手機屏幕上滾動的滾輪驅動電機6,滾輪上設有第一感應器7,滾輪驅動電機6和第一感應器7均與單片機連接。滾輪5的外側還設有與單片機連接的壓力傳感器。此壓力傳感器的設置能夠方便單片機調(diào)節(jié)控制滾輪在手機屏幕上滾動時壓力的大小,避免滾輪出現(xiàn)較大壓力壓壞手機屏幕。
[0021]手機輸送裝置包括手機輸送口2、手機傳送帶3和與單片機連接且用于驅動手機傳送帶的第一驅動電機4,手機傳送帶包括手機輸入段、手機貼膜段和手機輸出段。
[0022]手機傳送帶上3還設有與手機傳送帶可拆卸連接的手機固定框架。固定框架較好的是采用柔性材料的材質制造。此結構的設計能夠避免手機在傳送過程中出現(xiàn)徑向移動,進而能夠避免出現(xiàn)貼膜錯位的現(xiàn)象。此可拆卸連接的方式是為了方便更換和清洗,避免手機固定框架出現(xiàn)損壞時影響整體手機貼膜機的工作。
[0023]手機輸入段的上方還設有手機屏幕清潔器14。此結構使得在沒有對手機貼膜的時候,可以對手機的液晶屏幕進行清洗。
[0024]手機膜傳送裝置還包括手機膜入口 10、手機膜傳送帶9和與單片機連接且用于驅動手機膜傳送帶的第二驅動電機11,手機膜傳送帶將手機膜8通過手機膜入口 10傳送入導向傳送機構。此處導向傳送機構可以采用現(xiàn)有的方式來實現(xiàn)其工作,較優(yōu)選的是,如圖1所示,采用第二驅動電機作為動力源,通過手機膜傳送帶9帶動轉軸15的轉動實現(xiàn)手機膜的傳送;手機膜傳送裝置的工作過程:將手機膜放在手機膜傳送帶9上,由第二驅動電機11帶動手機膜傳送帶9運動,經(jīng)過手機膜入口 10處傳送入導向傳送機構區(qū)域,第二驅動電機11和轉軸15之間設置第一從動輪12和第二從動輪13,手機膜傳送帶9經(jīng)過第一從動輪12傳送至導向傳送機構區(qū)域,然后經(jīng)過轉軸15和第二從動輪13的傳動,使手機膜傳送帶9循環(huán)運動,形成循環(huán)傳送手機膜的運動過程。
[0025]手機膜傳送帶9上還設有與手機膜傳送帶可拆卸連接的手機膜定位框架。設置成此結構的同時最好也要使第二從動輪13上面設置有可以容納手機膜定位框架的空腔,避免對手機膜定位框架經(jīng)過時造成損壞。手機膜定位框架采用柔性材料的材質制造,通過調(diào)節(jié)手機膜定位框架,使手機膜到達手機貼膜段的位置時能夠契合手機屏幕,同時此結構的設計能夠避免手機膜在傳送過程中出現(xiàn)徑向移動,進而能夠避免貼膜過程出現(xiàn)貼膜錯位的現(xiàn)象。此可拆卸連接的方式是為了方便更換和清洗,避免手機膜定位框架出現(xiàn)損壞時影響整體手機貼膜機的工作。
[0026]手機貼膜機的工作過程:按下電機啟動按鈕,啟動手機貼膜機后,將手機膜放入手機膜傳送帶上,手機膜傳送帶會將手機膜8傳送至導向傳送段;將手機放入手機傳送段,此時手機1在手機傳送帶3上運動,到達屏幕清潔器14下方進行清潔;手機膜8進入導向傳送段后,由單片機綜合控制導向傳送段的傳送速度和手機傳送帶的傳送速度,控制手機膜8和手機1同時到達手機傳送帶3的貼膜段,使得手機膜貼在手機上,實現(xiàn)初步貼膜,手機傳送帶3繼續(xù)將初步貼好膜的手機傳送至滾輪5下方,滾輪5上的第一感應器7將采集到的貼膜手機的位置信號傳遞給單片機,通過單片機控制滾輪驅動電機6驅動滾輪5開始在貼膜后的手機屏幕上工作,將氣泡緩慢地、均勻地趕出手機屏幕表面,最后經(jīng)過手機傳送帶3的輸出段將貼膜后的手機傳送出去,一系列工作完成后貼好膜的手機便完成了。
[0027]以上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xiàn)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jīng)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手機貼膜機,其特征在于:包括單片機、與單片機連接的手機膜輸送裝置、手機輸送裝置和用于給貼膜后的手機排氣泡的排氣裝置,所述手機膜輸送裝置設有將手機膜導向手機輸送裝置上手機屏幕的導向傳送機構。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手機貼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氣裝置包括滾輪和帶動滾輪在貼膜后手機屏幕上滾動的滾輪驅動電機,滾輪上設有第一感應器,滾輪驅動電機和第一感應器均與單片機連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手機貼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滾輪的外側還設有與單片機連接的壓力傳感器。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手機貼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機輸送裝置包括手機輸送口、手機傳送帶和與單片機連接且用于驅動手機傳送帶的第一驅動電機,所述手機傳送帶包括手機輸入段、手機貼膜段和手機輸出段。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手機貼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機傳送帶上還設有與手機傳送帶可拆卸連接的手機固定框架。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手機貼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機輸入段的上方還設有手機屏幕清潔器。7.根據(jù)權利要求4述手機貼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機膜傳送裝置包括手機膜入口、手機膜傳送帶和與單片機連接且用于驅動手機膜傳送帶的第二驅動電機,所述手機膜傳送帶將手機膜通過手機膜入口傳送入所述導向傳送機構。8.根據(jù)權利要求7述手機貼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機膜傳送帶上還設有與手機膜傳送帶可拆卸連接的手機膜定位框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手機貼膜機,包括單片機、與單片機連接的手機膜輸送裝置、手機輸送裝置和用于給貼膜后的手機排氣泡的排氣裝置,所述手機膜輸送裝置設有將手機膜導向手機輸送裝置上手機屏幕的導向傳送機構。本實用新型避免手機貼膜后出現(xiàn)氣泡且加快了手機貼膜速度,通過機械化和控制技術的結合,將手機貼膜有人工勞動改為自動化的工作,提高現(xiàn)有手機貼膜的效率,從機械加工方面加快了手機貼膜的速度,以及減少出現(xiàn)貼歪,和有雜質出現(xiàn)的目的。
【IPC分類】B65B33/02
【公開號】CN205087201
【申請?zhí)枴緾N201520804875
【發(fā)明人】薛冬, 張雪菲, 亢佳惠, 王曉云, 張椿英, 張婷婷, 徐燚
【申請人】安徽工程大學機電學院
【公開日】2016年3月16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