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級聯(lián)動的全自動裝訂機及其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票據裝訂機的改進,具體是一種多級聯(lián)動的全自動裝訂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各種票證的生成和傳遞量大量的增加,伴隨各種社會和經濟活動的大量通知、文件、記錄、臺賬和書面資料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原始檔案資料,是歷史的重要見證、人類文明史實載體。規(guī)范化的裝訂和歸檔已成為全社會各個組成單位必須的工作和法制下得重要任務。工作量也越來越大。票據裝訂的工具也從簡單的穿孔器加手動壓封,發(fā)展成由電機驅動的鉆孔和穿、鉚管組合作業(yè)的半自動化專用設備。半自動化裝訂機具有兩種形式,分別是由上向下鉆孔及由下向上鉆孔,這兩種形式均采用由下向上穿管、鉚管。對于由上向下鉆孔的形式,鉆頭由上向下鉆孔,對于鉆孔過程中產生的紙肩不能有效排出,且工作效率低。而個別采用由下向上對票據進行鉆孔的技術方案雖然解決了紙肩不能有效排出的問題,但仍無法實現全自動裝訂,且機械結構仍得不到簡化。
[0003]專利申請?zhí)枮?00720100459.4的專利,公開了一種票據裝訂機,是一種由下向上鉆孔、穿管、鉚管的裝訂機,其雖然有效解決了紙肩排出的問題,但仍然存在裝訂工序銜接不連貫,易出現卡機故障的技術問題,同時,下壓緊臂無法實現自動復位,仍然需要操作人員手動復位,導致無法實現裝訂機的全自動化裝訂功能。若裝訂機被用于生產線,那對于生產線來說,工序之間的銜接及連貫性是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關乎提高生產效率及節(jié)約人力成本的重要標志,因此,有必要對裝訂機實現全自動化裝訂功能進行改良。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為解決現有裝訂機工序銜接不連貫以及半自動化導致工作效率低的技術問題,設計了一種多級聯(lián)動的全自動裝訂機及其控制方法,通過上壓緊臂的驅動及五組聯(lián)動機構以及配套計算機程序控制管理軟件,實現最大程度優(yōu)化裝訂流程及等位時間,簡化了機械結構,縮短了裝訂時間。
[0005]本發(fā)明為實現發(fā)明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級聯(lián)動的全自動裝訂機,結構中包括機架、位于機架中部的工作臺、設置在工作臺上方的上壓緊機構及配套的帶有升降傳動機構的壓緊驅動機構、下壓緊機構、送料機構、設置在工作臺下方的聯(lián)動式切料機構、鉆刀機構、下鉚機構以及鉆刀及下鉚機構的聯(lián)動式工位轉換及同位升降進給機構、配套設置的帶有管理軟件的控制電路,所述上壓緊機構中設有聯(lián)動伸縮移位式導電橡膠組件,關鍵是:
所述下壓緊機構上配套設置聯(lián)動式下壓緊制動及釋放機構及聯(lián)動伸縮移位式上鉚機構;
以上聯(lián)動伸縮移位式導電橡膠組件、聯(lián)動式切料機構、聯(lián)動伸縮式上鉚機構以及聯(lián)動式工位轉換機構的工位轉換均由上壓緊機構沿豎直方向的升降實現驅控;下壓緊機構借助壓緊驅動機構對聯(lián)動式下壓緊制動及釋放機構的驅控實現與工作臺的離合。
[0006]—種多級聯(lián)動的全自動裝訂機的控制方法,關鍵是:所述方法的具體步驟包括:
①上壓緊機構3由復位位置下行,并在下行過程中驅動設置在上壓緊機構3中的聯(lián)動伸縮移位式導電橡膠組件伸出,同時上壓緊機構3驅動下壓緊機構4下行到位制動并壓在被裝訂物上;
②鉆刀機構7上行鉆孔直至鉆刀觸到上壓緊機構3中的導電橡膠組件后,進行步驟
③;
③鉆刀機構7下行復位,同時送料機構5送料至下鉚機構8上,鉆刀復位及送料完成后進行步驟④;
④上壓緊機構3上行復位,在復位過程中驅動導電橡膠組件復位,同時完成以下兩個驅動:驅動設置在下壓緊機構4中的聯(lián)動伸縮式上鉚機構伸出,同時驅動聯(lián)動式切料機構6切料,兩個驅動完成后進行步驟⑤;
⑤上壓緊機構3由復位位置繼續(xù)上行直至上行工位,并在上行過程中驅動聯(lián)動式工位轉換9將下鉚機構8轉位至已鉆孔位置并進行步驟⑥;
⑥下鉚機構8攜料上行至被裝訂物的已鉆孔中,并配合上鉚頭組件加熱直至鉚接完成后下行復位;
⑦上壓緊機構3下行至復位位置,在下行復位過程中,驅動聯(lián)動式下壓緊制動及釋放機構10釋放下壓緊機構4復位,同時聯(lián)動式工位轉換9、聯(lián)動式切料機構6、聯(lián)動伸縮式上鉚機構在各自的復位裝置的作用下復位;
⑧重復步驟①~⑦。
[0007]本發(fā)明的關鍵是:在裝訂機中設置多組聯(lián)動機構,并通過帶有管理軟件的控制電路實現有序工作,大大節(jié)約了設備空間,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8]具體的,本發(fā)明的關鍵是:在上壓緊機構上按照其升降時序在相應的工位上設置了受其驅動的聯(lián)動伸縮移位式導電橡膠組件、聯(lián)動式切料機構、聯(lián)動伸縮式上鉚機構、聯(lián)動式工位轉換機構;在下壓緊機構上固定設置了料管的測料機構,根據下壓緊機構的下行行程決定料管長度;在壓緊驅動電機上設置了聯(lián)動式下壓緊制動及釋放機構,巧妙的解決了在上壓緊臂復位時,下壓緊機構的制動問題。通過上述聯(lián)動機構的設置,使得各個機構之間的工位銜接在變得更加緊密的同時,機械結構也極大地簡化,解決了目前裝訂機整體工作效率不高、易卡機、易磨損的問題。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裝訂機的立體示意圖。
[0011 ]圖2是裝訂機的另一立體不意圖。
[0012]圖3是聯(lián)動式切料機構的立體示意圖。
[0013]圖4是聯(lián)動伸縮式上鉚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5是聯(lián)動伸縮式上鉚機構中驅動滑板的定位結構示意圖。
[0015]圖6是聯(lián)動伸縮式上鉚機構中上鉚頭組件限位在下壓緊臂中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7是聯(lián)動式下壓緊制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8是聯(lián)動式下壓緊制動機構的另一結構不意圖。
[0018]圖9是聯(lián)動式工位轉換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10是聯(lián)動式工位轉換機構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0020]圖11是送料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光耦模塊未標示。
[0021]圖12是送料機構中有料管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13是送料機構中余料排完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種多級聯(lián)動的全自動裝訂機,結構中包括機架1、位于機架1中部的工作臺2、設置在工作臺2上方的上壓緊機構3及配套的帶有升降傳動機構的壓緊驅動機構11、下壓緊機構4、送料機構5、設置在工作臺下方的聯(lián)動式切料機構6、鉆刀機構7、下鉚機構8以及鉆刀及下鉚機構的聯(lián)動式工位轉換9及同位升降進給機構12、配套設置的帶有管理軟件的控制電路,所述上壓緊機構3中設有聯(lián)動伸縮移位式導電橡膠組件,關鍵是:
所述下壓緊機構4上配套設置聯(lián)動式下壓緊制動及釋放機構10及聯(lián)動伸縮移位式上鉚機構;
以上聯(lián)動伸縮移位式導電橡膠組件、聯(lián)動式切料機構6、聯(lián)動伸縮式上鉚機構以及聯(lián)動式工位轉換機構9的工位轉換均由上壓緊機構3沿豎直方向的升降實現驅控;下壓緊機構4借助壓緊驅動機構11對聯(lián)動式下壓緊制動及釋放機構10的驅控實現與工作臺2的離合。
[0024]所述聯(lián)動式切料機構6的結構中包括:設置在送料機構5下方并定位在機架1上的切刀座62、滑動限位在切刀座62內的切刀總成64、底端借助轉軸631限位在機架1上的驅動擺塊63及復位拉簧65、驅動桿61,驅動擺塊63上端與切刀總成64鉸接定位、側端設有驅控斜面,驅動桿61上端穿過工作臺2并與上壓緊機構3固定連接、下端借助設置的滾輪611與驅動擺塊63的驅控斜面具有滾動摩擦配合,驅動桿61借助上壓緊機構3的升降驅控驅動擺塊63具有以轉軸631為轉動中心的旋轉自由度、切刀總成64具有沿切刀座62縱向的滑動自由度。
[0025]所述聯(lián)動伸縮式上鉚機構的結構中包括:水平滑動限位在下壓緊機構4的下壓緊臂40內的上鉚頭組件41、水平滑動限位在機架1上的驅動滑板42、設置在驅動滑板42與上壓緊機構3之間的定滑輪驅動機構以及設置在驅動滑板42與機架1之間的上鉚頭組件的復位拉簧43,上鉚頭組件41借助具有豎直向滑動自由度的連接組件與驅動滑板42固定連接,定滑輪驅動機構借助上壓緊機構3的上升實現對驅動滑板42及上鉚頭組件41的水平驅動;所述驅動滑板42中部設有滑孔421,且借助滑孔421及設置在滑孔421內的前、后定位銷44、45限位在機架1上;所述定滑輪驅動機構的結構中包括:轉動限位在后定位銷45上的定滑輪46、以及繞過定滑輪46兩端分別定位在驅動滑板42與上壓緊機構3上的鋼絲繩147 ;所述具有豎直向滑動自由度的連接組件的結構中包括:與驅動滑板42固定連接的帶有豎直導向槽481的中間連接架48、與上鉚頭組件41固定連接的水平滑板49,水平滑板49的一端滑動限位在中間連接架48的豎直導向槽481內;所述水平滑板49滑動限位在下壓緊臂40內。
[0026]所述聯(lián)動式下壓緊制動機構10的結構中包括:設置在下壓緊機構4上的制動桿101、設置在工作臺2上的杠桿式制動桿抱緊機構、以及與壓緊驅動機構11連接的抱緊釋放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