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梯用部件的吊升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例如建筑物的升降通路內安裝如拴繩部件(rope hitch) 這樣的電梯用部件時所使用的吊升裝置。
背景技術:
在建筑物的升降通路內設置電梯時,伴隨有在升降通路中安裝各種電 梯用部件的作業(yè)。作為電梯用部件,已知例如有轎廂驅動用的巻揚機、各 種滑輪類和拴繩部件等多種多樣的部件。其中,關于像巻揚機這樣的重量 超過lOOKg的重物,考慮安裝時的作業(yè)效率,使用例如日本特開2004— 331348號公報中所示的專用的巻揚裝置來在升降通路內進行吊升。
另一方面,關于比巻揚機輕的電梯用部件,當前都是依靠作業(yè)人員的 人力來進行安裝操作。但是,即便是輕的電梯用部件,其中也存在重量超 過40Kg的電梯用部件。若以操作人員的人力作業(yè)來舉起這種電梯用部件, 操作人員的負擔就很重。因此,作業(yè)伴有危險,并且作業(yè)效率也大幅度降 低,延長了電梯安裝所需的工程時間。
特別是在升降通路的頂部不具有機械室的無機房電梯中,許多都是在 升降通路的頂部附近安裝像拴繩部件和控制盤這樣的比較重的電梯用部 件。在升降通路的頂部,由于距升降通路的頂棚面的距離很近,作業(yè)人員 很難采取舉起電梯用部件的姿勢。換言之,在升降通路的頂部附近設立腳 手架來安裝電梯用部件的情況下,不能充分確保腳手架到頂棚面的距離, 從而限制了操作空間。
因此,在升降通路的頂部附近,作業(yè)人員必須要通過半身的活動來舉 起電梯用部件。其結果,若是在能采取自由姿勢的地面上,即使是例如重 量30Kg左右的電梯用部件,也能夠比較容易地舉起,但是在升降通路的頂部附近,就成為很難的事情。這樣,作業(yè)人員的負擔就非常大,不可否認 作業(yè)效率大幅度地降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種能夠容易地沿著升降通路吊升電梯用部 件,能夠改善安裝電梯用部件時的作業(yè)效率的吊升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吊升裝置,具有 滑輪裝置,安裝在構筑物的升降通路中,具有自由旋轉的滑輪;巻揚 機(hoist),設置在上述升降通路內,位于上述滑輪裝置的下方,具有可放 出和拉進的吊索。
其特征在于,從上述巻揚機向上述升降通路內放出的吊索,經由上述 滑輪引到上述滑輪裝置的下方,并且,在上述吊索的放出端連結用于安裝 在上述升降通路中的電梯用部件,通過向上述巻揚機中拉進上述吊索,沿 著上述升降通路吊升上述電梯用部件。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方式涉及的吊升裝置具有
第一滑輪裝置,安裝在構筑物的升降通路中,具有自由旋轉的滑輪; 第二滑輪裝置,配置在上述升降通路內,位于上述第一滑輪裝置的下方, 具有自由旋轉的滑輪;收容部,被支承在上述第二滑輪裝置上,收容用于 安裝在上述升降通路中的電梯用部件;巻揚機,設置在上述升降通路內, 位于上述第一滑輪裝置的下方,具有可放出和拉進的吊索。
其特征在于,從上述巻揚機向上述升降通路內放出的上述吊索,經由 上述滑輪引到上述第一滑輪裝置的下方,并且,通過將上述吊索的放出端 與上述第一滑輪裝置連結,由此在上述吊索中的位于上述放出端和上述滑 輪之間的部分,形成向上述第一滑輪裝置的下方垂下的支承部,通過將上 述吊索的支承部巻繞在上述滑輪上,就將上述第二滑輪裝置支承在上述吊 索的支承部,通過上述巻揚機拉進上述吊索,上述收容部就與上述第二滑 輪裝置一起沿著上述升降通路上升。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另外的實施方式涉及的吊升裝置具有一對滑輪裝置,分別安裝在沿著構筑物的升降通路豎起的一對導軌上, 具有自由旋轉的滑輪;巻揚機,設置在上述升降通路內,位于上述一個滑
輪裝置的下方,具有可放出和拉進的吊索。
其特征在于,通過將從上述巻揚機放出的上述吊索經由一個滑輪裝置 的滑輪引到上述滑輪裝置的下方,并且,將上述吊索的放出端經由另一個 滑輪裝置的滑輪,固定在另一個滑輪裝置的下方的位置,由此在上述吊索 中的位于上述一對滑輪裝置之間的部分,形成向上述滑輪裝置的下方垂下 的支承部,
通過將上述吊索的支承部繞在上述電梯用部件上所安裝的滑輪上,就 將用于安裝在上述升降通路中的電梯用部件支承在上述吊索上,通過上述 巻揚機拉進上述吊索,上述電梯用部件就沿著上述升降通路上升。
根據本發(fā)明,能夠在升降通路中設置電梯時,沿著升降通路容易地吊 升電梯用部件。從而,保證安裝電梯用部件時的作業(yè)效率良好。
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電梯用部件的吊升裝置的正視圖。
圖2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吊升裝置的滑輪裝置的斜視圖。 圖3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電梯用部件的吊升裝置的正視圖。 圖4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在導軌上安裝吊升裝置的螺旋 千斤頂?shù)闹С信_的斜視圖。
圖5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電梯用部件的吊升裝置的正視圖。 圖6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的吊升裝置的導向構件的俯視圖。 圖7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電梯用部件的吊升裝置的正視圖。 圖8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的電梯用部件的吊升裝置的正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圖1和圖2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作為構筑物的建筑物B具有升降通路1。在升降通路1
7的內部配置有引導電梯轎廂升降的導軌2。導軌2沿著升降通路1垂直豎起。 在升降通路1的壁面上固定有托架3,將導軌2通過多個軌道夾4支撐在托 架3上。
導軌2的頂部2a接近升降通路1的頂棚面la。在導軌2的頂部2a安 裝有滑輪裝置7?;喲b置7具有第一支承板8、第二支承板10和一對滑 輪lla、 llb。
如圖2所示,第一支承板8垂直于導軌2向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支承 板8由例如具有水平板8a和垂直板8b的截面L字形的角鋼構成。第二支 承板10是平整的細長板,垂直于導軌2在水平方向延伸。通過一對軸部件 9a、 9b,將第二支承板10支承在第一支承板8的垂直板8b上,并且與垂 直板8b相對。
滑輪lla、 lib設在第一支承板8的垂直板8b和第二支承板10之間, 并且自由旋轉地支承在上述軸部件9a、 9b的上面。 一個的滑輪lla位于第 一和第二支承板8、 1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一端。另一個滑輪llb位于第一 和第二支承板8、 IO的沿著長度方向的另一端。因此,滑輪lla、 llb在第 一和第二支承板8、 IO的長度方向上相互分開。
第一支承板8通過作為連接工具的多個軌道夾12固定在導軌2的頂部 2a上。根據本實施方式,第一支承板8的沿著其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分被固 定在導軌2的頂部2a上。因此,從一個滑輪lla到導軌2的頂部2a的距離 和從另一個滑輪lib到導軌2的頂部2a的距離相等。
如圖1所示,通過鉤15,與位于滑輪裝置7下方的托架3連結著巻揚 機14。巻揚機14具有可放出和拉進的吊索16。從巻揚機14向上放出的吊 索16,從滑輪裝置7的一個滑輪lla繞向另一個滑輪lib繞在滑輪lla、 lib 上。吊索16的放出端經由另一個滑輪llb引到滑輪裝置7的下方。在吊索 16的放出端安裝著鉤環(huán)17。
下面,對于沿著升降通路1吊升電梯用部件的一例的拴繩部件18的過 程進行說明。
首先,最初從巻揚機14放出吊索16,使位于該放出端上的鉤環(huán)17下降到升降通路1內的預定位置上。在該狀態(tài)下,使用鉤式工具19向鉤環(huán)17 連結拴繩部件18。接著,向巻揚機14拉進吊索16,沿著升降通路1往上 拉拴繩部件18。在將拴繩部件18往上拉到了升降通路1內的規(guī)定位置上后, 將拴繩部件18安裝在升降通路1中。在對升降通路1安裝拴繩部件18結 束之后,從拴繩部件18上卸下吊索16。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將從巻揚機14向上放出的吊索16,經由 位于導軌2的頂部2a的滑輪裝置7,引到滑輪裝置7的下方。因此,通過 向巻揚機14拉進吊索16,就能夠容易地將與吊索16的放出端連結的拴繩 部件18吊升到升降通路1的頂棚面la的附近。
從而,在需要將拴繩部件18安裝在升降通路1的頂部附近時,能夠高 效且容易地進行拴繩部件18的安裝操作。從而,能夠減輕操作人員的負擔, 縮短電梯設置所需的工程時間。
本發(fā)明不特定于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圖3和圖4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二 實施方式。
第二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點在于,將滑輪裝置7通過螺旋 千斤頂23頂在升降通路1的頂棚面la上,除此以外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 式相同。因此,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在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分標 注相同的參考標記,省略其說明。
螺旋千斤頂23是頂舉機構的一例,具有如圖4所示的支承臺24。支承 臺24具有平整的支承板25和一對定位片26a、 26b。支承板25具有一對通 孔27a、 27b和與導軌2的上端相對的下表面。通孔27a、 27b貫通支承板 25,并且相互之間留有間隔來排列。定位片26a、 26b安裝在支承板25的 下表面上,相互之間留有間隔來平行排列。定位片26a與定位片26b之間 的間隔大于導軌2的刃部2b的厚度尺寸。另外,定位片26a、 26b位于通 孔27a、 27b之間。
如圖3所示,在通孔27a、 27b中分別插入螺栓30。在各螺栓30的中 間部分擰進螺母31。螺母31掛在支承板25的上表面上。這樣,就將螺栓 30以豎起的狀態(tài)保持在支承板25上。下面,關于使用螺旋千斤頂23將滑輪裝置7安裝在導軌2的頂部2a 上的過程進行說明。
首先,最初,將支承臺24的支承板25載置在導軌2的上端上面。這 時,在位于支承板25下表面上的定位片26a、 26b之間插入導軌2的刃部 2b,決定支承臺24在導軌2上的位置。
接著,在支承板25的插孔27a、 27b中分別插入具有螺母32的螺栓30。 通過螺母31掛在支承板25的上表面上,將螺栓30以豎起的狀態(tài)保持在支 承板25上。接著,將滑輪裝置7的第一支承板8的水平板8a載置在螺栓 30的上端上面。這樣,水平板8a的沿著長度方向的中間部分就碰到螺栓 30的上端,滑輪裝置7被水平地支承在導軌2上。
在該狀態(tài)下,將從巻揚機14放出的吊索16繞在滑輪裝置7的滑輪lla、 lib上。接著,用工具將各螺栓30的螺母31向緊固方向旋轉。通過該旋轉, 螺栓30相對于支承板25上升,頂升滑輪裝置7。 一頂升滑輪裝置7,第一 支承板8的水平板8a就碰到升降通路1的頂棚面la。另外, 一使螺母31 向緊固方向旋轉,水平板8a就被規(guī)定壓力頂在頂棚面la上。
其結果,就通過螺旋千斤頂23,將滑輪裝置7牢固地固定在導軌2的 上端與升降通路1的頂棚面la之間。
在把滑輪裝置7在升降通路1上固定結束之后,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同樣,從巻揚機14放出吊索16,使鉤環(huán)17沿著升降通路1下降。在使用 鉤式工具19與鉤環(huán)17連結了拴繩部件18之后,通過向巻揚機14拉進吊 索16,將拴繩部件18往上拉到升降通路1內的規(guī)定位置上。在該狀態(tài)下將 拴繩部件18安裝到升降通路1中。在對升降通路1安裝拴繩部件18結束 之后,從拴繩部件18卸下吊索16。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用螺旋千斤頂23將位于導軌2頂部2a 上的滑輪裝置7頂在了升降通路1的頂棚面la上。因此,能夠將滑輪裝置 7牢固地安裝在升降通路1的頂棚面la上。與此同時,由于滑輪裝置7上 升到與升降通路1的頂棚面la相接的位置上,因此,能夠將拴繩部件18 吊升到比升降通路1高的位置上。圖5和圖6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
第三實施方式與第一實施方式的不同點在于,在導軌2的刃部2b裝有 導向構件35,除此以外的結構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因此,在第三實施方 式中,在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部分標注相同的參考標記,省略其說明。
如圖6所示,導向構件35具有外殼36。外殼36構成為大致矩形的筒 狀,包圍著導軌2的刃部2b。在外殼36的內部收容有一對導塊38a、 38b 和第一輥39。導塊38a、 38b相對,中間夾著導軌2的刃部2b,并且分別 通過彈簧37a、 37b與刃部2b彈性接觸。第一輥39與刃部2b的前端緣滾 動接觸。
在外殼36的外面支承著一對第二輥40a、 40b。第二輥40a、 40b夾住 刃部2b的根部,同時與刃部2b的根部滾動接觸。從而,導向構件35通過 導塊38a、 38b、第一輥39和第二輥40a、 40b支承在導軌2的刃部2b上, 并且可沿著導軌2平滑地移動。
在導軌2的頂部2a安裝滑輪裝置7之前,從導軌2頂部2a的方向向刃 部2b安裝導向構件35。
另外,在導向構件35的外殼36的正面,通過銷42可轉動地支承著連 結板41。連結板41的前端通過銷43與拴繩部件18連結。
在第三實施方式中,要吊升拴繩部件18,就從巻揚機14放出吊索16, 使鉤環(huán)17沿著升降通路1下降。在該狀態(tài)下,使用鉤式工具19,與鉤環(huán) 17連結拴繩部件18。這時,在拴繩部件18的一部分上,通過銷43可轉動 地連結導向構件35的連結板41。最好連結板41位于鉤式工具19的下方, 并且在充分離開鉤式工具19的位置上與拴繩部件18連結。
在與拴繩部件18連結了導向構件35的連結板41之后,向巻揚機14 拉進吊索16。這樣,就沿著升降通路1往上拉拴繩部件18。與拴繩部件18 連結的導向構件35跟著拴繩部件18的拉升而沿著導軌2上升。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利用沿著導軌2移動的導向構件35來限 制拴繩部件18橫向的移動。因此,能夠抑制沿著升降通路1往上拉拴繩部件18時的拴繩部件18的搖動。這樣,就能夠以穩(wěn)定的姿勢安全地吊升拴 繩部件18到升降通路1的頂部附近。 圖7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
在第四實施方式中,通過與第二實施方式同樣的螺旋千斤頂23,在導 軌2的頂部2a安裝有第一滑輪裝置7。第一滑輪裝置7成為基本與第一實 施方式的滑輪裝置7類似的結構。
具體地說,第一滑輪裝置7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板8、 10的一端具有一 個滑輪lla?;唋la通過軸部件9a自由旋轉地支承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板8、 10上。在第一和第二支承板8、 IO的另一端不存在滑輪,僅設有軸部件9b。
如圖7所示,將從巻揚機14向上放出的吊索16繞在第一滑輪裝置7 的滑輪lla上。吊索16的放出端與軸部件9b連結。吊索16中的跨在滑輪 lla和軸部件9b之間的部分,形成了向第一滑輪裝置7的下方以大致U字 形垂下的支承部44。
在吊索16的支承部44上設有第二滑輪裝置45。第二滑輪裝置45具有 在水平方向延伸的細長的支承板46和自由旋轉地支承在支承板46上的一 對滑輪47a、 47b。 一個滑輪47a位于支承板46的沿著長度方向的一端。另 一個滑輪47b位于支承板46的沿著長度方向的另一端。
如圖7所示,吊索16的支承部44通過了第二滑輪裝置45的滑輪47a、 47b的下面。因此,第二滑輪裝置45被吊索16的支承部44水平地支承, 并且在升降通路1內位于第一滑輪裝置7的下方。
在第二滑輪裝置45的支承板46上,通過一對吊具48a、 48b懸掛著收 容箱49。收容箱49是收容部的一例。將要安裝在升降通路1中的比較小型 的多個電梯用部件50可取出地收容在收容箱49中。
在第四實施方式中,要吊升電梯用部件50,就從巻揚機14放出吊索 16,使第二滑輪裝置45下降到升降通路1內的規(guī)定位置上。在該狀態(tài)下, 在從第二滑輪裝置45懸掛下來的收容箱49中收容電梯用部件50。
在收容箱49中收容了電梯用部件50之后,向巻揚機14中拉進吊索16。 這樣,第二滑輪裝置45就保持著水平姿勢,與收容箱49 一起沿著升降通路1拉升起來。
根據第四實施方式,能夠容易地將收容在收容箱49中的電梯用部件50 吊升到升降通路1的頂部附近。因此,通過從收容箱49取出電梯用部件50, 就能夠將該電梯用部件50安裝在升降通路1的頂部附近。
圖8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
根據第五實施方式,在升降通路1的內部配置有轎廂用的導軌52a和 平衡錘用的導軌52b。導軌52a、 52b沿著升降通路1垂直豎起,并且在升 降通路1內相鄰。轎廂用的導軌52a通過托架53支承在升降通路1的壁面 上。平衡錘用的導軌52b通過托架54支承在升降通路1的壁面上。
在導軌52a、 52b的頂部分別安裝有滑輪裝置7?;喲b置7具有與第 一實施方式的滑輪裝置7相同的結構。
托架53、 54分別位于滑輪裝置7的下方。在對應于轎廂用導軌52a的 托架53上連接有巻揚機14。將從巻揚機14向上放出的吊索16繞在了與轎 廂用導軌52a對應的滑輪裝置7的滑輪lla、 llb上之后,再繞在與平衡錘 用導軌52b對應的滑輪裝置7的滑輪lla、 llb上。換言之,吊索16在升降 通路1內跨在滑輪裝置7、 7之間。將吊索16的放出端引到與平衡錘用導 軌52b對應的滑輪裝置7的下方,然后與托架54連結。
如圖8所示,吊索16中的跨在一對滑輪裝置7、 7之間的部分,形成 了向滑輪裝置7、 7的下方以大致U形垂下的支承部55。在吊索16的支承 部55上,支承著電梯用部件的一例的橫梁60。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橫梁 60上可拆卸地支承著一對滑輪62a、 62b。 一個滑輪62a位于橫梁60的沿著 長度方向的一端。另一個滑輪62b位于橫梁60的沿著長度方向的另一端。 吊索16的支承部55跨在滑輪62a和62b之間,繞在滑輪62a、 62b上,水 平地支承著橫梁60。
在第五實施方式中,要在升降通路1內吊升橫梁60,就將吊索16的支 承部55巻繞在橫梁60上所安裝的滑輪62a、 62b上。在該狀態(tài)下,向巻揚 機14中拉進吊索16。這樣,橫梁60就保持著水平姿勢的狀態(tài)下沿著升降 通路1拉升起來。在橫梁60到達了升降通路1內的規(guī)定位置上的時候,停止驅動巻揚機14,將橫梁60安裝在升降通路1中。在對升降通路1安裝橫 梁60結束了的時候,從橫梁60的滑輪62a、 62b卸下吊索16。
根據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由于在導軌52a、 52b的頂部分別安裝著 滑輪裝置7,因此,能夠容易地將橫梁60吊升到到達升降通路l的頂棚面 la的位置上。因此,在接近升降通路1的頂棚面la的位置上安裝橫梁60 時的作業(yè)效率提高。
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第一至第五實施方式,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 的范圍內做出各種各樣的變更來實施。
例如,在導軌頂部安裝滑輪裝置的方式不限于軌道夾。也可以取代軌 道夾,在導軌上預先形成插孔,通過將插入到該插孔中的螺栓旋入到滑輪 裝置中,來在導軌上固定滑輪裝置。
另外,也可以在升降通路的壁面上安裝滑輪裝置,在吊升或安裝例如 電梯的大門時利用滑輪裝置。
工業(yè)實用性
本發(fā)明能夠在構筑物的升降通路內安裝例如拴繩部件和/或橫梁這樣的 電梯用部件時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吊升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滑輪裝置(7),安裝在構筑物的升降通路(1)中,具有自由旋轉的滑輪(11a、11b);卷揚機(14),設置在上述升降通路(1)內,位于上述滑輪裝置(7)的下方,具有可放出和拉進的吊索(16);從上述卷揚機(14)向上述升降通路(1)內放出的吊索(16),經由上述滑輪(11a、11b)被引到上述滑輪裝置(7)的下方,并且,在上述吊索(16)的放出端連結用于安裝在上述升降通路(1)中的電梯用部件(18),通過向上述卷揚機(14)中拉進上述吊索(16),沿著上述升降通路(1)吊升上述電梯用部件(18)。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吊升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輪裝置(7) 安裝在沿著上述升降通路(1)豎起的導軌(2)的頂部(2a)。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吊升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輪裝置(7) 通過連接工具(12)固定在上述導軌(2)的頂部(2a)。
4、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吊升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導軌(2)的頂 部(2a)與上述升降通路(1)的頂棚面(la)接近,通過頂舉機構(23), 將上述滑輪裝置(7)頂在上述頂棚面(la)。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吊升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具有可沿著上述導 軌(2)移動的導向構件(35),上述電梯用部件(18)與上述導向構件(35) 連結,并且,在上述電梯用部件(18)上升時,上述導向構件(35)跟著 上述電梯用部件(18)沿著上述導軌(2)上升。
6、 一種吊升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滑輪裝置(7),安裝在構筑物的升降通路(1)中,具有自由旋轉 的滑輪(lla);第二滑輪裝置(45),配置在上述升降通路(1)內,位于上述第一滑 輪裝置(7)的下方,具有自由旋轉的滑輪(47a、 47b);收容部(49),被支承在上述第二滑輪裝置(45)上,收容用于安裝在上述升降通路(1)中的電梯用部件(50);巻揚機(14),設置在上述升降通路(1)內,位于上述第一滑輪裝置(7)的下方,具有可放出和拉進的吊索(16),從上述巻揚機(14)向上述升降通路(1)內放出的上述吊索(16), 經由上述滑輪(lla)引到上述第一滑輪裝置(7)的下方,并且,通過將 上述吊索(16)的放出端與上述第一滑輪裝置(7)連結,在上述吊索(16) 中的位于上述放出端和上述滑輪(lla)之間的部分,形成向上述第一滑輪 裝置(7)的下方垂下的支承部(44),通過將上述吊索(16)的支承部(44) 繞在上述滑輪(47a、 47b)上,將上述第二滑輪裝置(45)支承在上述吊 索(16)的支承部(44)上,通過上述巻揚機(14)拉進上述吊索(16), 上述收容部(49)與上述第二滑輪裝置(45) —起沿著上述升降通路(1) 上升。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吊升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滑輪裝置(7) 安裝在沿著上述升降通路(1)豎起的導軌(2)的頂部(2a)。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吊升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導軌(2)的頂 部(2a)與上述升降通路(1)的頂棚面(la)接近,通過頂舉機構(23), 將上述第一滑輪裝置(7)頂在上述頂棚面(la)。
9、 一種吊升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對滑輪裝置(7、 7),分別安裝在沿著構筑物的升降通路(1)豎起 的一對導軌(52a、 52b)上,具有自由旋轉的滑輪(lla、 lib);巻揚機(14),設置在上述升降通路(1)內,位于上述一個滑輪裝置 (7)的下方,具有可放出和拉進的吊索(16),通過將從上述巻揚機(14)放出的上述吊索(16)經由一個滑輪裝置 (7)的滑輪(lla、 lib)引到上述滑輪裝置(7)的下方,并且,將上述吊 索(16)的放出端經由另一個滑輪裝置(7)的滑輪(lla、 llb),固定在另 一個滑輪裝置(7)的下方的位置,由此在上述吊索(16)中的位于上述一 對滑輪裝置(7、 7)之間的部分,形成向上述滑輪裝置(7、 7)的下方垂 下的支承部(55),通過將上述吊索(16)的支承部(55)繞在上述電梯用部件(50)上 所安裝的滑輪(62a、 62b)上,將用于安裝在上述升降通路(1)中的電梯 用部件(50)支承在上述吊索(16)上,通過上述巻揚機(14)拉進上述 吊索(16),上述電梯用部件(50)沿著上述升降通路(1)上升。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吊升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滑輪裝置(7、 7)分別安裝在上述導軌(52a、 52b)的頂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吊升裝置,具有滑輪裝置(7),安裝在升降通路(1)中,具有自由旋轉的滑輪(11a、11b);卷揚機(14),設置在升降通路(1)內,位于滑輪裝置(7)的下方,具有可放出和拉進的吊索(16)。從卷揚機(14)向升降通路(1)內放出的吊索(16),經由滑輪(11a、11b)引到滑輪裝置(7)的下方。與吊索(16)的放出端連結有用于安裝在升降通路(1)中的電梯用部件(18)。通過向卷揚機(14)中拉進吊索(16),沿著升降通路(1)吊升起電梯用部件(18)。
文檔編號B66B7/00GK101432215SQ20078001488
公開日2009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27日
發(fā)明者高村尚宏 申請人:東芝電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