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是申請日為2014年07月18日、申請?zhí)枮?01410344973.7、題為“鏡頭模塊”的專利申請的分案申請。
本公開涉及一種具有包括六個或更多個透鏡的光學(xué)系統(tǒng)的鏡頭模塊。
背景技術(shù):
一般來講,用于移動通信終端的相機包括鏡頭模塊和成像器件。
這樣的鏡頭模塊通常包括多個透鏡,并且由所述多個透鏡構(gòu)成用于捕獲對象的圖像以投影到成像器件上的光學(xué)系統(tǒng)。就此而言,諸如電荷耦合器件(ccd)等的元件用作成像器件,并且這樣的成像器件通常具有例如1.4μm或更大的像素尺寸。
然而,隨著移動通信終端和安裝在其中的相機模塊的尺寸的逐漸減小,成像器件的像素尺寸已經(jīng)降低到例如1.12μm或更小。因此,已經(jīng)要求開發(fā)具有低f數(shù)(例如2.3或更小)的鏡頭模塊,即使在上面描述的條件下也可在由其捕獲的圖像中實現(xiàn)高分辨率。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可提供一種能夠在所捕獲的圖像中實現(xiàn)高分辨率的鏡頭模塊。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一種鏡頭模塊可從物方到像方順序地包括: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負(fù)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負(fù)屈光力,并且具有形成在其像方表面上的一個或更多個拐點。
根據(jù)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一種鏡頭模塊可從物方到像方順序地包括: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并具有凸形的物方表面;第二透鏡,具有屈光力,并具有凸形的物方表面和凸形的像方表面;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并具有凸形的物方表面;第四透鏡,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屈光力,并具有在其物方表面上形成兩個或更多個拐點以及在其像方表面上形成兩個或更多個拐點的非球面形狀。
根據(jù)本公開的其它實施例,一種鏡頭模塊可從物方到像方順序地包括:第一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鏡,具有屈光力;第四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具有負(fù)屈光力,第六透鏡,具有負(fù)屈光力,并且具有形成在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上的一個或更多個拐點,其中,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f和第一透鏡的焦距f1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1.0<f1/f<2.0。
根據(jù)本公開的其它實施例,一種鏡頭模塊可包括六個透鏡,所述六個透鏡從物方至像方順序地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和第六透鏡。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具有正屈光力;第五透鏡包括凹形的物方表面和凸形的像方表面,第六透鏡在其中心處朝向物方凸出并朝向像方凹入,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具有至少兩個拐點,所述鏡頭模塊滿足下面的條件式:1.0<f1/f<2.0,其中,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
附圖說明
從下面結(jié)合附圖進行的詳細(xì)的描述中,本公開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點及其它優(yōu)點將會更清楚地被理解,附圖中:
圖1是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的結(jié)構(gòu)圖;
圖2是示出了圖1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光學(xué)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3是顯示了圖1中所示的透鏡的特性的表格;
圖4是顯示了圖1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非球面系數(shù)的表格;
圖5是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的結(jié)構(gòu)圖;
圖6是示出了圖5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光學(xué)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7是顯示了圖5中所示的透鏡的特性的表格;
圖8是顯示了圖5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非球面系數(shù)的表格;
圖9是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的結(jié)構(gòu)圖;
圖10是示出了圖9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光學(xué)像差特性的曲線圖;
圖11是顯示了圖9中所示的透鏡的特性的表格;
圖12是顯示了圖9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非球面系數(shù)的表格;
圖13是示出了第六透鏡的凹點(concavepoint)和凸點(convexpoint)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來對本公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xì)地描述。然而,本公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實施,并且不應(yīng)該被理解為局限于在此所闡述的實施例。更確切地說,提供所述實施例是為了使本公開將是徹底的和完整的,并將本公開的范圍充分地傳達給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在附圖中,為了清晰可能夸大元件的形狀和尺寸,并且將始終使用相同的標(biāo)號來指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所述具體實施方式和權(quán)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單數(shù)形式“一個”和“所述”的表達意在也包括復(fù)數(shù)形式的表達。
在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中,第一透鏡指的是最靠近物方的透鏡,第六透鏡指的是最靠近像方的透鏡。另外,術(shù)語“前方”指的是從鏡頭模塊朝向物方的方向,術(shù)語“后方”指的是從鏡頭模塊朝向圖像傳感器的方向。另外,每個透鏡的第一表面指的是朝向物方的表面(或物方表面),每個透鏡的第二表面指的是朝向像方的表面(或像方表面)。另外,在本說明書中,每個透鏡的曲率半徑和厚度、通過透鏡(ttl)測量距離(或oal)、光闌至成像面的距離(sl)、成像面的對角線長度2y、光學(xué)系統(tǒng)的總焦距以及每個透鏡的焦距的單位可以是毫米(mm)。然而,上面描述的物理屬性的單位不限于此。另外,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間隔、ttl(或oal)和sl是基于鏡頭的光軸而測量的距離。另外,在透鏡的形狀的描述中,透鏡的一個表面具有凸形的形狀是指相應(yīng)的透鏡表面的光軸部分是凸出的,透鏡的一個表面具有凹形的形狀是指相應(yīng)的透鏡表面的光軸部分是凹入的。因此,在透鏡的一個表面被描述為凸形的情況下,透鏡的邊緣部分也可能是凹入的。同樣地,在透鏡的一個表面被描述為所述透鏡的一個表面為凹形的情況下,透鏡的邊緣部分也可能是凸出的。另外,在下面的詳細(xì)描述中,術(shù)語“拐點(inflectionpoint)”指的是曲率半徑在不與光軸交叉的部分變化的點。
圖1是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的結(jié)構(gòu)圖;圖2是示出了圖1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光學(xué)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3是顯示了圖1中所示的透鏡的特性的表格;圖4是顯示了圖1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非球面系數(shù)的表格;圖5是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的結(jié)構(gòu)圖;圖6是示出了圖5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光學(xué)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7是顯示了圖5中所示的透鏡的特性的表格;圖8是顯示了圖5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非球面系數(shù)的表格;圖9是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的結(jié)構(gòu)圖;圖10是示出了圖9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光學(xué)像差特性的曲線圖;圖11是顯示了圖9中所示的透鏡的特性的表格;圖12是顯示了圖9中所示的鏡頭模塊的非球面系數(shù)的表格;圖13是示出了第六透鏡的凹點和凸點的局部放大圖。
根據(jù)本公開的鏡頭模塊可包括具有六個或者更多個透鏡的光學(xué)系統(tǒng)。例如,鏡頭模塊可從物方至像方順序地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和第六透鏡。然而,所述鏡頭模塊不限于僅包括六個透鏡,如果需要還可包括其它組件或者另外的一個或更多個透鏡。例如,鏡頭模塊可包括用于調(diào)整光量的光闌(st)。另外,鏡頭模塊可還包括阻斷紅外線的紅外線(ir)截止濾波器。另外,鏡頭模塊可還包括用于將入射穿過光學(xué)系統(tǒng)的對象的圖像轉(zhuǎn)換成電信號的圖像傳感器(即,成像器件)。此外,鏡頭模塊可還包括調(diào)整透鏡之間的間隔的間隔保持部件。除了六個透鏡以外,還可以在第一透鏡的前方、或者第六透鏡的后方或者在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之間布置一個或更多個透鏡。
構(gòu)成光學(xué)系統(tǒng)的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可由塑料形成。此外,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中的至少一個透鏡可具有非球面。另外,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可分別具有至少一個非球面。即,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以是非球面。這里,所述非球面可以由等式1來表示。
[等式1]
在等式1中,c表示曲率,k表示圓錐曲線常數(shù),r表示從非球面上的任一點到光軸的距離,常數(shù)a、b、c、d、e、f、g、h和j依次表示4階非球面系數(shù)、6階非球面系數(shù)、8階非球面系數(shù)、10階非球面系數(shù)、12階非球面系數(shù)、14階非球面系數(shù)、16階非球面系數(shù)、18階非球面系數(shù)和20階非球面系數(shù)。另外,z是具有距光軸的距離為r的非球面上的點的高度。
包括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的光學(xué)系統(tǒng)可具有2.4或更小的f數(shù)。在這種情形下,對象可以被清楚地成像。例如,即使在低照度(例如100勒克斯或更小)條件下根據(jù)本公開的鏡頭模塊也可以清楚地捕獲對象的圖像。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1.0<f1/f<2.0
這里,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以表示用于優(yōu)化第一透鏡的屈光力的數(shù)值條件。例如,在f1/f低于上述條件式的下限值的情況下,由于第一透鏡具有強屈光力,所以第二透鏡至第五透鏡的光學(xué)設(shè)計會受到限制。在f1/f高于上述條件式的上限值的情況下,由于第一透鏡具有弱屈光力,所以會難以使所述鏡頭模塊小型化。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v1-v3>25.0
這里,v1是第一透鏡的阿貝數(shù),v3是第三透鏡的阿貝數(shù)。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n4>1.6
這里,n4是第四透鏡的折射率。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v1-v5>25.0
這里,v1是第一透鏡的阿貝數(shù),v5是第五透鏡的阿貝數(shù)。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0.5<f2/f<1.5
這里,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2.0<|f5/f|<100
這里,f5是第五透鏡的焦距,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oal/f<1.5
這里,oal是從第一透鏡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或圖像傳感器的距離,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1.0<f1/f2<2.5
這里,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0.3<|f2/f3|<2.0
這里,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bfl/f>0.2
這里,bfl是從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離,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d1/f>0.01
這里,d1是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r1/f>0.3
這里,r1是第一透鏡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r6/f>0.3
這里,r6是第三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epd/2/f1>0.1
這里,epd/2是鏡頭模塊的入瞳的尺寸(mm),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f3/f|<2.0
這里,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三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f4/f>3.0
這里,f4是第四透鏡的焦距,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四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f5/f|>3.0
這里,f5是第五透鏡的焦距,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五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f6/f|<6.0
這里,f6是第六透鏡的焦距,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oal/f1>0.5
這里,oal是從第一透鏡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離,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一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0<oal/f2<1.7
這里,oal是從第一透鏡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離,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二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oal/f3|>1.0
這里,oal是從第一透鏡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離,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三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0<oal/f4<0.5
這里,oal是從第一透鏡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離,f4是第四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四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oal/f5|<0.5
這里,oal是從第一透鏡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離,f5是第五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五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oal/f6|>0.2
這里,oal是從第一透鏡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離,f6是第六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f3/f4|<0.3
這里,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f4是第四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第三透鏡的屈光力優(yōu)化第四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f4/f5|<0.7
這里,f4是第四透鏡的焦距,f5是第五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第四透鏡的屈光力優(yōu)化第五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1.5<f5/f6<6.0
這里,f5是第五透鏡的焦距,f6是第六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第五透鏡的屈光力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f1/f3|<3.0
這里,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第一透鏡的屈光力優(yōu)化第三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例如,在第三透鏡具有高于上述條件式的上限值的|f1/f3|值的情況下,會難以校正光學(xué)色差。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0<f1/f4<1.5
這里,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f4是第四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第一透鏡的屈光力優(yōu)化第四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例如,在第四透鏡具有高于上述條件式的上限值的f1/f4值的情況下,會難以校正光學(xué)色差。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f1/f5|<1.5
這里,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f5是第五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第一透鏡的屈光力優(yōu)化第五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例如,在第五透鏡具有等于或大于1.5的|f1/f5|值的情況下,會難以校正光學(xué)色差。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f1/f6|<1.5
這里,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f6是第六透鏡的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用于相對于第一透鏡的屈光力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屈光力的幅度的條件。例如,在第六透鏡具有等于或大于1.5的|f1/f6|值的情況下,會難以校正光學(xué)色差。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0<r2/f<1.2
這里,r2是第一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一透鏡的像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0.4<r3/f<1.2
這里,r3是第二透鏡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二透鏡的物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r4/f|<10.0
這里,r4是第二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二透鏡的像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r5/f>1.3
這里,r5是第三透鏡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三透鏡的物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r6/f>0.4
這里,r6是第三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三透鏡的像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r7/f|>1.0
這里,r7是第四透鏡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四透鏡的物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r8/f|>0.5
這里,r8是第四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四透鏡的像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r9/f|>0.3
這里,r9是第五透鏡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五透鏡的物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r10/f|>0.4
這里,r10是第五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五透鏡的像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0<r11/f<0.5
這里,r11是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0<r12/f<0.4
這里,r12是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曲率半徑,f是所述鏡頭模塊的總焦距。上述條件式可表示相對于鏡頭模塊的總焦距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2.0<d1/d2<5.0
這里,d1是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d2是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d2/d3>0.08
這里,d2是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d3是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d3/d4<2.0
這里,d3是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d4是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d4/d5>5.0
這里,d4是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d5是第五透鏡與第六透鏡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
[條件式]v4/30+v5/30<2.0
這里,v4是第四透鏡的阿貝數(shù),v5是第五透鏡的阿貝數(shù)。
上述條件式可表示容易地制造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的條件。例如,由于滿足上述條件式的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具有高折射率,所以透鏡可具有大的曲率半徑。在具有如上所述的曲率半徑的透鏡中,由于制造公差小,所以可容易地制造所述透鏡。另外,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曲率半徑的透鏡可減小透鏡之間的間距,所以該透鏡可有利于制造所述鏡頭模塊。
在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中,第六透鏡可具有非球面形狀,其中,在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上形成兩個或者更多個拐點,并且/或者在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上形成兩個或者更多個拐點。
在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中,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的邊緣或外周部分可以是凸出的。
在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中,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的邊緣或外周部分可以是凸出的。
在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中,第六透鏡可具有在其物方表面上形成四個拐點的非球面形狀。
在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中,第六透鏡可具有在其物方表面上形成六個拐點的非球面形狀。
在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中,第六透鏡可具有在其像方表面上形成四個拐點的非球面形狀。
在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中,第六透鏡可具有在其像方表面上形成六個拐點的非球面形狀。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
[條件式]0.03<ip611/2y<0.04
[條件式]0.20<ip612/2y<0.30
[條件式]0.27<ip613/2y<0.48
這里,ip611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最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ip612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第二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ip613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第三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2y是成像面的對角線長度。
上述條件式可以表示用于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例如,滿足上述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的第六透鏡可改善光學(xué)像差和/或分辨率。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
[條件式]0.03<ip621/2y<0.06
[條件式]0.25<ip622/2y<0.46
[條件式]0.38<ip623/2y<0.43
這里,ip621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最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ip622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第二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ip623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第三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2y是成像面的對角線長度。
上述條件式可以表示用于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的形狀的條件。例如,滿足上述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的第六透鏡可改善光學(xué)像差和/或分辨率。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
[條件式]0.08<ip611/l61er<0.11
[條件式]0.54<ip612/l61er<0.76
[條件式]0.97<ip613/l61er<0.99
這里,ip611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最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ip612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第二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ip613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第三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l61er是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的有效區(qū)域的半徑(在所述有效區(qū)域中入射光被折射)。
上述條件式可以表示用于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的形狀和尺寸的條件。例如,上述條件式可以表示相對于第六透鏡的形狀來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有效尺寸(例如,有效半徑)的條件。滿足上述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的第六透鏡可有利于所述鏡頭模塊的小型化。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
[條件式]0.09<ip621/l62er<0.13
[條件式]0.85<ip622/l62er<0.89
[條件式]0.94<ip623/l62er<0.99
這里,ip621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最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ip622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第二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ip623是從第六透鏡的光軸到形成在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上的拐點中的形成在第三靠近光軸的位置處的拐點的距離,l62er是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有效區(qū)域的半徑(在所述有效區(qū)域中入射光被折射)。
上述條件式可以表示用于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的形狀和尺寸的條件。例如,上述條件式可以表示相對于第六透鏡的形狀來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有效尺寸(例如,有效半徑)的條件。滿足上述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的第六透鏡可有利于所述鏡頭模塊的小型化。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
[條件式]1.02<pt1/ct6<1.25
[條件式]1.15<pt2/ct6<1.43
[條件式]1.02<pt3/ct6<1.36
[條件式]0.79<pt1/pt2<0.97
[條件式]0.83<pt1/pt3<1.12
[條件式]0.94<pt2/pt3<1.27
這里,ct6是第六透鏡沿光軸的厚度(或者第六透鏡在中心處的厚度),pt1是第六透鏡在第一凹點處的厚度,pt2是第六透鏡在第一凸點處的厚度,pt3是第六透鏡在第二凸點處的厚度(參見圖13)。
上述條件式可以表示用于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屈光力的分布條件。例如,滿足上述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的第六透鏡可將入射光均勻地投射到成像面上。另外,滿足上述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的第六透鏡可減小光學(xué)球面像差。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
[條件式]2.52<l61er<2.72
[條件式]2.68<l62er<3.10
這里,l61er是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的有效區(qū)域的半徑(在所述有效區(qū)域中入射光被折射),l62er是第六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有效區(qū)域的半徑(在所述有效區(qū)域中入射光被折射)。
上述條件式可以是用于優(yōu)化第六透鏡的尺寸的條件。例如,滿足上述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的第六透鏡可有利于所述鏡頭模塊的小型化。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中的至少一個條件式:
[條件式]0.86<l11er<1.30
[條件式]0.74<l12er<1.23
這里,l11er是第一透鏡的物方表面的有效區(qū)域的半徑(在所述有效區(qū)域中入射光被折射),l12er是第一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有效區(qū)域的半徑(在所述有效區(qū)域中入射光被折射)。
上述條件式可以是用于優(yōu)化第一透鏡的尺寸的條件。例如,滿足上述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的第一透鏡可有利于所述鏡頭模塊的小型化。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中的至少一個條件式:
[條件式]0.73<l21er<1.30
[條件式]0.70<l22er<1.12
這里,l21er是第二透鏡的物方表面的有效區(qū)域的半徑(在所述有效區(qū)域中入射光被折射),l22er是第二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有效區(qū)域的半徑(在所述有效區(qū)域中入射光被折射)。
上述條件式可以是用于優(yōu)化第二透鏡的尺寸的條件。例如,滿足上述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的第二透鏡可有利于所述鏡頭模塊的小型化。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
[條件式]0.70<l31er<1.11
[條件式]0.74<l32er<1.17
這里,l31er是第三透鏡的物方表面的有效區(qū)域的半徑(在所述有效區(qū)域中入射光被折射),l32er是第三透鏡的像方表面的有效區(qū)域的半徑(在所述有效區(qū)域中入射光被折射)。
上述條件式可以是用于優(yōu)化第三透鏡的尺寸的條件。例如,滿足上述條件式中的一個或更多個條件式的第三透鏡可有利于所述鏡頭模塊的小型化。
接下來,將對構(gòu)成光學(xué)系統(tǒng)的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的示例性實施例進行描述。
第一透鏡可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一透鏡可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鏡的第一表面(或物方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第一透鏡的第二表面(或像方表面)可以為凹形。例如,第一透鏡可具有朝向物方凸起的彎月形狀。第一透鏡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以是非球面。例如,第一透鏡的兩個表面均可以是非球面。第一透鏡可由具有高的透光性和/或高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一透鏡可由塑料形成。然而,第一透鏡的材料不限于塑料。例如,第一透鏡可由玻璃形成。
第二透鏡可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二透鏡可具有正屈光力。此外,第二透鏡可具有比第一透鏡的屈光力更強的屈光力。例如,第二透鏡的焦距可以比第一透鏡的焦距短(即,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f1|>|f2|)。第二透鏡的兩個表面均可以為凸形(即,第二透鏡可包括雙凸表面)。第二透鏡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以是非球面。例如,第二透鏡的兩個表面均可以是非球面。第二透鏡可由具有高的透光性和/或高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二透鏡可由塑料形成。然而,第二透鏡的材料不限于塑料。例如,第二透鏡可由玻璃形成。
第三透鏡可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三透鏡可具有負(fù)屈光力。另外,第三透鏡可具有比第五透鏡的屈光力更強的屈光力。例如,第三透鏡的焦距可以比第五透鏡的焦距短(即,可滿足下面的條件式:|f5|>|f3|)。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其第二表面可以為凹形。例如,第三透鏡可具有朝向物方凸出的彎月形狀或者朝向物方凸出的平凸形狀。第三透鏡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以是非球面。例如,第三透鏡的兩個表面均可以是非球面。第三透鏡可由具有高的透光性和/或高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三透鏡可由塑料形成。然而,第三透鏡的材料不限于塑料。例如,第三透鏡可由玻璃形成。另外,第三透鏡可由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三透鏡可由具有等于或大于1.60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第三透鏡的阿貝數(shù)可以為30或更小)。因為由如上所描述的材料形成的第三透鏡可具有相對大的曲率半徑,所以可容易地制造第三透鏡。另外,如果第三透鏡由上面所述的材料形成,則制造公差可變小,從而可降低所述鏡頭模塊的制造缺陷率。另外,由上面所述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種形成的第三透鏡可減小透鏡之間的間距,并且可有利于所述鏡頭模塊的小型化。此外,第三透鏡的直徑可小于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直徑。例如,第三透鏡的有效直徑(例如,對實際入射到其上的有效光進行折射的部分的直徑)可小于第一透鏡和第二透鏡的有效直徑。
第四透鏡可具有屈光力。例如,第四透鏡可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凹形,并且其第二表面可以為凸形。例如,第四透鏡可具有朝向像方凸起的彎月形狀或者朝向像方凸起的平凸形狀。第四透鏡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以是非球面。例如,第四透鏡的兩個表面均可以是非球面。第四透鏡可由具有高的透光性和高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四透鏡可由塑料形成。然而,第四透鏡的材料不限于塑料。例如,第四透鏡可由玻璃形成。第四透鏡可由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形成。例如,第四透鏡可由具有等于或大于1.60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第四透鏡的阿貝數(shù)可以為30或更小)。因為由如上所描述的材料形成的第四透鏡可具有相對大的曲率半徑,所以可容易地制造第四透鏡。另外,因為第四透鏡由上面描述的材料形成,所以制造公差變小,從而可降低所述鏡頭模塊的制造缺陷率。另外,因為由上面描述的材料形成的第四透鏡可減小透鏡之間的間距,所以可有利于所述鏡頭模塊的小型化。
第五透鏡可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五透鏡可具有正屈光力或負(fù)屈光力。第五透鏡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凹形,并且其第二表面可以為凸形。例如,第五透鏡可具有朝向像方凸起的彎月形狀。第五透鏡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以是非球面。例如,第五透鏡的兩個表面均可以是非球面。第五透鏡可由具有高的透光性和/或高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五透鏡可由塑料形成。然而,第五透鏡的材料不限于塑料。另外,第五透鏡可由具有高折射率的材料形成。例如,第五透鏡可由具有等于或大于1.60的折射率的材料形成(在這種情況下,第五透鏡的阿貝數(shù)可以為30或更小)。因為由如上所述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種形成的第五透鏡可具有相對大的曲率半徑,所以可容易地制造第五透鏡。另外,如果第五透鏡由上面描述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種材料形成,則制造公差可變小,從而可降低所述鏡頭模塊的制造缺陷率。另外,由上面描述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種材料形成的第五透鏡可減小透鏡之間的間距,可有利于所述鏡頭模塊的小型化。
第六透鏡可具有屈光力。例如,第六透鏡可具有正屈光力或負(fù)屈光力。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可以為凹形。此外,第六透鏡可具有形成在第六透鏡的至少一個表面上的至少一個拐點(inflectionpoint)或轉(zhuǎn)折點(turningpoint)的形狀。例如,第六透鏡的第二表面可以在其中心處或者在光軸上凹入,并且朝向其邊緣或外周部分變得凸出。第六透鏡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的至少一個表面可以是非球面。例如,第六透鏡的兩個表面均可以是非球面。第六透鏡可由具有高的透光性和/或高的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例如,第六透鏡可由塑料形成。然而,第六透鏡的材料不限于塑料。例如,第六透鏡可由玻璃形成。
同時,在根據(jù)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中,所述透鏡可被設(shè)置為使得透鏡的有效半徑從第一透鏡朝向第三透鏡減小,并且透鏡的有效半徑從第四透鏡朝向第六透鏡增大。在如上所述構(gòu)造的光學(xué)系統(tǒng)中,可增加透射到圖像傳感器上的光的量,從而可提高所述鏡頭模塊的分辨率。
此外,在如上所述構(gòu)造的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改善光學(xué)像差(所述光學(xué)像差導(dǎo)致圖像質(zhì)量劣化)。另外,在如上所述構(gòu)造的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提高分辨率。另外,在如上所述構(gòu)造的一些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可易于輕型化,并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將參照圖1至圖4描述根據(jù)本公開的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
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可包括光學(xué)系統(tǒng),所述光學(xué)系統(tǒng)從物方至像方順序地包括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和第六透鏡60。鏡頭模塊100還可包括紅外線截止濾波器70和圖像傳感器80。另外,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可具有大約2.2的f數(shù)以及大約70.5度的視場(fov)(或視角)。另外,在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中,第三透鏡30至第五透鏡50均具有大約1.640的折射率以及大約23.3的阿貝數(shù)。
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屈光力。另外,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或物方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第一透鏡10的第二表面(或像方表面)可以為凹形。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屈光力。另外,第二透鏡20的兩個表面均可以為凸形。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fù)屈光力。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第三透鏡30的第二表面可以為凹形。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屈光力。另外,第四透鏡4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凹形,并且第四透鏡40的第二表面可以為凸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fù)屈光力。另外,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凹形,并且第五透鏡50的第二表面可以為凸形。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fù)屈光力。另外,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以為凹形。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一個或更多個拐點。例如,第六透鏡60可具有形成在其第二表面上的拐點。同時,第四透鏡40可被設(shè)置為靠近第三透鏡30。例如,第四透鏡40與第三透鏡30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可小于第四透鏡40與第五透鏡50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
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可包括一個或更多個光闌st。例如,光闌st可設(shè)置在第二透鏡20與第三透鏡30之間。然而,光闌st可被設(shè)置在第一透鏡10的前方、或者第一透鏡10與第二透鏡2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30至第六透鏡60之間的任何位置。
如上所述構(gòu)造的鏡頭模塊可具有圖2所示的光學(xué)像差特性以及如圖3和圖4所示的透鏡特性。為了便于參考,圖3是顯示了各個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阿貝數(shù)、以及有效半徑的表格,圖4是顯示了透鏡的非球面系數(shù)值的表格。
將參照圖5至圖8描述根據(jù)本公開的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
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可包括光學(xué)系統(tǒng),所述光學(xué)系統(tǒng)從物方至像方順序地包括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和第六透鏡60。鏡頭模塊100還可包括紅外線截止濾波器70和/或圖像傳感器80。另外,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可具有大約2.3的f數(shù)以及大約70.2度的fov。另外,在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中,第三透鏡30至第五透鏡50均具有大約1.640的折射率以及大約23.3的阿貝數(shù)。
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屈光力。另外,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或物方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第一透鏡10的第二表面(或像方表面)可以為凹形。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屈光力。另外,第二透鏡20的兩個表面均可以為凸形。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fù)屈光力。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第三透鏡30的第二表面可以為凹形。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屈光力。另外,第四透鏡4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凹形,并且第四透鏡40的第二表面可以為凸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fù)屈光力。另外,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凹形,并且其第二表面可以為凸形。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fù)屈光力。另外,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以為凹形。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一個或更多個拐點。例如,第六透鏡60可具有形成在其第二表面上的拐點。同時,第四透鏡40可被設(shè)置為靠近第三透鏡30。例如,第四透鏡40與第三透鏡30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可小于第四透鏡40與第五透鏡50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
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可包括一個或更多個光闌st。例如,光闌st可設(shè)置在第二透鏡20與第三透鏡30之間。然而,光闌st可被設(shè)置在第一透鏡10的前方、或者第一透鏡10與第二透鏡2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30至第六透鏡60之間的任何位置。
如上所述構(gòu)造的鏡頭模塊可具有圖6所示的光學(xué)像差特性以及如圖7與圖8所示的透鏡特性。為了便于參考,圖7是顯示了各個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的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阿貝數(shù)、以及有效半徑的表格,圖8是顯示了透鏡的非球面系數(shù)值的表格。
將參照圖9至圖12描述根據(jù)本公開的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
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可包括光學(xué)系統(tǒng),所述光學(xué)系統(tǒng)從物方至像方順序地包括第一透鏡10、第二透鏡20、第三透鏡30、第四透鏡40、第五透鏡50和第六透鏡60。鏡頭模塊100還可包括紅外線截止濾波器70和/或圖像傳感器80。另外,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可具有大約2.2的f數(shù)以及大約70.2度的fov。另外,在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中,第三透鏡30至第五透鏡50均具有大約1.640的折射率以及大約23.3的阿貝數(shù)。
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0可具有正屈光力。另外,第一透鏡10的第一表面(或物方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第一透鏡10的第二表面(或像方表面)可以為凹形。第二透鏡20可具有正屈光力。另外,第二透鏡20的兩個表面均可以為凸形。第三透鏡30可具有負(fù)屈光力。第三透鏡3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第三透鏡30的第二表面可以為凹形。第四透鏡40可具有正屈光力。另外,第四透鏡4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凹形,并且第四透鏡40的第二表面可以為凸形。第五透鏡50可具有負(fù)屈光力。另外,第五透鏡5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凹形,并且其第二表面可以為凸形。第六透鏡60可具有負(fù)屈光力。另外,第六透鏡60的第一表面可以為凸形,并且第六透鏡60的第二表面可以為凹形。另外,第六透鏡60可具有一個或更多個拐點。例如,第六透鏡60可具有形成在其第二表面上的拐點。同時,第四透鏡40可被設(shè)置為靠近第三透鏡30。例如,第四透鏡40與第三透鏡30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可小于第四透鏡40與第五透鏡50之間的空氣間隙沿光軸的長度。
根據(jù)本示例性實施例的鏡頭模塊100可包括一個或更多個光闌st。例如,光闌st可設(shè)置在第二透鏡20與第三透鏡30之間。然而,光闌st可被設(shè)置在第一透鏡10的前方、第一透鏡10與第二透鏡2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30至第六透鏡60之間的任何位置。
如上所述構(gòu)造的鏡頭模塊可具有圖10所示的光學(xué)像差特性以及如圖11與圖12所示的透鏡特性。為了便于參考,圖11是顯示了各個透鏡的曲率半徑、透鏡厚度或透鏡之間的距離、透鏡的折射率、阿貝數(shù)、以及有效半徑的表格,圖12是顯示了透鏡的非球面系數(shù)值(asphericalsurfacevalues)的表格。
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實施例可具有表1中所示的光學(xué)特性。另外,上面描述的示例性實施例可滿足表2至表4的左側(cè)豎直列中所示的條件式。
[表1]
[表2]
[表3]
[表4]
下面的表5示出了第六透鏡的有效半徑以及形成在第六透鏡的物方表面和像方表面上的拐點的位置。
[表5]
下面的表6示出了形成在第六透鏡上的凸點和凹點處的厚度。
[表6]
根據(jù)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可實現(xiàn)一種具有高分辨率的鏡頭模塊。
雖然上面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示例性實施例,但是本領(lǐng)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應(yīng)該理解,在不脫離由權(quán)利要求限定的本公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對其進行修改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