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溫復合布及其生產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耐高溫復合布,包括:玻纖布層;所述玻纖布層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本發(fā)明通過將金屬層引入耐高溫復合布中,使得復合布具有優(yōu)異的耐高溫性能,能夠承受900℃的高溫,且不會發(fā)生變形。另外,本發(fā)明提供的耐高溫復合布能夠用在防火簾上具有隔熱、防潮、隔音、防火、防輻射和易于清洗等優(yōu)點,而且柔軟性好。
【專利說明】
耐高溫復合布及其生產工藝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復合布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耐高溫復合布及其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0002] 耐高溫材料是一種新型的安全防護和隔熱保溫產品,以其優(yōu)異的各項性能廣泛應 用于鋼鐵、電力、冶金、化工、環(huán)保、水泥等行業(yè)中,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已經普遍使用。隨著經 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對耐高溫布也越來越重視,現有的耐高溫布為玻纖布,其由玻璃纖維與 短纖針刺無紡布復合而成,但玻纖布的耐高溫性能差,當工作溫度達到200 °C左右,玻纖布 就會發(fā)生變形,大大縮短玻纖布的工作效果和壽命。
【發(fā)明內容】
[0003]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耐高溫復合布,其具有優(yōu)異的耐高溫性能。
[0004]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 -種耐高溫復合布,包括:玻纖布層;所述玻纖布層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金屬層和 第二金屬層。
[0006]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金屬層和所述第二金屬層為銅、鋁或錫。
[0007] 優(yōu)選地,所述玻纖布層的厚度為0.1~0.5mm,所述第一金屬層和所述第二金屬層 的厚度均為〇. 002~0.004mm。
[0008]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耐高溫復合布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0009] 1)將金屬基材進行放卷;
[0010] 2)在步驟1)得到的金屬基材表面進行電暈處理,并鋪設玻纖布層,得到兩層結構 復合布;
[0011] 3)將步驟2)得到的兩層結構復合布放入真空室,并使真空室保持真空環(huán)境,同時 將真空室的溫度加熱到1400°C以上,使金屬基材熔化,熔化后的金屬能夠透過玻纖布層的 縫隙分布在所述玻纖布層兩側,進而得到第一金屬層和第二金屬層,冷卻即得到耐高溫復 合布。
[0012] 優(yōu)選地,步驟1)之后還包括將玻纖布層進行表面除毛和脫蠟。
[0013] 優(yōu)選地,步驟3)所述冷卻后還包括將三層結構復合布進行測厚、展平和收卷,即得 到耐高溫復合布。
[0014] 優(yōu)選地,所述電暈處理后,所述金屬基材的表面張力不小于15達因。
[0015]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發(fā)明提供的耐高溫復合布,通過將金屬層引入耐高 溫復合布中,使得復合布具有優(yōu)異的耐高溫性能,能夠承受800°C的高溫,且不會發(fā)生變形。
【附圖說明】
[0016]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 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 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 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7] 圖1為本發(fā)明耐高溫復合布的結構示意圖。
[0018] 圖1中:
[0019] 1、第一金屬層;2、玻纖布層;3、第二金屬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20]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 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 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21]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耐高溫復合布,包括:玻纖布層2;玻纖布層2兩側分別設 置有第一金屬層1和第二金屬層3。
[0022] 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將金屬層引入耐高溫復合布中,使得復合布具有優(yōu)異的耐 高溫性能,能夠承受800°C的高溫,且不會發(fā)生變形。
[0023] 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當第一金屬層1和第二金屬層3為銅、鋁或錫,制備得到的耐 高溫復合布不僅耐高溫性能高,而且成本低。
[0024] 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當玻纖布層2的厚度為0.1~0.5mm,第一金屬層1和第二金 屬層3的厚度均為0.002~0.004mm時,該耐高溫復合布的強度高、柔韌性好。
[0025] 本發(fā)明提供的耐高溫復合布能夠用在防火簾上具有隔熱、防潮、隔音、防火和易于 清洗等優(yōu)點,而且柔軟性好。
[0026]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耐高溫復合布的生產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0027] 1)將金屬基材進行放卷;
[0028] 2)在步驟1)得到的金屬基材表面進行電暈處理,并鋪設玻纖布層2,得到兩層結構 復合布;
[0029] 3)將步驟2)得到的兩層結構復合布放入真空室,并使真空室保持真空環(huán)境,同時 將真空室的溫度加熱到1400°C以上,使金屬基材熔化,熔化后的金屬能夠透過玻纖布層2的 縫隙分布在玻纖布層2兩側,進而得到第一金屬層1和第二金屬層3,冷卻即得到耐高溫復合 布。
[0030]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制備得到的耐高溫復合布,具有非常高的強度、透氣性和柔韌 性。在本發(fā)明中,通過對金屬基材進行電暈處理,可以使玻纖布層2直接貼合在金屬基材兩 側,避免了玻纖布層2脫落導致無法完成后續(xù)工序。
[0031] 在本發(fā)明中,為了使制備得到的耐高溫復合布具有優(yōu)異的粘合強度,兩層結構復 合布需要在真空條件下進行進一步加熱復合;通過將金屬基材在1400°c以上加熱熔化,熔 化后的金屬可以透過玻纖布層2從而使熔融金屬透過玻纖布,分散在玻纖布兩側,進而得到 第一金屬層1和第三金屬層3,冷卻即得到耐高溫復合布。
[0032] 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為了使金屬基材更好的貼合在玻纖布層2上,玻纖布層2表 面需要進行除毛和脫蠟處理。
[0033]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為了使制備得到的耐高溫復合布的厚度均一,且保證耐高 溫復合布的質量,冷卻后還需要將三層結構復合布進行測厚、展開和收卷。
[0034] 在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中,金屬基材的表面張力不小于15達因時,金屬基材與玻纖布 層2之間具有優(yōu)異的貼合效果。
[0035]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提供耐高溫復合布及其生產工 藝進行詳細地描述,但不能將它們理解為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0036] 實施例1
[0037]將銅基材進行放卷,同時對其進行除毛和脫蠟處理;并將處理好的銅基材進行電 暈處理,當銅基材表面張力為15達因時,在其表面鋪設玻纖布層2,即得到兩層結構復合布; 將兩層結構復合布放入真空室,使真空室內的真空度保持在lKPa以下,同時增加真空室內 的溫度到1400°C,使銅熔化,冷卻后對復合布進行測厚,使銅層的厚度為0.004mm,玻纖布層 2的厚度為0.5m,然后再進行展平、收卷,即得到耐高溫復合布。
[0038] 對得到的耐高溫復合布進行拉伸強度測試;測試后,再將耐高溫復合布放入800°C 的試驗爐中30min,冷卻后,耐高溫復合布沒有發(fā)生變形,對其再進行拉伸強度測試,測試結 果如表1所示。
[0039] 實施例2
[0040]將鋁基材進行放卷,同時對其進行除毛和脫蠟處理;并將處理好的銅基材進行電 暈處理,當銅基材表面張力為20達因時,在其表面鋪設玻纖布層2,即得到兩層結構復合布; 將兩層結構復合布放入真空室,使真空室內的真空度保持在lKPa以下,同時增加真空室內 的溫度到1500°C,使銅熔化,冷卻后對復合布進行測厚,使鋁層的厚度為0.002mm,玻纖布層 2的厚度為0. lm,然后再進行展平、收卷,即得到耐高溫復合布。
[0041] 對得到的耐高溫復合布進行拉伸強度測試;測試后,再將耐高溫復合布放入800°C 的試驗爐中30min,冷卻后,耐高溫復合布沒有發(fā)生變形,對其再進行拉伸強度測試,測試結 果如表1所示。
[0042] 實施例3
[0043]將錫基材進行放卷,同時對其進行除毛和脫蠟處理;并將處理好的銅基材進行電 暈處理,當銅基材表面張力為18達因時,在其表面鋪設玻纖布層2,即得到兩層結構復合布; 將兩層結構復合布放入真空室,使真空室內的真空度保持在lKPa以下,同時增加真空室內 的溫度到1500°C,使銅熔化,冷卻后對復合布進行測厚使,錫層的厚度為0.003mm,玻纖布層 2的厚度均為0.3m,然后再進行展平、收卷,即得到耐高溫復合布。
[0044] 對得到的耐高溫復合布進行拉伸強度測試;測試后,再將耐高溫復合布放入800°C 的試驗爐中30min,冷卻后,耐高溫復合布沒有發(fā)生變形,對其再進行拉伸強度測試,測試結 果如表1所示。
[0045] 對實施例1~3得到的耐高溫復合布通過膠帶檢測法進行附著力測試,即將長15~ 20cm,寬0.5-linch的3M膠帶貼合在耐高溫復合布上并將其壓平,然后以均勻的速度將膠帶 剝離,觀察并估計被剝離的面積,面積小于3%為一級、小于5%為二級、大于8%為三級,具 體數據見表1。
[0046] 表1實施例1~3的耐高溫復合布的拉伸強度和附著力數據結果
[0048]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對所公 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 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 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 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性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 圍。
【主權項】
1. 一種耐高溫復合布,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纖布層(2);所述玻纖布層(2)兩側分別設 置有第一金屬層(1)和第二金屬層(3)。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溫復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屬層(1)和所述第二金 屬層(3)為銅、鋁或錫。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耐高溫復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纖布層(2)的厚度為0.1~ 0.5mm,所述第一金屬層(1)和所述第二金屬層(3)的厚度均為0.002~0.004mm。4. 一種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耐高溫復合布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驟: 1) 將金屬基材進行放卷; 2) 在步驟1)得到的金屬基材表面進行電暈處理,并鋪設玻纖布層(2),得到兩層結構復 合布; 3) 將步驟2)得到的兩層結構復合布放入真空室,并使真空室保持真空環(huán)境,同時將真 空室的溫度加熱到1400°C以上,使金屬基材熔化,熔化后的金屬能夠透過玻纖布層的縫隙 分布在所述玻纖布層(2)兩側,進而得到第一金屬層(1)和第二金屬層(3),冷卻即得到耐高 溫復合布。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1)之后還包括將玻纖布層(2)進行 表面除毛和脫蠟。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冷卻后還包括將三層結構復 合布進行測厚、展平和收卷,即得到耐高溫復合布。7.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暈處理后,所述金屬基材的表面 張力不小于15達因。
【文檔編號】B32B15/20GK106003921SQ201610324447
【公開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7日
【發(fā)明人】楊亞兵
【申請人】任丘市天波玻纖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