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車輪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采用機械結構變速的電動輪轂變速裝置主要通過支軸上的導向槽、調節(jié)桿和手動拉索來調節(jié)換檔實現機械變檔,這種結構必須在支軸上開導向槽和調節(jié)孔,從而降低了支軸的強度,導致支軸容易變形和扭斷;另外駕駛員要分析路面的情況是否需要進行換擋,這給電動車駕駛員進行根據不同的路況控制電動車的車速帶來了不便,正由于這種不便,直接影響電動車電機的動力最佳性能的發(fā)揮?,F有的手動機械變檔電機技術中存在變檔靈活暢順問題,而沒有根本解決電動車根據不同的路況和電機不同的轉速自動換檔,實現不同的動力輸出。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以避免減弱支軸的強度、自動換檔來實現可以解決電動車行駛時根據不同的路況和不同的轉速不用駕駛員判斷分析路況就能夠自動換檔,實現不同的動力輸出,從而達到節(jié)能和電機發(fā)揮最佳的動力輸出效果的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
節(jié)裝置。為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的第一種技術方案為一種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包括電機、變速箱體、從動齒輪、從動軸、轂圈,轂圈設有端面,端面中央設有支軸孔, 其特征是所述的端面內側設有斜坡槽,斜坡槽中設有離心滾子,離心滾子側處設有推移板,所述的端面、斜坡槽、離心滾子和推移板其四者構成一個滾子離心式軸向推力機構;所述的支軸孔中設有支軸,支軸上套設有能使推移板回位的復位彈簧,電源線設在支軸中,電機固定在支軸上。為實現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的第二種技術方案為一種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包括電機、變速箱體、從動齒輪、從動軸、轂圈,轂圈設有端面,端面中央設有支軸孔, 其特征是所述的端面內側設有移動板,移動板端部設有斜坡槽,斜坡槽中設有離心滾子, 所述的端面、移動板、斜坡槽和離心滾子其四者構成一個滾子離心式軸向推力機構;所述的支軸孔中設有支軸,支軸上套設有能使移動板回位的復位彈簧,電源線設在支軸中,電機固定在支軸上。
圖1為本發(fā)明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第一種技術方案的立體裝配結構圖;圖2為圖1裝配后的剖視結構圖;圖3為本發(fā)明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的剖視切向意示圖;圖4為圖1、2的端面內側立體結構圖;圖5為圖6、7的移動板立體結構圖6為本發(fā)明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第二種技術方案裝配立體結構圖;圖7為圖6裝配后的剖視結構圖;圖8為圖1、2、6、7中的支軸、從動軸、從動齒輪、棘爪、主軸、主動齒輪、轉子軸、滑動件、扭簧、棘爪軸、初級減速齒輪、卡簧、復位彈簧立體裝配結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如圖中所示,本發(fā)明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的轂圈1、端面2、支軸孔3、支軸5、電機6、轉子軸8、轉子軸齒9、初級減速齒輪10、主軸11、主動齒輪12、低檔從動齒輪13、從動軸軸孔14、滑動件15、復位彈簧16、從動軸17、變速箱體18、斜坡槽19、凹槽20、緩沖彈簧 21、離心滾子22、推移板23、傳動片24、凸塊25、螺栓沈、從動軸軸承27、支軸油封四、支軸螺母30、轉子軸油封31、剎車器32、移動板33、主軸軸承34、支軸軸承35、內齒36、棘爪37、 棘爪活動槽38、扭簧39、棘爪軸孔40、棘爪軸41、卡簧42、電源線孔43、電源線44、轉子軸軸承45、主軸安裝孔46、從動軸安裝孔47、導向孔50、扭簧孔67、高速從動齒輪68。所述的電機6上固定設有變速箱體18,所述的變速箱體18內轉動設有從動軸17 和主軸11,支軸5穿過從動軸軸孔14,所述的從動軸17同軸地套設在支軸5上。所述的主軸11與轉子軸8傳動聯接,主軸11 一端設有初級減速齒輪10,初級減速齒輪10與轉子軸齒9嚙合,單個主軸11和設在該主軸11上的主動齒輪12和初級減速齒輪10組成一個齒輪組。所述的從動軸17與轂圈1傳動聯接,所述的從動軸17套設在支軸5上,從動軸17 的軸心線與支軸5的軸心線處于同一軸線,從動軸17伸出從動軸安裝孔47的一端固定有傳動片M,動力通過端面2傳動到轂圈1上。所述的從動軸17上設有高速從動齒輪68和低檔從動齒輪13,從動齒輪可在從動軸17上轉動,高速從動齒輪68與低檔從動齒輪13直徑不同,本實用新型在從動軸17上設有兩個從動齒輪,兩個從動齒輪通過卡簧42固定在從動軸17上。所述的高速從動齒輪68設有內齒36,所述的從動軸17上對稱設有棘爪活動槽 38,棘爪活動槽38中設有棘爪37,棘爪37可在棘爪活動槽38中沿從動軸17徑向翹動,為使棘爪37便于安裝,所述的從動軸17上設有棘爪軸孔40,在棘爪軸孔40內設置有棘爪軸 41,所述的棘爪37穿在棘爪軸41上,棘爪37可繞棘爪軸41轉動。棘爪37上設有作用在從動軸17上使其一端翹起的扭簧39,所述的從動軸17上設有扭簧孔67,扭簧39穿在棘爪軸41上,扭簧39 —端設在扭簧孔67內,另一端壓在棘爪37上。常態(tài)情況下,扭簧39使棘爪37翹起一端處在從動軸17的徑向外側,另一端處在從動軸軸孔14。當棘爪37外端翹出棘爪活動槽38時可卡在內齒36中并與內齒36卡合,使高速從動齒輪68和從動軸17 —起轉動。當棘爪37外端翹入棘爪活動槽38時,棘爪37與內齒36分離,則高速從動齒輪68 只是繞從動軸17轉動。這樣棘爪37與從動齒輪形成一個棘輪卡合結構,具有單向驅動性。 所述的從動軸17的從動軸軸孔14內設有滑動件15,滑動件15在從動軸軸孔14內軸向滑動時可頂起棘爪37翹入端。當電機6接通電源,轉子軸8產生旋轉,轉子軸8上的轉子軸齒9隨之旋轉,轉子軸齒9嚙合初級減速齒輪10轉動,初級減速齒輪10帶動主軸11和主動齒輪12轉動,初始狀態(tài)下,復位彈簧16將滑動件15頂到二檔的棘爪37的的翹入端位置,棘爪37和高速從動齒輪68內齒36脫離,高速從動齒輪68繞從動軸17空轉。此時從動軸17就由低檔從動齒輪13帶動,此時設在斜坡槽19里面的離心滾子22還處于未離心狀態(tài),移動板33或推移板 23也處于未移動狀態(tài)。此時電機的動力通過主動齒輪12傳送到低檔從動齒輪13,低檔從動齒輪13通過棘爪37帶動從動軸17旋轉,從動軸17通過傳動片M再將動力傳遞到端面 2和轂圈1上,轂圈1繞支軸5轉動。從而完成一檔的動力輸出,車輛的速度也是最慢反之扭矩是最大的。當電機6和端面2的轉速升高達到一定轉速時,端面2和移動板33的慣性離心力增大,安放在斜坡槽19里的離心滾子22沿斜坡槽19由里向徑向外離心滾動,因安放離心滾子22處的斜坡槽19的空間是里大外窄,離心滾子向推移板23或移動板33徑向向外離心滾動時產生軸向推力移動,離心滾子22離心時迫使移動板33或推移板23克服復位彈簧 16的壓力,使移動板33或推移板23移動時將滑動件15向里面推進,當滑動件15被推離開高速從動齒輪68位置的棘爪37時,棘爪37在扭簧39的作用下和高速從動齒輪68的內齒 36結合,此時從動軸17就由高速從動齒輪68帶動,動力通過主動齒輪12傳送到高速從動齒輪68,高速從動齒輪68通過棘爪37帶動從動軸17旋轉,從動軸17通過傳動片M再將動力傳遞到端面2和轂圈1上,轂圈1繞支軸5轉動。從而完成二檔的動力輸出,車輛的速度也是最快的。實施例1如圖1、圖2、圖5中所示,所述的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當電機6接通電源, 轉子軸8產生旋轉,轉子軸8上的轉子軸齒9隨之旋轉,轉子軸齒9嚙合初級減速齒輪10 轉動,初級減速齒輪10帶動主軸11和主動齒輪12轉動,初始狀態(tài)下,復位彈簧16將滑動件15頂到高速從動齒輪68位置的棘爪37的的翹入端,棘爪37和高速從動齒輪68的內齒 36脫離,此時從動軸17就由低檔從動齒輪13帶動,此時設在斜坡槽19里面的離心滾子22 還處于未離心狀態(tài),推移板23也處于未移動狀態(tài)。此時電機的動力通過主動齒輪12傳送到低檔從動齒輪13,低檔從動齒輪13通過棘爪37帶動從動軸17旋轉,從動軸17通過傳動片M再將動力傳遞到端面2和轂圈1上,轂圈1繞支軸5轉動,從而完成一檔的動力輸出, 車輛的速度也是最慢反之扭矩是最大的。當電機6和端面2的轉速升高達到一定轉速時,端面2的慣性離心力增大,安放在斜坡槽19里的離心滾子22沿著斜坡槽19由里向徑向外離心滾動,因安放離心滾子22處的斜坡槽19的空間是里大外窄,離心滾子22向端面2徑向向外離心滾動時產生軸向推力, 離心滾子22離心時迫使推移板23克服復位彈簧16的壓力,使推移板23將滑動件15向里面推進,當滑動件15被推離開高速從動齒輪68位置的棘爪37時,棘爪37在扭簧39的作用下和高速從動齒輪68的內齒36結合,此時從動軸17就由高速從動齒輪68帶動,動力通過主動齒輪12傳送到高速從動齒輪68,高速從動齒輪68通過棘爪37帶動從動軸17旋轉, 從動軸17通過傳動片M再將動力傳遞到端面2和轂圈1上,轂圈1繞支軸5轉動,從而完成二檔的動力輸出,車輛的速度也是最快的;此時從動軸17的轉速高過低檔從動齒輪13 的轉速,與低檔從動齒輪13內齒36配合的棘爪37在從動軸17的轉速超越下,低檔從動齒輪13和棘爪37產生打滑,使低檔從動齒輪13不能把動力傳遞給從動軸17,此時從動軸17 就由高速從動齒輪68帶動,從而完成二檔動力輸出,實現自動變檔。反之,當電機6和端面 2轉速下降時,由于端面2慣性離心力的減小,離心滾子22恢復到原來斜坡槽19底部的位置,滑動件15被復位彈簧16頂到高速從動齒輪68的棘爪37的翹入端。以上部件作相反動作,使高速從動齒輪68的內齒與棘爪37脫離,這時高速從動齒輪68的動力不能傳動到從動軸17上,此時低檔從動齒輪13重新通過棘爪37向從動軸17傳遞動力。實施例2如圖6、圖7、圖8中所示,其與實施例1不同之外在于端面2內側不設斜坡槽19, 而斜坡槽19設在移動板33的端部上,當電機6接通電源,轉子軸8產生旋轉,轉子軸8上的轉子軸齒9隨之旋轉,轉子軸齒9嚙合初級減速齒輪10轉動,初級減速齒輪10帶動主軸 11和主動齒輪12轉動,初始狀態(tài)下,復位彈簧16將滑動件15頂到高速從動齒輪68的棘爪 37的的翹入端,棘爪37和高速從動齒輪68內齒36脫離,此時從動軸17就由低檔從動齒輪 13帶動,此時設在斜坡槽19里面的離心滾子22還處于未離心狀態(tài),移動板33也處于未移動狀態(tài)。此時電機的動力通過主動齒輪12傳送到低檔從動齒輪13,低檔從動齒輪13通過棘爪37帶動從動軸17旋轉,從動軸17通過傳動片M再將動力傳遞到端面2和轂圈1上, 轂圈1繞支軸5轉動,從而完成一檔的動力輸出,車輛的速度也是最慢反之扭矩是最大的。當電機6和端面2的轉速升高達到一定轉速時,端面2和移動板33的慣性離心力增大,安放在斜坡槽19里的離心滾子22沿斜坡槽19由里向徑向外離心滾動,因安放離心滾子22處的斜坡槽19的空間是里大外窄,離心滾子向移動板33徑向向外離心滾動時產生軸向推力,離心滾子22離心時迫使移動板33克服復位彈簧16的壓力,使移動板33移動時將滑動件15向里面推進,當滑動件15被推離開高速從動齒輪68位置的棘爪37時,棘爪37 在扭簧39的作用下和高速從動齒輪68的內齒36結合,此時從動軸17就由高速從動齒輪 68帶動,動力通過主動齒輪12傳送到高速從動齒輪68,高速從動齒輪68通過棘爪37帶動從動軸17旋轉,從動軸17通過傳動片M再將動力傳遞到端面2和轂圈1上,轂圈1繞支軸5轉動,從而完成二檔的動力輸出,車輛的速度也是最快的。此時從動軸17的轉速高過低檔從動齒輪13的轉速,與低檔從動齒輪13內齒36配合的棘爪37在從動軸17的轉速超越下,低檔從動齒輪13和棘爪37產生打滑,使低檔從動齒輪13不能把動力傳遞給從動軸 17,此時從動軸17就由高速從動齒輪68帶動,從而完成二檔動力輸出,實現自動變檔。反之,當電機6和端面2轉速下降時,由于端面2慣性離心力的減小,離心滾珠子22恢復原來斜坡槽19底部的位置,以上部件作相反動作,使高速從動齒輪68的內齒與棘爪37脫離,這時高速從動齒輪68的動力不能傳動到從動軸17上,此時低檔從動齒輪13重新通過棘爪37 向從動軸17傳遞動力。由此可知,通過斜坡槽19里的離心滾子22離心時推動推移板23或移動板33再由其推動滑動件15來調節(jié)控制高速從動齒輪68與從動軸17之間的聯動,可實現兩級自動變速調節(jié)。依此類推,設置多個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就可實現多級變速調節(jié)。
權利要求
1.一種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包括電機(6)、變速箱體(18)、從動齒輪(13)、從動軸(17)、轂圈(1),轂圈(1)設有端面O),端面( 中央設有支軸孔(3),其特征是所述的端面(2)內側設有斜坡槽(19),斜坡槽(19)中設有離心滾子(22),離心滾子(22)側處設有推移板(23),所述的端面O)、斜坡槽(19)、離心滾子0 和推移板其四者構成一個滾子離心式軸向推力機構;所述的支軸孔(3)中設有支軸(5),支軸( 上套設有能使推移板回位的復位彈簧(16),電源線04)設在支軸(5)中,電機(6)固定在支軸(5)上。
2.一種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包括電機(6)、變速箱體(18)、從動齒輪(13)、從動軸(17)、轂圈(1),轂圈(1)設有端面O),端面( 中央設有支軸孔(3),其特征是所述的端面⑵內側設有移動板(33),移動板(33)端部設有斜坡槽(19),斜坡槽(19)中設有離心滾子(22),所述的端面(2)、移動板(33)、斜坡槽(19)和離心滾子(22)其四者構成一個滾子離心式軸向推力機構;所述的支軸孔(3)中設有支軸(5),支軸( 上套設有能使移動板(3 回位的復位彈簧(16),電源線04)設在支軸(5)中,電機(6)固定在支軸(5)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車輪技術領域,解決現有的電動車電機不能自動換檔的問題,變速電動輪轂自動調節(jié)裝置,其包括轂圈、電機、變速箱、端面內側設有斜坡槽,斜坡槽設有離心滾子,離心滾子離心時推動推移板和滑動件來控制設在從動軸上的棘爪來達到自動換檔的目的,從而提高電動車電機動力輸出性能。
文檔編號B60K7/00GK102248885SQ20101019193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18日
發(fā)明者蔡貴席 申請人:蔡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