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纜索結構的隔減振支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纜索結構的隔減振支架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屬于電力工程設備領域,涉及一種纜索結構的電纜隔減振支架。
[0003]
【背景技術】
[0004]支架在振動環(huán)境中承重時,特別是支撐如高壓電力電纜等長度較大的柔性結構,將遭受面內和支架間的縱向面外的三向振動作用,這不僅會影響被支撐結構的穩(wěn)定、性能和安全,而且會加大支架的應力和變形,造成支架根部的斷裂或疲勞破壞。然而,由于實際工程的需求和使用條件的要求,支架的形式一般簡單實用,冗余度低;所以,在振源的影響下,支架的節(jié)點(根部)必然會發(fā)生斷裂或疲勞破壞。因此,對于此類環(huán)境下的支架必須采取措施減小振動響應,通過耗能控制振動位移,提升結構冗余度。
[0005]
【發(fā)明內容】
[0006]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調彈簧初始位移保證平衡位置處無拉應力,具有限位功能和耗能減振控制振動響應作用,提升結構冗余度,從而保證被支撐結構的穩(wěn)定、安全的纜索結構的隔減振支架,解決了支架的斷裂或疲勞破壞問題。
[0007]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纜索結構的隔減振支架,包括T形的支撐件、設置在所述支撐件腹板上側的隔振器和腹板下側的可調組合減震器,所述可調組合減震器包括液壓減震器、套在所述液壓減震器外部的彈簧和調控螺母,所述調控螺母設置在彈簧一端。
[0008]進一步的,所述的隔震器用以在上側安裝被支撐結構。
[0009]進一步的,所述調控螺母與液壓減震器外部螺紋連接,并通過螺紋旋轉帶來的位移調整彈簧的位置,所述液壓減震器一端采用連接支座與支撐件腹板下側連接,另一端與支撐件翼板內側連接。
[0010]進一步的,所述的隔振器包括隔振器上板、隔振器下板和設置在二者之間的橡膠隔振墊,隔振器通過隔振器下板上的固定孔和隔振器上板上具有限位功能的導向槽安裝在支撐件腹板上側。
[0011]進一步的,所述的調控螺母能固定彈簧并調節(jié)彈簧的初始位移,使平衡位置處支撐件根部無拉應力,能保證彈簧提供剛度和恢復力。
[0012]本發(fā)明中,可調組合減震器包括液壓減震器、套在所述液壓減震器外部的彈簧和調控螺母,兩端采用連接支座與支撐件相連保證組合減振器面內減振性能,彈簧提供支撐力、剛度和恢復力,液壓減振器起著緩沖、耗能減振和控制振幅的作用,通過耗能來控制位移,調控螺母起固定彈簧、控制彈簧初始位移保證平衡位置處支撐件根部無拉應力以及拆卸的作用;隔振器布置在支撐件翼緣之上與被支撐結構一起固定與支撐件上,具有剪切變形和耗能減小支撐件間作用引起的縱向面外振動,且具過大變形限位功能;該纜索結構的隔減振支架解決了支撐件面內以及面外三向振動響應導致支撐件根部斷裂或長期疲勞破壞的問題,保障了被支撐結構的穩(wěn)定、性能和安全。
[0013]本發(fā)明支架具有支撐件面內和支撐件間作用引起的面外三向減振作用,面內和面外減振措施相互獨立,分工明確,損壞時互不影響。能夠降低面內和面外三向振動響應、減小斷裂以及疲勞破壞,可應用在地鐵、隧道、橋梁等有長期振源影響結構中,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和使用價值。
[0014]有益效果: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采用的可調組合減振器,較現(xiàn)有僅用隔振器、隔振墊或液壓減振器減振的裝置而言,不僅完全沒有破壞支撐件的結構,反而提升了結構的冗余度,提高了支撐結構的性能,而且減振措施失效時不影響支撐件的工作。
[0015]2.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采用的可調組合減振器,較現(xiàn)有減振器或避震器而言,彈簧的初始位移(初始受力)能根據(jù)實際需要通過調控螺母調整,實現(xiàn)平衡位置處支撐件根部無拉應力,而且調控螺母可實現(xiàn)構件拆卸,便于更換或檢修。
[0016]3.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采用的隔振器,較現(xiàn)有隔振器而言,在保證了變形耗能能力的同時具備限位功能,保證過大振動下的耗能減振作用和裝置的安全性能。
[0017]4.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采用可調組合減振器和隔振器協(xié)同作用,較現(xiàn)有減振措施而言,具有面內和面外三向耗能減振、控制振動位移的功能,解決了支撐件面內以及面外振動引起斷裂以及疲勞破壞的問題,而且各構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好。
[0018]5.結構簡單,組裝拆卸方便,綜合造價低。本發(fā)明中的構件可以在工廠預制,然后現(xiàn)場組裝,無需改變原始結構,有利于加快施工進度、保證質量、減少人工成本和后期維護。
[0019]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圖1的隔振器半剖面示意圖。
[0022]圖3為圖1的可調組合減振器B剖面示意圖。
[0023]圖中有:A.支撐件根部;B.可調組合減振器;1.支撐件;2.被支撐結構;3.隔振器;4.連接支座;5.調控螺母;6.液壓減振器;7.彈簧;8.隔振器上板;9.隔振墊;10.隔振器下板;11.導向槽;12.固定孔;13.螺紋;14.固定槽;15.鎖死件;16.密封層;17.導桿;18.固定活塞;19.油缸;20.帶孔活塞;21.過油孔。
[0024]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實施例和說明書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26]如圖1至3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纜索結構的隔減振支架,包括T形的支撐件1、設置在所述支撐件I腹板上側的隔振器3、腹板下側的可調組合減震器B和連接支座4,可調組合減震器B包括液壓減震器6、套在所述液壓減震器6外部的彈簧7和調控螺母5,所述調控螺母5設置在彈簧7 —端,固定彈簧7和調節(jié)彈簧7初始位移使支撐件根部A在平衡位置處無拉應力,所述液壓減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