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一種對鐵礦石燒結燃料脫硫的方法

文檔序號:5124372閱讀:54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對鐵礦石燒結燃料脫硫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介于冶金工程與環(huán)境工程的交叉研究領域,主要涉及一種鐵礦石燒結前對其燃料進行脫硫的方法。

背景技術
焦炭與無煙煤是鐵礦石燒結的主要原料,其含硫量占燒結原料含硫總量的80~90%。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硫含量高會導致燒結過程中產生大量的SO2,嚴重危害大氣環(huán)境。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的硫可分為無機和有機兩種形態(tài),其中無機硫包括硫鐵礦硫、硫酸鹽硫和單質硫;有機硫主要以硫醇(S-H)結構、硫醚類(R-S-R’)、硫蒽和二硫蒽、噻吩、硫茚結構和硫醌結構存在。工業(yè)上采用洗煤的方法降低了煤炭資源中的一部分硫含量,但煉焦生成的焦炭和無煙煤中仍然含有相當多的硫,尤其是有機硫。研究表明燒結用的焦炭含硫為0.3~1.0%,其中有機硫占60%~80%;無煙煤含硫為0.2~0.7%,其中有機硫占50~90%。隨著我國工業(yè)的發(fā)展,煤炭采量增加的同時低硫煤資源日益減少,因此燒結脫硫的任務將越來越重。
燒結煙氣脫硫作為鋼鐵企業(yè)控制SO2排放的主要手段,其原理是通過堿液來吸收、固定燒結煙氣中的SO2,從而達到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目的。但由于燒結煙氣量巨大、SO2濃度低、氣液相反應時間短,導致脫硫效率低而成本高,雖然排放濃度可以達到國家標準,但實際排放SO2量依然巨大。例如對低硫(小于0.06%)的鐵礦石、中高硫(大于0.91%)的燃料的燒結配料進行燒結時,其中燃料含硫量占原料含硫總量的80%~90%,按照現(xiàn)在煙氣脫硫裝置的脫硫效率為85%計算,則仍有1.2~1.35%的硫排到了大氣中。
為了改變上述狀況,本發(fā)明提出了燃料燒結前脫硫的方法,其原理是在燒結前燃料中硫濃度相對高、未轉化成氣態(tài)的條件下進行脫硫,把燒結原料的含硫量降低到非常低的程度。然后,燒結時再由添加的堿性熔劑吸收產生出來的少量SO2氣體,煙氣中的SO2濃度將會更低,即使不使用煙氣脫硫裝置,排出的煙氣中SO2濃度也會在排放標準以下,而且硫的凈排放量也會少于煙氣脫硫裝置處理過的煙氣。這種處理方法顯然是在源頭上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工藝簡單、效率高、成本低、副產物可回收利用的燒結源頭脫硫方法。本法利用焦炭和無煙煤多孔疏松結構、水溶液易于滲入的特點,用堿性含鐵水溶液處理燒結用焦炭和/或無煙煤,使其含硫量降至0.1%以下。
本發(fā)明的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將焦炭和/或無煙煤、鐵礦粉混合,放入添加了堿金屬或堿土金屬的水溶液中,浸出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的硫; 2、在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的硫浸出后,進行固液分離,所得到的固相為焦炭和/或無煙煤與鐵礦粉的混合物,經(jīng)水洗干燥后即可用于燒結配料。
進一步的,所述方法還進一步包括對堿性化合物水溶液的循環(huán)利用方法上述方法分離所得水溶液是含有可溶硫、可溶鐵的堿性混合溶液,再添加石灰和/或熟石灰沉淀回收其中的硫,所得液相繼續(xù)用于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硫的浸出。
進一步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步驟1中,優(yōu)選鐵礦粉配入質量為焦炭和/或無煙煤質量的10倍以下。
進一步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步驟1中,所述堿性化合物配入質量為焦炭和/或無煙煤質量的0.01%~50%,固/液質量比1∶0.5~1∶20之間。
進一步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步驟1中,在浸出過程中可空氣鼓入攪拌、機械攪拌或者噴淋沖洗。
本發(fā)明中,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硫分在堿性含鐵溶液中曝氧處理,生成可溶性硫的反應機理如下 2FeS2+2H2O+7O2=2FeSO4+2H2SO4(1) FeS+2O2=FeSO4 (2) 12FeSO4+3O2+6H2O=4Fe2(SO4)3+4Fe(OH)3(3) FeSO4+2NaOH=Na2SO4+Fe(OH)2 (4) Fe2(SO4)3+6NaOH=3Na2SO4+2Fe(OH)3(5) S+O2+H2O=H2SO3 (6) Fe3++R-S-R→Fe2+R-S+-R→Fe2++R-S+-R(7) Fe(OH)2++R-S-R→Fe(OH)2R-S+-R →Fe(OH)2+R-S+-R (8) Fe(OH)4-+R-S-R→Fe(OH)3R-S--R →Fe(OH)3+R-S--R (9) R-S--R →R-S- (10) R-S+-R→R-S- (11) R-S--R+R-S+-R→S0 (12) R-S-+2Na+→Na2S→2Na++S2- (13) S2-+S0→S22- (14) R-SO2-R+H2O→R-H+H2SO4 (15) RCH2SCH2R′+NaOH→RCH2+R′CH2+Na2S+H2O (16) 本發(fā)明優(yōu)勢在于直接從燒結燃料中浸出硫元素,脫硫效率高,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硫與氧化活性集團接觸時間長、固液相反應更易發(fā)生;設備、操作簡單;脫硫副產物易于回收,脫除的硫可用傳統(tǒng)的回收方法回收利用。當使用此法獲得的低硫焦炭和/或無煙煤進行燒結時,燒結過程中揮發(fā)出的硫可被配料中的石灰等吸收,即使取消煙氣脫硫裝置也不會有SO2氣體的外排,因此燒結前脫硫與煙氣脫硫相比,將擁有更大的優(yōu)勢和更廣闊的發(fā)展利用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在濕法堿性條件下通過添加鐵礦粉來實現(xiàn)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硫的脫除,進而有效降低燒結用燃料的含硫量。其原理是在濕法堿性條件下鐵礦粉反應形成的Fe3+、Fe(OH)3膠體、Fe(OH)2+和Fe(OH)4-絡合物及空氣中的氧氣與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的硫發(fā)生反應,通過將不可溶硫轉化為可溶硫實現(xiàn)硫的脫除。脫硫結束后所得焦炭和/或無煙煤與鐵礦粉的混合物經(jīng)水洗干燥處理,即可用于燒結工序,浸出液中硫可回收利用,所得液相可反復使用。
本發(fā)明方法所述的焦炭和/或無煙煤,是用于燒結工序的燃料,粒徑在0.2~20mm之間。所述的鐵礦粉,是用于燒結工序的含鐵礦石粉,其全鐵含量不低于40%。要保證有一定比例的小于0.5mm當量直徑的細顆粒,細顆粒的比例影響脫硫反應的速度。
實施例1將10kg焦炭顆粒(5mm左右)、5kg鐵礦石顆粒(0.5mm左右)混合,與50kg水共同加入到渦輪攪拌器中,配入1kgNaOH,連續(xù)攪拌3小時,硫的脫除率>90%。
實施例2首次脫硫結束后分離所得液體,繼續(xù)用于處理10kg焦炭顆粒(5mm左右)、2kg鐵礦石顆粒(0.5mm左右)混合物,配入0.2kgNaCO3,在渦輪攪拌器中連續(xù)攪拌2小時,硫的脫除率>90%。
實施例3將5kg無煙煤顆粒(5mm左右)、2.5kg鐵礦石顆粒(0.5mm左右)混合,與20kg水共同加入到渦輪攪拌器中,配入0.5kgNaCO3,連續(xù)攪拌4小時,硫的脫除率>90%。
實施例4將5kg焦炭顆粒(5mm左右)和5kg無煙煤顆粒(5mm左右)、2.5kg鐵礦石顆粒(0.5mm左右)混合,與40kg水共同加入到渦輪攪拌器中,配入0.5kgNaOH,連續(xù)處理5小時,硫的脫除率>90%。
權利要求
1.一種對鐵礦石燒結燃料脫硫的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1.1將焦炭和/或無煙煤、鐵礦粉混合,放入添加了堿金屬或堿土金屬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浸出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的硫;
1.2在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的硫浸出后,進行固液分離,所得到的固相為焦炭和/或無煙煤與鐵礦粉的混合物,經(jīng)水洗干燥后即可用于燒結配料。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對鐵礦石燒結燃料脫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進一步包括步驟1.2分離所得水溶液是含有可溶硫、可溶鐵的堿性混合溶液,再添加石灰和/或熟石灰沉淀回收其中的硫,所得液相繼續(xù)用于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硫的浸出。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對鐵礦石燒結燃料脫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1中,鐵礦粉配入質量為焦炭和/或無煙煤質量的10倍以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對鐵礦石燒結燃料脫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1中,所述堿性化合物配入質量為焦炭和/或無煙煤質量的0.01%~50%,固/液質量比1∶0.5~1∶20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對鐵礦石燒結燃料脫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1中,在浸出過程中可空氣鼓入攪拌、機械攪拌或者噴淋沖洗。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介于冶金工程與環(huán)境工程的交叉研究領域,主要涉及一種鐵礦石燒結前對其燃料進行脫硫的方法。本發(fā)明一種對鐵礦石燒結燃料脫硫的方法,所述方法如下1、將焦炭和/或無煙煤、鐵礦粉混合,放入添加了堿金屬或堿土金屬化合物的水溶液中,浸出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的硫;2、在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的硫浸出后,進行固液分離,所得到的固相為焦炭和/或無煙煤與鐵礦粉的混合物,經(jīng)水洗干燥后即可用于燒結配料。本方法還進一步包括對堿性化合物水溶液的循環(huán)利用方法上述方法分離所得水溶液是含有可溶硫、可溶鐵的堿性混合溶液,再添加石灰和/或熟石灰沉淀回收其中的硫,所得液相繼續(xù)用于焦炭和/或無煙煤中硫的浸出。
文檔編號C10L9/02GK101798625SQ20101014872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4月14日
發(fā)明者嚴鵬程, 李宏, 郭洛方, 李自權 申請人:北京科技大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