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嬰兒車的車架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687128閱讀:475來源:國知局
一種嬰兒車的車架結構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嬰兒車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嬰兒車的車架結構。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童車的車架多為可折疊結構,從結構上看既有多關節(jié)的復雜連桿機構,也有相對簡潔的連桿類型。

例如公開號為CN203558113U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快速收折的兒童車架,包括前腿組、后腳組、手把組、兩個折疊結構,各折疊結構包括下關節(jié)、上關節(jié)、關節(jié)支撐座:在各個折疊結構中,下關節(jié)與前腿組連接:上關節(jié)與子把組連接:關節(jié)支撐座與后腳組連接:下關節(jié)與關節(jié)支撐座可轉動連接,上關節(jié)與關節(jié)支撐座可轉動連接:能使下關節(jié)、上關節(jié)相互間產(chǎn)生相反方向連動轉動的連動連桿其一端與上關節(jié)可轉動連接,所述連動連桿其另一端與下關節(jié)可轉動連接:還包括能限制下關節(jié)、上關節(jié)相對關節(jié)支撐座轉動的控制機構。

與現(xiàn)有技術類似結構的主要特點是其車架包括前腳桿、后腳桿以及把手桿,三者通過一鉸鏈機構相對轉動配合,鉸鏈機構既可以是單軸結構也可以具有多個旋轉軸線的多軸結構;前腳桿、后腳桿以及把手桿的相對旋轉可以實現(xiàn)車架的收折與展開,為了鎖定收折與展開狀態(tài),鉸鏈機構上可設置鎖定機構。但此類結構中,一般座椅都是額外設置,與車架之間插接配合,不方便收折;而座椅扶手桿直接安裝在鉸鏈機構上,需要單獨操作收放。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架結構,采用簡單的連桿結構可實現(xiàn)第一傳動桿與座椅扶手桿在收折車架時的連動,更加方便使用。

一種嬰兒車的車架結構,包括前腳桿、后腳桿以及把手桿,所述把手桿的底部、前腳桿的頂部以及后腳桿的頂部通過鉸鏈機構轉動配合,還設有:

座椅扶手桿,鉸接在所述前腳桿上;

第一傳動桿,鉸接在所述前腳桿上,且與所述把手桿或后腳桿連動,用以在車架折疊時受把手桿牽引而翻轉;

第二傳動桿,鉸接在所述座椅扶手桿與第一傳動桿之間,用以在第一傳動桿翻轉時驅動座椅扶手桿進入收折狀態(tài)。

本實用新型中第一傳動桿與所述把手桿連動,可以是直接與把手桿相連或者連接在與把手桿相對固定的其他部件上,也可以通過傳動部件間接相連,以實現(xiàn)在收車時,把手桿的運動可以帶動第一傳動桿,第一傳動桿翻轉,通過第二傳動桿驅動座椅扶手桿頂部向前翻轉以降低收折后車架的整體厚度。

所述前腳桿、第一傳動桿、第二傳動桿和座椅扶手桿構成四連桿機構。

四連桿機構易于形變,在收車時可彼此連動,隨把手桿的或后腳桿的運動實現(xiàn)座椅扶手桿的折疊。

為了實現(xiàn)車架整體的收折,作為優(yōu)選,還設有:

第一連桿,與所述把手桿連動且與第一傳動桿鉸接,用以在把手桿向前轉動靠近前腳桿時牽引第一傳動桿翻轉;

第二連桿,鉸接在第一傳動桿與后腳桿之間,用以在第一傳動桿翻轉時牽引后腳桿向前轉動靠近前腳桿。

本實用新型車架結構在折疊時把手桿和后腳桿分別繞鉸鏈機構向前翻轉,直至靠攏在前腳桿的兩側,由于操作時一般僅僅是扳動把手桿,因此需要設置連動機構,將把手桿的運動(相對于前腳桿)傳遞至后腳桿。

本實用新型利用鉸接在前腳桿上的第一傳動桿配合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實現(xiàn)車架在收車時的連動。當然,車架展開時同理,各部件通過相對于收車時的反向運動實現(xiàn)。

作為優(yōu)選,還設有鉸接在所述第一傳動桿上的小腿靠桿,第一傳動桿上由前至后設有第五個鉸接點(鉸接位置),分別與小腿靠桿、第二傳動桿、前腳桿,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鉸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座椅扶手桿包括與前腳桿鉸接的L形的拐臂以及安裝在拐臂上的橫桿,所述第二傳動桿連接在拐臂的轉折部位。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傳動桿上安裝有固定套,固定套上設有沿第一傳動桿徑向向外延伸的翼板,所述第二傳動桿通過該翼板鉸接在第一傳動桿上。

本實用新型的前、后是依照嬰兒車正常使用狀態(tài),前輪一側視為前方,后輪一側視為后方。第一傳動桿相對前腳桿繞第一個鉸接點轉動,將第一連桿配置在第二個鉸接點可以通過較短的運動路徑獲得第二連桿較長的行程,便于牽動后腳桿收折。折疊時,由于第一連桿提拉第二個鉸接點,因此第一傳動桿后部向前翻轉,直至與前腳桿大致并排布置,以減小折疊狀態(tài)的厚度。

為了將車架保持在展開狀態(tài),在鉸鏈機構部位可以依照現(xiàn)有技術設置鎖定結構,例如通過齒輪卡合或插銷等方式將把手桿和前腳桿鎖定,并根據(jù)需要釋鎖。

所述鉸鏈機構可以是一個或一組單獨設置的部件,也可以是其中一部分部件與前腳桿、后腳桿或把手桿設置成一體結構,用以實現(xiàn)前腳桿、后腳桿以及把手桿三者的相對運動。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鉸接、轉動配合或鉸鏈機構等,既可以通過轉軸結構實現(xiàn),也可以是不設置實體的轉軸,例如兩部件之間通過轉動導向部件實現(xiàn)相對一空間軸線的旋轉運動,在設置實體轉軸的情況下,轉軸可以是獨立部件也可以是與其中一轉動部件為一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重點在于車架的折疊結構,其余部位:例如車輪數(shù)量為三個或四個、采用的剎車方式、車架鎖定機構、單排或雙排座椅等可以根據(jù)需要通過現(xiàn)有技術實現(xiàn),當然本實用新型中也提供了改進的優(yōu)選方式,下文中有進一步的描述。

作為優(yōu)選,所述鉸鏈機構具有空間上相互平行且錯位布置的第一旋轉軸線、第二旋轉軸線和第三旋轉軸線,把手桿和前腳桿繞第一旋轉軸線轉動配合,后腳桿和把手桿繞第二旋轉軸線轉動配合,第一連桿鉸接在把手桿上且與把手桿之間相對第三旋轉軸線轉動配合;

所述第一旋轉軸線、第二旋轉軸線和第三旋轉軸線處均設有相應的轉軸,繞相應軸線運動的部件通過相應的轉軸轉動配合。

所述鉸鏈機構包括:

第一支撐件,與前腳桿固定連接;

第二支撐件,與把手桿固定連接,且通過位于第一旋轉軸線處的第一轉軸與第一支撐件轉動連接;

第三支撐件,與后腳桿固定連接,且通過位于第二旋轉軸線處的第二轉軸與第一支撐件轉動連接。

可選的,至少有一個支撐件與其所固定連接的車桿為一體結構。此處的車桿為前腳桿、把手桿或后腳桿。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均具有圓盤部,兩者的圓盤部相互貼靠并在圓心處穿設有所述的第一轉軸;所述第一支撐件的圓盤部外緣設有一體結構的連接板,所述第三支撐件通過第二轉軸安裝在該連接板上;所述第一連桿通過位于第三旋轉軸線處的第三轉軸連接在第二支撐件的圓盤部上。

作為優(yōu)選,第三轉軸靠近圓盤部的邊緣處。

作為進一步優(yōu)選,第二支撐件的圓盤部上設有軸向設置的加強軸套,所述第三轉軸安裝在該加強軸套內(nèi)。

采用圓盤結構,可以使鉸鏈機構的主要結構外周圓滑,第一連桿連接在圓盤結構上可以避免劃傷使用者或產(chǎn)生夾線等。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支撐件包括:

與前腳桿相固定的第一連接部;

與第一連接部固定的圓盤部;

固定在圓盤部外緣的連接板。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連接部為套在前腳桿外部的套管、插入前腳桿內(nèi)的插桿、或與前腳桿相固定的連接片。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二支撐件包括:

與把手桿相固定的第二連接部;

與第二連接部固定的圓盤部。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二插接件為套在把手桿外部的套管、插入把手桿內(nèi)的插桿、或與把手桿相固定的連接片。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三支撐件包括:

與后腳桿相固定的第三連接部,該第三連接部通過第二轉軸安裝在第一支撐件的連接板上。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三支撐件為套在后腳桿外部的套管、插入后腳桿內(nèi)的插桿或與后腳桿相固定的連接片。

展開狀態(tài)下,所述第三旋轉軸線位于第一旋轉軸線下方,折疊后第三旋轉軸線繞至第一旋轉軸線上方。根據(jù)第三旋轉軸線和第一旋轉軸線的關系可知,驅動把手桿運動時,第一連桿與把手桿連接的一端隨第三旋轉軸線向上運動,繼而提拉第一傳動桿后部向前翻轉。

本實用新型中第一連桿與所述把手桿連動,以及第一連桿鉸接在把手桿上,可以是第一連桿直接與把手桿相連或者連接在與把手桿相對固定的其他部件上,也可以通過傳動部件間接相連。例如鉸鏈機構的組成部件中包括與把手桿相對固定的部件,那么第一連桿也可以與該部件鉸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上方或下方可參照童車水平放置時的展開狀態(tài),或者在前腳管保持不動時,轉換成的折疊狀態(tài)。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之間設有相互配合保持車架展開的鎖定機構,在把手桿上設有驅動該鎖定機構的控制部件。

控制部件為按鈕或滑塊等,通過牽引索與鎖定機構中的運動部件連動,實現(xiàn)車架展開的鎖定或釋鎖。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的圓盤部相互扣合,所述鎖定機構位于扣合空間內(nèi)。

作為車架的鎖定機構,結合本實用新型車架特點,以下提供兩種優(yōu)選的方案。

作為優(yōu)選方案之一,所述鎖定機構包括:

開設在第一支撐件上且繞第一旋轉軸線布置的弧形鎖槽,弧形鎖槽連通有徑向延伸的卡槽;

設置在第二支撐件上的導槽;

安裝在所述導槽內(nèi)的滑塊,并用于與牽引索相連;

固定在滑塊上的銷桿,該銷桿伸入弧形鎖槽中且具有處在卡槽內(nèi)的鎖定位以及脫離卡槽的釋鎖位;

作用在滑塊與第二支撐件之間驅使銷桿進入卡槽內(nèi)的彈簧。

本鎖定機構中,滑塊相對于第二支撐件只能沿導槽直線滑動,而無法相對旋轉,當銷桿銷桿沿弧形鎖槽滑動到一定程度時,彈簧驅動銷桿進入徑向(轉軸的徑向)延伸的卡槽,卡槽可以將其內(nèi)的銷桿鎖定,可以實現(xiàn)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之間的旋轉定位,即把手桿和前腳桿相對定位,保持在車架展開狀態(tài),當牽引索提拉銷桿脫出卡槽時,可沿弧形鎖槽運動,即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之間可以相對旋轉,把手桿和前腳桿相互運動折疊車架。

作為優(yōu)選,所述導槽沿第一旋轉軸線的徑向布置。

所述弧形鎖槽對應的圓心角為150~270度,具體度數(shù)與把手桿和前腳桿的夾角有關。

作為優(yōu)選,所述滑塊上設有沿自身運動方向開設的條形孔,所述第一轉軸穿過該條形孔。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支撐件的圓盤部為圓形板,所述第二支撐件的圓盤部為扣設在圓形板軸向兩側的兩個圓盤形的蓋帽。

相應的,所述第一轉軸穿設在圓形板以及兩個蓋帽的圓心部位,導槽以及滑塊位于其中一蓋帽的內(nèi)壁處,所述弧形鎖槽開設在圓形板上。

作為另一優(yōu)選方案,所述鎖定機構包括:

繞第一旋轉軸線布置在第一支撐件上的第一內(nèi)齒;

繞第一旋轉軸線布置在第二支撐件上的第二內(nèi)齒;

滑動套設在第一轉軸上的定位齒輪,該定位齒輪具有同時與第一內(nèi)齒和第二內(nèi)齒嚙合的鎖定位,以及沿軸向脫離第二內(nèi)齒的釋鎖位;

滑動套設在第一轉軸上沿軸向推動定位齒輪由鎖定位進入釋鎖位的驅動輪,所述驅動輪受牽引索驅動;

作用在定位齒輪上的彈簧,驅使定位齒輪進入鎖定位。

作為優(yōu)選,在驅動輪的外周設有導向斜槽,所述鎖定機構還包括固定在第二支撐件上與所述導向斜槽配合的抵接件,用于在驅動輪旋轉時與導向斜槽相作用推動驅動輪軸向運動。

作為優(yōu)選,所述驅動輪與定位齒輪沿軸向并排抵靠。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的圓盤部為相互扣合的兩個蓋帽。

相應的,所述第一轉軸穿設在兩個蓋帽的圓心部位;所述第三轉軸設置在第二支撐件的蓋帽的偏心位置上。

所述第一內(nèi)齒環(huán)布在第一支撐件的蓋帽內(nèi)緣;所述第二內(nèi)齒環(huán)布在第二支撐件的蓋帽內(nèi)緣;所述驅動輪處在第二支撐件的蓋帽內(nèi),所述彈簧抵接在定位齒輪以及第一支撐件的蓋帽之間。

第一內(nèi)齒或第二內(nèi)齒與所在蓋帽為一體結構或為固定在所在蓋帽內(nèi)緣的內(nèi)齒環(huán)。

所述驅動輪的外壁設有用于連接牽引索的卡槽,所述導向斜槽設有至少兩條,沿驅動輪的外周均勻布置。

結合第一傳動桿的位置特點,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傳動桿兼做座椅桿。可以通過設置在第一傳動桿上的布兜或橫桿等形成座椅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車架結構中年座椅扶手桿通過第一傳動桿與把手桿或后腳桿連動,實現(xiàn)車架的收放,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車架結構示意圖;

圖2為車架中第一傳動桿部位的局部示意圖;

圖3為鉸鏈機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4為第二支撐件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車架局部的半折疊示意圖;

圖6為車架局部的全折疊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架結構包括前腳桿1、后腳桿2以及把手桿3,把手桿3的底部、前腳桿1的頂部以及后腳桿2的頂部通過鉸鏈機構4轉動配合。

本實施例采用雙排座椅的車架進行示意,實際應用中,也可選用單排座椅,前腳桿1、后腳桿2的底部分別安裝有車輪,車輪數(shù)量可以是三個或四個等。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車架結構還設有:

第一傳動桿7,鉸接在前腳桿1上;

第一連桿5,與把手桿3連動且與第一傳動桿7鉸接,用以在把手桿3向前轉動靠近前腳桿1時牽引第一傳動桿7翻轉;

第二連桿6,鉸接在第一傳動桿7與后腳桿2之間,用以在第一傳動桿7翻轉時牽引后腳桿2向前轉動靠近前腳桿1。

小腿靠桿7f,鉸接在第一傳動桿7的前端;

座椅扶手桿8,鉸接在前腳桿1上;

第二傳動桿9,鉸接在座椅扶手桿8與第一傳動桿7之間,用以在第一傳動桿7翻轉時驅動座椅扶手桿8進入收折狀態(tài)。

第一傳動桿7從前至后依次布置有五個鉸接點(鉸接位置),第一個用于安裝小腿靠桿7f,其余各鉸接點處分別設有轉軸7a,轉軸7d,轉軸7b和轉軸7c。鉸鏈機構4具有空間上的第一旋轉軸線、第二旋轉軸線和第三旋轉軸線,分別對應的設有轉軸4a,轉軸4b和轉軸4c。車架展開狀態(tài)下,以上各轉軸相互平行且錯位布置。

第一傳動桿7通過轉軸7a與前腳桿1鉸接;

第一連桿5一端通過轉軸4c安裝在鉸鏈機構4上與把手桿3連動,另一端通過轉軸7b安裝在第一傳動桿7上;

第二連桿6一端通過轉軸7c安裝在第一傳動桿7上,另一端鉸接在后腳桿2上;

后腳桿2頂部通過轉軸4b安裝在鉸鏈機構4上,把手桿3底部和前腳桿1頂部通過轉軸4a轉動配合。

收車時,把手桿3繞轉軸4a向前翻轉時帶動第一連桿5,第一連桿5上提第一傳動桿7的后部,使得第一傳動桿7繞轉軸7a翻轉,同時也帶動第二連桿6牽引后腳桿2向前翻轉靠攏前腳桿1。

本實施例中利用鉸接在前腳桿1上的第一傳動桿7配合第一連桿5和第二連桿6實現(xiàn)車架在收車時的連動。

圖中部分轉軸省略,指引線所指之處也可理解為轉軸安裝位置。

座椅扶手桿8包括與L形的拐臂8a以及安裝在拐臂8a上的橫桿8b,拐臂8a的一端通過轉軸8c鉸接在前腳桿1上,第一傳動桿7上安裝有固定套7e,固定套7e上設有翼板,翼板上設有轉軸7d。

第一傳動桿7和座椅扶手桿8之間通過第二傳動桿9連動,第二傳動桿9一端通過轉軸7d安裝在第一傳動桿7上,另一端通過轉軸9a安裝在拐臂8a的轉折部位。

收車時,把手桿3繞向前翻轉時帶動第一連桿5,第一連桿5上提第一傳動桿7的后部,使得第一傳動桿7繞轉軸7a翻轉,同時也帶動第二連桿6牽引后腳桿2向前翻轉靠攏前腳桿1,第一傳動桿7還通過第二傳動桿9驅動座椅扶手桿8繞轉軸8c轉動,座椅扶手桿8頂部向前翻轉收折。

參見圖3,圖4,鉸鏈機構包括:

第一支撐件10,與前腳桿固定連接;

第二支撐件11,與把手桿固定連接,且通過位于第一旋轉軸線處的第一轉軸與第一支撐件10轉動連接;

第三支撐件12,與后腳桿固定連接,且通過位于第二旋轉軸線處的第二轉軸與第一支撐件10轉動連接。

其中,第一支撐件10包括:

與前腳桿相固定的第一連接部10a;

與第一連接部10a固定的圓盤部10b;

固定在圓盤部10b外緣的連接板10c。

第一連接部10a為套設在前腳桿外部的套管,再通過螺栓與前腳桿固定,第一連接部10a可以與圓盤部10b為一體結構,或者圓盤部10b外緣帶有連接件,第一連接部10a通過該連接件與圓盤部10b固定。

其中,第二支撐件11包括:

與把手桿相固定的第二連接部11a;

與第二連接部固定且扣設在圓盤部10b軸向兩側的兩個圓盤形的蓋帽,分別為蓋帽11a和蓋帽11b;

蓋帽11b上設有軸向設置的加強軸套11c,第一連桿通過位于加強軸套11c的轉軸連接在蓋帽11b,且靠近蓋帽11b邊緣處。

其中,第三支撐件12包括:

與后腳桿相固定的第三連接部12a,該第三連接部12a通過第二轉軸安裝在第一支撐件10的連接板上10c。

各支撐件的組成部件可以是一體或分體結構,同理各支撐件與其所固定連接的車桿也可以為一體結構。此處的車桿指前腳桿、把手桿或后腳桿。

第一支撐件10和第二支撐件11之間設有相互配合保持車架展開的鎖定機構,在把手桿上設有驅動該鎖定機構的控制部件。

其中鎖定機構包括:

開設在第一支撐件的圓盤部10b上且繞第一旋轉軸線布置的弧形鎖槽10d,弧形鎖槽10d連通有徑向延伸的卡槽10e;弧形鎖槽10d對應的圓心角大致為180度,卡槽10e處在弧形鎖槽10d的一端;

設置在第二支撐件的蓋帽11a內(nèi)壁上的導槽11d;

安裝在導槽11d內(nèi)的滑塊11e,滑塊11e設有沿自身運動方向開設的條形孔11g;滑塊上11e上設有用于連接牽引索索頭的安裝孔11h;

固定在滑塊11e上的銷桿11f,該銷桿11f伸入弧形鎖槽10d中且具有處在卡槽10e內(nèi)的鎖定位以及脫離卡槽10e的釋鎖位;

作用在滑塊11e與第二支撐件之間驅使銷桿11f進入卡槽10e內(nèi)的彈簧11i,彈簧11i兩端分別抵接滑塊11e和蓋帽11a的內(nèi)側緣。

導槽以及滑塊可以在蓋帽11b一側設置,或省略,但由于銷桿11f貫穿弧形鎖槽10d伸入到蓋帽11b一側,因此蓋帽11b一側可設置引導銷桿11f運動的輔助導槽。

本鎖定機構中,滑塊相對于第二支撐件只能沿導槽直線滑動,而無法相對旋轉,當銷桿伸入弧形鎖槽中且處在卡槽內(nèi)時,可以實現(xiàn)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之間的旋轉定位,即把手桿和前腳桿相對定位,保持在車架展開狀態(tài),當銷桿脫出卡槽時,可沿弧形鎖槽運動,即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之間可以相對旋轉,把手桿和前腳桿相互運動折疊車架。

圖5以及圖6示意了車架的不同狀態(tài),以輔助說明理解各連桿、車桿等相關部件的連動變化。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