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進行涂布潤滑粉的出粉刀涂粉工裝,包括氣路系統(tǒng)及用于容納潤滑粉的容器;容器包括箱體及與該箱體可氣密配合的箱蓋,箱體內設有用于安放多個出粉刀的安放座;氣路系統(tǒng)包括與容器的內腔相連通的進氣口及出氣口,其中,進氣口用于向容器的內腔泵入攪動上述放置于容器內潤滑粉的氣流。本出粉刀涂粉工裝可同時對多把出粉刀進行涂布潤滑粉,提高涂布效率同時提高涂布的均勻性。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使用上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對出粉刀進行涂布潤滑粉的涂粉方法。
【專利說明】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電子照相成像零部件加工的專用工裝,特別涉及一種進行涂布潤滑粉的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激光打印機等電子照相成像裝置,均使用可拆卸地安裝于其中的處理盒,處理盒具有盒體及可旋轉地支承于盒體兩端的顯影輥,并在顯影輥近旁設有出粉刀,通過顯影輥的旋轉及出粉刀的擠壓,顯影輥與出粉刀之間的碳粉因摩擦而帶電并且厚薄均勻地分布于顯影輥的工作面上。
[0003]對于工作部采用非金屬材料制成的出粉刀而言,出粉刀在安裝前需要在其工作部上涂布潤滑粉,以減少出粉刀與顯影輥之間的摩擦力,避免出現(xiàn)打印豎向白條與色淺現(xiàn)象。
[0004]參見圖1,現(xiàn)有一種出粉刀011,其由工作部0111及安裝部0112構成,安裝部0112上形成用于固定的安裝孔01121,工作部0111為膠條。目前,常用以下三種方式對出粉刀011的工作部0111進行涂布潤滑粉,第一種為棉球拭擦法,使用蘸有潤滑粉的棉球對出粉刀011的工作部011進行擦拭,該方法不僅效率低,且易出現(xiàn)涂粉不均勻,導致出現(xiàn)打印豎向白條及色淺現(xiàn)象;第二種是平板刮粉法,在罩有軟布的平板上鋪一層潤滑粉,再用出粉刀在平板上刮動而粘上潤滑粉,相對第一種方法,潤滑粉涂布均勻性有所提高,但是涂布效率仍比較低;第三種方法是潤滑槽涂布法,在設有潤滑槽的涂布工裝中裝入適量潤滑粉,將出粉刀伸入潤滑槽內,使出粉刀膠條粘上潤滑粉,再輕敲出粉刀將多余的潤滑粉敲掉,與第二種方法相同,可以提高涂粉的均勻性,但是涂粉效率也很低,此外,如果出粉刀的安裝部比較小,則不容易持拿。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進行涂布潤滑粉的出粉刀涂粉工裝,旨在提高出粉刀上潤滑粉的涂布均勻性及涂布效率;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上述出粉刀涂粉工裝進行涂布潤滑粉的出粉刀涂粉方法。
[0006]為了實現(xiàn)上述主要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出粉刀涂粉工裝,包括氣路系統(tǒng)及用于容納潤滑粉的容器;容器包括箱體及與該箱體可氣密配合的箱蓋,箱體內設有用于安放多個出粉刀的安放座;氣路系統(tǒng)包括與容器的內腔相連通的進氣口及出氣口,進氣口用于向容器的內腔泵入攪動容器內潤滑粉的氣流。
[0007]由以上方案可見,在箱體內放置適量潤滑粉及在安放座放置出粉刀后,蓋上箱蓋,使用氣槍、風機等氣源通過進氣口向容器的內腔內泵入氣流,泵入的氣流將攪動潤滑粉,將潤滑粉吹散,潤滑粉在碰撞到出粉刀的工作部后而粘于該工作部上,可同時對多把出粉刀進行涂布潤滑粉,提高出粉刀潤滑粉的涂布效率;此外,氣流將潤滑粉攪動后,在整個內腔內都分布有潤滑粉,提高潤滑粉在出粉刀上的涂布均勻性。
[0008]具體的方案為氣路系統(tǒng)還包括風機,該風機的出口與氣路系統(tǒng)的進氣口相連通,風機的進口與氣路系統(tǒng)的出氣口相連通。容器內腔與氣路系統(tǒng)的風機、進氣口及出氣口一起構成循環(huán)氣路,可有效地防止?jié)櫥圻M入工作環(huán)境中,且進入氣路內的潤滑粉可以循環(huán)回容器內對出粉刀進行涂布。
[0009]一個優(yōu)選的方案為氣路系統(tǒng)還包括設于出氣口上用于過濾潤滑粉的過濾器。
[0010]更優(yōu)選的方案為氣路系統(tǒng)的進氣口設于箱蓋的上表面的中心處,出氣口設于箱體相對的兩側板上。
[0011]再優(yōu)選的方案為安放座包括多個階梯型結構的安放位;當出粉刀安放于安放位上時,出粉刀的刀面相對鉛垂線傾斜。
[0012]由以上方案可見,由于出粉刀的刀面與鉛垂線相交一夾角,對進入內腔內的氣流產生作用而改變氣流在容器內腔內的流動方向,可有效保證容器內腔內分布有隨氣流流動的潤滑粉,提高潤滑粉在出粉刀上的涂布均勻性。
[0013]更佳的方案為箱體內設有上下兩層安放座,當出粉刀安放于安放座上時,上下兩層出粉刀的長度方向相互正交。可同時對兩層出粉刀進行涂布潤滑粉,提高潤滑粉的涂布效率;此外,由于上下兩層出粉刀的長度方向相互正交且刀面具有一定的傾斜度,改變氣流的流動方向,有效保證兩層出粉刀能夠均勻地粘上潤滑粉。
[0014]另一個優(yōu)選的方案為安放座包括多個階梯型結構的安放位;當出粉刀安放于安放位上時,出粉刀的刀面相對鉛垂線傾斜。
[0015]由以上方案可見,由于出粉刀的刀面與鉛垂線相交一夾角,對進入內腔內的氣流產生作用而改變氣流在容器內腔內的流動方向,可有效保證容器內腔內分布有隨氣流流動的潤滑粉,提高潤滑粉在出粉刀上的涂布均勻性。
[0016]更優(yōu)選的方案為箱體內設有上下兩層安放座,當出粉刀放置于安放座上時,上下兩層出粉刀的長度方向相互正交。可同時對兩層出粉刀進行涂布潤滑粉,提高潤滑粉的涂布效率;此外,由于上下兩層出粉刀的長度方向相互正交且刀面具有一定的傾斜度,改變氣流的流動方向,有效保證兩層出粉刀能夠均勻地粘上潤滑粉。
[0017]為了實現(xiàn)上述另一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出粉刀涂粉方法,其使用上述任一方案所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包括以下步驟,潤滑粉放置步驟,在箱體的底部放置潤滑粉;出粉刀安放步驟,將出粉刀放置于箱體內的安放座上,合上箱蓋;潤滑粉涂布步驟,通過氣路系統(tǒng)的進氣口,向容器的內腔泵入氣流,使被攪動的潤滑粉均勻地粘于出粉刀的工作部上;出粉刀取出步驟,靜置后打開箱蓋,即等空氣中的潤滑粉沉淀后,取出出粉刀。
[0018]由以上方案可見,該涂粉方法可同時對多把出粉刀進行涂布潤滑粉,提高出粉刀上潤滑粉的涂布效率,同時通過氣流攪動潤滑粉,提高潤滑粉的涂布均勻性。
[0019]具體的方案為在潤滑粉涂布步驟中,向容器的內腔泵入氣流的同時,不斷地改變氣流的方向。由于在涂粉過程中,不斷改變氣流方向,可使容器的內腔內分布有潤滑粉,提高潤滑粉的涂布均勻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一種現(xiàn)有出粉刀的結構圖;
圖2是本發(fā)明出粉刀涂粉工裝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fā)明出粉刀涂粉工裝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圖;
圖4是本發(fā)明出粉刀涂粉方法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5是出粉刀在本發(fā)明出粉刀涂粉工裝第二實施例內的擺放示意圖;
圖6是氣流在本發(fā)明出粉刀涂粉工裝第三實施例內的走向示意圖。
[0021]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一實施例
參見圖2,出粉刀涂布工裝I為一手提式箱體結構,該箱體結構的尺寸為60厘米X40厘米X30厘米,其由箱體11、箱蓋12及氣路系統(tǒng)構成。箱蓋12的上表面中心處形成一直徑為8毫米的進氣口 131,進氣口 131用于向出粉刀涂粉工裝I的內腔泵入氣流;箱體11相對側板的中心處各形成有一出氣口 132,在出氣口 132上填充有一海綿塊133,海綿塊133構成潤滑粉的過濾器。箱蓋12后側板的下端與箱體11后側板的上端鉸接,箱蓋12前側板的中部上設有一把手122,把手122的兩側各安裝有一鎖扣裝置,鎖扣裝置由安裝于箱蓋12前側板上的卡扣固定部121及安裝于箱體11前側板上的搭扣活動部111構成。
[0023]上述進氣口 131、出氣口 132及過濾器構成出粉刀涂布工裝I的氣路系統(tǒng)。
[0024]參見圖3,箱蓋12與箱體11相配合處各粘貼有一圈PU海綿,有效保證二者間的氣密配合;在箱體11的底部112沿箱體11的四側板內壁向上形成有一階臺113,階臺113的高度大于出粉刀的高度。
[0025]上述階臺113構成出粉刀涂粉工裝I的出粉刀安放座。
[0026]參見圖4,使用出粉刀涂粉工裝I進行涂布潤滑粉的涂粉方法由潤滑粉放置步驟S1、出粉刀安放步驟S2、潤滑粉涂布步驟S3及出粉刀取出步驟S4構成。
[0027]潤滑粉放置步驟SI,在箱體11的底部放置潤滑粉。
[0028]出粉刀安放步驟S2,在階臺113上并排地放置100把出粉刀,合上箱蓋12,并扣好鎖扣裝置。
[0029]潤滑粉涂布步驟S3,使用氣槍對準進氣口 131,向出粉刀涂粉工裝I的內腔泵入氣流30秒,同時不斷地旋轉氣槍,使泵入內腔內的氣流方向不斷改變,在氣流的作用下,預先放置于箱體底部上的潤滑粉就會被攪動,碰撞到出粉刀的工作部上后,就能夠均勻地粘于出粉刀的工作部上。
[0030]出粉刀取出步驟S4,靜置10秒后,打開箱蓋12,取出已涂布好潤滑粉的出粉刀,用于后續(xù)處理盒的裝配。
[0031]本出粉刀涂粉方法一次可對100把出粉刀進行涂布潤滑粉,完成對100把出粉刀上潤滑粉的涂布只需40秒,而采用現(xiàn)有的棉球拭擦法、平板刮粉法及潤滑槽涂布法均需要260秒左右的時間。其不僅節(jié)約大量時間,而且潤滑粉能夠均勻地粘于出粉刀的膠條上,無打印豎向白條及色淺現(xiàn)象出現(xiàn)。
[0032]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二實施例
作為對本發(fā)明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二實施例的說明,以下僅對與上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
[0033]出粉刀涂粉方法中所采用的出粉刀在包裝盒內為間隔并排且裸露,在出粉刀放置步驟中,先將出粉刀包裝盒的盒蓋取下。
[0034]參見圖5,先在底部212上沿長度方向平行間隔排列三盒出粉刀01,每盒出粉刀01中裝有25把出粉刀011,在階臺213上可以沿寬度方向平行間隔排列四盒出粉刀,出粉刀涂粉工裝可同時對七盒出粉刀進行涂布潤滑粉。
[0035]上述用于放置第一層三盒出粉刀的底部212及用于放置第二層四盒出粉刀的階臺213構成出粉刀涂粉工裝的出粉刀安放座。
[0036]本出粉刀涂粉方法一次可對175把出粉刀進行涂布潤滑粉,完成對175把出粉刀上潤滑粉的涂布只需40秒,而采用現(xiàn)有的棉球拭擦法、平板刮粉法及潤滑槽涂布法均需要450秒左右的時間。其不僅節(jié)約大量時間,而且潤滑粉能夠均勻地粘于出粉刀的膠條上,無打印豎向白條及色淺現(xiàn)象出現(xiàn)。
[0037]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三實施例
作為對本發(fā)明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三實施例的說明,以下僅對與上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二實施例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
[0038]參見圖6,安放座313具有四個階梯型結構的安放位3131,當整盒的出粉刀01放置于安放位3131上時,每個出粉刀的迎風面為一傾斜面,即出粉刀的刀面相對鉛垂線傾斜。
[0039]在潤滑粉涂布步驟中,從進氣口泵入的氣流02在出粉刀包裝盒的迎風面的作用下,改變流動方向,對于出粉刀包裝盒內的氣流也在出粉刀01迎風面的作用下而改變流動方向,從而能夠在出粉刀涂粉工裝內部形成旋轉的氣流,帶動潤滑粉相互摩擦而帶電,從而使整個出粉刀涂粉工裝的內腔內均分布有潤滑粉,有效地保證潤滑粉能夠在出粉刀上均勻地涂布。
[0040]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四實施例
作為對本發(fā)明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四實施例的說明,以下僅對與上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
[0041]先進行出粉刀安放步驟,再進行潤滑放置粉步驟。
[0042]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五實施例
作為對本發(fā)明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五實施例的說明,以下僅對與上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
[0043]箱體的底部上也形成有一沿其寬度方向布置的階臺,從而可以在箱體內布置兩層出粉刀,使出粉刀的涂布效率更高。
[0044]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六實施例
作為對本發(fā)明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六實施例的說明,以下僅對與上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及涂粉方法第一實施例的不同之處進行說明。
[0045]出粉刀涂粉工裝的氣路系統(tǒng)還具有一風機,風機的出口與進氣口相連通,風機的出口與出氣口相連通,從而構成一循環(huán)的氣路系統(tǒng)。
[0046]本發(fā)明的主要構思是利用氣流在具有密閉容器的出粉刀涂粉工裝內將潤滑粉攪動,吹散的潤滑粉粘于出粉刀的工作部上而完成對出粉刀上潤滑粉的涂布;根據本構思,進氣口與出氣口的在箱體與箱蓋上位置,進氣口與出氣口的個數,出粉刀安放座的形狀與位置,及每次涂布出粉刀的把數還有多種顯而易見的變化。
【權利要求】
1.出粉刀涂粉工裝,包括用于容納潤滑粉的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包括箱體及與所述箱體可氣密配合的箱蓋; 所述箱體內設有用于安放多個所述出粉刀的安放座; 氣路系統(tǒng),所述氣路系統(tǒng)包括與所述容器的內腔相連通的進氣口及出氣口,所述進氣口用于向所述內腔泵入攪動所述潤滑粉的氣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路系統(tǒng)還包括風機,所述風機的出口與所述進氣口相連通,所述風機的進口與所述出氣口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其特征在于: 所述氣路系統(tǒng)還包括設于所述出氣口上用于過濾潤滑粉的過濾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其特征在于: 所述進氣口設于所述箱蓋的上表面的中心處,所述出氣口設于所述箱體相對的兩側板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放座包括多個階梯型結構的安放位; 當出粉刀安放于所述安放位上時,出粉刀的刀面相對鉛垂線傾斜。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體內設有上下兩層安放座; 當出粉刀安放于所述安放座上時,上下兩層出粉刀的長度方向相互正交。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放座包括多個階梯型結構的安放位; 當出粉刀安放于所述安放位上時,出粉刀的刀面相對鉛垂線傾斜。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出粉刀涂粉工裝,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體內設有上下兩層安放座; 當出粉刀安放于所述安放座上時,上下兩層出粉刀的長度方向相互正交。
9.出粉刀涂粉方法,采用權利要求1至8任一項所述出粉刀涂粉工裝; 包括: 潤滑粉放置步驟,在所述箱體的底部放置潤滑粉; 出粉刀安放步驟,將出粉刀放置于所述安放座上,合上箱蓋; 潤滑粉涂布步驟,通過所述進氣口,向所述容器的內腔泵入氣流,使被攪動的潤滑粉均勻地粘于出粉刀的工作部上; 出粉刀取出步驟,靜置后打開箱蓋,取出出粉刀。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出粉刀涂粉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潤滑粉涂布步驟中,向所述容器的內腔泵入氣流的同時,不斷地改變氣流的方向。
【文檔編號】G03G15/08GK104345608SQ201410628410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7日
【發(fā)明者】楊文輝 申請人:珠海展望打印耗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