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及其分體式頂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汽車的分體式頂棚。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分體式頂棚的汽車。
【背景技術】
[0002]在現(xiàn)代汽車的生產(chǎn)過程中,一些車型整車長度達到5米以上,超大的內(nèi)飾空間是一些較大車型的特點。為了起到裝飾及隔音隔熱等作用,頂棚要覆蓋在車身頂蓋,但是超長的車身決定頂棚也比較長,一般大型商務車的頂棚長3米以上,且為整體式頂棚,在頂棚裝配時,需要在頂棚前后兩端各安排一個人抓取,由于頂棚較長,防止在裝配中頂棚在中間折斷,裝配時在中間安排一個人托舉頂棚,故裝配此頂棚需要3個人。這種頂棚使用的模具及壓機很大,生產(chǎn)節(jié)奏較慢,產(chǎn)量較低,同時裝配比較困難,增加了工時,加大了制造成本。
[0003]因此,提供一種汽車的頂棚,以期便于快速批量生產(chǎn)、減少裝配人員數(shù)量、縮短工時、降低制造成本,就成為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的分體式頂棚,以期便于快速批量生產(chǎn)、減少裝配人員數(shù)量、縮短工時、降低制造成本。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包括上述分體式頂棚的汽車。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汽車的分體式頂棚,包括前頂棚和后頂棚,所述前頂棚和所述后頂棚與車身頂蓋結(jié)構相適配;所述后頂棚上設置有第一搭接部,所述前頂棚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并通過連接件固定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相對于所述后頂棚向靠近車身頂蓋的方向彎曲,且與車身頂蓋貼合固定,所述第二搭接部向靠近所述后頂棚的方向彎曲。
[0006]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搭接部上開設有至少三個卡扣孔,各所述卡扣孔沿所述第一搭接部的長度方向均布,所述后頂棚通過穿過所述卡扣孔的卡扣與所述車身頂蓋的貼合固定。
[0007]優(yōu)選地,所述連接件為蘑菇搭扣。
[0008]優(yōu)選地,所述蘑菇搭扣為四個。
[0009]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頂棚,所述頂棚為如上所述的分體式頂棚。
[001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分體式頂棚,包括前頂棚和后頂棚,所述前頂棚結(jié)構和所述后頂棚結(jié)構與車身頂蓋結(jié)構相適配;所述后頂棚上設置有第一搭接部,所述前頂棚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并通過連接件固定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相對于所述后頂棚向靠近車身頂蓋的方向彎曲,且與車身頂蓋貼合固定,所述第二搭接部向靠近所述后頂棚的方向彎曲。該結(jié)構將頂棚分為兩部分,分別為前頂棚和后頂棚,前頂棚與后頂棚通過連接件相連,減小了單件尺寸,利于快速批量生產(chǎn),同時減少了裝配人員數(shù)量,縮短了工時,降低制造成本;且彎曲結(jié)構不僅使前頂棚和后頂棚在安裝后處在同一個平面,同時也提高了安裝的強度。
[0011]在一種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分體式頂棚,所述第一搭接部上開設有至少三個卡扣孔,各所述卡扣孔沿所述第一搭接部的長度方向排列,所述后頂棚通過穿過所述卡扣孔的卡扣實現(xiàn)與車身頂蓋的貼合固定;通過均勻分布的卡扣實現(xiàn)與車身頂蓋的固定,保證了受力均勻和貼合緊密性。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分體式頂棚裝配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的結(jié)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所示分體式頂棚中后頂棚結(jié)構示意圖;
[0014]圖3為圖1所示分體式頂棚中前頂棚結(jié)構示意圖;
[0015]圖4為圖1所示分體式頂棚中A-A剖面結(jié)構示意圖;
[0016]圖5為圖1所示分體式頂棚中B-B剖面結(jié)構示意圖。
[0017]附圖標記:
[0018]1、后頂棚,3、前頂棚,4、卡扣孔,5、蘑燕搭扣,6、卡扣。
【具體實施方式】
[0019]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種汽車的分體式頂棚,以期便于快速批量生產(chǎn)、減少裝配人員數(shù)量、縮短工時、降低制造成本。
[0020]請參考圖1、圖4和圖5,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分體式頂棚,包括前頂棚3和后頂棚I,所述前頂棚3和所述后頂棚I與車身頂蓋結(jié)構相適配;所述后頂棚I上設置有第一搭接部,所述前頂棚3上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并通過連接件固定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相對于所述后頂棚向靠近車身頂蓋的方向彎曲,且與車身頂蓋貼合固定,所述第二搭接部向靠近所述后頂棚I的方向彎曲。該結(jié)構將頂棚分為兩部分,分別為前頂棚3和后頂棚1,前頂棚3與后頂棚I通過連接件相連接,這樣,減小了單件尺寸,有利于快速批量生產(chǎn),同時減少了裝配人員數(shù)量,縮短了工時,降低制造成本;且彎曲結(jié)構不僅使前頂棚3和后頂棚I在安裝后處在同一個平面,同時也提高了安裝的強度。
[0021]請參考圖2和圖3,在第一搭接部上開設有至少三個卡扣孔4,各所述卡扣孔4沿所述第一搭接部的長度方向均布排列,所述后頂棚I通過卡扣6穿過所述卡扣孔4,實現(xiàn)與車身頂蓋的貼合固定;上述連接件為蘑菇搭扣,具體地,第一搭接部在遠離所述車身頂蓋的端面上設置有至少四個蘑菇搭扣5,所述蘑菇搭扣5中的兩個位于第一搭接部的兩側(cè),其余均布在所述卡扣孔4之間,且與所述卡扣孔4位于同一條直線上;在第二搭接部上具有與各蘑菇搭扣一一對應粘接的搭扣。通過均勻分布的卡扣實現(xiàn)與車身頂蓋的固定,保證了受力均勻和貼合緊密性;前頂棚3和后頂棚I之間通過多點蘑菇搭扣5進行搭接,不僅有效的實現(xiàn)了前頂棚3和后頂棚I的搭接固定,同時也便于安裝維修。在裝配時,首先裝后頂棚1,兩個人將后頂棚I從尾門將頂棚放入車內(nèi),托舉到裝配位置,裝配卡扣6,然后裝配前頂棚3,前頂棚3較小,只需要一個人裝配,另一個人可以裝配其他零部件,進而有效的縮短了工時。
[0022]以上只通過說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實施例,毋庸置疑,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對所描述的實施例進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圖和描述在本質(zhì)上是說明性的,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
【主權項】
1.一種汽車的分體式頂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頂棚(3)和后頂棚(I),所述前頂棚(3)和所述后頂棚(I)與車身頂蓋結(jié)構相適配;所述后頂棚(I)上設置有第一搭接部,所述前頂棚(3)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并通過連接件固定的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相對于所述后頂棚向靠近車身頂蓋的方向彎曲,且與車身頂蓋貼合固定,所述第二搭接部向靠近所述后頂棚(I)的方向彎曲。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頂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上開設有至少三個卡扣孔(4),各所述卡扣孔(4)沿所述第一搭接部的長度方向均布,所述后頂棚(I)通過穿過所述卡扣孔(4)的卡扣(6)與所述車身頂蓋的貼合固定。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體式頂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為蘑菇搭扣(5)。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分體式頂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蘑菇搭扣為四個。5.一種汽車,包括頂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棚為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分體式頂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及其分體式頂棚,該分體式頂棚包括前頂棚和后頂棚,所述前頂棚結(jié)構和所述后頂棚結(jié)構與車身頂蓋結(jié)構相適配;所述后頂棚與所述前頂棚設置有搭接部,在所述搭接部所述后頂棚設置有靠近車身頂蓋的彎曲,且與車身頂蓋貼合,在所述搭接部所述前頂棚設置有靠近所述后頂棚的彎曲。該結(jié)構將頂棚分為兩部分,分別為前頂棚和后頂棚,前頂棚與后頂棚通過卡扣及蘑菇搭扣相連,接搭接部兩個頂棚的彎曲結(jié)構不僅使前頂棚和后頂棚在安裝后處在同一個平面,同時也提高了安裝的強度。
【IPC分類】B60R13/02
【公開號】CN204915541
【申請?zhí)枴緾N201520719538
【發(fā)明人】張洪磊, 靳干, 孫成武
【申請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