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電表箱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75812閱讀:1084來源:國知局
一種電表箱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電表箱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電表箱裝置。



背景技術:

電表箱是用以安裝電力電氣元件的箱體,通常為了增加安全性,防止小孩意外打開電表箱發(fā)生觸電事故,電表箱的位置一般安裝高度較高,這樣對于電表箱內的電力電氣元件的安裝和維護不方便,而且現(xiàn)有的電表箱的安裝都是通過螺栓螺釘安裝,在安裝前需要對墻面進行打孔作業(yè),在電表箱上需要預留安裝孔,因此會對墻面以及電表箱造成損壞,這樣的安裝形式更不利于電表箱的快速安裝和拆卸。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表箱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xiàn)在技術中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的一種電表箱裝置,包括設置在墻面中且端口向右的滑移槽、設置在所述滑移槽上方的所述墻面中的中轉槽、設置在所述中轉槽右端的所述墻面中的收縮槽以及與所述墻面可滑移配合的電表箱,所述滑移槽中設置有頂端伸入到所述中轉槽中且與所述中轉槽和所述滑移槽之間的墻面可旋動配合連接、底端與所述滑移槽的底端部可旋動配合連接的螺狀桿,所述滑移槽中還設置有與所述螺狀桿螺狀配合連接且可在所述滑移槽中上下滑移的滑移塊,所述滑移槽右端端口處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上安置槽和下安置槽,所述上安置槽和下安置槽中分別設置有與所述滑移塊相連的上收縮擋片和下收縮擋片,所述滑移塊中設置有推移槽,所述推移槽右端設置有端口向右且與所述推移槽相通的鎖緊槽,所述推移槽上端可旋動地設置有左右螺狀桿,且所述左右螺狀桿右端與設置在所述推移槽右端部中的第一馬達連接,所述推移槽中可左右滑移地設置有與所述左右螺狀桿螺狀配合連接的推移塊,所述推移塊右端設置有與所述鎖緊槽滑移配合連接的延展段,所述延展段右端設置有向上歪斜的鎖緊柱,所述中轉槽中設置有右端伸入到所述收縮槽中且與所述收縮槽和所述中轉槽之間的墻面可旋動配合連接、左端與設置在所述中轉槽的左端部中的第二馬達連接的中轉桿,所述中轉槽中的所述中轉桿上固定設置有第一錐狀輪,所述螺狀桿的頂端固定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錐狀輪配合連接的第二錐狀輪,所述中轉桿的右端固定設置有收縮盤,所述收縮盤上繞起有進電電纜,所述進電電纜上端與外電連接、下端伸入所述收縮槽的底端部而伸出所述墻面外,所述進電電纜下端設置有卡緊頭且位于所述滑移槽的右端,所述收縮槽的底端部中設置有供所述進電電纜伸入的套圈,所述套圈底部的所述墻面中設置有安置腔,所述電表箱右端面設置有兩扇開門,所述開門中設置有門把手,所述電表箱左端中間位置設置有與所述鎖緊槽配合連接的鎖緊塊,所述鎖緊塊中設置有與所述鎖緊柱配合連接的鎖緊孔,所述鎖緊塊左端的上下兩側設置有導移面,所述電表箱頂端設置有與所述卡緊頭配合連接的卡緊套。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鎖緊槽的深度與所述鎖緊塊的長度相同,所述鎖緊孔的體積與所述鎖緊柱的體積相同,且所述鎖緊孔的歪斜角度與所述鎖緊柱的歪斜角度相同,所述延展段的長度與所述鎖緊槽的深度相同,所述推移塊的長度是所述推移槽長度的一半,所述延展段的長度與所述推移塊的長度相同。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卡緊套的體積與所述安置腔的體積相同且均為圓柱狀。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上收縮擋片和下收縮擋片的寬度相同且分別與所述滑移槽的寬度相同,所述滑移塊的高度是所述滑移槽高度的一半。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錐狀輪和第二錐狀輪體積相同,所述螺狀桿與所述中轉桿直徑相同。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馬達工作驅動左右螺狀桿旋動而使得推移塊左右滑移,推移塊左右滑移的同時帶動延展段左右滑移,延展段左右滑移時鎖緊柱被拉回或推出鎖緊槽,因此方便鎖緊柱插入到鎖緊孔中配合連接,方便電表箱的安裝和拆卸,另外,鎖緊柱和鎖緊孔為歪斜設置,在鎖緊柱插入到鎖緊孔中配合連接后,鎖緊柱不會因為延展段的左右滑移而脫離與鎖緊孔的配合連接,因此延展段左右滑移也會帶動電表箱左右運動以方便將鎖緊塊鎖定在鎖緊槽中,使得電表箱固定安全穩(wěn)定,而卡緊頭與卡緊套卡合連接,能夠使得電表箱與進電電纜快速連接和斷開。

2.通過第二馬達工作的同時驅動中轉桿和螺狀桿旋動,從而在滑移塊上下滑移的同時控制收縮盤旋動以對進電電纜進行收放作業(yè),從而根據(jù)需要來調整電表箱的安裝高度,從而方便對電表箱內的電力電氣元件維護,調整步驟簡單,操作方便,上收縮擋片和下收縮擋片的寬度相同且分別與滑移槽的寬度相同,第一錐狀輪和第二錐狀輪體積相同,螺狀桿與中轉桿直徑相同,從而使得螺狀桿與中轉桿的旋動速度相同,保證了傳動的穩(wěn)定性,通過上收縮擋片和下收縮擋片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灰塵等雜物進入滑移槽中而影響滑移塊的上下滑移,另外通過在收縮槽的底端部中設置供進電電纜伸入的套圈,在套圈底部的墻面中設置安置腔,以便于在進電電纜收放作業(yè)時,防止進電電纜與墻面之間產生磨損。

3.本發(fā)明整體結構較為簡單,安裝成本低,電表箱的固定安全可靠,高度調節(jié)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鎖緊柱插入到鎖緊孔中配合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鎖緊塊插入到鎖緊槽中配合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滑移塊處于滑移槽的最頂端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中電表箱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中電表箱的右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閱圖1-6所示的一種電表箱裝置,包括設置在墻面1中且端口向右的滑移槽3、設置在所述滑移槽3上方的所述墻面1中的中轉槽4、設置在所述中轉槽4右端的所述墻面1中的收縮槽5以及與所述墻面1可滑移配合的電表箱2,所述滑移槽3中設置有頂端伸入到所述中轉槽4中且與所述中轉槽4和所述滑移槽3之間的墻面1可旋動配合連接、底端與所述滑移槽3的底端部可旋動配合連接的螺狀桿31,所述滑移槽3中還設置有與所述螺狀桿31螺狀配合連接且可在所述滑移槽3中上下滑移的滑移塊32,所述滑移槽3右端端口處的上部和下部分別設置有上安置槽301和下安置槽302,所述上安置槽301和下安置槽302中分別設置有與所述滑移塊32相連的上收縮擋片311和下收縮擋片312,所述滑移塊32中設置有推移槽33,所述推移槽33右端設置有端口向右且與所述推移槽33相通的鎖緊槽34,所述推移槽33上端可旋動地設置有左右螺狀桿39,且所述左右螺狀桿39右端與設置在所述推移槽33右端部中的第一馬達38連接,所述推移槽33中可左右滑移地設置有與所述左右螺狀桿39螺狀配合連接的推移塊35,所述推移塊35右端設置有與所述鎖緊槽34滑移配合連接的延展段36,所述延展段36右端設置有向上歪斜的鎖緊柱37,所述中轉槽4中設置有右端伸入到所述收縮槽5中且與所述收縮槽5和所述中轉槽4之間的墻面1可旋動配合連接、左端與設置在所述中轉槽4的左端部中的第二馬達41連接的中轉桿42,所述中轉槽4中的所述中轉桿42上固定設置有第一錐狀輪43,所述螺狀桿31的頂端固定設置有與所述第一錐狀輪43配合連接的第二錐狀輪44,所述中轉桿42的右端固定設置有收縮盤51,所述收縮盤51上繞起有進電電纜52,所述進電電纜52上端與外電連接、下端伸入所述收縮槽5的底端部而伸出所述墻面1外,所述進電電纜52下端設置有卡緊頭53且位于所述滑移槽3的右端,所述收縮槽5的底端部中設置有供所述進電電纜52伸入的套圈55,所述套圈55底部的所述墻面1中設置有安置腔54,所述電表箱2右端面設置有兩扇開門25,所述開門25中設置有門把手26,所述電表箱2左端中間位置設置有與所述鎖緊槽34配合連接的鎖緊塊21,所述鎖緊塊21中設置有與所述鎖緊柱37配合連接的鎖緊孔22,所述鎖緊塊21左端的上下兩側設置有導移面23,所述電表箱2頂端設置有與所述卡緊頭53配合連接的卡緊套24,通過設置的導移面23以便于所述鎖緊塊21順利插入到所述鎖緊槽34中配合連接。

其中,所述鎖緊槽34的深度與所述鎖緊塊21的長度相同,所述鎖緊孔22的體積與所述鎖緊柱37的體積相同,且所述鎖緊孔22的歪斜角度與所述鎖緊柱37的歪斜角度相同,所述延展段36的長度與所述鎖緊槽34的深度相同,所述推移塊35的長度是所述推移槽33長度的一半,所述延展段36的長度與所述推移塊35的長度相同。

其中,所述卡緊套24的體積與所述安置腔54的體積相同且均為圓柱狀,從而方便所述卡緊套24插入到所述安置腔54中配合連接。

其中,所述上收縮擋片311和下收縮擋片312的寬度相同且分別與所述滑移槽3的寬度相同,所述滑移塊32的高度是所述滑移槽3高度的一半,從而通過所述上收縮擋片311和下收縮擋片312防止灰塵等雜物進入所述滑移槽3中而影響所述滑移塊32的上下滑移。

其中,所述第一錐狀輪43和第二錐狀輪44體積相同,所述螺狀桿31與所述中轉桿42直徑相同,從而使得所述螺狀桿31與所述中轉桿42的旋動速度相同,保證了傳動的穩(wěn)定性。

初始狀態(tài)時,所述第二馬達41和第一馬達38均處于停止工作狀態(tài),所述進電電纜52下端位于所述滑移槽3的右端,所述滑移塊32處于所述滑移槽3的最底端位置,所述推移塊35處于所述推移槽33的最左端位置,所述延展段36在所述推移槽33中而所述鎖緊柱37處于所述鎖緊槽34內,所述上收縮擋片311處于展開將所述滑移槽3的上端部分遮蔽狀態(tài),所述下收縮擋片312處于收縮折疊在所述下安置槽302中;

當需要安裝電表箱2時,先控制所述第一馬達38工作驅動所述左右螺狀桿39旋動而使得所述推移塊35向右滑移,所述推移塊35向右滑移驅動所述延展段36向右滑移而伸入所述鎖緊槽34內,所述延展段36向右滑移時所述鎖緊柱37被向右推出所述鎖緊槽34外,當所述推移塊35向右滑移到所述推移槽33的最右端位置時,控制所述第一馬達38停止工作,此時所述延展段36與所述鎖緊槽34配合連接,所述鎖緊柱37完全被向右推出所述鎖緊槽34外,而后將所述電表箱2對著所述滑移塊32,再將所述電表箱2向左推使得所述鎖緊柱37插入到所述鎖緊孔22中配合連接,所述鎖緊柱37與所述鎖緊孔22配合連接時所述鎖緊塊21與所述鎖緊槽34相對設置,此時控制所述第一馬達38工作反轉以驅動所述推移塊35向左滑移,所述推移塊35向左滑移帶動所述延展段36向左滑移,所述延展段36向左滑移帶動所述鎖緊柱37和所述電表箱2向左滑移,當所述推移塊35向左滑移到所述推移槽33的最左端位置時,控制所述第一馬達38停止工作,此時所述延展段36脫離與所述鎖緊槽34的配合連接,而所述鎖緊塊21插入到所述鎖緊槽34中配合連接,此時所述電表箱2被固定而在底部位置,而所述電表箱2的左端面與所述墻面1抵接配合,最后將所述卡緊頭53與所述卡緊套24卡合連接,當需要拆卸或者更換電表箱2時,先將卡緊頭53脫離與卡緊套24的卡接連接,而后控制所述第一馬達38工作提供動力驅動所述推移塊35向右滑移到所述推移槽33的最右端位置即可將所述電表箱2拆卸,從而通過所述推移塊35的左右滑移來控制所述電表箱2的安裝和拆卸。

當需要調節(jié)電表箱2的高度位置時,控制所述第二馬達41工作以驅動所述中轉桿42旋動,所述中轉桿42旋動帶動所述第一錐狀輪43和收縮盤51旋動,所述第一錐狀輪43旋動驅動所述第二錐狀輪44旋動,所述第二錐狀輪44旋動帶動所述螺狀桿31旋動,所述螺狀桿31旋動驅動所述滑移塊32向上滑移,所述收縮盤51旋動將所述進電電纜52收起繞起在所述收縮盤51上,當所述滑移塊32向上滑移到所述滑移槽3的最頂端位置時,控制所述第二馬達41停止工作,此時所述卡緊套24伸入在所述安置腔54內且與所述安置腔54配合連接,所述上收縮擋片311被收縮折疊在所述上安置槽301中,所述下收縮擋片312處于被展開而將所述滑移槽3的下端部分遮蔽狀態(tài),所述電表箱2被固定而在頂部位置,所述第二馬達41工作反轉即可將所述滑移塊32向下滑移,從而通過所述滑移塊32的上下升降來控制所述電表箱2的高度位置,從而方便對電表箱內的電力電氣元件維護。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馬達工作驅動左右螺狀桿旋動而使得推移塊左右滑移,推移塊左右滑移的同時帶動延展段左右滑移,延展段左右滑移時鎖緊柱被拉回或推出鎖緊槽,因此方便鎖緊柱插入到鎖緊孔中配合連接,方便電表箱的安裝和拆卸,另外,鎖緊柱和鎖緊孔為歪斜設置,在鎖緊柱插入到鎖緊孔中配合連接后,鎖緊柱不會因為延展段的左右滑移而脫離與鎖緊孔的配合連接,因此延展段左右滑移也會帶動電表箱左右運動以方便將鎖緊塊鎖定在鎖緊槽中,使得電表箱固定安全穩(wěn)定,而卡緊頭與卡緊套卡合連接,能夠使得電表箱與進電電纜快速連接和斷開。

2.通過第二馬達工作的同時驅動中轉桿和螺狀桿旋動,從而在滑移塊上下滑移的同時控制收縮盤旋動以對進電電纜進行收放作業(yè),從而根據(jù)需要來調整電表箱的安裝高度,從而方便對電表箱內的電力電氣元件維護,調整步驟簡單,操作方便,上收縮擋片和下收縮擋片的寬度相同且分別與滑移槽的寬度相同,第一錐狀輪和第二錐狀輪體積相同,螺狀桿與中轉桿直徑相同,從而使得螺狀桿與中轉桿的旋動速度相同,保證了傳動的穩(wěn)定性,通過上收縮擋片和下收縮擋片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灰塵等雜物進入滑移槽中而影響滑移塊的上下滑移,另外通過在收縮槽的底端部中設置供進電電纜伸入的套圈,在套圈底部的墻面中設置安置腔,以便于在進電電纜收放作業(yè)時,防止進電電纜與墻面之間產生磨損。

3.本發(fā)明整體結構較為簡單,安裝成本低,電表箱的固定安全可靠,高度調節(jié)操作簡單方便。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