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出現泄氣等情況時仍可以穩(wěn)定行駛的輪胎組合體輪輞。
以往,在出現泄氣等情況(在輪胎刺破狀態(tài)下行駛)時用以穩(wěn)定行駛的輪胎組合體輪輞采用的是在輪胎組合體輪輞凹部的外周面安裝中心組合體,在癟胎行駛時通過該中心組合體將輪胎橡膠部分的輪周部從其半徑方向的內側進行支撐的技術,這種支柱已有多種方案。對于這種技術,例如,如
圖18所示,是在輪胎組合體輪輞1的凹部2外周面3上安裝斷面呈I形的中心組合體4,當在癟胎行駛時通過該中心組合體4沿其半徑方向內側支撐輪胎橡膠部5的輪周部6。上述中心組合體4通過焊接、螺栓固定等方式固定在上述凹部2的外周面3上。
然而,在使用上述這種輪胎組合體輪輞的情況下,由于中心組合體4不僅要能夠耐在癟胎行駛時的高速行駛,而且還要有相當的載荷支撐力,因而必須使用強度高的型物,另外由于為了向輪胎組合體輪輞1上牢固地固定,必須使用很多的固定用螺栓,因而重量增加、零件數目增加,從而使成本上升、制造效率下降,此外,上述零件數目的增加又使從外部來發(fā)現內部的破損、材料的疲勞檢查等非常困難,從而出現質量管理、安全檢查很費功夫的問題。
另外,特別在高速行駛的情況下,輪胎組合體輪輞1與輪胎橡膠部5之間缺乏穩(wěn)定一致的定心使得無法穩(wěn)定行駛,特別是為了沿軸線方向把輪胎的橡膠部5穩(wěn)定地支承在輪胎組合體輪輞1上,就必須使用外周支撐面7寬的中心組合體4,從而使上述問題更為明顯。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輪胎組合體輪輞的輪胎內部所占的體積比例增大,就會出現相對于某一空氣注入量不能得到一定的輪胎空氣壓力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輕量、低成本而且制造容易的輪胎組合體輪輞,而且它相對于某一空氣注入量能得到一定的輪胎空氣壓力,使輪胎在刺破狀態(tài)下行駛時的行駛速度能夠高速化、并使行駛距離能夠加長。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在凹部寬度方向兩側部上形成供輪胎的輪緣部設置、配合的輪輞胎座部和輪周部,在上述凹部上帶有設置成突出于該凹部外側,在輪胎內壓降低時、將該輪胎的輪周部沿半徑方向從內側支撐,以維持輪胎旋轉半徑的支撐臺,其特征是上述支撐臺從上述凹部寬度方向相互隔開的兩處突出設置于外側,且由在各凹部的圓周方向整個周面上延伸形成相互平行的成對的腳部和連接在該腳部的外端之間且其外表面在泄氣保用行駛時與輪胎的輪周部內周面相接觸的接觸面構成連接部,整體與凹部一體成型,在上述腳部上設置有在該腳部、連接部和凹部范圍內連通內外的開口部。
這種結構的本發(fā)明由于是通過兩個腳部之間的連接部與凹部連接,因而具有高的強度。另外,通過設置于腳部的開口部實現輕量化以及節(jié)約材料的目的,同時,由于支撐臺內部也可以流通空氣,因而對朝輪胎內部的空氣注入量沒有影響,可以通過開口部伸到支撐臺內部對支撐臺的損傷等進行檢查。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1實施例的立體剖視圖;圖2是表示圖1所示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側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2實施例的正剖視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3實施例的立體剖視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3實施例的配合凸起及配合槽的剖視圖;圖6是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4實施例的正剖視圖;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5實施例的正剖視圖;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6實施例的正剖視圖;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7實施例的正剖視圖;圖10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8實施例的正剖視圖;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8實施例,是表示適用帶有分岐突起的彈性體的輪胎組合體輪輞的另一實例的正剖視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9實施例的立體剖視圖;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9實施例,是表示彈性繩索的立體剖視圖;圖14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10實施例的正剖視圖;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10實施例,是表示偏平管的正剖視圖;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11實施例的正剖視圖;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12實施例的正剖視圖;圖18是表示以往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正剖視圖。
下面,參照著圖1和圖2來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
圖中標號10是輪胎組合體的輪輞,20是安裝在該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0上的輪胎。
如圖1所示,該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0是一個整體成一體形成的構件,由設置于軸向兩端的一對凸緣部11、11;設置于該凸緣部11、11之間的一對輪輞胎座部12、12;連接在該輪輞胎座部12、12之間的凹部W以及設置在該凹部W區(qū)域內、向外突出的支撐臺13構成。上述凸緣部11、輪輞胎座部12、支撐臺13是由鑄造、壓力加工粉末冶金加工、鍛造加工、焊接加工、粘接加工等方式成一體地形成的同一種金屬部件。另外,構成該凸緣部11、輪輞胎座部12、凹部W、支撐臺13的材料最好是壓縮彈性率在3%形變時為40Kg/cm2以上的材料,而且不限于上述金屬材料,也可以采用塑料、硬橡膠、合成輕質難燃木材、玻璃纖維、碳纖維等復合材料構成。
支撐臺13整體是與上述凹部W成一體地形成的構件,由從上述凹部W的兩處向外側延伸出的一對腳部14、14;及將這一對腳部14、14相對的半徑方向的外端相連接、以輪胎組合體輪輞10的軸線為中心形成圓筒的連接部15構成。連接部15做成與腳部14、14的基部之間大致相同的寬度尺寸。在上述腳部14上沿圓周方向,以一定的間隔形成多個連通支撐臺13內外、形狀及大小相同的開口部16(參見圖2)。上述開口部16形成在腳部14的基部處,形成從側面看沿半徑方向朝向外面的凸拱狀。
上述凹部W與腳部14和連接部15被形成一體。支撐臺13被形成斷面大致呈正方形的形狀。另外,在制造支撐臺13時,通過調整相對于凹部W的半徑方向的突出尺寸,使支撐臺13的腳部14、14間的橫向寬度尺寸與輪胎的偏平率與直徑相對應地加寬,通過對支撐臺13與腳部14、14的壁厚以及支撐臺13的形狀進行調整,能與輪胎20的形狀、或與裝著由輪胎組合體輪輞10以及輪胎20構成的輪胎組合體的車輛的重量相對應地在輪胎20內壓降低時能確保的行駛(在癟胎行駛時)的穩(wěn)定性。
輪胎20由設置在上述輪輞胎座部12上的輪緣部21、21;從該輪緣部21、21向外側延伸的側壁部22、22;與該側壁部22、22的半徑方向外側的端部彼此相連的輪周23組成。
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0在輪胎20的內壓降低時、輪胎20在半徑方向向內側被壓垮,使輪周部23的內周側與連接部15的外周面相接觸,由連接部15限制輪胎20旋轉半徑的縮小。這時,支撐臺13通過連接部15與輪周部23的內周面相接觸而承受載荷,該載荷又通過上述腳部14、14分散支撐在凹部W整體上。
因而,由于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輪輞10是由凸緣部11、輪輞胎座部12、凹部W、腳部14、連接部14成一體形成,兩個腳部14、14之間用凹部W和連接部15連接,因而提高了在癟胎行駛時的載荷支撐力及耐久性,從而可以加大在癟胎行駛時的行駛速度并延長其行駛距離,同時,由于結構簡單因而制造容易。由于連接部15是由兩個腳部14、14支撐,因而使橫向載荷支撐力特別地提高,從而提高了曲線行駛性及安裝了該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0的車輛的操縱性。
另外,又由于上述腳部14上設有開口部16,因而減輕了重量,由于,輪胎20內封入的空氣可以在支撐臺13的內部流通,因而對充入輪胎20的空氣的封入量影響少。由于開口部16在半徑方向呈向外的拱形,因而能有效地支撐住載荷,從而能進一步輕量化并節(jié)約材料,同時,可以從外側利用該開口部16檢測完成的輪胎組合體輪輞30的損傷,提高質量管理、維護能力及精度。該開口部16也可以用作輪胎組合體輪輞10鑄造時的出砂孔。
還由于,在癟胎行駛時,通過開口部16使支撐臺13的內外空氣流通,因而緩解了由支撐臺13與輪胎20的摩擦而產生的摩擦熱,從而可以讓車輪高速旋轉,可以使癟胎行駛時的行駛速度高速化以及行駛的距離加長。
再者,開口部16也可以是除拱形以外的各種形狀和大小。另外,腳部14的基部,為了維持材料強度的平均保持力,也可以形成規(guī)則的等間隔的同樣形狀的結構。
腳部14、14從凹部W沿半徑方向為向外側延伸出,而是從各凹部W沿半徑方向向外或者向內成梯形傾斜地突出也是可以的。
連接部15、輪周部23的內周面上也可設置癟胎行駛時強化相互壓緊力用的凹凸。
在輪胎制造工序中,也可以在輪周部23的整個內周面上形成接觸防滑加厚帶輪狀彈性體部分,將該部分在癟胎行駛時與支撐臺13的接觸面相接觸,從而可緩和接觸沖擊。在此種情況下,支撐臺13的接觸面可以覆蓋也可以不覆蓋彈性體。
下面參照著圖3來說明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例。
圖中符號30是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輪胎組合體的輪輞30設置有凹部W,從凹部W寬度方向中央部分向外側鼓出、用作支撐臺的鼓出部31,固定在該鼓出部31的外周面上的彈性體32。
上述鼓出部31是從凹部W以一定的寬度在凹部W整個一周上鼓出的實心突條,外周面形成癟胎行駛時與輪胎20的輪周部23內周側相接觸的平坦支撐面34。在該支撐面34上沿支撐面34的兩處,在支撐面34的整個圓周上延伸著固定上述彈性體32用的嵌合槽35。
上述彈性體32是由橡膠等構成的具有柔韌性的輪狀無端帶狀構件、或者是兩端完全接合的一定長度的帶輪狀構件,其內周側沿寬度方向2處突出設置有嵌合于上述嵌合槽35中的嵌合突起36,該嵌合突起36從彈性體32的內周面向外傾斜地突出并沿彈性體32的整個內圓周面方向延伸設置。在嵌合突起36突出方向(徑向)大致中間部位形成作為配合凹凸部的小突起37a和小凹部37b。小突起37a設置在嵌合突起36的上下兩面上。小突起37a嵌合在形成于上述嵌合槽35內的嵌合凹部38a中(固定凹凸部分),上述小凹部37b嵌合在形成于上述嵌合槽35內的小凸部38b(固定凹凸部分),這樣,通過同時使用兩個嵌合防止了嵌合來防止嵌合凸起36從嵌合槽35上脫落。
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再用粘接材料將彈性體32的內周面、小突起37a、嵌合突起36的主要部位粘接在鼓出部31的外周面、嵌合槽35、嵌合凹部38a的一定部位上。
彈性體32的半徑方向的外側面形成沿半徑方向向外凸出的平緩的彎曲面。
如圖4所示,在固定彈性體32用的嵌合槽35與彈性體32的嵌合突起36的各個周長數等分的等分點上形成配合突起37c,嵌合槽35上形成可與該配合突起37c形成配合的配合槽38c。該配合突起37c和配合槽38c在將彈性體32相對鼓出部31相互確定周向位置地安裝時,全部的配合突起37c與配合槽38c相互形成配合。另外,配合突起37c與配合槽38c的配合防止了彈性體32的熱變形、伸長、脫落、在癟胎行駛時接地部分的偏移及發(fā)熱。
彈性體32通過向其外周面或者側面貫穿設置許多等間隔規(guī)則配置的形狀相同的貫通孔、或半通孔等小孔32a,即使使用比重大的硬彈性體32,也可以使其輕量化,緩和在癟胎行駛時的發(fā)熱,并確保與防滑輪胎20內周面之間有非常在的壓緊力。
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30,在癟胎行駛時,輪胎20的輪周部23內周面與彈性體32的外周面相接觸,行駛時的載荷通過彈性體32支撐在鼓出部31上。這時,由輪周部23的內周面與彈性體32之間的壓緊力來特別防止了軸向的扭曲,因而使曲線行駛性大幅度提高。鼓出部31由于是實心突條,因而具有很高的強度,所以提高了在癟胎行駛時的載荷支撐力和耐久性,從而在癟胎行駛時可以進一步提高行駛速度并且延長行駛距離。
與輪胎的扁平率、形狀相對應地對鼓出部31和彈性體32的各個寬度、高度、接觸面的形狀等都可以進行調整。
另外,在癟胎行駛時,由于通過彈性體32內的小孔32a可以使空氣流動,因而在彈性體32的變形非常迅速時也能一直確保高的壓緊力。
再有,本實施例除了適用于扁平率大的輪胎情況外,也可以適用于扁平率小的情況,并能夠發(fā)揮出同樣的效果。
在上述彈性休32的外周面、輪周部23的內周面上也可以設置強化在癟胎行駛時相互壓緊力的凹凸。
下面參照著圖5來說明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3實施例。圖中符號40是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40是在上述第2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30的鼓出部31中沿整個圓周的周向設置的斷面呈拱形的中空部41而構成的。上述中空部41上等間隔、規(guī)則配置連通中空部41內外的形狀大小相同的貫通孔42。從中空部41的凹部W的半徑方向向外側突出的尺寸是對應于適當的輪胎20的形狀等進行變更的,另外,隨著該突出尺寸的變更,中空部的形狀也變更。
可與輪胎扁平率、形狀相對應地將鼓出部31與彈性體32的寬度、高度、接觸面的形狀等自由變更。
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40具有與第2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30一樣的高強度,同時,由于設置有中空部41,因而與上述第2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30相比重量較輕,提高了安裝有該中空部41的車輛的彎曲行駛性,同時,由于可以節(jié)約材料,因而降低了成本。另外,在癟胎行駛時,中空部41內外由貫通孔42使空氣流通,由此來緩解對鼓出部的加熱,從而可以使行駛速度高速化以及行駛距離加長。
再有,上述貫通孔42可以形成拱形等各種形狀的開口部。
中空部41的斷面形狀及大小也可以是如圖所示大致呈拱形以外的結構。
下面參照著圖6來說明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4實施例。圖中符號50是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50在凹部W的外周面軸線方向兩端部上、突出設置有支撐彈性體51的彈性體支撐部52,而且在凹部W的軸線方向中央部分上突出設置有彈性體中央支撐部53。
上述彈性體51具有外周面接近輪胎20內周面的尺寸、內周一側上突出設置有可與上述彈性體支撐部52、彈性體中央支撐部53配合的凸緣狀嵌合突起54,它設置在彈性體51內周面的軸向兩處上,而且相互平行。這些嵌合突起54、54形成于彈性體51的整個內周側上。該嵌合突起54、54的斷面分別呈倒T字形,內側相對的突出部55、55與彈性體中央支撐部53相配合,外側相對的突出部55、55與上述彈性體支撐部52、52相配合。
另外,彈性體51與上述第2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20所記載的彈性體32相同,內部形成多個小孔32a。
彈性體支撐部52及彈性體中央支撐部53是沿凹部W整個一周延伸的突條。
上述彈性體支撐部52是分別通過與凹部W成一體形成的斷面L字形的突起。該彈性體支撐部52、52的一側56從凹部W沿半徑方向向外突出,另一側57則從上述一側56的前端與凹部W的軸線方向平行地設置,相對一側的彈性支撐部52則相反設置。
彈性體中央支撐部53通過與凹部W成一體形成的斷面呈T字形的突起,梁腹58從凹部W沿半徑方向突出,凸緣59則位于該梁腹58的前端與凹部W的軸向平行地配置。
彈性體51的另一例57與彈性體中央支撐部53的凸緣59相對配置,與嵌入彈性體51和彈性體中央支撐部53之間的嵌合突起54的突出部55相配合的嵌合突起54構成防止沿凹部W的徑向向外脫落的結構。
再有,凹部W的形成彈性體支撐部52和彈性體中央支撐部53的部分具有鼓出部的功能。
這樣,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50,由于在癟胎行駛時彈性體51支撐輪胎20、使輪胎20的壓垮小,因而防止了車輛朝著泄氣的輪胎20一方翻倒,從而能夠維持車輛的行駛性和操縱性。
另外,由于彈性體51在癟胎行駛時通過小孔32a使空氣流通,從彈性體51的側而出入,因而彈性體51在外力作用下可以迅速變形,能夠確保有持續(xù)適當的壓緊力。
下面參照著圖7來說明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5實施例。圖中符號60是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60是在上述第5實施例記載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50的基礎上,省略了彈性體中央支撐部53,用符號61表示的彈性體替換彈性體51而構成的。
上述彈性體61在癟胎行駛時,其外表面形成接近輪胎20內表面的大小形狀,在內周面的軸向中央部位上突出地設置嵌合在上述彈性體支撐部52、52之間的嵌合突起62。嵌合突起62是在彈性體61內周一側整個圓周上延伸的突條,嵌合突起62的軸向的兩端上突出地設有與彈性體支撐部52、52相配合的配合突起63、63。
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60構造簡單,能降低成本。
下面參照著圖8來說明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6實施例。圖中符號70是表示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70由沿凹部W的軸向兩端部兩處設置的彈性體支撐部73構成,它是由斷面呈T字形的支撐突起71和凹部W的上述支撐突起71突出設置部位兩側部所設的小突起72構成的彈性支撐部3。上述彈性體支撐部73、73上嵌合著內周面形成可與該彈性體支撐部73、73嵌合形的彈性體74。彈性體74的內周側上突出地設有嵌入兩個支撐突起71、71之間以及支撐突起71、71的外側的其計3個嵌合突起75。位于兩個支撐突起71、71之間的嵌合突起75沿軸向兩端突出地設置有嵌入支撐突起71與小突起72之間的配合部76。支撐突起71、71外側的嵌合突起75、75上也朝軸向中央部位突出設置有嵌入支撐突起71與小突起72之間的配合部76。相鄰的嵌合突起75、75之間挾持著支撐突起71。
再有,凹部W的形成支撐突起71的部分具有鼓出部的功能。
由于,在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70中,嵌合突起75、75、75與支撐突起71、71嵌合,而各嵌合突起75的配合部76被挾持在支撐突起71與小突起72之間,因而對彈性體74的軸向的變位特別進行限制,可以提高彎曲行駛的行駛性,又由于嵌合強度高,因而提高了癟胎行駛時的行駛速度和行駛距離。
另外,由于結構比較簡單,因而制造起來容易,并使成本降低。
下面參照著圖9來說明本發(fā)明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7實施例。圖中符號80是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80是由彈性體81的支撐專用的彈性體支撐板82固定在凹部W的軸向中央部分上。
彈性體81被形成外表面與輪胎20的內表面相接近的尺寸。彈性體81的軸向中央部分上設有與上述彈性支撐板82的軸向中央部分上突出地設置的嵌合突條84相嵌合的嵌合凹部83。該嵌合凹部83形成在彈性體81內表面的整個圓周上。彈性體81的嵌合凹部83兩側部上突出地設置著朝向半徑方向內側的嵌合突起85。
彈性體支撐板82上突出地設有穿過外周面一周的上述嵌合突條84,而且軸向的兩端部上形成有固定上述嵌合突起85的軸向兩端部的固定座86。上述嵌合突條84斷面形成蘑菇狀。上述固定座86其前端形成朝軸向中央部分反向翻轉的形狀。嵌合突條84與固定座86形成插入雙方之間的嵌合突起85的前端卡入每個上述嵌合突條84及固定座86的根基部分,從而形成防止嵌合突起85脫落的形狀。
彈性體支撐板82用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凹部W上。
彈性體支撐板82與凹部W成一體化,具有凹部W的鼓出部的功能。另外,彈性體支撐板82的嵌合突條84的凹部W一側形成的空間87形成朝凹部W開放的開口部,可以利用其作為空氣壓力傳感器等器件的容納空間。
由于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80是由凹部W和彈性支撐板82分別制成的,因而在制造過程中,通過將與安裝在其上的彈性體81形狀相適應的彈性體支撐板82固定在凹部W上,能夠很容易地對應上,提高了它的通用性。
下面參照著圖10來說明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8實施例。
圖中符號90是本實施例輪胎組合體的輪輞。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90是在彈性體91上形成一對分枝突起92構成的嵌合突起93,在該凹部W軸向的多處開設著與上述嵌合突起93相嵌合的嵌合槽94。
上述分枝突起92是從彈性體91的在凹部W上放置的底面開始、末端擴大而形成的兩股分枝。嵌合槽94是由與分枝突起92相一致的兩個分枝槽95構成。各分枝槽95上形成固定凹部97,它是把突出地設置于各分枝突起92側部的固定爪96固定住的。固定爪96是前端朝著分枝突起92根基部方向突出設置的突起。
凹部W的形成嵌合槽94的部分具有鼓出部的功能。
為了將上述嵌合突起93嵌合在嵌合槽94中,只要將成對的分枝突起92的前端彼此彈性變形相互接近,從嵌合槽94的開口部插入,壓入嵌合槽94的里側就可以。這樣,各分枝突起92自然進入嵌合槽94的分枝槽95內地嵌合住,同時,通過作用于回復最初形狀的彈性而將固定爪96壓入固定凹部97中地嵌合。
由于固定爪96是朝著分枝突起92的根基部方向突出地設置的,因而可以發(fā)揮出很大的脫落阻力。
這樣,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通過分枝突起92和分枝槽95的嵌合,大幅度地增大了從嵌合突起93的嵌合槽95上脫落的阻力,從而提高了彈性體90整體輕量化及強度設計的自由度。另外,由于向分枝突起92的嵌合槽94中的插入容易進行,因而提高了彈性體91向凹部W安裝的工作效率。
再有,嵌體突起也可以由3個以上的分枝突起構成。而且沒有必要將分枝突起制成相同的形狀。
另外,本實施例的嵌合突起,由于每個都可以發(fā)揮出對多個向外拉伸力的脫落阻力,因而如圖11所示,通過將單向拉伸力作用的嵌合突起98與彈性體99一同設置,可以很容易地提高彈性體99與凹部W的接合力。另外,在將彈性體99的沿寬度方向左右對稱形成的嵌合突起100形成于彈性體99寬度方向的中央部位的情況下,與嵌合突起100嵌合的嵌合槽101也左右對稱。這樣,帶有形成嵌合槽101的凹部W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在將沒有嵌合突起100、只有寬度方向兩側部的嵌合突起98的彈性體安裝在凹部W上時,嵌合槽101部分留空,對凹部W的重心沒有影響,因而能夠使輪胎組合體的輪輞輕量化。
下面,參照著圖12和圖13來說明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9實施例。
圖中符號110是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10在其凹部W的外側安裝有彈性支撐體112,它的兩端部111沿凹部W的寬度方向相互間隔地固定,而且中央部被做成突出在凹部W外側的斷面呈圓孤狀,在癟胎行駛時彈性支撐體作為支撐輪胎20的支撐臺。
上述彈性支撐體112,例如如圖12所示,適于采用由彈簧板材形成的斷面為圓弧狀的彈性環(huán)。
彈性環(huán)113的外表面上形成多條癟胎行駛時可產生與輪胎20的內周面的壓緊力的槽114。上述彈性環(huán)113的斷面圓向的兩端部111形成與各凹部W上形成的配合部115相配合的形狀,從而防止朝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10的徑向脫落。另外,彈性環(huán)113通過在將彈性環(huán)113的側面周向的周長等分的多個位置上的斷面兩端部111間形成的變形部(圖中未示)形成更堅固的防止脫落結構。
彈性環(huán)113上也可以作出彎曲的內外連通的穿通孔116(小孔)。這樣,可以使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10輕量化,并提高癟胎行駛時與輪胎20的內周面的密接性和摩擦熱的放熱性。
彈性支撐體112也可以采用圖13中所示的彈性網117。
彈性網117是在主要斷面周向配置多根彈簧線材,由于可以支撐在癟胎行駛時的載荷,因而不僅質量輕而且可以獲得極高的強度。另外,由于通氣性良好,因而在癟胎行駛時有極高的放熱性。彈性網117也可以通過斷面周向兩端部所設的圖中未示的固定手段獲得高的從凹部W脫落的抵抗力。
因而,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10,在容易實現輕量化的基礎上,由于還能獲得高強度和放熱性能,因而提高了在輪胎被刺破狀態(tài)下行駛時的穩(wěn)定性、耐久性,從而可以提高行駛距離和行駛速度。另外,由于易于把彈性支撐體112設計成通過向配合部115嵌入等機械手段安裝在凹部W上的結構,因而提高了制造效率。
特別是,由于上述彈性環(huán)113能以簡單的結構又可容易地設定彈性,因而有利于設計,能夠提高癟胎行駛時乘座的感覺。
在彈性環(huán)113及彈性網117與凹部W的構件相互結合的部分上,也可以同時使用焊接與粘接方法。
下面,參照著圖14和圖15來說明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10實施例。
圖中,符號120是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20將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彈性管121安裝在凹部W的外側,作為在癟胎行駛時支撐輪胎20的支撐臺。
如圖14所示,上述彈性管121可采用斷面大致呈圓形的圓形管122。
上述圓形管122具有形成于與凹部W相接的下部中央部位上的配合凹部123和突出設置于該下部的兩側的配合突起124。這樣,配合凹部123、配合突起124分別具有對凹部W的固定機構的功能。圓形管122與輪胎20的內周面相臨的外表面上突出設置有癟胎行駛時對輪胎20產生壓緊力的壓緊用突起125。圓形管122上形成有特別在癟胎行駛時確??諝饬魍ㄓ玫膬韧膺B通的多個通氣孔126。
圓形管122在凹部W的外周方向分割成最低二段,通過用圖中未示出的連接部進行連接,從而組合成環(huán)狀。
彈性管121除了上述圓形管122外,例如如圖15所示,還可以采用與輪胎20的內周面大致形成匹配狀的扁平管127。
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20,由于彈性管121可以發(fā)揮出高的強度和耐久性,因而能夠延長在癟胎行駛時的行駛距離、提高行駛速度,同時,可以適用于重量大的車輛、可在較差的路面上的進行長距離、高速度行駛。
下面,參照著圖16來說明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11實施例。
圖中符號130是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30如圖16所示,通過突出設置于凹部W的外側的固定突起131將其兩側部固定的彈性體132安裝在凹部W的外側,在癟胎行駛時,構成支撐輪胎20的支撐臺。
上述彈性體132具有與凹部W的外表面相接觸的底面133和大致沿輪胎20內周面彎曲的外周面134。彈性體132上有多個貫通的通氣孔135(小孔)。
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30,由于結構極為簡單,因而制造容易,制造成本低廉。
下面,參照著圖17來說明本發(fā)明輪胎組合體的輪輞的第12實施例。
圖中,符號140是本實施例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如圖17所示,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40將與凹部W外周面直接粘接的彈性體141作為在癟胎行駛時支撐輪胎20的支撐臺。上述彈性體141是用與凹部W的外周面大致一致的底面142與凹部W相粘接的。
上述輪胎組合體的輪輞140,由于結構極為簡單,因而提高了制造的效率,同時,降低了制造成本。
各實施例中,彈性體與凹部W之間最好使用粘接劑。
權利要求
1.一種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它在凹部的寬度方向兩側部上形成供輪胎的輪緣部設置、配合的輪輞胎座部和輪周部,在上述凹部上帶有設置成突出于該凹部外側,在輪胎內壓降低時、沿半徑方向從內側支撐該輪胎的輪周部,以保持輪胎旋轉半徑的支撐臺,其特征是,上述支撐臺從上述凹部寬度方向相互隔開的兩處突出設置于外側,且由分別在凹部的周向整個周面上延伸并形成相互平行的成對的腳部和連接在該腳部的外端之間且其外表面在輪胎被刺破狀態(tài)下行駛時與輪胎的輪周部內周面相接觸的構成接觸面的連接部構成,整體與凹部成一體形成,在上述腳部上設有與該腳部、連接部和凹部所圍成的范圍內外連通的開口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用彈性體覆蓋上述連接部的接觸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連接部上形成固定彈性體用的嵌合槽,在上述彈性體上形成可以嵌合在嵌合槽內的嵌合突起。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突起由從同一個根基部向外擴張延伸的多個分枝突起構成。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各分枝突起上形成與嵌合槽上形成的固定凹凸部相配合的配合凹凸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槽帶有可以將上述分枝突起插入內部的多條分支槽。
7.一種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它在凹部的寬度方向兩側部上形成供輪胎的輪緣部設置、配合的輪輞胎座部和輪周部,在上述凹部上帶有設置成突出于該凹部外側,在輪胎內壓降低時、沿半徑方向從內側支撐該輪胎的輪周部,以保持輪胎旋轉半徑的支撐臺,其特征是上述支撐臺突出設置于凹部的外側,且在外周面上形成帶有在輪胎被刺破的狀態(tài)下行駛時、與輪胎的輪周部內周面相接觸的大致平坦的支撐面的鼓出部。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它還帶有安裝在上述鼓出部外周面上、與上述輪周部的內周面相接觸的彈性體。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上述鼓出部上形成固定彈性體用的嵌合槽,上述彈性體上形成可與嵌合槽相嵌合的嵌合突起。
10.如權利要求8或9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上述鼓出部的中央部位形成中空部,在鼓出部的側部形成與上述中空部內外連通的貫通孔。
11.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在將上述鼓出部圓周周長數等分的等分點上形成使上述嵌合槽在輪緣軸向擴張的配合槽,在將上述彈性體圓周周長與輪緣同數等分的等分點上突出設有具有可將嵌合突起嵌合在上述嵌合槽中的形狀的配合突起。
12.如權利要求8至1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上述彈性體內貫穿地設有多個小孔。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上述小孔在彈性體內構成網狀結構。
14.如權利要求8至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上述彈性體被做成外表面接近輪胎內周面、并具有沿著輪胎內周面的外周面的形狀。
15.如權利要求9至1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嵌合突起具有多個分枝突起,嵌合槽具有使上述分枝突起相互分離地置于其內的分枝槽。
16.一種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它在凹部的寬度方向兩側部上形成供輪胎的輪緣部設置、配合的輪輞胎座部和輪周部,在上述凹部上帶有設置成突出于該凹部外側,在輪胎內壓降低時、沿半徑方向從內側支撐該輪胎的輪周部,以保持輪胎旋轉半徑的支撐臺,其特征是上述支撐臺由彈簧材料制成,其兩端部以沿凹部寬度方向相互分離的方式固定,且中央部具有突出于凹部外側、斷面呈圓弧狀的彈性支撐體。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上述彈性支撐體是將彈簧板材成形而制成的。
18.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其特征在于上述彈性支撐體由彈簧線材編織而制成。
19.一種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它在凹部的寬度方向兩側部上形成供輪胎的輪緣部設置、配合的輪輞胎座部和輪周部,在上述凹部上帶有設置成突出于該凹部外側,在輪胎內壓降低時、沿半徑方向從內側支撐該輪胎的輪周部,以保持輪胎旋轉半徑的支撐臺,其特征是上述支撐臺是由彈簧材料制成的彈性管。
20.一種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它在凹部的寬度方向兩側部上形成供輪胎的輪緣部設置、配合的輪輞胎座部和輪周部,在上述凹部上帶有設置成突出于該凹部外側,在輪胎內壓降低時、沿半徑方向從內側支撐該輪胎的輪周部,以保持輪胎旋轉半徑的支撐臺,其特征是上述支撐臺是安裝在凹部外周面上,通過突出設置于凹部上的固定突起來固定兩側部的彈性體。
21.一種輪胎組合體的輪輞,它在凹部的寬度方向兩側部上形成供輪胎的輪緣部設置、配合的輪輞胎座部和輪周部,在上述凹部上帶有設置成突出于該凹部外側,在輪胎內壓降低時、沿半徑方向從內側支撐該輪胎的輪周部,以保持輪胎旋轉半徑的支撐臺,其特征是上述支撐臺是直接粘接在凹部外周面上的彈性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在凹部上有突出于其外側,沿半徑方向從內側支撐該輪胎的輪周部,以保持輪胎旋轉半徑的支撐臺,它由相互隔開的兩處突出于外側且由分別在凹部的周向整個周面上延伸并相互平行的成對腳部和連接腳部外端之間且其外表面在癟胎行駛時與輪胎的輪周部內周面相接觸的構成接觸面的連接部構成,在凹部范圍內形成開口部。兩個腳部之間通過連接部與凹部的連接實現高的強度。另外,由設置于腳部的開口部實現輕量化并節(jié)約材料,由于支撐臺內部也可以流通空氣,因而向輪胎內的空氣注入沒有影響。
文檔編號B60B21/00GK1130576SQ9511714
公開日1996年9月11日 申請日期1995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1994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西正昭 申請人:西正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