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電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池組件。
背景技術:
隨著綠色環(huán)保主題的不斷推進,電動汽車的使用量逐年遞增。動力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儲能裝置之一,為了達到電動汽車所需的電壓及電量,通常通過匯流電路板將多個單體電池進行串并聯(lián)。然而,單體電池的與匯流電路板的連接主要有螺栓連接和焊接兩種方式,螺栓連接是將單體電池螺接到匯流板上,這種電池模組匯流板數量較多,各單體電池的正負極方向跟匯流板的設計有嚴格的對應關系,結構復雜,安裝難度大,維護操作復雜;焊接主要分為電阻焊、激光焊和超聲波焊接,電阻焊會產生大量火花,需要隔離操作,安全性不高,激光焊和超聲波焊接對工藝要求較高,設備成本也較高,不適合生產線裝配,焊接后的電池模組拆裝維護也不方便。
鑒于此,實有必要提供一種新型的電池組件以克服以上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且易于拆卸維修的電池組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池組件,包括單體電池、固定組件及基座組件,所述單體電池的一端具有正極凸起,單體電池還包括外殼,所述外殼靠近所述正極凸起的一端具有外螺紋,所述外殼向所述單體電池的中心軸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安裝槽,所述外殼設置有導軌槽,所述外殼開設有貫穿所述安裝槽與所述導軌槽的通道;所述固定組件包括第一彈性件、滑塊、擋板及滾珠,所述第一彈性件及所述滑塊收容于所述安裝槽內,所述滑塊兩側分別連接所述第一彈性件及所述擋板;所述擋板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塊,所述擋板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導軌槽內且所述擋板穿過所述通道,所述滾珠收容于所述導軌槽內,且所述擋板及導軌槽將滾珠的位置限定;所述基座組件包括基座本體、正極接觸片及第二彈性件,所述基座本體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內壁形成有與所述外螺紋相配合的內螺紋,所述通孔的內壁還形成有滾珠收容槽,所述擋板隨滑塊在安裝槽內移動,擋板離開所述軌道槽時,滾珠沿軌道槽滑動并露出軌道槽,卡入滾珠收容槽;所述正極接觸片收容于所述通孔內,所述單體電池的一端通過外螺紋及內螺紋的配合固定于所述通孔內,所述正極凸起與所述正極接觸片接觸,所述第二彈性件的一端連接所述正極接觸片。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安裝槽為矩形狀,包括頂面及與所述頂面相對的底面,所述導軌槽靠近所述底面且向遠離所述底面的方向延伸,所述通道貫穿所述底面與所述導軌槽,所述安裝槽與所述導軌槽通過所述通道連通。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外殼在所述底面與所述導軌槽之間的位置上設有定位凸塊。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彈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頂面上,所述第一彈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塊上。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滑塊設置有滑動把手,所述滑動把手自所述滑塊的側壁延伸并超出所述安裝槽。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滑動把手與所述滑塊一體成型。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基座本體包括上表面及與所述上表面相對的下表面,所述通孔貫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所述內螺紋靠近所述上表面,所述滾珠收容槽位于所述上表面與所述內螺紋之間。
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彈性件及所述第二彈性件均為彈簧。
本發(fā)明提供的電池組件,通過單體電池與基座組件的螺紋配合及固定組件的與基座組件的配合,簡化了單體電池的連接結構,安裝方便且易于維修拆卸。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電池組件在彈簧處于原長、滾球收容于軌道槽內時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電池組件的單體電池的示意圖。
圖3為圖1中A區(qū)域的放大圖。
圖4為本發(fā)明提供的電池組件在彈簧被壓縮、滾球位于軌道槽口時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技術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本說明書中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是為了限定本發(fā)明。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池組件100,包括單體電池10、固定組件20及基座組件30。
請參閱圖2,所述單體電池10為圓柱狀,且單體電池10的一端具有正極凸起11,所述正極凸起11即單體電池10的正極。單體電池10還包括圓柱形的外殼12,所述外殼12即單體電池10的負極,所述外殼12靠近所述正極凸起11的一端具有外螺紋121。所述外殼12向所述單體電池10的中心軸的方向凹陷形成有安裝槽122,所述安裝槽122為矩形狀,包括頂面1221及與所述頂面1221相對的底面1222。所述外殼12在靠近所述底面1222的位置設置有導軌槽123,所述導軌槽123大致為弧形且向遠離所述底面1222的方向延伸。所述外殼12開設有貫穿所述底面1222與所述導軌槽123的通道124,所述安裝槽122與所述導軌槽123通過所述通道124連通。具體的,所述底面1222與所述導軌槽123之間的外殼12上設有定位凸塊125。
請參閱圖3,所述固定組件20包括第一彈性件21、滑塊22、擋板23及滾珠24。所述第一彈性件2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頂面1221,所述第一彈性件21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塊22,所述第一彈性件21及所述滑塊22收容于所述安裝槽122內。所述擋板2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塊22,所述擋板23的另一端收容于所述導軌槽123內且所述擋板23穿過所述通道124。所述滾珠24收容于所述導軌槽123內,且擋板23及導軌槽123將滾珠24的位置限定。當所述擋板23離開所述導軌槽123時,滾珠24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導軌槽123滑動且可以露出導軌槽123。具體的,所述滑塊22設置有滑動把手221,所述滑動把手221自所述滑塊22的側壁延伸并超出所述安裝槽122。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滑動把手221與所述滑塊22一體成型。具體的,所述第一彈性件21為彈簧。
請再次參閱圖1,基座組件30包括基座本體31、正極接觸片32及第二彈性件33。所述基座本體31包括上表面311及與所述上表面311相對的下表面312,所述基座本體31開設有貫穿所述上表面311及所述下表面312的通孔313,所述通孔313的內壁在靠近所述上表面311的位置形成有內螺紋314,所述內螺紋314可以與所述外螺紋121相互配合。所述通孔313的內壁還形成有滾珠收容槽315,所述滾珠收容槽315位于所述上表面311與所述內螺紋314之間且靠近上表面311。所述正極接觸片32收容于所述通孔313內,且第二彈性件33的一端連接所述正極接觸片32,所述第二彈性件33的另一端連接承載電池組件的匯流板(圖未示)的正極匯流層。所述基座本體31與所述匯流板的負極匯流層相連。具體的,所述第二彈性件33為彈簧。
組裝時,將單體電池10放入基座組件30的通孔313內,旋轉單體電池10,通過單體電池10的外螺紋121與基座組件30的內螺紋314的相互配合將單體電池10與基座組件30旋緊,當定位凸塊125到達所述基座組件30的上表面311時,停止旋轉單體電池10,然后對滑塊22施加外力,將滑塊22向靠近所述頂面1221的方向滑動,此時,第一彈性件21被壓縮,擋板23隨滑塊22向靠近所述頂面1221的方向移動,當擋板23離開所述軌道槽123時,滾珠24沿軌道槽123滑動并露出軌道槽123,露出軌道槽的部分卡入滾珠收容槽315內,此時撤銷對滑塊22的外力,滑塊22在第一彈性件21的彈性恢復力的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擋板23重新封閉導軌槽123。此時,單體電池10與基座組件30鎖緊,單體電池10的正極凸起11與所述基座組件30的正極接觸片32接觸且通過第二彈性件33與匯流板的正極匯流層相連,單體電池10的外殼12(負極)通過外螺紋121及基座本體31的內螺紋314與匯流板的負極匯流層相連,單體電池10與匯流板實現導通。
本發(fā)明提供的電池組件100,通過單體電池10與基座組件30的螺紋配合及固定組件20的與基座組件30的配合,簡化了單體電池10的連接結構,安裝方便且易于維修拆卸。
本發(fā)明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對于熟悉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優(yōu)點和修改,故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本發(fā)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jié)、代表性的設備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示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