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人體工程學眼鏡制作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眼鏡的制作方法,特別是符合人體工程學的眼鏡制作方法。
在一般的眼鏡店(零售店)里,在檢測視力后,則給加工制作部下定單。在加工制作部門,先將圓形的毛胚,根據(jù)給定的加工數(shù)據(jù)進行第一次研磨,經(jīng)此工序后進行第二次研磨,表面拋光,檢查及為防止鏡片出痕跡,防止光反射而做的特殊鍍膜后,進入最后一道工序,將鏡片邊緣的痕跡及粗糙的加工面去掉,將原來的鏡片進行圓形切割,使剩余部分的直徑合適所選鏡架,再裝在鏡架上,則完成所有步驟。但依此法所做出的鏡片,邊緣部分的厚度變的很厚,不僅影響美觀而且對減輕鏡片的重量有影響,日后易損壞變形影響質量。
本發(fā)明則針對以上所述的問題進行修改,根據(jù)人體工程學獨創(chuàng)眼鏡制作法,使加入度數(shù)ADD部分的厚度減到最小,普里芝量(光的入射角不同的偏差量)減到最小,焦點與近光距離縮小,使做的鏡片可最大程度的達到精確度數(shù),嚴格保證質量的同時使加工更小巧的眼鏡成為可能。本發(fā)明在進行研磨加工時,將其垂直長度降到最小,實際上將圓形鏡片上、下不必要的部分進行水平切割,左右側是圓形如括號狀的長方形。鏡片定下垂直長度后,將其非使用面研磨到最薄,既絕對保證質量,又使其質量變輕,則加工完畢。
本發(fā)明是在非使用面研磨過程中考慮到鏡框是水平距離長,垂直寬度窄的長方形形狀,將鏡片的直徑縮小了,將其上、下部分切割后,做非使用面的第二次研磨,這樣就可以將鏡片加工到盡可能薄,既保證了質量,同時鏡片的重量也大大變輕。
權利要求
一種人體工程學眼鏡制作法,其特征在于如下步驟根據(jù)給定的加工數(shù)據(jù)進行第一次研磨;進行第二次研磨,表面拋光;將圓形鏡片上、下不必要的部分進行水平切割;將其非使用面研磨到最?。?br>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獨創(chuàng)人體工程學眼鏡制作法,使加入度數(shù)ADD部分的厚度減到最小,普里芝量(光的入射角不同的偏差量)減到最小,遠光部焦點與近光距離縮小,使做的鏡片可最大程度地達到精確度數(shù),嚴格保證質量的同時使加工更小巧的眼鏡成為可能。
文檔編號G02C7/00GK1580869SQ03153300
公開日2005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8月15日
發(fā)明者譚肖明 申請人:譚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