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廚房電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蒸汽閥組件及其電飯煲。
背景技術:
蒸汽閥作為飯煲的一個必備組件,其目的在于連接鍋內與外界大氣;起到連接導氣的功能。同時,飯煲功能中,煮飯和煮粥是消費者運用最多的功能。但是在很多電飯煲煮粥時,消費者反映煮粥的效果不好,粥不夠稠,湯汁較稀。
在設計開發(fā)過程中,考慮大火力煮粥雖然能讓粥烹飪效果更好,但是烹飪過程中,蒸汽閥通道比較?。淮蠊β始訜岷苋菀蛟斐梢珏?,溢鍋造成很難清洗而造成消費者投訴。為了不影響溢鍋,同時兼顧煮粥效果好,很多企業(yè)在蒸汽閥做了防溢結構,甚至采用電動破泡結構。
目前技術中,為了降低成本將電動驅動扇葉組件取消,改用烹飪時飯煲自己產生的蒸汽驅動扇葉組件轉動。實際在使用中發(fā)現(xiàn),扇葉過小,如果是水蒸汽是可以驅動扇葉組件轉動,但扇葉轉動并不能產生負壓;而且為了讓扇葉組件容易轉動,將扇葉組件設計很小或者將扇葉組件直接放在出氣孔的上方;而實際在煮粥過程中,因為湯粥比較粘粥,同時扇葉組件質量較輕,帶有粘稠液體的蒸汽很容易粘住扇葉組件而造成扇葉組件停止轉動。
若扇葉組件尺寸設計較大因為啟動慣性大,蒸汽不足時又不能驅動扇葉;且當蒸汽從進風口進入蒸汽閥內時,蒸汽吹動扇葉組件轉動;因為蒸汽閥的內腔與扇葉組件之間存在較大空間,如圖1所示,蒸汽形成的風流體在較大空間流動時,會因為流體的自轉等因素造成端流或者亂流;蒸汽閥側部對風具有粘滯作用,會造成風速成梯度降低,越靠近蒸汽閥的側部則相應的蒸汽流動速度越低;上面的因素的疊加都會造成蒸汽的風力損失,而使有效推動扇葉組件的風力減小,造成扇葉組件轉動不良。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蒸汽閥組件及其電飯煲,其中蒸汽閥組件包括扇葉組件,利用蒸汽驅動扇葉組件轉動破泡,該扇葉組件轉動破泡為主破泡裝置;且配合使用若干破泡擾流筋,其中破泡擾流筋為輔助破泡,由于氣泡在流動過程中,碰到破泡擾流筋后氣泡的體積發(fā)生變化從而破裂,達到破泡的效果;綜上采用扇葉組件以及破泡擾流筋,能快速實現(xiàn)破泡,提升破泡效果。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蒸汽閥組件,包括:閥座和閥蓋,所述閥蓋可拆卸裝配于所述閥座上,還包括扇葉組件和支撐柱,所述扇葉組件可旋轉地設置于所述支撐柱上;所述蒸汽閥組件上還包括第一進氣口以及第一出氣口,從所述第一進氣口進入的蒸汽從第一出氣口排出,并驅動所述扇葉組件轉動;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閥座或閥蓋之一上的若干破泡擾流筋,所述扇葉組件轉動破泡,所述破泡擾流筋擠壓破泡。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破泡擾流筋分布于所述扇葉組件的周側。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蒸汽通過第一進氣口側向進風,驅動所述扇葉組件轉動。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每個破泡擾流筋與水平方向夾角相等。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扇葉組件包括軸套和環(huán)繞設置于軸套周側上的若干葉片,所述每個葉片與水平夾角相等。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破泡擾流筋與水平方向夾角與所述葉片與水平夾角相異。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葉片的最大外徑與所述破泡擾流筋之間的距離D4為1mm-8mm。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閥蓋包括面蓋,所述面蓋包括上面蓋以及由所述上面蓋朝向扇葉組件方向延伸形成的圍擋板,所述破泡擾流筋位于所述圍擋板的內壁上。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中,所述破泡擾流筋位于所述圍擋板的下部,且破泡擾流筋的一端與所述圍擋板的邊沿齊平。
一種電飯煲,包括電飯煲蓋體,所述電飯煲蓋體上設置有上述蒸汽閥組件。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蒸汽閥組件包括扇葉組件和破泡擾流筋,利用蒸汽驅動扇葉組件轉動破泡,該扇葉組件轉動破泡為主破泡裝置;且配合使用若干破泡擾流筋,其中破泡擾流筋為輔助破泡,由于氣泡在流動過程中,碰到破泡擾流筋后氣泡的體積發(fā)生變化從而破裂,達到破泡的效果;綜上采用扇葉組件以及破泡擾流筋,能快速實現(xiàn)破泡,提升破泡效果。
本發(fā)明的電飯煲,包括上述的蒸汽閥組件,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蒸汽的風力驅動扇葉組件轉動,同時也有效的消除蒸汽中存在的泡沫,提升烹飪效果和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蒸汽在通道內的流速原理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蒸汽流動原理圖。
圖5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扇葉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扇葉組件與破泡擾流筋的尺寸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截面圖。
圖8為圖7的局部放大圖。
圖9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爆炸圖。
圖10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爆炸圖的截面圖
圖11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俯視圖。
圖12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尺寸圖。
圖13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截面圖。
圖14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參照圖2以及圖3所示,一種蒸汽閥組件,包括:閥座100和閥蓋200,該閥蓋200可拆卸裝配于所述閥座100上,還包括扇葉組件300和支撐柱,其中扇葉組件300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支撐柱上;所述蒸汽閥組件上還包括第一進氣口110以及第一出氣口210,從所述第一進氣口進入的蒸汽從第一出氣口排出,并驅動所述扇葉組件轉動。
具體地,還包括設置于所述閥座或閥蓋之一上的若干破泡擾流筋600,所述扇葉組件轉動破泡,所述破泡擾流筋擠壓破泡。
該扇葉組件轉動破泡為主破泡裝置;破泡擾流筋為輔助破泡,由于氣泡在流動過程中,碰到破泡擾流筋后氣泡的體積發(fā)生變化從而破裂,達到破泡的效果;綜上采用扇葉組件以及破泡擾流筋,能快速實現(xiàn)破泡,提升破泡效果。
其中破泡擾流筋600分布于所述扇葉組件300的周側,保證了蒸汽運行的軌跡與扇葉組件的轉動軌跡相匹配,從第一進氣口進入的蒸汽中夾雜大量氣泡時候,大部分均會通過扇葉組件的轉動破泡,其中一部分在流動過程中碰觸到破泡擾流筋,由于破泡擾流筋固定設置于蒸汽閥組件上,即破泡擾流筋的存在改變了氣泡的行走路勁,也改變了氣泡的體積大小,當氣泡體積大小變化時候則容易破泡;進一步地破泡擾流筋600分布于所述扇葉組件300的周側,使得氣泡從第一進氣口到第一出氣口的整個流通路徑上均設置有破泡擾流筋,提升了破泡效果。優(yōu)選破泡擾流筋600均勻分布于所述扇葉組件300的周側。
參照圖4所示,另外環(huán)繞設置的破泡擾流筋除了上述實現(xiàn)破泡功能外,也能一定程度引導蒸汽的流動方向。
蒸汽驅動所述扇葉組件300轉動,在所述扇葉組件的周側形成扇葉旋轉區(qū)900,多個回轉渦輪700形成環(huán)形的回轉渦流區(qū),所述扇葉旋轉區(qū)與回轉渦流區(qū)之間形成環(huán)形氣流平流區(qū)800。
具體地說,蒸汽F1從第一進風口進入扇葉組件時,大部分風力F4推動扇葉組件轉動;一部份撞擊破泡擾流筋600產生兩個風力F2,F3;一部分風力F3經過破泡擾流筋600轉向扇葉組件,增加推動扇葉組件轉動力;另一部分風力F2撞擊破泡擾流筋600后方向回轉,再與相鄰破泡擾流筋600相撞再次回轉;最后形成回轉渦輪700,這樣在每兩個相鄰破泡擾流筋600處均布形成回轉渦流區(qū)。而在扇葉組件旋轉區(qū)與回轉渦流區(qū)之間形成環(huán)形蒸汽平流區(qū)。
在回轉渦流區(qū)與蒸汽平流區(qū)交匯處,因為回轉渦流的風力,提升了交匯區(qū)的流速,從而帶動整個環(huán)形蒸汽平流區(qū)風力的速度。提升整個扇葉組件腔體的氣體流動速度,加快了扇葉組件轉動速度。所以扇葉組件內設置破泡擾流筋有利提高氣體流動速度。而傳統(tǒng)無破泡擾流筋的扇葉組件腔體內部,因為側部對氣體有一定的粘附作用,從而降低蒸汽的流通速度。
其中每個破泡擾流筋與水平方向夾角相等,這樣形成的回轉渦流700的間距以及能量相一致,能形成協(xié)同效應。
另外,為了保證最大限度利用蒸汽的動能,側部的第一進氣口110使得蒸汽進行側向吹風,蒸汽通過第一進氣口側向進風,驅動所述扇葉組件轉動。由第一進氣口110進入的蒸汽進行側向吹風時,吹動方向正對于扇葉組件的葉片上,最大限度保障了流通的蒸汽的動能能完全作用于扇葉組件300上,相比較于現(xiàn)有技術中從扇葉組件的底部吹向扇葉組件,除了不能最大限度利用蒸汽的動能;而且若蒸汽中攜帶氣泡或者粘性物質時候,容易黏住扇葉組件,則扇葉組件不能很好的轉動,效果很差,利用側向吹風的方式很好解決了該問題,用戶體驗和烹飪效果均能夠很大提升。
優(yōu)選扇葉組件可旋轉安裝在支撐柱的頂部,由于頂部方式中扇葉組件與支撐柱的頂部接觸面較小,則兩者摩擦力相對較小,只要微小的蒸汽即能實現(xiàn)扇葉組件轉動。
進一步地,由于扇葉組件整體位于閥座與閥蓋形成的腔體A內,且進出腔體A的蒸汽僅有一個進出口,則外部蒸汽由第一進氣口110持續(xù)進入腔體A,則腔體A聚集了大量的氣體,而氣體僅通過第一出氣口210排出,則蒸汽在流通過程中形成對流,對流形成的風力將使得扇葉組件300不斷轉動,轉動過程中會將蒸汽中攜帶的氣泡等打破。
參照圖5所示,扇葉組件300包括軸套310和環(huán)繞設置于軸套周側上的若干葉片320,所述每個葉片與水平夾角相等。
如圖3所示,上述破泡擾流筋600與水平方向夾角與所述扇葉組件的葉片與水平夾角相異,破泡擾流筋與扇葉組件轉動防線偏轉一定角度,如果兩者角度相同,會造成蒸汽不能法向作用于扇葉組件上。
參照圖6所示,另外葉片的最大外徑(此處的葉片的最大外徑為徑向方向最靠近圍擋板的內壁的邊緣)與所述破泡擾流筋(從圖示可以看出,此處的距離為擾流筋的最外端邊緣距離葉片最大外徑最近的邊緣)之間的距離D4為1mm-8mm,該距離預留了環(huán)形蒸汽平流區(qū)的蒸汽走向通道。若葉片的最大外徑與所述破泡擾流筋的之間的距離D4小于1mm,則環(huán)形蒸汽平流區(qū)形成的蒸汽通道過小,蒸汽流動速度降低;若葉片的最大外徑與所述破泡擾流筋的之間的距離D4大于8mm,則葉片的最大外徑與圍擋板的內壁距離遠大于5mm,延長了蒸汽碰觸扇葉組件的葉片的路徑,則扇葉組件不能很好使用進入圍擋板內的蒸汽,造成蒸汽白白浪費。
參照圖7,為了更好實現(xiàn)破泡擾流筋的效果,本實施例中將破泡擾流筋裝配于閥蓋200上,其中閥蓋包括面蓋220,所述面蓋220包括上面蓋2201以及由所述上面蓋2201朝向扇葉組件方向延伸形成的圍擋板2202,所述破泡擾流筋600位于所述圍擋板的內壁上,由于圍擋板為上面蓋延伸形成,則相對于原有的閥座與閥蓋形成的腔體A的容積變小了,同等蒸汽排放的情況下,容積變小,則蒸汽進行壓縮,通過扇葉組件的蒸汽速度提升,進一步提升了扇葉組件中葉片的轉動速度,轉動速度快則能提升破泡效率。
優(yōu)選破泡擾流筋600位于所述圍擋板2202的下部,且破泡擾流筋600的一端與所述圍擋板的邊沿齊平,從圍擋板底部形成回轉渦流區(qū)。
參照圖8,為圖7的局部放大圖可知,圍擋板2202的下邊沿與閥座的內表面間隙D5為1-3mm,間隙過大會造成從第一進氣口進入的部分蒸汽從間隙處流走,流走的蒸汽在蒸汽閥組件內亂竄,亂竄的蒸汽使得蒸汽與蒸汽之間相互碰撞,降低蒸汽的動能。
實施例2:
本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區(qū)別在于,增加了蒸汽的引導部件。
參照圖2,圖9以及圖10,為了能更好引導蒸汽進入腔體內,閥座100的內壁上還設置上擋風板120,該上擋風板位于所述第一進氣口110的上方,所述上擋風板將由第一進氣口110進入的蒸汽引導至所述第二進氣口2204內;另外閥座的內壁上還設置側擋風板130,所述上擋風板120和側擋風板130構成了蒸汽引導腔B。
當飯煲加熱液體時,體積快速膨脹并產生蒸汽,蒸汽閥作為飯煲內膽與外部大氣的連通器,其內部氣體通過內蓋通過,進入蒸汽閥組件的第一進氣口110內,由于上擋風板和側擋風板構成了蒸汽引導腔B使得從第一進氣口進入蒸汽閥組件內的氣體壓縮,另外由于設置有上擋風板120將使蒸汽豎直上向的力變?yōu)樗椒较虻牧Γ偻ㄟ^第二進氣口2204進入最終吹向扇葉組件;因為蒸汽密度小與空氣會有向上升,因為水平力和上升的力合力為一個斜向上的力,該斜向上的力正對應于扇葉組件的葉片,圖示可以看出該斜向上的力與扇葉組件的葉片下沿弧度的切線夾角β近視垂直,也即對扇葉組件的葉片形成側向吹風,保證了最大限度利用蒸汽。
參照圖11,除了上述引導風向、以及壓縮蒸汽的蒸汽引導腔B外,圍擋板的內壁上且位于第二進氣口處還設置有引風板140,蒸汽經所述引風板140垂直吹向所述扇葉組件。
上述斜向上的力的方向,正好和扇葉與水平夾角β接近垂直。同時,蒸汽閥組件的引風板140與扇葉組件中心水平線夾角為γ,該角度γ使蒸汽風力吹出角度與扇葉組件扇葉下沿弧度的切線夾角β近視垂直,從而使蒸汽風力與扇葉組件扇葉成近視法向(如圖示中的夾角α),此時可以盡可能的利用風能作用在扇葉組件上,使扇葉組件轉動順暢。
上述每個葉片整體為曲面體,每個葉片與水平夾角相等,保證了扇葉組件轉動的平衡性,如果夾角不相等,則轉動不會平穩(wěn),不能很好進行破泡。
參照圖12,另外使從蒸汽引導腔出來的蒸汽經第二進氣口后直接吹動一個葉片,盡量少的同時作用于兩個葉片,從而造成風力抵消,影響轉動效果,對應第二進氣口的寬度為D1,相鄰葉片的邊沿最大外徑處距離為D2,其中D2>D1。
為了保證在扇葉組件轉動過程中,不會碰觸氣體部件,在本實施例中葉片的最大外徑(此處的最大外徑為徑向方向最靠近圍擋板的內壁的邊緣)與所述引風板140的距離為D3為1-5mm;如果葉片的最大外徑與所述引風板的距離為D3小于1mm,則清洗之后,扇葉組件任意方向套設于支撐柱上時候,不能第一時間放置正確;或者在使用過程中,若扇葉組件受到輕微碰撞后導致扇葉組件周向運動,則會很容易碰到引風板,而導致扇葉組件停轉;如果葉片的最大外徑與所述引風板的距離為D3大于5mm,由于引風板自身也有一定的厚度,葉片的最大外徑與圍擋板的內壁距離遠大于5mm,延長了蒸汽碰觸扇葉組件的葉片的路徑,則扇葉組件不能很好使用進入圍擋板內的蒸汽,造成蒸汽白白浪費。
參照圖13,為了保證蒸汽從第二進氣口后進入后,能順利從第二出氣口排出,且不影響其余蒸汽的走向,在視窗蓋的下方設置第一擋風板150,圍擋板的內壁設置第二擋風板160,將視窗蓋扣合于上面蓋后,所述第一擋風板和第二擋風板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擋風墻,該擋風墻優(yōu)選地位于第二出氣口2203處,這樣更有利蒸汽從第二出氣口2203排出,而不會越過擋風墻與后續(xù)從第二進氣口2204進入的蒸汽相互碰觸而導致蒸汽的動能減小,而影響扇葉組件轉動。
實施例3:
與實施例1,實施例2的方案不同外,本方案中給出了具體扇葉組件以及閥蓋的裝配結構。
參照圖9,圖11以及圖14,其中扇葉組件300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支撐柱400上,該支撐柱僅僅作為起支撐作用的部件,且支撐柱為固定的,并不對流入蒸汽閥組件的蒸汽起阻隔和引導作用;扇葉組件受到蒸汽的吹動后克服扇葉組件與支撐柱之間的摩擦力即可實現(xiàn)自旋轉。
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支撐柱400的固定組件500,該固定組件500一端連接于所述閥座或閥蓋之一的內壁上,另一端連接于所述支撐柱400的下部,該方案給出了支撐柱的裝配方案,具體固定組件與支撐柱可以分體成型,也可以一體成型。
固定組件500包括至少兩根筋條,固定組件采用兩根筋條時候,兩根筋條位于同一直線上;固定組件采用三根筋條時候,筋條均勻布局,筋條與筋條之間形成120°夾角,以此類推;采用筋條不僅保證了支撐柱安裝的穩(wěn)固性外,另外由于筋條比較細,而且也不會對蒸汽的走向產生影響。
另外閥蓋200包括面蓋220,扣合于所述面蓋上的視窗蓋230,該視窗蓋230上設置多個彈性卡扣板2301,對應于面蓋上設置有與所述彈性卡扣板相對應設置的卡扣槽體(圖中未標示),將彈性卡扣板扣合于卡扣槽體后,彈性卡扣板整體與卡扣槽體過盈配合,需要施加一定作用力才能將視窗蓋與面蓋分離,故該裝配方式,保證了日常使用過程中的牢固。由于卡扣槽體位于面蓋的內壁下方,為了方便模具成型中將面蓋拆卸,在卡扣槽體的下部貫穿形成通孔。
另外視窗蓋230位于所述扇葉組件300的上方,取下視窗蓋后,能方便拆卸、清洗扇葉組件,健康衛(wèi)生。在本實施例中,視窗蓋或/和面蓋采用透明材質制成,由于整體閥蓋200扣合于閥座100上,采用透明材質能直觀查看扇葉組件的轉動情況,提升用戶體驗外,而且能在長時間使用之后,根據蒸汽閥組件內部情況進行清洗,健康衛(wèi)生。
還包括位于所述視窗蓋下方并將所述扇葉組件包圍形成的圍擋板2202,所述視窗蓋與所述圍擋板形成半空腔體,具體該圍擋板由上面蓋朝向扇葉組件方向延伸形成;面蓋220包括上面蓋2201以及圍擋板2202,所述第一出氣口210位于上面蓋2201上,還包括位于所述圍擋板上的第二出氣口2203,所述第一出氣口210、第二出氣口2203連通構成蒸汽通道;由于圍擋板為上面蓋延伸形成,且最終蒸汽的流出口為第一出氣口210,且其位于上面蓋2201上,則相對于原有的閥座與閥蓋形成的腔體A的容積變小了,同等蒸汽排放的情況下,容積變小,則蒸汽進行壓縮,通過扇葉組件的蒸汽速度提升,進一步提升了扇葉組件中葉片的轉動速度,轉動速度快則能提升破泡效率。
而該第二出氣口2203處自上而下設置多個棱條2203a,棱條2203a之間的間距相等,當煮粥過程中,蒸汽中攜帶大量氣泡時,若扇葉組件300不能第一時間進行破泡處理,則有部分氣泡會通過第二出氣口2203排出,由于第二出氣口處均勻設置有棱條2203a,氣泡碰觸到棱條2203a后則會破裂,實現(xiàn)破泡;另外若氣泡的直徑大于棱條2203a之間的間距,則氣泡本身也不能順利通過第二出氣口2203。
由于裝配后,視窗蓋230會扣合于上面蓋2201上,為了防止扣合后妨礙第二出氣口2203的破泡效果和蒸汽流通速度,在視窗蓋230上位于第二出氣口2203處設置讓位缺口(圖中為標示)。
另外地,圍擋板2202上還設置有第二進氣口2204,將所述閥蓋裝配于所述閥蓋上時候,所述閥座上的第一進氣口110與所述第二進氣口2204相對應,將兩個進氣口相對應,則能最大限度引導蒸汽進入扇葉組件,驅動扇葉組件旋轉破泡,防止溢出。
所述第二進氣口2204與所述第二出氣口2203對稱設置,對稱設置,則延長了蒸汽在整個腔體內的流通時間,相當于將部分蒸汽滯留于腔體內,也間接實現(xiàn)了蒸汽進行壓縮,使得通過扇葉組件的蒸汽速度提升,進一步提升了扇葉組件中葉片的轉動速度,轉動速度快則能提升破泡效率。其中第一出氣口210和所述第二出氣口2203相鄰設置,保證了蒸汽流出蒸汽閥組件沒有阻礙。
具體地說,為了保證上述實施例1-實施例3中的蒸汽閥組件的氣密性,如圖9所示,其中蒸汽閥密封圈900鑲嵌進閥蓋設置的內凹槽內,閥蓋的內凹槽的上邊沿和閥座的上邊沿相抵,配合蒸汽閥密封圈900,使得蒸汽只能通過第二出氣口排出。
本發(fā)明的電飯煲,包括上述的蒸汽閥組件,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蒸汽的風力驅動扇葉組件轉動,同時也有效的消除蒸汽中存在的泡沫,提升烹飪效果和用戶體驗。
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橫向”、“厚度”、“上”、“下”、“豎直”、“水平”、“頂”、“底”、“內”、“外”、“徑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發(fā)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發(fā)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fā)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發(fā)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本行業(yè)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