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磁流變液減振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車輛懸架系統(tǒng)中的零部件,特別涉及一種磁流變液減振器。
【背景技術(shù)】
[0002]當前普通懸架所用的減振器存在如下不足:
[0003]1.其阻尼的大小取決于各閥件閥片組彈性的大小,一旦將各閥片組調(diào)整安裝好后,該減振器各閥件的阻尼特性以及減振器的減振性能也就確定,由于其阻尼不可調(diào),所以懸架系統(tǒng)的阻尼特性不能很好地隨車輛運行工況的變化而變化,使車輛性能受到嚴重影響,不能同時兼顧汽車的舒適性與操縱穩(wěn)定性;
[0004]2.磁流變液是一種“智能材料”,利用其在不同磁場強度的作用下其流變特性會發(fā)生變化的特性可以改變減振器的阻尼力,但現(xiàn)有的單筒磁流變減振器需要進行活塞桿的細長孔加工,不僅加工難度大,而且磁流變液內(nèi)部循環(huán)不好,不易散熱,容易造成磁流變液因溫度過高而造成性能嚴重的衰減;
[0005]3.申請公告號為CN102364154A公開的發(fā)明專利申請《無源阻尼可調(diào)磁流變液減振器》采用感應線圈切割永磁體磁力線,產(chǎn)生感應電流可以達到改變阻尼力的目的,通過將阻尼通道剖面邊線改為螺旋狀以增大阻尼通道的長度,但同樣存在結(jié)構(gòu)復雜、加工難度大、磁流變液內(nèi)部循環(huán)不好、不易散熱的不足。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磁流變液減振器,以克服已有技術(shù)所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7]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是:一種磁流變液減振器,包括連接件、工作缸、儲油缸總成、中間缸總成和外極筒;
[0008]所述儲油缸總成包括依次連接的下外筒總成、腰身和上體,儲油缸總成之下外筒總成與連接件固定連接,儲油缸總成之上體通過密封件III與端蓋配合固聯(lián);
[0009]所述工作缸安裝在儲油缸總成內(nèi)腔,工作缸上端通過導向器和密封件II與儲油缸總成上體配合,工作缸腰部通過定位環(huán)和連接環(huán)與儲油缸總成腰身內(nèi)壁下端連接,工作缸底端連接將工作缸底部封閉的底閥總成,儲油缸總成下外筒總成內(nèi)壁與工作缸以及底閥總成下部之間的空腔形成儲油腔;
[0010]所述工作缸內(nèi)腔安裝活塞閥總成及與其固聯(lián)的活塞桿,所述活塞桿與導向器形成動配合并穿出端蓋外供連接,活塞閥總成的外邊緣與工作缸內(nèi)壁間形成動密封從而將工作缸內(nèi)腔分割為工作缸上腔和工作缸下腔,工作缸上端設有與儲油缸總成相通的頂端流通孔;所述底閥總成上設有單向閥I,活塞閥總成上設有單向閥II,當單向閥I打開時工作缸下腔與儲油腔相通,當單向閥II打開時工作缸下腔與工作缸上腔相通;所述中間缸總成位于儲油缸總成腰身及上體與工作缸之間的空腔,中間缸總成上端通過密封件I與工作缸配合,中間缸總成外緣與儲油缸總成內(nèi)壁之間的空隙形成流通通道,位于中間缸總成下端的定位環(huán)上開有與儲油腔相通的流通孔,所述流通通道上端通過頂端流通孔與工作缸上腔連通,下端通過流通孔與儲油腔連通;
[0011]所述外極筒安裝在儲油缸總成腰身外周,外極筒內(nèi)壁與儲油缸總成外壁之間的空間內(nèi)依次設置線圈1、線圈導磁環(huán)1、線圈I1、線圈導磁環(huán)II且在外極筒下方通過緊固件固定,從而使位于儲油缸總成腰身對應段的流通通道形成磁場工作區(qū);
[0012]所述儲油腔、流通通道、工作缸上腔和工作缸下腔內(nèi)充滿磁流變液。
[0013]其進一步的技術(shù)方案是:所述的儲油缸總成腰身內(nèi)設置導磁環(huán)1、隔磁環(huán)1、導磁環(huán)I1、隔磁環(huán)II和導磁環(huán)III;所述導磁環(huán)1、隔磁環(huán)1、導磁環(huán)I1、隔磁環(huán)II及導磁環(huán)III自下而上依次焊接固定在連接環(huán)和上體之間,其所處的位置分別與位于外極筒內(nèi)的線圈導磁環(huán)
I1、線圈I1、線圈導磁環(huán)I和線圈I對應。
[0014]更進一步:所述的中間缸總成包括從下至上依次焊接固定的內(nèi)極筒、儲氣筒和密封件槽。
[0015]更進一步:所述外極筒上設有導線槽;所述上端蓋與導向器的上端面之間設置密封件III。
[0016]由于采用上述技術(shù)方案,本實用新型之一種磁流變液減振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實用新型之一種磁流變液減振器采用三缸結(jié)構(gòu),在儲油缸總成腰身外周安裝外極筒,使位于儲油缸總成腰身對應段的流通通道形成磁場工作區(qū),當減振器拉伸或者壓縮運動時,內(nèi)部的磁流變液都要通過流通通道上的磁場工作區(qū),因此結(jié)合電控系統(tǒng),通過調(diào)節(jié)線圈所通過的電流,改變磁場工作區(qū)內(nèi)的磁場強度進而改變磁流變液的粘度,使減振器內(nèi)部液體壓力發(fā)生改變即可達到改變減振器阻尼力、實現(xiàn)減振器阻尼力隨車輛運行工況自動、快速調(diào)整的目的,阻尼力控制簡便、反應快、穩(wěn)定性好;
[0018]2.由于本實用新型之一種磁流變液減振器采用三缸結(jié)構(gòu),合理的設計了磁場布局,不僅有效的擴大了阻尼通道的長度,同時可以在相同電流條件下獲得更大的減振器阻尼可調(diào)范圍;
[0019]3.本實用新型一種磁流變液減振器在工作過程中,磁流變液在工作缸內(nèi)、外連續(xù)循環(huán),并與儲油缸總成大面積接觸,整體散熱效果更好,有利于避免磁流變液因過熱而出現(xiàn)性能衰減;
[0020]4.由于合理的設計了線圈的布置方案避免了加工細長孔,使得結(jié)構(gòu)精簡易于工程實現(xiàn),減少了加工難度,有利于降低成本。
[0021]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之一種磁流變液減振器的技術(shù)特征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磁流變液減振器整體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3]圖2是圖1的局部示圖,示意了磁力線走向和有效磁場工作區(qū);
[0024]圖1中:1一連接件,2—底閥總成,2_1—單向閥I,3—活塞閥總成,3_1—單向閥11,4一緊固件,5—外極筒,6—線圈I,7—線圈11,8—儲油缸總成,8-1—下外筒總成,8~2一定位環(huán),8-3—連接環(huán),8-4—導磁環(huán)I,8-5—隔磁環(huán)I,8-6—導磁環(huán)II,8-7—隔磁環(huán)II,8-8—導磁環(huán)III,8-9—上體,9一密封件I,10—密封件II,11一活塞桿,12—密封件III,13—端蓋,14—導向器,15 —中間缸總成,15-1 —內(nèi)極筒,15-2—儲氣筒,15-3—密封件槽,16一工作缸,17—線圈導磁環(huán)I,18—線圈導磁環(huán)II ;
[0025]a一頂端流通孔,b一流通通道,c一流通孔,d一儲油腔,e一工作缸下腔,f一工作缸上腔,
[0026]g一導線槽;
[0027]圖2中:bl—磁場工作區(qū)I,b2—磁場工作區(qū)II,b3一磁場工作區(qū)III,hi一磁力線I,h2—磁力線II。
【具體實施方式】
[0028]參見附圖1,一種磁流變液減振器,包括連接件1、工作缸16,儲油缸總成8、中間缸總成15和外極筒5 ;
[0029]所述儲油缸總成8包括依次連接的下外筒總成8-1、腰身和上體8-9,儲油缸總成之下外筒總成與連接件I固定連接,連接件用于與車輛懸架連接,儲油缸總成之上體通過密封件III 12與端蓋13配合固聯(lián);
[0030]所述工作缸16安裝在儲油缸總成內(nèi)腔,工作缸上端通過導向器14和密封件II 10與儲油缸總成上體配合,工作缸腰部通過定位環(huán)8-2和連接環(huán)8-3與儲油缸總成腰身內(nèi)壁下端連接,工作缸底端連接將工作缸底部封閉的底閥總成2,儲油缸總成下外筒總成內(nèi)壁與工作缸以及底閥總成下部之間的空腔形成儲油腔d ;
[0031]所述工作缸內(nèi)腔安裝活塞閥總成3及與其固聯(lián)的活塞桿11,所述活塞桿與導向器形成動配合并穿出端蓋13供與車輛懸架連接,活塞閥總成的外邊緣與工作缸內(nèi)壁間形成動密封從而將工作缸內(nèi)腔分割為工作缸上腔f和工作缸下腔e,工作缸上端設有與儲油缸總成相通的頂端流通孔a,所述底閥總成上設有單向閥I 2-1,活塞閥總成3上設有單向閥
II3-1,當單向閥I打開時工作缸下腔e與儲油腔d相通,當單向閥II打開時工作缸下腔e與工作缸上腔f相通;
[0032]所述中間缸總成15位于儲油缸總成8腰身及上體與工作缸16之間的空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