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進的自主式多功能蒸汽蒸煮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蒸汽蒸煮設備或器具的一般技術領域,且特別涉及在鉆孔的蒸煮托板上以及在一蒸煮缸缽中蒸煮的多功能蒸煮裝置。
蒸煮容器一般帶有一個下部接收器皿(réceptacle),其上安裝一個或多個蒸煮缸缽(récipient de cuisson)或蒸煮托板(support de cuisson),還安設一封蓋。下部接收器皿能夠收集蒸煮汁液或冷凝水。但蒸煮容器可以帶有一個獨立于蒸煮缸缽的和/或獨立于蒸煮托板,和/或獨立于收集器皿的外壁。
慢蒸煮或文火燉是在100℃下進行,但可持續(xù)幾個小時。因此蒸汽可以被用于這種蒸煮。適用于這樣慢蒸煮的一種蒸煮缸缽有一側壁和一無孔的底。蓋上蒸煮缸缽的封蓋能保護蒸汽的供應。熱能通過器壁傳遞給食物。
干食物,如大米的蒸汽蒸煮是在水中進行的,蒸煮使用一個帶有無孔底部的蒸煮缸缽,該蒸煮缸缽還帶有一側壁,其下部也無孔。最好不使用封閉蒸煮缸缽的封蓋。事實上,沒有封蓋能使蒸汽直接與食物接觸或直接與液體接觸,以便加速蒸煮。液體食物,如醬油或湯也可以這種方式進行蒸煮或再加熱。
其他食物的蒸煮一般是在鉆孔的讓蒸汽通過的蒸煮托板上進行。
在文獻US 4 509 412中建議制造一種蒸汽蒸煮裝置,其包括一蒸煮缸缽,所述蒸煮器具有一隆起的底,在其底部外圍部分有孔,這些孔配置在蒸煮汁液回收器皿的上部。這種配置避免了使安置在蒸煮設備底部中央位置的水槽中水混濁。
在文獻WO 88/07829中,建議制造一種蒸汽蒸煮裝置,其包括一蒸煮缸缽,所述蒸煮缸缽的封蓋有內部周邊滴水槽與排水管連通,所述排水管通向貯水槽上部。這種裝置能收集冷凝水。
可認為這些設備的任何一種都不能以簡便的方式將冷凝水的回收與蒸煮汁液的分離收集協調一致。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所提出的上述類型的蒸煮裝置中蒸煮汁液易于利用。
用下述蒸煮裝置就可達到這些目的,這種蒸煮裝置包括一個貯水槽,該貯水槽給蒸汽發(fā)生室供水或與蒸汽發(fā)生室構成一體,該蒸煮裝置帶有一個由蒸汽發(fā)生室供應蒸汽的蒸煮容器,該蒸煮容器帶有一中間收集器皿,該收集器皿設有往貯水槽放流的排放裝置,在該蒸煮容器中可安置一蒸煮缸缽和/或一蒸煮托板,該蒸煮托板帶有往中間收集器皿放流的通流裝置,因為所述排放裝置與一可拆卸的關閉裝置相聯。
對于蒸煮缸缽,可以是一種具有一實心底部和足夠高的實心側壁,以防止食物溢出或流出。如蒸煮缸缽無封蓋,蒸汽就可到達食物,然而蒸煮汁液仍留在蒸煮缸缽中。蒸煮缸缽可用一封蓋蓋上,以便用文火以低于100℃的溫度慢慢悶煮,。
蒸煮托板上有放流裝置,蒸煮托板有下孔和/或側孔和/或側面開縫,以便使蒸煮汁液流出,蒸汽也可穿過這些孔或開縫進到食物周圍??刹鹦兜年P閉裝置能讓使用者把中間收集器皿用作往貯水槽放水的溢流堰或用作回收蒸煮汁液的回收槽。
當食物放入蒸煮缸缽中,蒸煮汁停留在蒸煮缸缽中。蒸汽停留在蒸煮裝置內壁上或停留在蒸煮缸缽外壁上,形成冷凝水,沿著上述壁流動,收集在中間收集器皿中。冷凝水不與蒸煮缸缽中的食物接觸,這就形成可再用于蒸煮的水貯備,而不污染蒸汽發(fā)生室。為把冷凝水再回收到貯水槽,使用者通過拔開塞堵裝置,釋放中間容器的排放裝置。這種配置能增加蒸煮的自主性。
當食物放在蒸煮托板上時,使用者將塞堵裝置放置到位,以便將中間收集器皿的排放裝置堵塞。這種配置避免了放在蒸煮托板上的食物的蒸煮汁液使貯水槽中的水混濁。使用者能很容易地接近在中間收集器皿中收集的蒸煮汁液。
這樣就為使用者提供了一種多功能和性能良好的蒸煮設備。
其優(yōu)點在于,塞堵裝置與中間收集器皿相連。這種配置能夠避免使用者丟失堵塞件,另一方面,塞堵裝置可以是獨立的,或者還可與蒸煮裝置的另一部件相連。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塞堵裝置是由一閥形成,所述閥包括一堵塞面,所述堵塞面與一接合在排放裝置中的軸桿相聯,軸桿按照偏心鉸節(jié)軸鉸接在一個搖臂上,搖臂有一支撐面,其半徑相對于偏心鉸接軸在第一區(qū)和第二區(qū)之間是增大的,在第一區(qū),堵塞面釋放排放裝置,而在第二區(qū),支撐面直接與中間收集器皿的一面接觸,以便保持堵塞面與上述容器的相對面緊靠。因此,搖臂的位置能夠通過閥,控制排放裝置的關閉或打開。
其優(yōu)點在于,排放裝置是一個設置在中間收集器皿的一壁中的孔,堵塞面是一環(huán)面,軸桿出自該環(huán)面的內部、而孔可安置在中間收集器皿的底部中。
其優(yōu)點還在于,在軸桿和搖臂之間的鉸接是由兩個對齊的柱銷形成,兩柱銷軸向安裝在兩個空腔中,每一空腔都有一側面切口,從而能夠用力將所述柱銷插入其中。該裝置易于安裝。
其優(yōu)點還在于,搖臂帶有兩個側板,每個側板在其內面上有一柱銷,支撐面安設在側板的外周。這樣的部件很容易用模壓獲得。
其優(yōu)點還在于,側板用一舌片聯接在一起。使用者能很容易操作搖臂。
其優(yōu)點還在于,搖臂安裝在中間收集器皿的一內面上。換句話說,當中間收集器皿在貯水槽上就位時,使用者能接近搖臂而無需拿開上述中間收集器皿。
其優(yōu)點還在于,堵塞面由安裝在與軸桿相聯的一凸緣上的密封圈形成。換一方式,密封圈可以特別安裝在中間收集器皿上。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制造方式,塞堵裝置還可由一軟塞構成。
-圖2和圖3是根據本發(fā)明中間收集器皿排放口用的塞堵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兩部件的透視圖。
-圖4和圖5是第二實施例的兩個主視圖,其分別表示打開位置和關閉位置。
-圖6和圖7是第二實施例的兩個側視圖,其分別表示打開位置和關閉位置。
底座1上面安裝一蒸煮容器10,所述蒸煮容器10有一底部11,側壁12,13,14和一封蓋15。封蓋15包括一鼓起的內表面16,一個抓握構件17和一通氣孔18。
中間收集器皿20安裝在底座1上形成蒸煮容器10的底部11。中間收集器皿20包括一外圍壁21,外圍壁21支撐側壁12。壁21圍成一槽腔22,用于收集蒸煮汁液或冷凝水。一環(huán)形壁23從槽腔22的底部隆起。環(huán)形壁23包括孔24,用于讓來自蒸汽發(fā)生室6的蒸汽通過。中間收集器皿20有一與可拆卸的塞堵裝置26相聯的排放裝置25。排放裝置25是由在槽腔22底部中安設的一個孔形成的。
根據
圖1所示的實施例,塞堵裝置26是由用栓系帶28連接到中間收集器皿20上的軟塞子27形成。軟塞子27例如可以用彈性體制成。
蒸煮托板30安裝在壁12的內邊緣上,蒸煮托板30是由可拆卸的鉆孔板31構成。板31上所鉆的孔32形成往板31下面的中間收集器皿放流的通流裝置33。
蒸煮缸缽40包括一底壁41和一側壁42,底壁和側壁一直到上部邊緣43都無孔???4安設在壁45中,壁45把蒸煮缸缽40與支撐外圍壁14連接在一起,孔44能使蒸汽到達封蓋15的內表面16,以便形成冷凝水。由于封蓋的內表面形狀凸起,冷凝水沿著上述表面滑下,由于在上述邊緣43和上述表面16之間距離很小,通過冷凝,在邊緣43的高度上形成液體會聚處。從蒸汽發(fā)生室6來的蒸汽繼續(xù)加熱蒸煮缸缽40的底壁41和其側壁42,而不進入上述蒸煮缸缽的內部。
當使用者想在蒸煮托板30上蒸煮食物時,蒸煮汁液可以通過板31上的孔32流下來。如果希望蒸煮汁液收集在中間收集器皿20中,使用者應將堵塞件27放置就位,以便關閉排放裝置25。當抽出蒸煮容器10的其他部件時,使用者很容易觸及到在中間收集器皿20中所收集的蒸煮汁液。
當使用者想在蒸煮缸缽40中蒸煮食物時,冷凝水可在蒸煮缸缽40的外部和蒸煮容器的內壁上形成,并掉落在收集器皿20中。為了增加設備的自主性,使用者可拔掉堵塞件27,在收集器皿20中收集到的冷凝水便能落入貯水槽2中,并重新供給蒸汽發(fā)生室6。
當用放置在蒸煮托板30上的蒸煮缸缽進行蒸煮食物時,也可考慮冷凝水的循環(huán)使用。事實上,蒸煮汁液停留在上述蒸煮缸缽內。
圖2到圖7表示本發(fā)明第二種實施方式,在此實施方式中,塞堵裝置26,是由一閥50形成,其按照一偏心鉸接軸61相對于一搖臂60鉸接的。
所述閥50包括一與鉸接在搖臂60上的一軸桿52相連的堵塞面51。堵塞面51是一個環(huán)面,軸桿52是從該環(huán)面內伸出。堵塞面51是由安裝在一與軸桿52相連的凸緣58上的密封圖形成。軸桿52安裝在一開口中,形成排放裝置25,該排放裝置25安裝在收集器皿20的底部。屬于鉸接結構的兩個空腔53、54被安置在軸桿52上。
搖臂60包括兩個側板67、68,而這兩側板是用一個舌片69聯成一體。兩個側板67、68中每個側板內表面都包括一柱銷65、66。兩個柱銷排成一直線。
柱銷65、66的軸形成鉸接的偏心軸61。搖臂60安裝在容器20的內面29上。搖臂60有支撐表面62,該支撐表面相對于偏心鉸接軸61而言有在第一支撐區(qū)63和第二支撐區(qū)64之間增加的半徑。
支撐表面62在支撐區(qū)63和64的兩側,一方面由第一??繀^(qū)70延伸,另一方面由第二??繀^(qū)71延伸。在圖3指出,??繀^(qū)70、71是由每個側板67、68的剛好相對的兩個外周面形成。在每個側板上,第一??繀^(qū)70與第二??繀^(qū)71是由圓弧段聯接在一起的,在圓弧段上設置支撐區(qū)63、64。
在軸桿52和搖臂60之間的鉸接是由軸向安裝在空腔53,54中的兩個柱銷形成的。每個空腔53、54都有一側面切口55、56,以便能夠用力將柱銷65、66插入。
正如圖4和圖6所示,當第一停靠區(qū)70在與收集器皿20的內面29接觸時,支撐區(qū)63正位于收集器皿20的面29的附近。支撐區(qū)63靠近偏心軸61,鉸接在軸1上的軸桿52處在相對于排放裝置25的低位置。此時堵塞面51遠離收集器皿20的相對面,從而釋放排放口25。當慢慢蒸煮或文火燉時,此時搖臂60占據一所建議的位置。冷凝水的循環(huán)使用能增加蒸煮的自主性。
如圖5和圖7所示,當第二??繀^(qū)70與收集器皿20的內面29接觸時,支撐區(qū)64位于收集器皿20的面29附近,支撐區(qū)64遠離偏心軸61,鉸接在軸61上的軸桿52處于相對于排放裝置25的高位置。堵塞面51維持緊靠著收集器皿20的相對面。排放口25被關閉。搖臂60因而在蒸汽蒸煮時占據所建議的位置。使用者在收集器皿20中回收蒸汽汁液。
這樣為使用者提供了性能良好、使用方便的蒸汽蒸煮裝置,能夠實現多種類型的蒸汽蒸煮。
為了將閥50從一個位置轉變到另一位置,使用者通過舌片69操作搖臂60。搖臂60支撐在收集器皿20面上,從第一停靠區(qū)70轉變到第二??繀^(qū)71,同時經過支撐區(qū)63、64,而且反之亦然。
作為第一實施例的一種變換形式,堵塞件27可以用一種剛性材料制成。在堵塞件或收集器皿上可放置一密封圈。栓系物28不是必須的。
作為第二實施例的一種變換形式,搖臂60可以安裝在收集器皿20的下面上。為了釋放排放裝置25,這時必須用一個彈簧來推開軸桿52。柱銷65、66可以安裝在軸桿52上,溝槽或空腔53、54這時可安設在搖臂60中,密封圈57可以安裝在排放裝置25周圍。
作為補充變換形式,排放裝置25不必安裝在收集器皿20的底部,但可以安裝在鄰近容器20底部的一側壁上。
作為補充變換形式,蒸煮缸缽40附帶另一封蓋,其獨立于蒸煮容器10的封蓋,或者不加蓋。
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實施例和其變換形式,而是包括在權利要求書保護范圍內的眾多的變換方式。
權利要求
1.蒸汽蒸煮裝置,其包括一貯水槽(2),所述貯水槽給一蒸汽發(fā)生室(6)供水,或與一蒸汽發(fā)生室(6)構成一體,一由所述蒸汽發(fā)生室(6)供應蒸汽的蒸煮容器(10)包括一中間收集器皿(20),所述中間收集器皿具有一向所述貯水槽(2)放流的排放裝置(25),在所述蒸煮裝置中可安裝一蒸煮缸缽(40)和/或一蒸煮托板(30),在所述蒸煮托板上有往所述中間收集器皿(20)里放流的通流裝置(33),其特點在于,所述排放裝置(25)與一可拆卸的塞堵裝置(26;26′)相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蒸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堵裝置(26;26′)與所述中間收集器皿(20)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蒸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堵裝置(26′)是由一閥(50)形成,所述閥包括一個與一軸桿(52)相聯接的堵塞面(51),所述軸桿接合在所述排放裝置(25)中,所述軸桿(52)按照一偏心鉸接軸(61)鉸接在一搖臂(60)上,所述搖臂(60)包括一支撐面(62),所述支撐面的半徑相對于所述偏心鉸接軸(61)在第一區(qū)(63)和第二區(qū)(64)之間是增大的,在第一區(qū),所述堵塞面(51)釋放所述排放裝置(25),在第二區(qū),所述支撐面(62)與所述中間收集器皿(20)相接觸,以維持所述堵塞面(51)緊靠所述容器(20)的相對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蒸煮裝置,其特點在于,所述排放裝置(26)是一個安設在所述中間收集器皿(20)的一壁中的孔口,所述堵塞面(51)是一環(huán)面,所述軸桿(52)從所述環(huán)面內部引出。
5.根據本發(fā)明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蒸煮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軸桿(52)和所述搖臂(60)之間的鉸接是由兩個對齊的柱銷(65,66)形成,兩柱銷軸向地安裝在兩個空腔(53、54)中,每個空腔都有一側面切口(55、56),從而能夠用力將所述柱銷插入其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蒸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搖臂(60)包括兩側板(67、68),每側板的內面上帶有所述柱銷(65、66)中的一個,所述支撐面(62)設置在所述側板(67、68)的周邊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蒸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板(67、68)是由一舌片(69)連在一起的。
8.根據權利要求3到7中的任一項所述蒸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搖臂(60)安裝在所述中間收集器皿(20)的一內面(29)上。
9.根據權利要求3到8中的任一項所述蒸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面(51)是由一密封圈(57)形成,所述密封圈安裝在一與所述軸桿(52)相連的凸緣(58)上。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堵裝置(26)是由一軟塞件(27)形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涉及一種蒸汽蒸煮裝置,該蒸煮裝置包括一個貯水槽(2),此貯水槽給一蒸汽發(fā)生室(6)供水,或與蒸汽發(fā)生室(6)構成一體,該蒸煮裝置包括一個中間收集器皿(20),該中間收集器皿(20)有一個往貯水槽(2)放流的排放裝置(25),在蒸煮裝置中可安裝一蒸煮缸缽(40)和/或一蒸煮托板(30),蒸煮托板(30)有一個往中間收集器皿(20)放流的通流裝置(33)。根據本發(fā)明,排放裝置(25)與可拆卸塞堵裝置(26)聯接在一起。
文檔編號A47J27/17GK1416768SQ0215021
公開日2003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02年1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11月6日
發(fā)明者法布里斯·羅西 申請人:Seb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