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地理信息技術應用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地形地質圖,自適應判定地表出露巖層產狀的方法。
背景技術:
巖層的產狀是指巖層在空間的產出狀態(tài)。除水平巖層成水平狀態(tài)產出外,一切傾斜巖層的產狀均以其走向、傾向和傾角表示,稱為巖層產狀三要素。產狀作為地質測量與成圖中常見的地質要素之一,在地質各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其獲取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實測和間接計算兩種方法。
野外的巖層產狀測量方法,通常是使用地質羅盤、坡度儀等儀器,直接在出露的巖層層面上量測。但是,野外巖石的風化、層面和劈理、線理面區(qū)分困難等因素均會影響產狀的測量。有時受限于巖層出露情況,只能借鑒附近區(qū)域的數(shù)據(jù),再通過室內計算方法間接獲得產狀數(shù)據(jù)。產狀間接計算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點法”和“相鄰等高線法”,其原理為通過尋找共面且不共線的多點,確定平面的形態(tài)。在計算過程中,一方面,需要人工篩選合適的點和計算方法,并通過繪制輔助點和線,對產狀進行計算;另一方面,需要人為確定產狀符號位置。相關計算工作的人為化處理,導致計算效率低下,且產狀數(shù)據(jù)的質量也因人而異。
為此,本專利針對地表巖層,擬基于地形地質圖,實現(xiàn)一種地表巖層產狀的自適應計算方法。其重點在于自適應完成交點選擇、計算方法選擇和產狀點位選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種地表巖層產狀的自適應判定方法,基于地形地質圖,自適應完成交點選擇、計算方法選擇和產狀點位選擇。從而實現(xiàn)地表出露巖層產狀的自適應判定。
本專利的主要思路如下:1)提取和預處理巖層邊界線,計算巖層界線與等高線的交點;2)遍歷同一巖層界線上的鄰接交點,通過智能的交點選擇、計算方法選擇和產狀點位選擇等步驟,實現(xiàn)產狀的自適應判定;3)對產狀信息進行符號化和標注。
基于上述思路,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地表出露巖層產狀的自適應判定方法,其步驟如下:
(一)交點集合獲取
步驟1.1:加載矢量格式的巖層面要素圖層和等高線線圖層,得到所有面要素集合Stra={si|i=1,2,3,…,n}(其中:si為巖層面要素,n為巖層面要素的數(shù)量)和等高線的線要素集合CourLine={cli|i=1,2,3,…,p}(其中:cli為等高線的線要素,p為等高線要素的數(shù)量)。
步驟1.2:讀取集合Stra中每個巖層面要素的邊界,將其預處理為單線要素,并剔除圖幅邊緣部分、第四紀巖層邊界部分、斷層界線部分以及不整合接觸界線部分,得到巖層層面邊界線集合SLine={sli|i=1,2,3,…,c},sli是巖層層面邊界線要素,c為所有巖層保留的層面出露邊界線的數(shù)量。
步驟1.3:針對任一邊界線要素sli遍歷等高線集合CourLine,求取線要素sli與所有等高線的交點集合InterPi,對邊界線集合SLine內所有元素進行交點計算,得到集合InterP=InterP1∪InterP2∪InterP3∪…∪InterPl,l為與等高線相交的邊界線數(shù)量。記錄交點的高程H,源巖層編號SID和源等高線編號CID,在同一集合InterPi內,交點的SID屬性均為i。
(二)產狀自適應獲取與剔除
針對交點集合InterPi={pij|j=1,2,3,…,qi},qi為交點集合InterPi包含的交點數(shù)量,逐點進行條件判斷,獲取產狀a={ρ,θ,δ},并確定產狀點位。其中:ρ為巖層走向,θ是巖層傾向,δ是巖層傾角。
由j=1開始進行判斷,具體步驟為:
步驟2.1:讀取交點pij、pij+1和pij+2和pij+3(若下標超出qi,則使用pi(j+1)%qi、pi(j+2)%qi和pi(j+3)%qi),判別交點pij、pij+1、pij+2和pij+3是否滿足相鄰等高線法的下列選點規(guī)則;如果符合,執(zhí)行步驟2.4,如果不符合執(zhí)行步驟2.2:
a)交點pij和pij+3高程一致,交點pij+1和pij+2高程一致;
b)交點pij+1和pij+2的源等高線編號屬性CID一致;
c)向量和的最小夾角不大于閾值ε,即判定兩向量方位近似平行;閾值ε的設定一般不大于6°,兩線夾角在此范圍內可視為近似平行。閾值的設定越小,則平行要求越嚴格,可根據(jù)需求調整閾值以滿足不同要求。
步驟2.2:讀取交點pij、pij+1和pij+2(若下標超出qi,則使用pi(j+1)%qi、pi(j+2)%qi),判別是否滿足三點法的下列選點規(guī)則;如果符合,執(zhí)行步驟2.6;如果不符合,執(zhí)行步驟2.3:
a)交點pij、pij+1和pij+2中至少兩點的高程不等;
b)交點pij、pij+1和pij+2不共線。
步驟2.3:重新選擇判斷起點。若原線要素sli為環(huán)線要素,則取d=qi為界,若原線要素sli非環(huán)線要素,則取d=qi-3為界。下標j增加1之后,若j不超過d,則返回步驟2.1;若j超過d,則交點集合InterPi上的產狀信息獲取完成,執(zhí)行步驟2.8。
步驟2.4:相鄰等高線法計算產狀?;诮稽cpij(xj,yj,h1)、pij+1(xj+1,yj+1,h2)、pij+2(xj+2,yj+2,h2)和pij+3(xj+3,yj+3,h1)使用相鄰等高線法計算產狀:
a)對于交點pij、pij+1、pij+2和pij+3,計算平面向量和分
別取和方向上的單位向量和取和向量和的方位角度ρ為巖層走向;
b)根據(jù)公式(1)計算巖層傾向θ;
c)計算交點pij+1和交點pij+2的中點,記為輔助點ap1(x1,y1,h2),過點ap1,沿θ方向的
直線與向量v2交于點ap2(x2,y2,h1),根據(jù)公式(2)計算傾角δ;
步驟2.5:相鄰等高線法產狀點位自動確定。記直線l為過輔助點ap1且方向為θ的直線,l與交點pij+1與pij+2之間的sli邊界線部分相交于點ap3,則以ap3坐標(x3,y3)作為產狀標注點位坐標,存儲產狀信息a。返回步驟2.2。
步驟2.6:三點法計算產狀?;诮稽cpij(x1,y1,h1),pij+1(x2,y2,h2),pij+2(x3,y3,h3)使用三點法計算產狀:
a)將交點pij、pij+1和pij+2的坐標代入公式(3),得到巖層層面方程(公式(4)所示,
其中D為任意常數(shù))的系數(shù)A、B和C;
Ax+By+Cz+D=0 (4)
b)根據(jù)系數(shù)A、B,確定巖層傾向線方程(公式(5)所示),其中M為任意常數(shù);
Bx+Ay+M=0 (5)
c)由公式(6)、(7)分別計算、修正傾向θ;
d)根據(jù)傾向θ,由公式(8)計算巖層走向;
ρ=θ±90 (8)
e)根據(jù)系數(shù)A、B和C,由公式(9)計算巖層傾角δ;
步驟2.7:三點法產狀標注點位自動確定。以交點pij+1的坐標作為產狀點位坐標,存儲產狀信息a。返回步驟2.3。
步驟2.8:遍歷巖層邊界線sli對應的交點集合InterPi上的交點,得到Atti={aij|j=1,2,3,…,ci},其中ci為邊界線sli上的產狀點數(shù)量。對邊界線集合SLine內所有巖層邊界線sli進行產狀計算,得到產狀集合Att=Att1∪Att2∪Att3∪…Atts,s為有效獲取了產狀的交點集合數(shù)量。
步驟2.9:對具明顯錯誤的產狀值進行剔除。以產狀集合Atti為單位,基于構造特征結合地質知識對錯誤的產狀值進行剔除,得到篩選后的產狀集合Atti={aij|j=1,2,3,…,di},其中di為邊界線sli上的糾錯后保留的產狀點數(shù)量。錯誤產狀值剔除步驟如下:
a)褶皺具有“兩翼產狀較穩(wěn)定,中間部分產狀過渡”的構造特征。結合“V字型法則”,整體判斷兩翼產狀傾向。具體表現(xiàn)為:同斜褶皺兩翼產狀同向,直立向斜兩翼產狀指向外部,直立背斜兩翼產狀指向內部。剔除褶皺上不滿足上述褶皺構造特征的產狀值;
b)若巖層厚度均勻,則兩側產狀基本為同向。對于巖層形狀簡單,兩側界線基本平行的巖層,首先可根據(jù)周圍構造或結合“V字型法則”大致確定一側界線上的產狀;繼而推測另一側界線上的產狀。剔除簡單巖層上不滿足其產狀特征的產狀值;
c)形態(tài)較平直的界線部分,若界線上產狀傾向不穩(wěn)定,統(tǒng)計界線上產狀傾向在不同方向區(qū)間上的頻率,保留高頻并連續(xù)的產狀區(qū)間數(shù)據(jù)。區(qū)間大小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在產狀個數(shù)較少的情況下,可取較大的區(qū)間。取一平直界線上的的16個產狀數(shù)據(jù)為例(如下表所示),以10°為間隔對產狀傾向做雷達圖(如圖2所示)。其產狀數(shù)據(jù)傾向連續(xù)且較多分布于90°到130°之間,則保留90°到130°之間的產狀數(shù)據(jù),剔除其他低頻、離散的數(shù)據(jù)值
步驟3、產狀數(shù)據(jù)符號化
步驟3.1:對于產狀點aij,過其坐標(axij,ayij)點,沿其傾向θ繪制單位長度的線,垂直于傾向θ繪制單位長度的線,完成產狀符號的繪制。
步驟3.2:將傾向θ由極坐標系轉為大地坐標系,對產狀要素傾角δ進行標注。
本發(fā)明方法針對地表出露巖層,基于地形地質圖,自適應完成交點選擇、計算方法選擇和產狀點位選擇的產狀判定,實現(xiàn)了地表出露巖層產狀的自適應判定,實用性強,適用性廣。
附圖說明
圖1本發(fā)明方法流程圖。
圖2示例產狀傾向雷達圖
圖3實施例實驗數(shù)據(jù)。
圖4巖層邊界線和等高線交點圖。
圖5示例交點圖。
圖6示例三點法自適應選點結果圖。
圖7示例相鄰等高線法自適應選點結果圖。
圖8實施例全圖三點法自適應選點結果圖。
圖9實施例全圖相鄰等高線法自適應選點結果圖。
圖10實施例全圖產狀符號化和標注結果圖。
圖11示例實測產狀數(shù)據(jù)與計算產狀數(shù)據(jù)對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方法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選用某地1:50000地形地質圖(如圖2所示)數(shù)據(jù),下面結合附圖,基于shp格式的地質體面圖層和等高線圖層,描述本方法方法實施過程并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效果。
(一)交點集合獲取
步驟1.1:加載巖層面要素圖層和等高線圖層,得到所有面要素集合Stra={si|i=1,2,3,…,29},等高線要素集合CourLine={cli|i=1,2,3,…,21}。
步驟1.2:讀取集合Stra中巖層面要素的邊界線分別進行預處理,去除第四紀地層邊界線及地層與第四紀接觸的邊界線部分,并去除圖幅邊界的部分,得到邊界線集合SLine={sli|i=1,2,3,…,47}。
步驟1.3:對邊界線集合SLine和等高線集合CourLine求取交點,邊界線要素sli上的交點存入一個集合InterPi,得到交點集合InterP1={(400875.27,3271721.62),(400957.22,3271801.49),(401056.83,3271892.77)},InterP2={(401235.55,3272047.50),(401334.05,3272128.06),(401434.51,3272198.33),(401551.99,3272129.90),(401497.99,3272039.65),(401398.55,3272039.69),(401376.85,3271795.00),(401606.74,3271790.62)},…,InterP44={(400144.21,3274334.45),(400102.31,3274263.53),(400051.63,3274186.33),(400050.79,3273975.12),(400131.35,3274013.82),(400196.16,3274044.96),(400278.58,3274088.92),(400354.36,3274135.09)},交點記錄等高線高程H,源巖層編號SID和源等高線編號CID,在同一集合InterPi內,交點的SID屬性一致為i。所有交點集合InterP=InterP1∪InterP2∪InterP3∪…∪InterP44,包括交點398個(如圖3所示)。
(二)產狀自適應計算與剔除
針對交點集合自適應選點、計算及點位確定,在此設定向量平行判斷的角度閾值ε為6°。以巖層面要素s7的邊界線為例,其邊界包括巖層邊界線sl11、sl12、sl13和sl14,與等高線分別存在16個、3個、0個和9個交點,則邊界線sl11、sl12和sl14分別對應交點集合InterP9={p9j|j=1,2,3,…,16}、InterP10={p10j|j=1,2,3}和InterP11={p11j|j=1,2,3,…,9}(如圖4所示)。以交點集合InterP9為例,交點坐標值如下表所示。由交點p91開始進行判斷和計算;
步驟2.1:由交點p91開始,先對交點p91、p92、p93和p94進行相鄰等高線法的選點規(guī)則判斷,并不符合相鄰等高線法的選點規(guī)則;則對交點p91、p92和p93進行三點法的選點規(guī)則判斷,并不符合三點法的選點規(guī)則,則繼續(xù)判斷交點p92。
步驟2.2:由交點p92開始,對交點p92、p93、p94和p95進行相鄰等高線法的選點規(guī)則判斷,并不符合相鄰等高線法的選點規(guī)則;則對交點p92、p93和p94進行三點法的選點規(guī)則判斷,三點滿足如下條件:
1)三點的高程分別為250、250和300,高程不全相等;
2)三點不共線;
因此,三點滿足三點法選點規(guī)則,進行三點法計算。
步驟2.3:將交點p92、p96和p97代入公式計算,得到所在平面方程的系數(shù):
計算得到產狀結果:
步驟2.4:產狀符號位置取交點p93的坐標,繼續(xù)判斷交點p93。
步驟2.5:由交點p93開始,對交點p93、p94、p95和p96進行相鄰等高線法的選點規(guī)則判斷,并不符合相鄰等高線法的選點規(guī)則;則對交點p93、p94和p95進行三點法的選點規(guī)則判斷,三點滿足三點法選點規(guī)則,進行三點法計算,得到產狀結果:
產狀符號位置取交點p94的坐標,繼續(xù)判斷交點p94。
由交點p94開始,對交點p94、p95、p96和p97進行相鄰等高線法的選點規(guī)則判斷,并不符合;則對交點p94、p95和p96進行三點法的選點規(guī)則判斷,三點滿足三點法選點規(guī)則,進行三點法計算,得到產狀結果:
產狀符號位置取交點p95的坐標,繼續(xù)判斷交點p95。
步驟2.6:由交點p95開始,對交點p95、p96、p97和p98進行相鄰等高線法的選點規(guī)則判斷,四點滿足:
1)交點p95和交點p98高程一致為350m;交點p96和交點p97高程一致為400m;
2)交點p96和交點p97的源等高線編號屬性CID一致;
3)交點p95指向交點p98的方位角為214.75°,交點p96指向交點p97的方位角為217.06°,兩方位角相差2.31°,小于閾值ε。
因此,四點滿足相鄰等高線法,利用相鄰等高線法進行產狀計算。計算得到產狀結果:
步驟2.7:計算得到產狀符號位置坐標(400450.92,3272412.92),繼續(xù)判斷交點p95、p96和p97是否滿足三點法選點規(guī)則,直至遍歷完成。
步驟2.8:交點集InterP9產狀計算完成,得到邊界線sl11的產狀集合Att6={a6j|j=1,2,3,…,15}。其中,使用三點法計算得到的有13個,其三點組合形式如圖5所示;使用相鄰等高線法計算得到的有2個,其四點組合形式如圖6所示。
步驟2.9:對所有InterPi計算產狀,除去因不符合條件而沒有計算產狀值的交點集,最后得到Att=Att1∪Att2∪…∪Att26??紤]位置重復且產狀值一致的產狀點為同一個,則共包含產狀點151個。其中,使用三點法計算得到的有132個,其三點組合形式如圖7所示;使用相鄰等高線法計算得到的有19個,其四點組合形式如圖8所示。通過對錯誤的產狀計算值進行剔除,得到114個產狀計算值(如圖9所示)。
(三)產狀數(shù)據(jù)符號化
加載實測產狀數(shù)據(jù)與計算產狀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如圖10所示),實測數(shù)據(jù)包含32個實測產狀值。取實測值300m以內的計算值,或與實測值在同一巖層界線上的計算值與實測值作比較,對比結果如下表:
基于上表計算產狀值與實測產狀值的誤差值,將傾向、傾角劃分為“正確”、“尚可”和“錯誤”三個等級,統(tǒng)計其數(shù)量。
通過32個產狀實測值與其附近的計算值的對比,存在傾向或傾角計算結果誤差較大的產狀點有5個,傾向傾角完全計算錯誤的點位0個,其余數(shù)據(jù)誤差在可接受范圍內,總體正確率為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