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盤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具備具有埋設于覆蓋部的加熱裝置的操作用把持部的方向盤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作為保護地球環(huán)境并抑制溫室效應氣體的產生的措施的一環(huán),逐漸開始普及代替汽油發(fā)動機汽車的、環(huán)境負荷較少的電動汽車(EV)。利用蓄電池與電機的組合構成這樣的電動汽車,基本上必須從外部充電器補充能源。根據這種情況,在是純電動汽車的情況下,需要抑制存儲電力的消耗的措施。在這樣的措施中,抑制功耗較大的暖氣(空調)用的電力消耗是最有效的方法。
[0003]因此逐漸開始采用利用乘務人員(司機)所直接接觸的轉向盤直接傳遞溫暖的方法。作為這樣的方法之一,已知有在轉向盤埋設作為發(fā)熱元件的加熱線的結構。
[0004]S卩,將加熱裝置裝入轉向盤中,從起動開始很快,即使在各種機器還沒充分暖機時也會使轉向盤變暖。由此,例如在起動并駕駛作為停放在冬季的屋外的車輛的汽車時,能夠在減輕以方向盤即轉向盤較涼為起因的操作困難或不快感的同時,抑制暖氣的使用來抑制電力消耗。
[0005]作為這樣的結構,已知以下結構,即,例如利用雙面膠帶在表皮體的內表面粘貼將加熱線編織為格子狀而成的加熱裝置且形成為圓環(huán)狀,并且沿寬度方向粘貼雙面膠帶,將表皮體纏繞在輪緣部的外周而利用雙面膠帶固定的結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0006]另外,已知以下結構,S卩,在轉向盤的芯鐵配置面狀發(fā)熱元件,以將該面狀發(fā)熱元件覆蓋的方式纏繞表皮的結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0007]現有技術文獻
[0008]專利文獻
[0009]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2-96737號公報(第4-5頁、圖1-5)
[0010]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4-58864號公報(第4頁、圖1_2)
【發(fā)明內容】
[0011]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0012]但是,在是上述的專利文獻1的結構的情況下,需要將加熱裝置預先粘貼于表皮體,增加制造加熱裝置時的工序。
[0013]另外,在是專利文獻2的結構的情況下,需要使用雙面膠帶等粘接手段來固定配置于芯鐵的面狀發(fā)熱元件,增加制造加熱裝置時的工序。
[0014]從而,希望削減工時來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0015]本發(fā)明是鑒于這樣的點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在抑制制造成本的同時,可靠地將加熱裝置固定于覆蓋部內的方向盤及其制造方法。
[0016]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7]技術方案1記載的方向盤具備操作用的把持部,該操作用的把持部包括:把持部芯鐵;覆蓋該把持部芯鐵的合成樹脂制的覆蓋部;和埋設在該覆蓋部的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具備:多孔性薄片,其密度為30±5kg/m3、小孔數為8±2個/25mm,纏繞在所述把持部芯鐵上并埋設于所述把持部;以及加熱線,其固定于該多孔性薄片的表面并埋設于所述覆蓋部,通過通電進行發(fā)熱。
[0018]技術方案2記載的方向盤,是在技術方案1記載的方向盤的基礎上,加熱裝置埋設于從覆蓋部的表面起深度達0.5mm以上的位置。。
[0019]技術方案3記載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中,該方向盤具備操作用的把持部,該操作用的把持部包括:把持部芯鐵;覆蓋該把持部芯鐵的合成樹脂制的覆蓋部;和埋設在該覆蓋部的加熱裝置,作為所述加熱裝置,使用在密度為30±5kg/m3、小孔數為8±2個/25mm的多孔性薄片的表面固定加熱線而成的加熱裝置,打開成型模具,將所述加熱裝置纏繞在所述把持部芯鐵上后設置在模腔內,閉合所述成型模具,向所述模腔注入合成樹脂原料,由此將所述把持部芯鐵和所述加熱裝置一體地覆蓋而使所述覆蓋部成型。
[0020]技術方案4記載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是在技術方案3記載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基礎上,以使加熱線位于外側的方式將加熱裝置纏繞在把持部芯鐵上。
[0021]發(fā)明效果
[0022]根據技術方案1記載的方向盤,通過將埋設于覆蓋部的加熱裝置的多孔性薄片的密度設為30±5kg/m3、將小孔數設為8±2個/25mm,而在把持部芯鐵上纏繞將加熱裝置的加熱線固定后的多孔性薄片后使覆蓋部成型,從而不會由多孔性薄片妨礙構成覆蓋部的流體狀的合成樹脂原料的流動,而能夠在使覆蓋部成型的同時,容易地在覆蓋部埋設加熱裝置,因此,能夠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夠在多孔性薄片的空隙可靠地填充構成覆蓋部的合成樹脂,能夠可靠地在覆蓋部內固定加熱裝置。
[0023]根據技術方案2記載的方向盤,除了具有技術方案1記載的方向盤的效果以外,通過在從覆蓋部的表面起深度達0.5mm以上的位置埋設加熱裝置,從而能夠在可靠地抑制由于加熱線而產生的覆蓋部的表面凹凸的出現的同時,將加熱線發(fā)出的熱量可靠地傳遞到把持把持部的手。
[0024]根據技術方案3所述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通過使用在密度為30±5kg/m3、小孔數為8±2個/25mm的多孔性薄片的表面固定加熱線而成的加熱裝置,而在把持部芯鐵上纏繞加熱裝置后使覆蓋部成型,從而不會由多孔性薄片妨礙構成覆蓋部的流體狀的合成樹脂原料的流動,而能夠在使覆蓋部成型的同時,容易地在覆蓋部埋設加熱裝置,因此,能夠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夠在多孔性薄片的空隙可靠地填充構成覆蓋部的合成樹脂,能夠可靠地在覆蓋部內固定加熱裝置。
[0025]根據技術方案4記載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除了具有技術方案3記載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效果以外,由于以使加熱線位于外側的方式將加熱裝置纏繞在把持部芯鐵上,因此,能夠可靠地將加熱線與把持部芯鐵分開,將來自加熱線的熱量不向把持部芯鐵側,而是向把持著把持部的手可靠地傳遞。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方向盤的第一實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立體剖面圖。
[0027]圖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把持部的一部分的縱剖面圖。
[0028]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29]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3所示的工序的后續(xù)工序的立體圖。
[0030]圖5A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將加熱裝置纏繞在芯鐵的狀態(tài)下的主視圖。
[0031]圖5B是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將加熱裝置纏繞在芯鐵的狀態(tài)下的剖面圖。
[0032]圖6A?圖6D是按順序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覆蓋部成型工序的剖面圖。
[0033]圖7A?圖7D是按順序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覆蓋部成型工序的俯視圖。
[0034]圖8是本發(fā)明的方向盤的主視圖。
[0035]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方向盤的第二實施方式的一部分的立體剖面圖。
[0036]圖10是圖9的1-Ι剖面圖。
[0037]圖11A?圖11D是按順序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加熱裝置制造工序的說明圖。
[0038]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一部分的剖面圖。
[0039]圖1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方向盤的第三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一部分的剖面圖。
[0040]圖1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13的后續(xù)工序的剖面圖。
[0041]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14的后續(xù)工序的剖面圖。
[0042]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15的后續(xù)工序的剖面圖。
[0043]圖17是表示通過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15的工序制造出的中間體的一部分的俯視圖。
[0044]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16的后續(xù)工序的剖面圖。
[0045]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18的后續(xù)工序的剖面圖。
[0046]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方向盤的第四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一部分的剖面圖。
[0047]圖2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20的后續(xù)工序的剖面圖。
[0048]圖2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21的后續(xù)工序的剖面圖。
[0049]圖2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22的后續(xù)工序的剖面圖。
[0050]圖2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23的后續(xù)工序的剖面圖。
[0051]圖25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四實施方式的方向盤的制造方法的圖24的后續(xù)工序的剖面圖。
[0052]圖2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方向盤的第五實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工序的一部分的剖面圖。
[0053]符號說明
[0054]10作為方向盤的轉向盤
[0055]15作為把持部的輪緣部
[0056]19覆蓋部
[0057]25作為把持部芯鐵的輪緣芯鐵
[0058]28加熱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