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吊鉤防墜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73319閱讀:1230來源:國知局
吊鉤防墜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吊鉤防墜裝置。



背景技術:

吊車為防止吊鉤沖頂,在出廠時都在起升機構卷筒一側設有高度限位器,高度限位器作用是:根據(jù)規(guī)范要求當?shù)蹉^上升到距起重臂800mm左右時斷電,既使操作手柄還是推到上升位置吊鉤也不能再上升,只能將手柄推到下降位置,吊鉤可以下降,這樣就防止了操作不當?shù)蹉^沖頂,起升鋼絲繩拉斷導致吊鉤和重物墜落,造成安全事故。但是當高度限位器失效時,這種事故還是不能避免。

專利號為201520667799.X的實用新型專利提到了一種塔式起重機吊鉤防墜落裝置,專利號為201620177584.4的實用新型專利提到一種吊鉤防墜裝置,上述兩個專利均提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方案,但是在上述兩方案中均用到了彈簧作為重要部件,彈簧是小件的鋼鐵制品,很容易損壞,且不容易被人察覺,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鑒于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依靠沖頂?shù)捻斏崿F(xiàn)夾緊的吊鉤防墜裝置。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包括:插桿,為垂直向上立于吊鉤頂部端面上的短粗桿件,其上端具有一插頭;緩沖座,垂直向下立于小車底部端面,包括套筒及內置在套筒中的彈簧柱;卡緊裝置,由若干V型夾爪組成,固定安裝在小車底部,且位于緩沖座下端,若干V型夾爪圍成一供插桿穿過的通道,且夾爪的開口朝向該通道;其中,初始位置時,未發(fā)生沖頂事故,插桿遠離緩沖座和卡緊裝置,工作位置時,發(fā)生沖頂事故,插桿沖壓緩沖座,并卡緊在卡緊裝置內。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中,插頭呈柱狀,且與插桿同軸安裝,其底部端面大于插桿頂部端面,且在該底部端面大于插桿頂部端面的部分位置開設有一圈鉤槽。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中,套筒垂直立于小車下端面,其中部具有中空圓孔,中空圓孔內豎直插裝有彈簧柱,彈簧柱底部有底部彈簧及同軸安裝在彈簧上的緩沖柱,彈簧內置且固連在中空圓孔內。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中,彈簧為雙彈簧。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中,緩沖柱為一圓柱形結構,其下端插入套筒中空圓孔內。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中,卡緊裝置與小車底部端面通過一安裝筒進行安裝,安裝筒包圍緩沖座且與緩沖座同軸安裝,且安裝筒高于緩沖座。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中,夾爪為由第一桿件和第二桿件通過連接點連接而成的V型桿件,并通過連接點以第一桿件在上第二桿件在下的形式鉸接在安裝筒內壁,若干夾爪在安裝筒內圍成一供插頭通過的圓形通道。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中,第二桿件下端具有一向上彎折的卡鉤,卡鉤上具有一配重塊,該第二桿件初始位置靠近安裝筒,工作位置遠離安裝筒,且卡鉤扣入插頭底部。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中,第一桿件上端的在初始位置時位于彈簧柱底部端面,工作位置時位于彈簧柱側面。

優(yōu)選地,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中,插頭呈上小下大的柱狀圓臺。

(三)有益效果

從上述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

(1)在初始位置時,即未發(fā)生沖頂事故時,插桿與緩沖座及鎖緊裝置并不干涉,且無彈簧等易損部件,一般不會發(fā)生失靈現(xiàn)象;利用緩沖座,降低沖頂給小車帶來哦的損害;采用V型夾板,利用其擺動時的特性,容許插桿通過,不容許其掉出;

(2)插頭在工作時插入卡緊裝置,柱狀機構,外表光滑易于穿插,且其底部具有鉤槽,便于卡緊裝置卡緊并施力;

(3)緩沖座在工作時與吊鉤上的插頭接觸,插頭持續(xù)向上,壓縮緩沖座內的彈簧,且彈簧為雙彈簧,受力好,緩沖頂升力;套筒的作用是防止彈簧在沖擊力的作用下歪斜,緩沖柱底端插入套筒內,起到導向的作用;

(4)夾爪安裝在安裝筒內,不會受到外界風雨的侵擾,不易損壞;夾爪圍繞成一圈,在工作時,更有力的抓持住插頭;夾爪為V型構造,利用其擺動時的特性,巧妙的由頂升力作為驅動擺動力,頂升第一桿件,第二桿件夾緊,無需利用彈簧。

(5)負責夾緊插頭的第二桿件端部具有卡鉤,便于工作時夾緊插頭;

(6)插頭為圓臺狀,配合夾頭,便于夾頭在圓臺側面滑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吊鉤防墜裝置在初始位置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吊鉤防墜裝置介于初始位置和工作位置的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吊鉤防墜裝置在工作位置示意圖。

【本實用新型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10-緩沖座; 11-彈簧; 12-套筒;

13-緩沖柱; 20小車底部端面 30-卡緊裝置;

31-安裝筒; 32-第一桿件; 33-連接點;

34-第二桿件; 35-配重塊; 36-卡鉤;

40-插桿; 41-插頭; 42-鉤槽;

50-吊鉤頂部端面。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吊鉤防墜裝置。在初始位置時,即未發(fā)生沖頂事故時,插桿與緩沖座及鎖緊裝置并不干涉,且無彈簧等易損部件,一般不會發(fā)生失靈現(xiàn)象;利用緩沖座,降低沖頂給小車帶來哦的損害;采用V型夾板,利用其擺動時的特性,容許插桿通過,不容許其掉出。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吊鉤防墜裝置。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吊鉤防墜裝置包括:插桿40、緩沖座10和卡緊裝置30。其中,插桿40為垂直向上立于吊鉤頂部端面50上的短粗桿件,其上端具有一插頭41,插頭41作為鎖緊元件的重要組成部分。緩沖座10垂直向下立于小車底部端面20,包括套筒12及內置在套筒12中的彈簧柱,插桿40在頂升力作用下與緩沖座10接觸,緩沖座10吸收其能量,減緩其與小車底部端面20接觸的沖擊力??ňo裝置30,由若干V型夾爪組成,固定安裝在小車底部,且位于緩沖座10下端,若干V型夾爪圍成一供插桿40穿過的通道,且夾爪的開口朝向該通道,V型夾爪環(huán)繞在插桿40通道四周,工作時,緊緊卡住插頭41。

如圖1所示,初始位置時,未發(fā)生沖頂事故,插桿40遠離緩沖座10和卡緊裝置30,工作位置時,如圖2所示,當發(fā)生沖頂事故,插桿40剛接觸緩沖座10,但未卡緊,如圖3所示,發(fā)生沖頂事故,插桿40沖壓緩沖座10,并卡緊在卡緊裝置內。

以下分別對本實施例吊鉤防墜裝置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詳細描述。

本實施例中,插頭41呈上小下大的柱狀圓臺,且與插桿40同軸安裝,在沖頂過程中,V形夾塊便于在其側面光滑接觸,插頭41的底部端面大于插桿40頂部端面,且在該底部端面大于插桿40頂部端面的部分開設有一圈鉤槽42,便于處于工作位置時,夾爪與其配合,并卡緊,吊鉤不至于墜落。

本實施例中,套筒12垂直立于小車底部端面20,其中部具有中空圓孔,中空圓孔內豎直插裝有彈簧柱,彈簧柱底部有底部彈簧11及同軸安裝在彈簧11上的緩沖柱13,彈簧11內置且固連在中空圓孔內,彈簧11為雙彈簧,可以吸收沖頂能量,減緩吊鉤對小車的沖擊力,緩沖柱13為一圓柱形結構,其下端插入套筒12中空圓孔內,具有導向的作用,避免彈簧11在沖擊力下歪斜。

本實施例中,夾爪為由第一桿件32和第二桿件34通過連接點連接33而成的V型桿件,并通過連接點33以第一桿件32在上第二桿件34在下的形式鉸接在安裝筒31內壁,若干夾爪在安裝筒31內圍成一供插頭41通過的圓形通道,插頭41在沖頂力的作用下,進入圓形通道,第一桿件32在沖擊力作用下向上運動,第二桿件34隨之向上運動,第二桿件34下端具有一向上彎折的卡鉤36,當插頭41下落時,卡鉤36鉤住插頭41上的鉤槽42,實現(xiàn)卡緊,且卡鉤36端部具有一配重塊35,第二桿件34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與鉤槽42配合。

本實施例中,第一桿件32上端的在初始位置時位于彈簧柱底部端面,工作位置時位于彈簧柱側面,由于第二桿件34上配重塊35的作用,第一桿件32上端不受緩沖柱壓迫后,第一桿件32上端自然位于緩沖柱側面。

值得一提的是,卡緊裝置30與小車底部端面20通過一安裝筒31進行安裝,安裝筒31包圍緩沖座10且與緩沖座10同軸安裝,且安裝筒31高于緩沖座10,采用安裝筒31安裝卡緊裝置30,連接牢固,且能將緩沖座10等一并保護起來,不受風雨侵襲,避免失靈。

至此,已經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依據(jù)以上描述,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對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有了清楚的認識。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吊鉤防墜裝置中:在初始位置時,即未發(fā)生沖頂事故時,插桿與緩沖座及鎖緊裝置并不干涉,且無彈簧等易損部件,一般不會發(fā)生失靈現(xiàn)象;利用緩沖座,降低沖頂給小車帶來哦的損害,采用V型夾板,利用其擺動時的特性,容許插桿通過,不容許其掉出,從而提高了起重機械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需要說明的是,在附圖或說明書正文中,未繪示或描述的實現(xiàn)方式,均為所屬技術領域中普通技術人員所知的形式,并未進行詳細說明。此外,上述對各元件和方法的定義并不僅限于實施例中提到的各種具體結構、形狀或方式,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對其進行簡單地更改或替換。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文實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圖的方向,并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此外,上述實施例可基于設計及可靠度的考慮,彼此混合搭配使用或與其他實施例混合搭配使用。

再者,說明書中所使用的序數(shù)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用詞,以修飾相應的元件,其本身并不意含及代表該元件有任何的序數(shù),也不代表某一元件與另一元件的順序、或是制造方法上的順序,該些序數(shù)的使用僅用來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做出清楚區(qū)分。

應注意,貫穿附圖,相同的元素由相同或相近的附圖標記來表示。在以下描述中,一些具體實施例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應該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有任何限制,而只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示例。在可能導致對本實用新型的理解造成混淆時,將省略常規(guī)結構或構造。應注意,圖中各部件的形狀和尺寸不反映真實大小和比例,而僅示意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內容。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