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狠狠干,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八区,激情文学亚洲色图

用于電樞繞組的扁銅線扭頭機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483810閱讀:1013來源:國知局
用于電樞繞組的扁銅線扭頭機構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生產(chǎn)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對電機轉子電樞繞組所用的扁銅線進行扭轉的裝置。



背景技術:

電樞繞組由一定數(shù)目的電樞線圈按一定的規(guī)律連接組成,是電機的電路部分,也是感生電動勢,產(chǎn)生電磁轉矩進行機電能量轉換的部分。線圈用絕緣的圓形或矩形截面的導線繞成,分上、下兩層嵌放在電樞的鐵心槽內,其中放在槽內且靠近槽口的有效邊叫上層邊,靠近槽底的有效邊叫下層邊,同一槽中上下層間用絕緣紙隔開。繞組線圈稱為繞組元件,分單匝和多匝。一個元件由兩條元件邊和端接線組成,元件邊放在槽內,能切割磁力線而產(chǎn)生感應電動勢,叫“有效邊”,端接線放在槽外,不切割磁力線,僅作為連接線用。每個元件的一個元件邊放在某一個槽的上層,另一個元件邊則放在另一槽的下層。采用矩形截面導線即扁銅線制作電樞繞組時,當扁銅線嵌入電樞槽內后,還需要對上層邊和下層邊的端頭進行扭轉,使其插入換向器的對應換向片中。現(xiàn)有技術中對扁銅線端頭進行扭轉是通過人工方式一根一根扭轉,不僅費時費力,效率地下,勞動強度高,且扭轉時極易對扁銅線外層絕緣層造成損傷,影響產(chǎn)品的質量。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用于電樞繞組的扁銅線扭頭機構,其操作方便快捷,且更加省力,可極大提升加工效率,且有效避免了扁銅線外部絕緣層被損壞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用于電樞繞組的扁銅線扭頭機構,包括:

機架,所述機架包括支撐底板、設于支撐底板下方的支腳以及通過支撐柱設于支撐底板上方的支撐頂板,所述支撐頂板上開設有安裝孔;

設于安裝孔內的導向板,所述導向板的外圓周設有安裝凸環(huán)且所述安裝凸環(huán)與支撐頂板上端面通過螺栓結構連接,所述導向板的中心設有導向孔,所述導向孔的上端設有內倒角;

設于支撐頂板上的氣缸支撐架,所述氣缸支撐架包括豎直安裝在支撐頂板上端面的氣缸支撐板、水平安裝在氣缸支撐板上端的氣缸固定板以及連接在氣缸支撐板和氣缸固定板之間的三角形加強板;

設于氣缸固定板上的推動結構,所述推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氣缸固定板上且伸縮桿向下設置的第一氣缸、連接在第一氣缸伸縮桿末端的壓頭安裝塊以及安裝在壓頭安裝塊下方的壓頭,所述壓頭的下端面設有用于插入電樞電機軸的軸孔;

設于支撐底板與支撐頂板之間的安裝架,所述安裝架包括安裝于支撐底板上端面的安裝支柱、水平固定在安裝支柱中部的安裝板、水平固定在安裝支柱上且相互平行的兩根橫桿以及設于安裝支柱上端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中心設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一階梯孔;

通過圓錐滾子軸承安裝在階梯孔內的轉盤,所述轉盤包括位于定位板上方的轉盤本體和連接在轉盤本體下端的轉軸,所述轉盤中心設有豎直的退件孔且所述退件孔連通轉盤本體上端面和轉軸下端面,所述轉盤上端面安裝有內傳動桿和外傳動桿,且所述內傳動桿至轉盤中心的距離小于外傳動桿至轉盤中心的距離;

連接在內傳動桿上端的內扭轉盤,所述內扭轉盤的上端面設有橫截面呈長方形的多個第一插孔,所述內扭轉盤中心設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二階梯孔,所述第二階梯孔的下端孔徑與退件孔的孔徑一致且與退件孔具有相同中心軸,所述第一插孔繞第二階梯孔中心軸呈均勻發(fā)散分布,所述內扭轉盤的下端面設有與內傳動桿相匹配的內滑槽,所述內滑槽為弧形槽且其與第二階梯孔具有相同圓心,所述內扭轉盤的側壁設有水平的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通過螺紋結構連接在內扭轉盤上;

連接在外傳動桿上端并套在內扭轉盤外部的外扭轉盤,所述外扭轉盤的上端面與內扭轉盤的上端面相平齊且所述外扭轉盤的上端面設有多個第二插孔,且所述第二插孔與第一插孔個數(shù)一致且也繞第二階梯孔中心軸呈均勻發(fā)散分布,所述外扭轉盤的下端面設有與外傳動桿相匹配的外滑槽,所述外滑槽為弧形槽且其與第二階梯孔具有相同圓心,所述外扭轉盤的側壁設有第二手柄以及用于第一手柄伸出并可供第一手柄在水平方向旋轉一定角度的活動槽;

連接在轉軸下端的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水平安裝在機架上的第二氣缸、連接在第二氣缸末端并位于橫桿上的固定桿、安裝在固定桿上的齒條以及固定在轉軸下端且與齒條相嚙合的齒輪;

退件機構,所述退件機構包括設于退件孔內的退件桿和連接在退件桿下端并安裝在安裝板上的第三氣缸。

相比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電樞從導向板的導向孔插入并通過壓頭和退件桿夾緊,且電樞扁銅線的端頭分別插入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內,然后啟動第二氣缸分別前進和回縮,從而控制齒輪進行往復性旋轉,進而分別帶動內扭轉盤和外扭轉盤轉動,最終實現(xiàn)分別對扁銅線下層邊和上層邊端頭扭轉的效果,不僅操作快捷簡單,提高了加工效率,且可有效避免扁銅線外部絕緣層被損壞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轉盤的結構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內扭轉盤的結構俯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外扭轉盤的結構俯視圖。

圖5為圖4的Q-Q剖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驅動機構的結構俯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所述導向機構的結構右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扭轉工作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中的技術方案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出了用于電樞繞組的扁銅線扭頭機構,包括:

機架,所述機架包括支撐底板11、設于支撐底板11下方的支腳12以及通過支撐柱13 設于支撐底板11上方的支撐頂板14,所述支撐頂板14上開設有安裝孔;

設于安裝孔內的導向板15,所述導向板15的外圓周設有安裝凸環(huán)151且所述安裝凸環(huán)與支撐頂板14上端面通過螺栓結構連接,所述導向板15的中心設有導向孔152,所述導向孔152的上端設有內倒角;

設于支撐頂板上的氣缸支撐架,所述氣缸支撐架包括豎直安裝在支撐頂板14上端面的氣缸支撐板21、水平安裝在氣缸支撐板21上端的氣缸固定板22以及連接在氣缸支撐板 21和氣缸固定板22之間的三角形加強板23;

設于氣缸固定板上的推動結構,所述推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氣缸固定板22上且伸縮桿向下設置的第一氣缸31、連接在第一氣缸31伸縮桿末端的壓頭安裝塊32以及安裝在壓頭安裝塊32下方的壓頭33,所述壓頭33的下端面設有用于插入電樞100電機軸的軸孔331;

設于支撐底板與支撐頂板之間的安裝架,所述安裝架包括安裝于支撐底板11上端面的安裝支柱41、水平固定在安裝支柱41中部的安裝板42、水平固定在安裝支柱41上且相互平行的兩根橫桿43以及設于安裝支柱41上端的定位板44,所述定位板44的中心設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一階梯孔441;

通過圓錐滾子軸承40安裝在階梯孔內的轉盤5,如圖2所示,所述轉盤包括位于定位板上方的轉盤本體51和連接在轉盤本體51下端的轉軸52,所述轉盤5中心設有豎直的退件孔53且所述退件孔53連通轉盤本體51上端面和轉軸52下端面,所述轉盤5上端面安裝有內傳動桿54和外傳動桿55且所述內傳動桿54至轉盤中心的距離小于外傳動桿55至轉盤中心的距離,具體地,所述轉盤5上端面設有第一傳動桿孔56和第二傳動桿孔57,所述第一傳動桿孔56和第二傳動桿孔57內均設有彈簧58,所述內傳動桿54和外傳動桿 55分別設于第一傳動桿孔56和第二傳動桿孔57內并置于彈簧58上;

連接在內傳動桿54上端的內扭轉盤6,如圖3所示,所述內扭轉盤6的上端面設有橫截面呈長方形的多個第一插孔61,所述內扭轉盤6中心設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二階梯孔 62,所述第二階梯孔62的下端孔徑與退件孔53的孔徑一致且與退件孔53具有相同中心軸,所述第一插孔61繞第二階梯孔62中心軸呈均勻發(fā)散分布,所述內扭轉盤6的下端面設有與內傳動桿54相匹配的內滑槽63,所述內滑槽63為弧形槽且其與第二階梯孔62具有相同圓心,所述內扭轉盤6的側壁設有水平的第一手柄64,所述第一手柄64通過螺紋結構連接在內扭轉盤6上;

連接在外傳動桿上端并套在內扭轉盤6外部的外扭轉盤7,如圖4、圖5所示,所述外扭轉盤7的上端面與內扭轉盤6的上端面相平齊且所述外扭轉盤7的上端面設有多個第二插孔71,且所述第二插孔71與第一插孔61個數(shù)一致且也繞第二階梯孔62中心軸呈均勻發(fā)散分布,所述外扭轉盤7的下端面設有與外傳動桿55相匹配的外滑槽72,所述外滑槽72為弧形槽且其與第二階梯孔62具有相同圓心,所述外扭轉盤的側壁設有第二手柄73 以及用于第一手柄64伸出并可供第一手柄64在水平方向旋轉一定角度的活動槽74;

連接在轉軸下端的驅動機構,如圖6所示,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水平安裝在機架上的第二氣缸81、連接在第二氣缸81末端并位于橫桿43上的固定桿82、安裝在固定桿82上的齒條83以及固定在轉軸52下端且與齒條83相嚙合的齒輪84;

退件機構,如圖1所示,所述退件機構包括設于退件孔53內的退件桿91和連接在退件桿91下端并安裝在安裝板42上的第三氣缸92;

設于橫桿43上并用于固定桿82滑動的導向機構,如圖6、圖7所示,所述導向機構包括兩個導向塊45且所述兩個導向塊45和橫桿43形成與固定桿82相匹配的導向槽。

本實用新型安裝時,需先調整內扭轉盤和外扭轉盤的初始位置,如圖8中步驟A所示,使得內傳動桿位于內滑槽的順時針方向初始端,使得外傳動桿位于外滑槽的順時針方向末端,并將第二氣缸調整至半程位;如圖1所示,使用前先將電樞從導向孔處插入,電樞線圈扁銅線的上層邊與下層邊的端頭分別插入至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內,然后控制第一氣缸推動壓頭向下將電樞壓緊,電機軸兩端分別插入壓頭的軸孔和內扭轉盤的第二階梯孔內,且電機軸兩端被壓頭軸孔底部和退件孔抵住使其被夾緊;

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

先控制第二氣缸從半程位置回縮,從而帶動轉盤順時針轉動一定角度,同時外扭轉盤在外傳動桿的作用下跟隨轉盤一起順時針轉動一定角度,進而實現(xiàn)將扁銅線上層邊端頭繞順時針扭轉一定角度,而內傳動桿在內滑槽內滑動且內使得扭轉盤保持靜止,如圖8中步驟B所示;

然后控制第二氣缸前伸至超出半程位置,從而帶動轉盤逆時針轉動,同時內扭轉盤在內傳動桿作用下跟隨轉盤一起逆時針轉動,進而實現(xiàn)將扁銅線下層邊端頭繞逆時針扭轉一定角度,而外傳動桿在外滑槽內滑動且使得外扭轉盤保持靜止,如圖8中步驟C所示;

再控制第一氣缸回縮,同時控制第三氣缸帶動退件桿提升以推動電樞的電機軸,進而推動電樞退出導向孔,并使得扁銅線上層邊和下層邊的端頭脫離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最后調節(jié)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使得內扭轉盤和外扭轉盤分別復位,如圖8中步驟D所示;

當需要維護或需要對其他型號的電樞進行扭頭處理時,可先拆卸掉導向板,再拆掉第一手柄,然后依次取下外扭轉盤和內扭轉盤,因而本實用新型裝卸和維修均十分方便。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當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