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式鋼絲筒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鋼絲筒制作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錐式鋼絲筒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將多根鋼絲整體扭曲纏繞形成特定的形狀,如筒形結構或錐形結構,上述結構需要專用工具進行制作,同時保證鋼絲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進一步采用鋼絲作為骨架,在骨架內外層和外層分別復合其他材料制備筒形結構的物品,上述結構需要特定的制作方法。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錐式鋼絲筒制作方法。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錐式鋼絲筒制作方法,制作裝置包括:中軸,設置在中軸上的扭線機構,以及置在中軸一端外側的集束端,所述扭線機構包括帶有圓槽的支撐板和同軸設置在中軸上的兩個緊貼在一起的扭線盤,一個所述扭線盤設置在所述圓槽內,另一個扭線盤設置在所述圓槽外側,所述支撐板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送料槽,所述送料槽連通所述圓槽,所述送料槽配套設置送料桿,所述扭線盤周向邊緣設置有若干個卡槽,設置在支撐板外側的扭線盤配套設置一個卡盤鉗,所述卡盤鉗設置有兩個帶有半圓形鉗頭的鉗體,兩個鉗頭能夠形成與所述扭線盤形狀吻合的圓環(huán),所述圓環(huán)內側壁設置有若干個凸部,所述凸部與所述扭線盤上的卡槽位置一一對應,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若干根鋼絲端部固定在集束環(huán)上,然后將鋼絲按序送入到送料槽內,通過送料桿的壓動,以及扭線盤的旋轉,將鋼絲卡入到卡槽內;
2)轉動中軸并帶動扭線盤旋轉,形成鋼絲的錐形或截錐形結構;
3)在錐形或截錐形結構外表面包裹一層膜,并通過擠壓或加熱使膜粘附在鋼絲筒上;
4)相對旋轉緊貼在一起的兩個扭線盤,切斷鋼絲;
5)重復步驟1)_4),制作第二層帶膜的鋼絲錐形或截錐筒,直到預定層數,即形成物料。
[0005]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支撐板以送料槽所在直線為分隔線將自身分為可拆卸連接的第一板和第二板。
[0006]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送料槽軸線延伸線通過所述圓槽的圓心。
[0007]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鉗體還設有與所述鉗頭連接的手柄,鉗頭和手柄連接的位置帶有鉸接孔,兩個鉗體通過鉸接孔鉸接在一起。
[0008]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卡盤鉗上的凸部能夠卡入到對應的卡槽內。
[0009]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卡槽為圓弧形結構,所述圓弧弧度在180°-270°范圍內。
[0010]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集束端為一個固定設置的集束環(huán)。
[0011]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集束端和所述扭線機構之間的中軸上設有限位盤,所述限位盤能夠在所述中軸上移動。
[0012]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卡槽邊緣開有刃部,兩個扭線盤上的刃部緊貼在一起形成剪刀口。
[0013]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設置在支撐板外側的扭線盤通過銷塊固定在所述中軸上。
[0014]本發(fā)明解決了【背景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fā)明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I)第一板和第二板可拆卸,能夠方便向送料槽內放入鋼絲,同時也方便在扭線盤卡線時,拆開維修清理。
[0015](2)圓槽和送料槽相互連通,可以保證一一排列的鋼絲逐一按序卡入到扭線盤的卡槽內,扭線盤攫取鋼絲的方式較為方便迅捷,同時鋼絲在扭線盤上的排列順序也容易控制。
[0016](3)送料桿保證排列在送料盤內的鋼絲能夠始終被壓向扭線盤,不會出現卡槽越過送料槽槽口時,沒有鋼絲卡入的情況發(fā)生。優(yōu)先送料桿為螺桿,第一板和第二板在送料槽的內壁上設置螺紋,當第一板和第二板連接在一起時,送料槽便形成螺紋孔,送料桿便可以通過旋轉的方式將鋼絲送入到卡槽內。
[0017](4)卡槽為圓弧形,契合了鋼絲的橫截面形狀,同時弧度范圍的設置保證鋼絲容易卡入,但不容易脫離。
[0018](5)圓槽外周的支撐板保證了卡槽的槽口除送料槽位置其他位置均被封堵,鋼絲不會從卡槽內脫離。
[0019](6)扭線盤和集束環(huán)以及若干鋼絲整體形成錐形結構,集束環(huán)將鋼絲一端固定住,形成錐形鋼絲筒的頂點。
[0020](7)扭線盤和集束環(huán)相互配合的轉動,可以靈活的實現鋼絲的扭結成型,通過扭線盤的若干周旋轉實現纏繞的目的。
[0021](8)送料槽的延伸線均通過圓槽的圓心,使得送料桿的壓力能夠垂直的壓到卡槽方向,將鋼絲送入卡槽更加容易。
[0022](9)卡盤鉗通過其圓環(huán)結構的兩個鉗頭箍緊,可以將鋼絲鎖緊在卡槽內,同時通過握住手柄旋轉形成扭線盤與引線盤的相對轉動,進而對鋼絲進行纏繞。
[0023](10)限位盤通過在中軸上的位置調整進而對錐形鋼絲筒的錐度調整。
【附圖說明】
[002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
[0025]圖1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帶有扭線盤的中軸的立體結構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扭線機構的主視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卡盤鉗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卡盤鉗的工作原理圖;
圖中:1、扭線機構,2、中軸,3、集束環(huán),4、支撐板,5、第一板,6、第二板,7、圓槽,8、扭線盤,9、卡槽,10、送料槽,11、送料桿,12、鋼絲,13、卡盤鉗,14、鉗頭,15、凸部,16、手柄,17、限位盤,18、銷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fā)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fā)明有關的構成。
[0027]如圖1-5所示,一種錐式鋼絲筒制作方法,包括:設置在中軸2上的扭線機構I,以及置在中軸2—端外側的集束端,扭線機構I包括帶有圓槽7的支撐板4和同軸設置在中軸2上的兩個緊貼在一起的扭線盤8,一個扭線盤8設置在圓槽7內,另一個扭線盤8設置在圓槽7外側,支撐板4上還設置有至少一個送料槽10,送料槽10連通圓槽7,送料槽10配套設置送料桿11,扭線盤8周向邊緣設置有若干個卡槽9,設置在支撐板4外側的扭線盤8配套設置一個卡盤鉗13,卡盤鉗13設置有兩個帶有半圓形鉗頭14的鉗體,兩個鉗頭14能夠形成與扭線盤8形狀吻合的圓環(huán),圓環(huán)內側壁設置有若干個凸部15,凸部15與扭線盤8上的卡槽9位置——對應。
[0028]支撐板4以送料槽10所在直線為分隔線將自身分為可拆卸連接的第一板5和第二板6。第一板5和第二板6可拆卸,能夠方便向送料槽10內放入鋼絲12,同時也方便在扭線盤8卡線時,拆開維修清理。
[0029]送料槽10軸線延伸線通過圓槽7的圓心,使得送料桿11的壓力能夠垂直的壓到卡槽9方向,將鋼絲12送入卡槽9更加容易。
[0030]鉗體還設有與鉗頭14連接的手柄16,鉗頭14和手柄16連接的位置帶有鉸接孔,兩個鉗體通過鉸接孔鉸接在一起,卡盤鉗13上的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