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裝置配對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254536閱讀:1907來源:國知局
裝置配對方法與流程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裝置相互配對方法,特別是指一種以有線連接方式將授權信息傳遞至另一裝置,再以無線方式電性連接交換后續(xù)操作信息的裝置配對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化的普及與大眾化,人們利用電子設備帶來的便利造就各式使用習慣及依賴性,也使各類工作信息及私密訊息遺留于各式電子設備中,且個人設備也不適合分享使用。

為使的各類訊息能夠安全保存于各類電子設備,主要便以驗證方式來確保個人隱私,其中驗證方式主要有賬號密碼制、一次性密碼制、實體驗證鎖等等;另外還有用配對方式來確保電子設備間存取的確定性,防止未經授權用戶擅自使用電子設備,例如有wi-fi保護設置、藍牙配對等等。

關于驗證或配對的文獻,多個專利如下:

中國臺灣專利twi519992揭示一種登錄驗證方法以及系統(tǒng)、計算機存儲介質,該方法包括步驟:第一客戶端向登錄服務器發(fā)送第一登錄請求,并接收該登錄服務器根據該第一登錄請求返回的原始字符與映像后字符之間的映像關系;第二客戶端根據該映像關系向該登錄服務器發(fā)送第二登錄請求,該第二登錄請求中包括根據該映射關系確定的與用戶信息對應的映像后信息。該發(fā)明方案是通過兩個客戶端來實現聯合登錄,即便是計算機病毒感染了其中一個客戶端,也無法獲得具體的用戶信息,從而有效提高登錄驗證的安全性,使用戶的用戶信息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中國臺灣專利twi520653揭示了一種無線安全自動配對方法、聯機建立方法與無線存取點裝置,適用一電子裝置自動配對聯機至一無線存取點裝置,此無線安全自動配對方法包含以下步驟。首先,從電子裝置聯機至無線存取點裝置。從電子裝置傳送網絡標識符至無線存取點裝置。在電子裝置中接收從無線存取點裝置傳送的網絡名稱與密碼。中斷電子裝置與無線存取點裝置之間的聯機。從電子裝置傳送包含網絡標識符、網絡名稱及密碼的聯機要求至無線存取點裝置。最后,通過無線存取點裝置進行建立電子裝置與無線存取點裝置之間的聯機。

中國臺灣專利twi506987揭示一種通信終端,其包括請求單元、發(fā)光單元、檢測單元、攝像單元、解析單元和配對單元。請求單元在用戶開啟通信配對功能時發(fā)出配對信號。發(fā)光單元在用戶開啟通信配對功能時發(fā)特定光。檢測單元檢測是否接收到其他通信終端發(fā)出的配對信號,并在接收到其他通信終端發(fā)出的配對信號時發(fā)出攝像信號。攝像單元響應攝像信號對其他通信終端的發(fā)光單元發(fā)出的光進行攝像。解析單元解析所拍攝的影像。配對單元判斷所拍攝影像是否包含特定參數,并在所拍攝影像包括特定參數時完成通信配對。

中國臺灣專利twi467978揭示用于有線或無線通信裝置的安全配對,在一主通信裝置與一外圍通信裝置之間達成,以建立一隨意無線或有線網絡。一唯一關于該周邊裝置的裝置識別顯示于該主裝置上。為了接受該配對,用戶確認該顯示于該主裝置上的裝置識別與印于該周邊裝置上的裝置識別匹配,且接著通過按下該周邊裝置上的一按鍵,或假設近距離無線通信(nfc)技術在這些裝置中實施,則通過將該周邊裝置置放為與該主裝置接觸或與其充分接近而完成該配對程序。因此,在不需要該周邊裝置上的一復雜用戶接口的情況下達成安全配對。

然而,一般方案設備主要仍然以無線傳輸方式交換驗證及配對信息,并未有效排除無線訊號擷取等安全性問題,且各類干擾導致數據交換失敗。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置配對方法,主要利用連接線連接兩個裝置,通過實體的連接線交換驗證及配對信息,以確保無可泄漏可能,再由使用方便的無線連接方式通訊該兩個裝置。

因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置配對方法,同時具備安全性及便利性的通訊功效。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置配對方法,通過實體線交換聯機訊息,可以避免在無線環(huán)境中可能多個同名裝置選擇錯誤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置配對方法,憑借實體線交換聯機訊息,可針對每一裝置提供相對應的專屬聯機信息,增進安全性。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置配對方法,利用無線方式交換數據,減少使用限制。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提供的一種裝置配對方法,特別關于一第一裝置10以有線連接方式將授權信息傳遞至一第二裝置20,其步驟如下:步驟a:該第二裝置20的一連接接口21依一連接線30與該第一裝置10的一驗證連接接口11電性連接;步驟b:該第一裝置10以一虛擬驗證磁盤12模式與該第二裝置20電性連接;步驟c:該第二裝置20的一應用程序22存取該虛擬驗證磁盤12的一驗證信息121;步驟d:移除該連接線30使該第二裝置20與該第一裝置10電性連接中斷;步驟e:該第二裝置20的該應用程序22使用該驗證信息121通過該第二裝置20的一些無線網絡23傳遞至該第一裝置10的一網絡接口13,最后存取該第一裝置10。

上述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中,該第一裝置10為以儲存功能為主的網絡裝置或具有藍牙聯機的多媒體裝置。

該第二裝置20為具備無線聯機存取的網絡裝置。

步驟c之后,寫回該第二裝置20的該一些無線網絡23信息致該虛擬驗證磁盤12。

步驟c之后,該驗證信息121儲存于該第二裝置20的一儲存空間24。

步驟e之后,該第一裝置10改寫該虛擬驗證磁盤12模式內的該驗證信息121。

該連接接口21及該連接線30符合usbotg規(guī)范。

該虛擬驗證磁盤12模式符合usb大容量儲存設備規(guī)范。

該驗證信息121采用加密方式表達。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相較于習知技術所具有的功效在于:(1)利用實體的連接線交換聯機信息提升聯機成功率;(2)通過普及通用接口增進兼容性;(3)憑借實體的連接線交換聯機信息,可有效降低網絡安全風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型態(tài)的第一流程圖;

圖2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型態(tài)的第二流程圖;

圖3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型態(tài)的第一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型態(tài)的第二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型態(tài)的第三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型態(tài)的第四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型態(tài)的第五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型態(tài)的第六示意圖;

圖9是本發(fā)明最佳實施型態(tài)的第七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舉以下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結構及功效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圖3、圖4及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一種裝置配對方式的第一實施型態(tài);請先參考圖3所示,第一裝置10包含一驗證連接接口11、一虛擬驗證磁盤12及一網絡接口13;第二裝置20包含一連接接口21、一應用程序22及一些無線網絡23;且,由連接線30可依有線方式電性連接第一裝置10及第二裝置20。

具體而言,驗證連接接口11、連接接口21及連接線30符合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serialbus,usb)標準,且連接接口21及連接線30符合usbon-the-go(usbotg)規(guī)范,其中usbon-the-go(usbotg)規(guī)范可使usb周邊裝置轉換成usb主機端,與其他usb周邊裝置聯機通訊;接著,虛擬驗證磁盤12模式是指將第一裝置10內的儲存空間以符合usb大容量儲存設備(usbmassstoragedeviceclass)規(guī)范方式由驗證連接接口11與外接usb主機端電性連接,提供存取數據的功效。

跟著,網絡接口13是指以太網絡(ethernet)或無線網絡(wirelessnetwork)接口,主要功能為多個節(jié)點間傳送/交換信息,一般最常見的有快速以太網絡(100base-t、1000base-t標準)或無線局域網絡(wlan)等;另外,一些無線網絡23指無線網絡(wirelessnetwork)接口,在此而言為wi-fi或藍牙(bluetooth),主要提供無實體線路的數據交換功效減少使用環(huán)境限制。

其中,應用程序22指運行于內存內的程序,詳細而言是執(zhí)行后常駐于系統(tǒng)內存內,并執(zhí)行中呈現于主要接口的程序;應用程序22主要功能為讀取第一裝置10的各網絡接口設定,并設定在第二裝置20系統(tǒng)中。

依以上來說,第一裝置10為以儲存功能為主的網絡裝置或具有藍牙聯機的多媒體裝置,其中在儲存功能為主的網絡裝置部分,最常見的裝置如網絡附加儲存(networkattachedstorage,nas),而藍牙聯機的多媒體裝置如藍牙耳機、藍牙喇叭等;第二裝置20可為具備無線聯機存取的網絡裝置,譬如智能型手機等等。

先參閱圖1的步驟a(41)所示,第二裝置20的一連接接口21依一連接線30與第一裝置10的一驗證連接接口11電性連接。

在此而言,如圖3所示,例舉為第二裝置20的智能型手機利用代表連接接口21的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serialbus,usb)與連接線30電性連接;其中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serialbus,usb)部分,現今常用的可能是2.0版micro-usb的b型插槽標準或3.1版標準usb的c型插槽標準。

再,連接線30除符合usbon-the-go(usbotg)規(guī)范外,例如一端為2.0版micro-usb的b型插頭標準或3.1版標準usb的c型插頭標準,另一端為2.0版標準usb的a型插頭標準或3.1版標準usb的c型插頭標準;其中,例舉為第一裝置10的網絡附加儲存(networkattachedstorage,nas)利用代表驗證連接接口11的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serialbus,usb)與連接線30電性連接;其中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serialbus,usb)部分,現今常用的可能是2.0版micro-usb的b型插頭標準或3.1版標準usb的c型插頭標準。

再參考圖1的步驟b(42)表示,第一裝置10以一虛擬驗證磁盤12模式與第二裝置20電性連接。

具體而言,虛擬驗證磁盤12模式提供數據交換的具體空間,使第一裝置10或第二裝置20將需要交換數據置于此處,方便寫入、讀取、改寫;虛擬驗證磁盤12是指將信息數字化后再利用電、磁等方式加以儲存的電子零件通過控制器及操作系統(tǒng)呈現的型態(tài)。

跟著,參考圖1的步驟c(43)表示,第二裝置20的一應用程序22存取虛擬驗證磁盤12的一驗證信息121。

實際而言,如圖3所示,驗證信息121存放于虛擬驗證磁盤12中,驗證信息121具有第一裝置10包含的網絡相關信息,而應用程序22取得驗證信息121后,第二裝置20方可與第一裝置10聯機;較佳的是,驗證信息121為加密方式表達。

再參考圖1的步驟d(44)及圖4所示,移除連接線30使第二裝置20與第一裝置10電性連接中斷。

最后,參考圖1的步驟e(45)及圖5所示,第二裝置20的應用程序22使用驗證信息121通過第二裝置20的一些無線網絡23傳遞至第一裝置10的一網絡接口13,最后存取第一裝置10。

在此例舉可如下;其一,第二裝置20為智能型手機、第一裝置10為網絡附加儲存(networkattachedstorage,nas),專屬的應用程序22使用驗證信息121通過第二裝置20的無線網絡23(在此為wi-fi)經由第一裝置10的網絡接口13(在此為無線或有線網絡)驗證后,可存取位于第一裝置10的儲存空間;其二,第二裝置20為智能型手機、第一裝置10為藍牙耳機,專屬的應用程序22使用驗證信息121通過第二裝置20的無線網絡23(在此為藍牙)經由第一裝置10的網絡接口13(在此為藍牙)驗證后,第二裝置20可由第一裝置10輸出聲音。

請再參照圖1、圖3、圖4及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一種裝置配對方法的第二實施型態(tài);在第一實施型態(tài)與圖1、圖3、圖4及圖5中已說明的特征與圖2、圖6、圖7、圖8及圖9相同的,在圖2、圖6、圖7、圖8及圖9的符號標示或省略不再贅述。第二實施型態(tài)與第一實施型態(tài)的主要差異在于本實施型態(tài)在第一實施型態(tài)的步驟c43與步驟d(44)之間增加步驟c1431及步驟c2432,且第一實施型態(tài)的步驟e(45)后增加步驟e1(451)。

首先,如圖2所示,步驟a41、步驟b42及步驟c43與第一實施型態(tài)全一樣。

跟著,同時步驟c1431及步驟c2432;其中,步驟c1431為驗證信息121儲存于第二裝置20的一儲存空間24;步驟c2432寫回第二裝置20的各無線網絡23信息致虛擬驗證磁盤12。

其中,步驟c1431目的主要提供第二裝置20爾后聯機第一裝置10不需重復的前步驟;而儲存空間24指將信息數字化后再以利用電、磁等方式加以儲存的電子零件通過控制器及操作系統(tǒng)呈現的型態(tài);步驟c2432目的主要增進安全性,提供第一裝置10核對使用驗證信息121的裝置是否為第二裝置20。

再如圖2的步驟d(44)及步驟e(45)與第一實施型態(tài)全一樣。

接著,圖2的步驟e1(451)是第一裝置10改寫虛擬驗證磁盤12模式內的驗證信息121。

實際而言,步驟e1(451)配合步驟c2432可提供第一裝置10核對聯機裝置,拒絕非當初配對者使用相同驗證信息121企圖通過驗證,因此在步驟e1(451)如圖8、圖9所示,改寫虛擬驗證磁盤12模式內的驗證信息121為驗證信息121’,以等待下次配對。

因此本發(fā)明的功效有別一般裝置配對方法,此于裝置配對當中實屬首創(chuàng)。

需再次重申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型態(tài),舉凡應用本發(fā)明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或附圖所作的等效變化,仍屬本發(fā)明所保護的技術范疇,因此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當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