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處理方法及電子設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通信技術,尤其涉及一種信息處理方法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用戶普遍使用電子設備(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并基于用戶的用戶標識(如手機號碼、電子郵箱)來進行通信,例如,用戶不僅可以通過手機號進行通話、收發(fā)短信,還可以利用手機號在第三方應用平臺注冊,甚至將手機號與用戶的銀行卡關聯起來,實現快捷的支付。然而,在給用戶帶來便利的同時,如果手機號等個人信息泄露,可能會給用戶造成意想不到的損失。因此,在許多場合用戶都不希望透露自己真實的用戶標識以保護隱私,避免收到干擾信息或造成其他損失。但如何保障用戶標識的隱私性,又不會對用戶基于用戶標識的正常使用造成影響,尚無有效的解決方案。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一種信息處理方法及電子設備,能夠確保用戶的用戶標識的隱私性,且不會影響電子設備的正常通信。
[0004]第一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信息處理方法,包括:
[0005]獲得第一應用調用電子設備用戶識別信息的指令;
[0006]從所述電子設備獲取用于表征用戶識別信息的第一用戶標識;
[0007]對所述第一用戶標識進行加密處理,得到第二用戶標識;
[0008]基于所述第二用戶標識響應所述第一應用調用所述用戶識別信息的指令;
[0009]其中,所述第二用戶標識用于支持所述電子設備通過所述第二用戶標識與通信網絡進行通?目。
[0010]第二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電子設備,包括:處理器和存儲器;所述存儲器中存儲有指令,所述處理器用于執(zhí)行所述存儲器存儲的指令以完成以下操作:
[0011]獲得第一應用調用電子設備用戶識別信息的指令;
[0012]獲取用于表征用戶識別信息的第一用戶標識;
[0013]對所述第一用戶標識進行加密處理,得到第二用戶標識;
[0014]利用所述第二用戶標識響應所述指令,其中所述第二用戶標識支持所述電子設備基于所述第二用戶標識與通信網絡進行通信。
[0015]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使用對第一用戶標識(也即原始的用戶標識)加密后的第二用戶標識響應調用用戶識別信息的指令,且第二用戶標識能夠被通信網絡識別,因此不會影響電子設備與通信網絡的通信,既對用戶原始的用戶標識(第一用戶標識)進行了隱私保護,又不會影響電子設備的正常通信。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信息處理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一;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信息處理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二;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信息處理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三;
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信息處理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四;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信息處理方法的實現流程示意圖五;
圖6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電子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0017]本發(fā)明實施例中記載的電子設備可以以各種形式來實施,例如,上述的電子設備可以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或穿戴式設備(如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等),電子設備的操作系統可以是安卓操作系統、10S操作系統或其他任意第三方開發(fā)的可以運行于微型計算機結構(至少包括處理器和內存)的操作系統(如移動版Linux系統、黑莓QNX操作系統等)。
[0018]基于上述記載的電子設備,參見圖1,獲得第一應用程序調用電子設備用戶識別信息的指令時(步驟101),從電子設備獲取用于表征用戶識別信息的第一用戶標識(步驟102);對第一用戶標識進行加密處理,得到第二用戶標識(步驟103);利用第二用戶標識響應第一應用調用用戶識別信息的指令(步驟104),以使電子設備基于第二用戶標識與通信網絡通信。
[0019]基于以上記載的電子設備及其實施的信息處理方法,提出本發(fā)明以下各具體實施例。
[0020]實施例一
[0021]本實施例記載一種信息處理方法,參見圖2,包括以下步驟:
[0022]步驟201,獲得第一應用調用電子設備用戶識別信息的指令。
[0023]這里的第一應用并非特指電子設備中運行的某一個應用,而是指具有獲取電子設備用戶的用戶識別信息需求的應用,第一應用在多個使用場景中有獲取用戶的識別信息的需求,下面舉例說明:
[0024]例如,第一應用為社交應用,用戶獲取用戶的識別信息的目的為發(fā)送用戶的識別信息給用戶的線上聯系人(如微信聯系人、QQ聯系人等),用戶在使用微信等社交應用時,經常存在將個人的用戶標識(如手機、電子郵箱)透露給線上聯系人的使用場景,相應地第一應用調用電子設備本地存儲的用戶識別信息;
[0025]再例如,第一應用獲取用戶的識別信息的目的為將用戶的識別信息作為用戶注冊第三方服務的憑證,第三方服務包括云存儲、互聯網金融、社交、購物、交通、多媒體等,在用戶注冊時電子設備中運行的客戶端(第一應用)會調用用戶的識別信息,在用戶后續(xù)登錄時電子設備中運行的客戶端同樣會調用電子設備用戶的識別信息。
[0026]后續(xù)步驟為獲取電子設備用戶的用戶識別信息以響應第一應用調用用戶識別信息指令的處理。
[0027]步驟202,從電子設備獲取用于表征用戶識別信息的第一用戶標識。
[0028]第一用戶標識的類型可以為MSISDN(手機號碼);電子設備中設置入網信息的客戶識別模塊(SIM)卡、用戶識別模塊卡(UIM)時,在簽約的通信網絡注冊并獲取到在MAP接口上傳送的用戶在通信網絡(如2G/3G/4G各種制式的蜂窩網絡、公共交換電話網絡等)的唯一標識也即手機號碼,第一用戶標識是用戶的原始的用戶標識,也就是沒有對用戶標識經過任何加密處理,例如中國境內的11位的手機號碼(不包括國家碼)如13522223333。
[0029]步驟203,獲取對應第一用戶標識的通信參數。
[0030]通信參數的類型包括:地區(qū)編碼;網際協議電話前綴;網絡電話前綴(比如未開通的網絡電話前綴);無效編碼(比如是未定義的地區(qū)編號)。
[0031]實際實施時,通信參數可能會因通信網絡而有所區(qū)別,相應地,電子設備可以在服務器(服務器可以為在通信網絡中專設的查詢服務器,也可以為通信網絡中的任意功能的網元服務器)查詢第一用戶標識歸屬的通信網絡,并基于第一用戶歸屬的網絡繼續(xù)在服務器查詢第一用戶標識歸屬的通信網絡中可用的通信參數;
[0032]當然,服務器的通信參數數據也可以預先下發(fā)至電子設備中,由電子設備在本地查詢第一用戶標識歸屬的通信網絡可用的通信參數。
[0033]步驟204,將通信參數與第一用戶標識組合形成第二用戶標識。
[0034]作為示例,將通信參數作為前綴與第一用戶標識進行組合的方式對第一用戶標識進行加密;如果通信參數為網絡電話前綴118061,第一用戶標識為1352222333時,加密形成的第二用戶標識為1180611352222333。
[0035]步驟205,利用第二用戶標識響應第一應用調用電子設備用戶識別信息的指令。
[0036]如前所述,基于第一應用的不同使用場景,第一應用可以將得到的第二用戶標識傳送至用戶的線上聯系人,以供聯系人(聯系人持有的電子設備)基于第二用戶標識經由通信網絡與電子設備通信;或者,將得到的第二用戶標識提交第三方服務平臺(第三方服務平臺通過第一應用向用戶提供第三方服務),以使第三方服務平臺基于第二用戶標識并經由通信網絡與電子設備通信。
[0037]發(fā)明人在實施本發(fā)明的過程中發(fā)現,電子設備可以基于第二用戶標識與通信網絡通信,進而實現與網絡側的設備(如上述的線上聯系人的電子設備、第三方服務平臺)的通
?目Ο
[0038]以通信參數為網際協議電話前綴為例,網絡側的設備使用第一用戶標識1352222333與電子設備通信如發(fā)短信時,第二用戶標識被網絡側的設備提交至PSTN,PSTN會使用普通電話網絡來向電子設備傳送短信,在第一用戶標識為1352222333添加前綴比如118061之后得到第二用戶標識1180611352222333,如果網絡側的設備使用1180611352222333向電子設備傳送短信,會觸發(fā)相應的IP網絡來發(fā)送信息,普通電話網絡和IP網絡都屬于廣義的PSTN ;因此網絡側的設備使用第二用戶標識仍然可以與電子設備正常通信,電子設備與通信網絡之間的通信鏈路仍然可以建立。
[0039]再以通信參數為無效編碼為例,網絡側的設備使用無效編碼與第一用戶標識組組合成的第二用戶標識與電子設備通信時,第二用戶標識被網絡側的設備提交至通信網絡,通信網絡會識別出該無效編碼(例如識別出該前綴為過期的IP電話前綴等),因此將該前綴去除還原出第一用戶標識,基于第一用戶標識與電子設備通信,電子設備與通信網絡之間的通信鏈路仍然可以建立。
[0040]再結合實際的使用場景對上述步驟的實施進行說明。
[0041]注冊第三方服務平臺基于網絡提供的第三方服務(如云存儲、互聯網金融、社交、購物、交通、多媒體等服務)成為趨勢,用戶往往需要使用自己的標識如電子郵箱、移動用戶國際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