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油箱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壓油、潤滑油的儲備,尤其是一種儲備液壓油、潤滑油的油箱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的幾乎所有的設備中,均需要采用潤滑油對運動部件進行潤滑。所謂潤滑,即采用潤滑油改善摩擦副的摩擦狀態(tài)以降低摩擦阻力、減緩磨損,進而減少兩摩擦表面之間的摩擦和磨損或其他形式的表面破壞的措施;同時,潤滑油還有防銹、減振、減噪聲、降低溫度、密封、清潔沖洗、傳遞動力等作用。液壓油主要用于液壓油缸,其在傳遞力的同時也起到潤滑缸體和活塞的作用,從廣義上看也是一種潤滑油。在目前的設備中,潤滑油通常存儲在設備的自備油箱中,經(jīng)油泵通過管路向潤滑點供油,潤滑后潤滑油通過管路由潤滑點流回自備油箱,自備油箱內(nèi)的潤滑油定期進行更換。為了安全及管理的方便,外購的桶裝潤滑油通常儲備在油品倉庫內(nèi),進行統(tǒng)一管理,在換油時再將桶裝潤滑油從倉庫搬運至設備現(xiàn)場;換油時,首先打開油箱上部加油蓋,然后通過油管和油泵將自備油箱內(nèi)的潤滑油抽空,最后通過油管和油泵將桶內(nèi)的潤滑油注入自備油箱。但現(xiàn)有的油箱裝置存在以下的問題一、設備運轉(zhuǎn)過程中,自備油箱內(nèi)的油位會由于泄漏等原因而下降,在油位下降至一定位置后,就需要打開油箱上部加油蓋向自備油箱內(nèi)補充潤滑油,由于停機補油對生產(chǎn)的影響較大,往往通過在線補油的方式進行補油,但此時自備油箱內(nèi)外連通,操作不安全,極易由于油壓波動而導致發(fā)生跑油、漏油和污染等事故,嚴重威脅設備的安全可靠運行;二、對于大型設備,由于油量大,換油時間長,因此處理時間長、停機時間長,且油桶多、漏油多,現(xiàn)場管理不便。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換油時間短,現(xiàn)場管理方便且補油方便的油箱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油箱裝置,包括自備油箱、儲備油箱和事故油箱;設置有與儲備油箱連通的供油管,在供油管上設置有供油總閥,在儲備油箱和供油總閥之間的供油管上設置有供油油泵;設置有連通自備油箱和儲備油箱的補油管,在補油管上設置第一補油閥;設置有連通事故油箱和自備油箱的放油管,在放油管上設置放油閥;設置有與事故油箱相連通的排空管,在排空管上設置有排空閥;所述儲備油箱的設置高度高于自備油箱或者在補油管上設置有補油油泵,所述自備油箱的設置高度高于事故油箱或者在放油管上設置有放油油泵。進一步的,設置有一端與自備油箱連通、另一端同第一補油閥和儲備油箱之間的補油管連通的備用補油管,在備用補油管上設置有第二補油閥。進一步的,在供油油泵和儲備油箱之間的供油管上設置有第二切換閥,設置有一端與自備油箱相連通、另一端同供油油泵和第二切換閥之間的供油管相連通的第一回油管,所述第一回油管上設置有第一回油閥。進一步的,所述供油油泵采用包括過濾裝置的濾油型油泵。進一步的,在供油油泵和供油總閥之間的供油管上設置有第一切換閥,設置有一端同供油總閥和第一切換閥之間的供油管連通、另一端同自備油箱連通的第一出油管,在第一出油管上設置有第一出油閥。進一步的,在第一補油閥和儲備油箱之間的補油管上設置有第三切換閥,設置有 一端同第三切換閥和第一補油閥之間的補油管連通、另一端同第一切換閥和供油總閥之間的供油管連通的切換管,在切換管上設置有第四切換閥。進一步的,設置有一端與事故油箱相連通、另一端同供油油泵和第二切換閥之間的供油管相連通的第二回油管,在第二回油管上設置有第二回油閥;設置有一端與事故油箱相連通、另一端同第一切換閥和供油總閥之間的供油管相連通的第二出油管,所述第二出油管上設置有第二出油閥。進一步的,設置有與儲備油箱相連通的取樣管,在取樣管上設置有取樣閥。進一步的,各閥均采用電控閥,設置有與各閥相連的控制系統(tǒng),所述控制系統(tǒng)包括觸摸屏系統(tǒng)。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換油時,通過放油管將自備油箱內(nèi)的潤滑油放入事故油箱內(nèi),通過補油管將儲備油箱內(nèi)的潤滑油注入自備油箱,無需換捅;恢復生產(chǎn)后,通過供油管恢復儲備油箱內(nèi)潤滑油的儲備量,通過排空管將事故油箱內(nèi)的潤滑油排空,因此換油時間短、停機時間短,現(xiàn)場管理方便。在補油時,通過補油管將儲備油箱內(nèi)的潤滑油補入自備油箱,無需打開自備油箱,自備油箱內(nèi)外隔離,操作安全,避免了由于油壓波動而導致的跑油、漏油和污染等事故。
圖I是本實用新型油箱裝置的管路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的油箱裝置,包括自備油箱11、儲備油箱12和事故油箱13 ;設置有與儲備油箱12連通的供油管21,在供油管21上設置有供油總閥22,在儲備油箱12和供油總閥22之間的供油管21上設置有供油油泵14 ;設置有連通自備油箱11和儲備油箱12的補油管41,在補油管41上設置第一補油閥42 ;設置有連通事故油箱13和自備油箱11的放油管31,在放油管31上設置放油閥32 ;設置有與事故油箱13相連通的排空管93,在排空管93上設置有排空閥94 ;所述儲備油箱12的設置高度高于自備油箱11,所述自備油箱11的設置高度高于事故油箱13。在換油時,開啟放油閥32通過放油管31將自備油箱11內(nèi)的潤滑油放入事故油箱13內(nèi),然后開啟第一補油閥42通過補油管41將儲備油箱12內(nèi)的潤滑油注入自備油箱11,無需換捅;在恢復生產(chǎn)后,開啟供油總閥22和供油油泵14恢復儲備油箱12內(nèi)潤滑油的儲備量,開啟排空閥94通過排空管93將事故油箱13內(nèi)的潤滑油排空,因此換油時間短、停機時間短,現(xiàn)場管理方便。當然也可以采用在補油管41上設置補油油泵、在放油管31上設置放油油泵的方式,保證補油、換油、放油的進行。在需要補油時,開啟第一補油閥42通過補油管41將儲備油箱12內(nèi)的潤滑油補入自備油箱11,無需打開自備油箱,自備 油箱11內(nèi)外隔離,操作安全,避免了由于油壓波動而導致的跑油、漏油和污染等事故。進一步的,設置有一端與自備油箱11連通、另一端同第一補油閥42和儲備油箱12之間的補油管41連通的備用補油管44,在備用補油管44上設置有第二補油閥45。在換油、補油時,通過開啟第二補油閥45能夠加快注油的速度。進一步的,在供油油泵14和儲備油箱12之間的供油管21上設置有第二切換閥24,設置有一端與自備油箱11相連通、另一端同供油油泵14和第二切換閥24之間的供油管21相連通的第一回油管71,所述第一回油管71上設置有第一回油閥72。通過開啟第一回油閥72、關閉第二切換閥24,能夠在換油時同時通過供油管21、供油油泵14、第一回油管71向自備油箱11注油,進一步加快換油速度。為了進一步保證油品質(zhì)量,所述供油油泵14采用包括過濾裝置的濾油型油泵。進一步的,在供油油泵14和供油總閥22之間的供油管21上設置有第一切換閥23,設置有一端同供油總閥22和第一切換閥23之間的供油管21連通、另一端同自備油箱11連通的第一出油管51,在第一出油管51上設置有第一出油閥52。使用時,通過對各閥的控制,能夠通過第一出油管51、第一回油管71、第一出油管51和第一回油管71之間的供油管21構成油路,通過供油油泵14實現(xiàn)自備油箱11內(nèi)潤滑油的在線過濾。進一步的,在第一補油閥42和儲備油箱12之間的補油管41上設置有第三切換閥43,設置有一端同第三切換閥43和第一補油閥42之間的補油管41連通、另一端同第一切換閥23和供油總閥22之間的供油管21連通的切換管61,在切換管61上設置有第四切換閥62。使用時,通過對各閥的控制,能夠通過切換管61、切換管61和儲備油箱12之間的補油管41、切換管61和儲備油箱12之間的供油管21構成油路,通過供油油泵14實現(xiàn)儲備油箱12內(nèi)潤滑油的在線過濾;通過對各閥的控制,通過切換管61、切換管61和儲備油箱12之間的補油管41、第一回油管71、切換管61和第一回油管71之間的供油管21構成油路,通過供油油泵14向自備油箱11注油。進一步的,設置有一端與事故油箱13相連通、另一端同供油油泵14和第二切換閥24之間的供油管21相連通的第二回油管81,在第二回油管81上設置有第二回油閥82 ;設置有一端與事故油箱13相連通、另一端同第一切換閥23和供油總閥22之間的供油管21相連通的第二出油管83,所述第二出油管83上設置有第二出油閥84。在事故停機維護時,需要將自備油箱11內(nèi)的潤滑油放空,在維護的同時通過控制各閥,通過第二出油管83、第二回油管81、第二出油管83和第二回油管81之間的供油管21構成油路,通過供油油泵14實現(xiàn)事故油箱13內(nèi)潤滑油的在線過濾;維護完成后,通過控制各閥,將儲備油箱12內(nèi)的潤滑油注入自備油箱11,然后通過控制各閥,通過第二出油管83、第二出油管83和儲備油箱12之間的供油管21構成油路,通過供油油泵14將事故油箱13內(nèi)經(jīng)過過濾的潤滑油注入儲備油箱12備用。為了方便檢測儲備油箱12內(nèi)潤滑油的油品,尤其是檢測上述回收利用的潤滑油油品,設置有與儲備油箱12相連通的取樣管91,在取樣管91上設置有取樣閥92。[0028]上述的各閥可以采用手動閘閥、截止閥等手動控制閥門,但由于本裝置管路多、閥門多,因此進一步的,各閥最好采用電磁閥、電動閥門、氣動閥門等可通過自動控制系統(tǒng)進行控制的電控閥。在如圖所示的實例中,各閥均采用電磁閥,設置有與各閥相連的控制系 統(tǒng),所述控制系統(tǒng)包括觸摸屏系統(tǒng)。使用時,通過觸摸屏能夠直觀的顯示各閥的開關狀態(tài)、油路狀況,并通過觸摸方式直觀的控制各閥的開關狀態(tài)以改變油路。
權利要求1.油箱裝置,包括自備油箱(1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儲備油箱(12)和事故油箱(13);設置有與儲備油箱(12)連通的供油管(21),在供油管(21)上設置有供油總閥(22),在儲備油箱(12)和供油總閥(22)之間的供油管(21)上設置有供油油泵(14);設置有連通自備油箱(11)和儲備油箱(12)的補油管(41),在補油管(41)上設置第一補油閥(42);設置有連通事故油箱(13)和自備油箱(11)的放油管(31),在放油管(31)上設置放油閥(32);設置有與事故油箱(13)相連通的排空管(93),在排空管(93)上設置有排空閥(94);所述儲備油箱(12)的設置高度高于自備油箱(11)或者在補油管(41)上設置有補油油泵,所述自備油箱(11)的設置高度高于事故油箱(13)或者在放油管(31)上設置有放油油泵。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油箱裝置,其特征在干設置有一端與自備油箱(11)連通、另一端同第一補油閥(42)和儲備油箱(12)之間的補油管(41)連通的備用補油管(44),在備用補油管(44)上設置有第二補油閥(45)。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油箱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供油油泵(14)和儲備油箱(12)之間的供油管(21)上設置有第二切換閥(24),設置有一端與自備油箱(11)相連通、另一端同供油油泵(14)和第二切換閥(24)之間的供油管(21)相連通的第一回油管(71),所述第一回油管(71)上設置有第一回油閥(72)。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油泵(14)采用包括過濾裝置的濾油型油泵。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油箱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供油油泵(14)和供油總閥(22)之間的供油管(21)上設置有第一切換閥(23),設置有一端同供油總閥(22)和第一切換閥(23)之間的供油管(21)連通、另一端同自備油箱(11)連通的第一出油管(51),在第一出油管(51)上設置有第一出油閥(52)。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油箱裝置,其特征在干在第一補油閥(42)和儲備油箱(12)之間的補油管(41)上設置有第三切換閥(43),設置有一端同第三切換閥(43)和第一補油閥(42)之間的補油管(41)連通、另一端同第一切換閥(23)和供油總閥(22)之間的供油管(21)連通的切換管(61),在切換管(61)上設置有第四切換閥(62)。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油箱裝置,其特征在干設置有一端與事故油箱(13)相連通、另一端同供油油泵(14)和第二切換閥(24)之間的供油管(21)相連通的第二回油管(81),在第二回油管(81)上設置有第二回油閥(82);設置有一端與事故油箱(13)相連通、另ー端同第一切換閥(23)和供油總閥(22)之間的供油管(21)相連通的第二出油管(83),所述第二出油管(83)上設置有第二出油閥(84)。
8.如權利要求I或7所述的油箱裝置,其特征在于設置有與儲備油箱(12)相連通的取樣管(91),在取樣管(91)上設置有取樣閥(92)。
9.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油箱裝置,其特征在于各閥均采用電控閥,設置有與各閥相連的控制系統(tǒng),所述控制系統(tǒng)包括觸摸屏系統(tǒng)。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儲備液壓油、潤滑油的油箱裝置,包括自備油箱、儲備油箱和事故油箱;設置有與儲備油箱連通的供油管,在供油管上設置有供油油泵,設置有連通自備油箱和儲備油箱的補油管,設置有連通事故油箱和自備油箱的放油管,設置有與事故油箱相連通的排空管。通過放油管將自備油箱內(nèi)的潤滑油放入事故油箱內(nèi);通過補油管將儲備油箱內(nèi)的潤滑油注入自備油箱,進行換油或補油;通過供油管恢復儲備油箱的儲備,通過排空管排空事故油箱內(nèi)的潤滑油,因此換油時無需換捅,換油時間短、停機時間短,現(xiàn)場管理方便,補油時無需打開自備油箱,操作安全,能避免跑油、漏油和污染等事故。
文檔編號F15B1/26GK202381960SQ201120521879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14日
發(fā)明者張幫云, 虞明 申請人: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