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塑料路緣及其塑料路緣石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266960閱讀:26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塑料路緣及其塑料路緣石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材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塑料路緣及其塑料路緣石,其可用于道路、花臺、場地面、綠化帶等的邊緣以標定路面范圍、整齊路容、保護路面邊緣及引導排除路面水等。
背景技術
目前,在道路、花臺、場地面、綠化帶等的邊緣,常設置路緣石以標定路面范圍、整齊路容、保護路面邊緣及引導排除路面水等?,F(xiàn)有路緣石通常是采用混凝土預制而成或采用天然石材加工而成的實心條形體,存在如下缺點生產的機械化程度低,生產及養(yǎng)護期長;碰撞后易缺棱掉角或斷裂,殘次品較多;重量重,運輸成本高;由于路緣石為實心且笨重,既浪費材料,又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費工費料;施工時,相鄰兩塊路緣石的對接處通常以水泥砂漿勾縫密封,以控制長度方向整體穩(wěn)定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及氣候的影響等, 對接處在變形應力增減變化或一定外力作用下,相鄰兩路緣石的對接處縫隙易開裂、對接易錯位,形成路緣石前傾后仰,高低不平的質量通病,并且,路緣石對接處要求縫隙寬窄均勻,給施工帶來困難,施工速度慢,用水泥砂漿勾縫,密封處易形成空腔,且不易被發(fā)現(xiàn),造成勾縫不密實,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生交通事故時,車輛與路緣石易發(fā)生硬碰撞,對車輛和車上人員易造成致命傷害;另外,路緣石被撞壞后因安裝困難造成維修難度大且無法進行回收再利用。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塑料路緣石,其重量輕、加工、運輸及安裝方便、 成本低、可回收再利用。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塑料路緣,通過采用連接件將相鄰塑料路緣石連接,不僅加工、運輸及安裝方便、耐沖擊、重量輕、成本低、可回收再利用,且安裝牢固不易受損。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塑料路緣石,所述塑料路緣石由塑料材質制成, 包括平臥的中空本體及由該中空本體的底部邊緣向外延伸的凸緣,所述中空本體包括底板、頂板、前側板及后側板,所述頂板連接在所述前側板的頂端與后側板的頂端之間,所述底板連接于所述前側板的底端與后側板的底端之間,由所述底板、頂板、前側板及后側板合圍形成橫向貫通所述中空本體兩端的腔體。其中,所述凸緣的末端向上突出以在凸緣的頂面形成凹槽。其中,所述底板的前側設有凸緣、所述底板的后側設有凸緣、或者所述底板的前、 后兩側分別設有凸緣。其中,所述前側板具有靠近頂板的一上部,所述前側板的上部由下自上朝向后側板傾斜。其中,所述前側板的上部于內側設有沿所述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的加強凸條。
其中,所述前側板具有靠近頂板的一上部,所述前側板的上部于內側設有沿所述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的加強凸條。其中,所述塑料路緣石還包括設于所述腔體內并沿所述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的加強筋,并由所述加強筋將所述腔體分割成多個腔室。其中,所述加強筋連接于所述后側板的中部與前側板的中部之間、連接于所述后側板的中部與前側板的頂端之間、或連接于所述后側板的中部與前側板的底端之間、或者為上述連接方式的組合。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塑料路緣,包括多塊上述的塑料路緣石,相鄰兩塑料路緣石之間設有連接件并通過所述連接件緊密配合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件包括主體、及由主體的相對兩側分別向外延伸的兩連接部,所述連接件的兩連接部分別插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的腔體的端部內,所述連接件的主體夾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之間。其中,所述塑料路緣石還包括設于所述腔體內并沿所述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的加強筋,并由所述加強筋將所述腔體分割成多個腔室,所述連接件的連接部對應塑料路緣石的多個腔室相應地形成多個連接塊,所述多個連接塊分別插設于對應的腔室內。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石,采用塑料材質制成且為中空結構,具有重量輕、加工、運輸及安裝方便、成本低、可回收再利用等優(yōu)點;通過設置加強筋與加強凸條,可提高塑料路緣石的強度,能夠耐沖擊,所述腔體、加強筋及加強凸條均沿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使得所述塑料路緣石可通過塑料采用擠塑機擠出成型,從而實現(xiàn)自動化、連續(xù)化生產,生產效率高,且使用時可按實際需要進行任意長度裁割,使用極其方便;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所使用的塑料路緣石由塑料材質制成且為中空結構,并通過連接件將相鄰兩塑料路緣石緊密配合連接在一起,安裝方便且牢固,不易發(fā)生開裂、錯位、高低不平等施工質量問題,施工質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生交通事故時,車輛與塑料路緣石發(fā)生碰撞為彈性碰撞,塑料路緣石不易被碰壞并可有效減輕對車輛和車上人員的傷害,另外,塑料路緣石被撞壞后更換方便且可進行回收再利用。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為實現(xiàn)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fā)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相信本發(fā)明的目的、特征與特點,應當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體的了解,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fā)明加以限制。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詳細描述,將使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顯而易見。附圖中,圖I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所示塑料路緣石的側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第二實施例的側視圖;圖4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第三實施例的側視圖;圖5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第四實施例的側視圖;圖6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第五實施例的側視圖;圖7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第六實施例的側視圖8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第七實施例的側視圖;圖9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第八實施例的側視圖;圖10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第九實施例的側視圖;圖11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組裝示意12為圖11所示塑料路緣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3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組裝示意14為圖13所示塑料路緣的立體分解示意圖;圖15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第三實施例的立體組裝示意16為圖15所示塑料路緣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10所示,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石,由塑料材質制成,包括平臥的中空本體及由該中空本體的底部邊緣向外延伸的凸緣,所述中空本體包括底板、頂板、前側板及后側板,所述頂板連接在所述前側板的頂端與后側板的頂端之間,所述底板連接于所述前側板的底端與后側板的底端之間,由所述底板、頂板、前側板及后側板合圍形成橫向貫通所述中空本體兩端的腔體。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可廣泛用于道路、花臺、場地面、綠化帶等的邊緣,以標定路面范圍、整齊路容、保護路面邊緣及引導排除路面水等,使用時,所述塑料路緣石的前側板朝向路面一側,所述塑料路緣石的后側板背向路面一側,所述塑料路緣石的凸緣及中空本體的下端被埋設于路面結構層與人行道或分隔帶之間。以下通過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石作進一步詳細說明與描述。如圖I與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的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中,塑料路緣石I 包括平臥的中空本體2及由該中空本體2的底部邊緣向外延伸的凸緣3,所述中空本體2整體呈長方體形,包括底板21、頂板22、前側板23及后側板24,所述頂板22連接在所述前側板23的頂端與后側板24的頂端之間,所述底板21連接于所述前側板23的底端與后側板 24的底端之間,由所述底板21、頂板22、前側板23及后側板24合圍形成橫向貫通所述中空本體2兩端的腔體4。所述凸緣3位于底板21的后側,安裝塑料路緣石I時,所述前側板23朝向路面一側,所述凸緣3則背向路面一側,所述塑料路緣石I的下端被埋設于路面結構層與人行道或分隔帶之間,通過設置凸緣3,不僅可以加強塑料路緣石I安裝的牢固性,以防止被盜,而且可以方便塑料路緣石I的安裝與更換。所述凸緣3的末端向上突出以在凸緣3的頂面形成凹槽31,可進一步加強塑料路緣石I安裝的牢固性。所述塑料路緣石I也可以在所述底板 21的前、后兩側分別設置凸緣3,或者是僅在所述底板21的前側設置凸緣3。為進一步加強塑料路緣石I的強度,所述底板21與前側板23的連接處、所述底板 21與后側板24的連接處、所述頂板22與前側板23的連接處、所述頂板22與后側板24的連接處、以及所述凸緣3與后側板24的連接處均形成有圓角。如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a與第一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的結構基本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塑料路緣石Ia 在底板21a的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凸緣3,從而進一步加強塑料路緣石Ia安裝的牢固性,且凸緣3與前側板23的連接處形成圓角。如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的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b與第一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的結構基本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塑料路緣石Ib 的前側板23b具有靠近頂板22b的一上部231,所述前側板23的上部231由下自上朝向后側板24傾斜。如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的第四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c與第三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b的結構基本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塑料路緣石 Ic在底板21c的前、后兩側分別設置有凸緣3,前側板23c的上部231c于內側設有沿所述中空本體2c的橫向延伸的數(shù)根加強凸條232,以加強所述前側板23c的上部231c的強度, 因為該前側板23c的上部231c為最容易受外力沖擊的部位。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石還可以包括設于腔體內并沿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的加強筋, 并由所述加強筋將所述腔體分割成多個腔室,通過設置加強筋,可進一步提高塑料路緣石的整體強度。所述加強筋可以是連接于所述后側板的中部與前側板的中部之間、連接于所述后側板的中部與前側板的頂端之間、或連接于所述后側板的中部與前側板的底端之間、 或者為上述連接方式的組合。其中,所述加強筋與前側板的連接處以及加強筋與后側板的連接處均可設置圓角,以進一步提高塑料路緣石的整體強度。如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的第五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d與第四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c的結構基本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塑料路緣石 Id還包括設于腔體4d內并沿中空本體2d的橫向延伸的加強筋5,所述加強筋5連接于后側板24d的中部與前側板23d的中部之間,并由所述加強筋5將所述腔體4d分割成上、下兩腔室41。其中,所述加強筋5與前側板23d的連接處,以及加強筋5與后側板24d的連接處均設置有圓角,以增加強度。如圖7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的第六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e與第五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d的結構基本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塑料路緣石 Ie所設加強筋5e的數(shù)量為兩條,并由所述加強筋5e將所述腔體4e分割成上、中、下三個腔室41e。其中,所述加強筋5e與前側板23e的連接處,以及加強筋5與后側板24e的連接處均設置有圓角,以增加強度。如圖8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的第七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f與第六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e的結構基本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塑料路緣石 If的前側板23f的上部231f的內側未設置加強凸條。如圖9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的第八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g與第五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d的結構基本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加強筋5g的數(shù)量為兩根,分別連接于后側板24g的中部與前側板23g的中部之間及連接于后側板24g 的中部與前側板23g的頂端之間,并由所述加強筋5g將所述腔體4g分割成三個腔室41g。如圖10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石的第九實施例,本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h與第八實施例的塑料路緣石Ig的結構基本相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在于本實施例中,加強筋5h 的數(shù)量為三根,分別連接于后側板24h的中部與前側板23h的中部之間、連接于所述后側板 24h的中部與前側板23h的頂端之間、及連接于所述后側板24h的中部與前側板23h的底端之間,并由所述加強筋5h將所述腔體4h分割成四個腔室41h。
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石中,通過在腔體內設置沿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的加強筋,可有效提高塑料路緣石的整體強度,并通過在前側板的上部于內側設置沿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的加強凸條,以提高塑料路緣石的前側板的上部的強度。根據實際的應用需要,所述加強筋與加強凸條可以同時設置或單獨設置。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石,采用塑料材質制成且為中空結構,具有重量輕、加工、運輸及安裝方便、成本低、可回收再利用等優(yōu)點;通過設置加強筋與加強凸條,可提高塑料路緣石的強度,能夠耐沖擊;所述腔體、加強筋及加強凸條均沿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使得所述塑料路緣石可通過塑料采用擠塑機擠出成型,從而實現(xiàn)自動化、連續(xù)化生產,生產效率高, 且使用時可按實際需要進行任意長度裁割,使用極其方便。如圖11-16所示,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包括多塊上述的塑料路緣石,相鄰兩塑料路緣石之間設有連接件并通過所述連接件緊密配合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件包括主體、及由主體的相對兩側分別向外延伸的兩連接部,所述連接件的兩連接部分別插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的腔體的端部內,所述連接件的主體夾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之間。如圖11與圖12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的第一實施例,本實施例中,塑料路緣包括多塊如圖1-2所示塑料路緣石1,相鄰兩塑料路緣石I之間設有連接件6并通過所述連接件6緊密配合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件6包括主體61、及由主體61的相對兩側分別向外延伸的兩連接部62,所述連接件6的兩連接部62分別插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I的腔體4的端部內,所述連接件6的主體61夾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I之間。所述連接件6的連接部 62的形狀與塑料路緣石I的端部的形狀相對應,本實施例中,連接件6為中空結構,連接部 62為矩形框。如圖13與圖14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的第二實施例,本實施例中,塑料路緣包括多塊如圖6所示塑料路緣石ld,相鄰兩塑料路緣石Id之間設有連接件6a并通過所述連接件6a緊密配合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件6a包括主體61a、及由主體61a的相對兩側分別向外延伸的兩連接部62a,所述連接件6a的兩連接部62a分別插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Id的腔體4d的端部內,所述連接件6a的主體61a夾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Id之間。所述連接件6a的連接部62的形狀與塑料路緣石Id的端部的形狀相對應,本實施例中,連接件6a的連接部62a對應塑料路緣石Id的兩腔室41d相應地形成兩連接塊63,所述兩連接塊63分別插設于對應的腔室41d內。如圖15與圖16所示為本發(fā)明塑料路緣的第三實施例,本實施例中,塑料路緣包括多塊如圖10所示塑料路緣石lh,相鄰兩塑料路緣石Ih之間設有連接件6b并通過所述連接件6b緊密配合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件6b包括主體61b、及由主體61b的相對兩側分別向外延伸的兩連接部62b,所述連接件6b的兩連接部62b分別插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Ih 的腔體4h的端部內,所述連接件6b的主體61b夾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Ih之間。所述連接件6b的連接部62b的形狀與塑料路緣石Ih的端部的形狀相對應,本實施例中,連接件6b 的連接部62b對應塑料路緣石Ih的三腔室41h相應地形成三個連接塊63b,所述兩連接塊 63b分別插設于對應的腔室41h內。上述塑料路緣的三個實施例中,所采用的塑料路緣石分別為圖1-2、圖6、圖10所示結構,在其他實施例中,塑料路緣石也可以為圖3-5及圖7-9中的任意一種,而用于連接相鄰兩塑料路緣石的連接件則為與之相對應的結構。
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所使用的塑料路緣石由塑料材質制成且為中空結構,并通過連接件將相鄰兩塑料路緣石緊密配合連接在一起,安裝方便且牢固,不易發(fā)生開裂、錯位、 高低不平等施工質量問題,施工質量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證;在使用過程中,發(fā)生交通事故時,車輛與塑料路緣石發(fā)生碰撞為彈性碰撞,塑料路緣石不易被碰壞并可有效減輕對車輛和車上人員的傷害;另外,塑料路緣石被撞壞后更換方便且可進行回收再利用。以上所述,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和技術構思作出其他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而所有這些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后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塑料路緣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路緣石由塑料材質制成,包括平臥的中空本體及由該中空本體的底部邊緣向外延伸的凸緣,所述中空本體包括底板、頂板、前側板及后側板,所述頂板連接在所述前側板的頂端與后側板的頂端之間,所述底板連接于所述前側板的底端與后側板的底端之間,由所述底板、頂板、前側板及后側板合圍形成橫向貫通所述中空本體兩端的腔體。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路緣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緣的末端向上突出以在凸緣的頂面形成凹槽。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路緣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前側設有凸緣、所述底板的后側設有凸緣、或者所述底板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凸緣。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路緣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側板具有靠近頂板的一上部, 所述前側板的上部由下自上朝向后側板傾斜。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塑料路緣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側板的上部于內側設有沿所述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的加強凸條。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路緣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側板具有靠近頂板的一上部, 所述前側板的上部于內側設有沿所述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的加強凸條。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塑料路緣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路緣石還包括設于所述腔體內并沿所述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的加強筋,并由所述加強筋將所述腔體分割成多個腔室。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塑料路緣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連接于所述后側板的中部與前側板的中部之間、連接于所述后側板的中部與前側板的頂端之間、或連接于所述后側板的中部與前側板的底端之間、或者為上述連接方式的組合。
9.一種塑料路緣,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塊如權利要求I至8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塑料路緣石,相鄰兩塑料路緣石之間設有連接件并通過所述連接件緊密配合連接在一起,所述連接件包括主體、及由主體的相對兩側分別向外延伸的兩連接部,所述連接件的兩連接部分別插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的腔體的端部內,所述連接件的主體夾設于相鄰兩塑料路緣石之間。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塑料路緣,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路緣石還包括設于所述腔體內并沿所述中空本體的橫向延伸的加強筋,并由所述加強筋將所述腔體分割成多個腔室, 所述連接件的連接部對應塑料路緣石的多個腔室相應地形成多個連接塊,所述多個連接塊分別插設于對應的腔室內。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塑料路緣石,所述塑料路緣石由塑料材質制成,包括平臥的中空本體及由該中空本體的底部邊緣向外延伸的凸緣,所述中空本體包括底板、頂板、前側板及后側板,所述頂板連接在所述前側板的頂端與后側板的頂端之間,所述底板連接于所述前側板的底端與后側板的底端之間,由所述底板、頂板、前側板及后側板合圍形成橫向貫通所述中空本體兩端的腔體。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石重量輕、加工、運輸及安裝方便、成本低、可回收再利用。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采用上述塑料路緣石的塑料路緣,通過連接件將相鄰兩塑料路緣石緊密配合連接在一起。本發(fā)明的塑料路緣,安裝方便且牢固,并在車輛與塑料路緣發(fā)生碰撞時能夠有效減輕對車輛和車上人員的傷害。
文檔編號E01C11/22GK102605700SQ20121007315
公開日2012年7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19日
發(fā)明者李布爾 申請人:李布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