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設置有沿同一方向布置的滑軌以及用于支承長軸的至少二個定位塊,所述定位塊上端設置有與長軸相適配的V型槽;所述滑軌上滑動連接有滑架,所述滑架連接有與所述定位塊位置對應的測量架,所述測量架包括有立板以及分置立板上下兩側(cè)的杠桿、測量桿,所述杠桿與測量桿平行布置,所述杠桿與測量桿的自由端各自連接有同軸設置的平測頭、可拆卸的測量頭,所述立板的中心與滑架樞軸連接;所述滑架上端設置有與所述杠桿平行的表架,所述表架上連接有百分表,所述百分表的測量桿與所述平測頭抵接并同軸。
【專利說明】
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
【背景技術】
[0002]軸類零件比如階梯軸、光軸等是機械設備中采用的零部件,部分的長軸設置有深孔,而深孔的加工精度較差,深孔與長軸外徑的同軸度較難保證。通常同軸度的檢測采用圓度儀或類似量儀來進行,其特點是測量精度較高、但儀器的結構復雜、價格昂貴,且檢測時必須先調(diào)整被測零件,使其基準軸線與儀器主軸的回轉(zhuǎn)軸線同軸、檢測效率低、不適合大批量零件生產(chǎn)的現(xiàn)場檢測需要。因此,亟待開發(fā)一種操作方便、效率高的長軸深孔同軸度專用檢具。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采用杠桿原理,操作簡單快捷,精度高,效率高,滿足大批量零件生產(chǎn)的現(xiàn)場檢測需要。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包括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設置有沿同一方向布置的滑軌以及用于支承長軸的至少二個定位塊,所述定位塊上端設置有與長軸相適配的V型槽;所述滑軌上滑動連接有滑架,所述滑架連接有與所述定位塊位置對應的測量架,所述測量架包括有立板以及分置立板上下兩側(cè)的杠桿、測量桿,所述杠桿與測量桿平行布置,所述杠桿與測量桿的自由端各自連接有同軸設置的平測頭、可拆卸的測量頭,所述立板的中心與滑架樞軸連接;所述滑架上端設置有與所述杠桿平行的表架,所述表架上連接有百分表,所述百分表的測量桿與所述平測頭抵接并同軸。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定位塊設置有二個。
[0007]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定位塊通過螺栓固定在底板上。
[0008]進一步,所述滑軌與定位塊之間設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端設置有用于長軸端面限位的限位釘。
[0009]進一步,所述表架下端面連接有位于所述百分表側(cè)邊的彈簧座,所述彈簧座中心設置有縱向的豎孔并在豎孔中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座與杠桿之間預留有間隙,所述彈簧下端抵接于杠桿。
[0010]進一步,所述表架自由端設置有用于鎖緊所述百分表的手擰螺栓,所述手擰螺栓設置有帶防滑紋的把手。
[0011]進一步,所述滑架上端設置有推動手把。
[0012]進一步,所述底板側(cè)壁上連接有多個吊耳。
[0013]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長軸放置在定位塊的V型槽中,推動滑架使測量桿進入長軸的深孔內(nèi),若長軸深孔存在同軸度偏差則會推動測量頭上移,帶動測量架整體轉(zhuǎn)動,杠桿上的平測頭推動百分表的測量桿從而測出偏差,通過百分表可方便地讀出讀數(shù),便于對比判斷;立板的中心與滑架樞軸連接,測量頭、平測頭、百分表三者同軸布置,保證測量頭的位移準確反映在百分表上。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實用,操作簡單,精度高,效率高,滿足大批量零件生產(chǎn)的現(xiàn)場檢測需要。
【附圖說明】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0018]圖4是圖1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參照圖1?圖4,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包括有底板I,所述底板I上端面設置有沿同一方向布置的滑軌2以及用于支承長軸的至少二個定位塊3,所述定位塊3上端設置有與長軸相適配的V型槽;所述滑軌2上滑動連接有滑架4,所述滑架4連接有與所述定位塊3位置對應的測量架5,所述測量架5包括有立板501以及分置立板501上下兩側(cè)的杠桿502、測量桿503,所述杠桿502與測量桿503平行布置,所述杠桿502與測量桿503的自由端各自連接有同軸設置的平測頭505、可拆卸的測量頭504,所述立板501的中心與滑架4樞軸連接;所述滑架4上端設置有與所述杠桿502平行的表架6,所述表架6上連接有百分表7,所述百分表7的測量桿與所述平測頭505抵接并同軸,優(yōu)選的,所述滑軌2與定位塊3之間設置有限位座9,所述限位座9上端設置有用于長軸端面限位的限位釘901。采用上述結構,測量流程如下:百分表7預先調(diào)零,長軸放置在定位塊3的V型槽中,再通過限位釘901進行端面限位,完成長軸的定位;推動滑架4沿滑軌滑動,測量桿503伸入長軸的深孔內(nèi),若長軸的深孔沒有偏差則百分表7讀數(shù)為零,若長軸的深孔存在偏差則會推動測量桿503自由端的測量頭504向上移動,從而帶動測量架5整體轉(zhuǎn)動,杠桿502自由端的平測頭505推動百分表7的測量桿向上移動,在百分表7的表面上顯示出偏差讀數(shù);轉(zhuǎn)動長軸,重復上述步驟,檢測長軸的深孔其他方向上同軸度是否合格,完成檢測。由于測量頭504、平測頭505、百分表7三者同軸布置,而且測量架5的立板501中心與滑架4樞軸連接,所以測量頭504、平測頭505與立板501中心(也即測量架5的轉(zhuǎn)動中心)的連線對稱設置,保證測量頭504與平測頭505的位移一致,保證百分表7準確測出測量頭504的位移也即長軸深孔的同軸度偏差。
[0020]為了保證長軸在定位塊3上放置穩(wěn)固,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所述定位塊3設置有二個。
[0021]為了便于更換不同規(guī)格的定位塊3,以適配不同規(guī)格的長軸,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所述定位塊3通過螺栓固定在底板I上。
[0022]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所述表架6下端面連接有位于所述百分表7側(cè)邊的彈簧座601,所述彈簧座601中心設置有縱向的豎孔并在豎孔中設置有彈簧8,所述彈簧座601與杠桿502之間預留有間隙,所述彈簧8下端抵接于杠桿502。采用上述結構,測量結束后,在彈簧8的作用下測量架5自動復位,便于連續(xù)測量,提高效率。
[0023]為了保證百分表7位置固定,保障測量結果的準確性、一致性,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所述表架6自由端設置有用于鎖緊所述百分表7的手擰螺栓602,所述手擰螺栓602設置有帶防滑紋的把手。
[0024]為了便于推動滑架4,加快測量速度,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所述滑架4上端設置有推動手把401。
[0025]為了便于搬運檢具,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的,所述底板I側(cè)壁上連接有多個吊耳101。
[0026]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板(I),所述底板(I)上端面設置有沿同一方向布置的滑軌(2)以及用于支承長軸的至少二個定位塊(3),所述定位塊(3)上端設置有與長軸相適配的V型槽;所述滑軌(2)上滑動連接有滑架(4),所述滑架(4)連接有與所述定位塊(3)位置對應的測量架(5),所述測量架(5)包括有立板(501)以及分置立板(501)上下兩側(cè)的杠桿(502)、測量桿(503),所述杠桿(502)與測量桿(503)平行布置,所述杠桿(502 )與測量桿(503 )的自由端各自連接有同軸設置的平測頭(505 )、可拆卸的測量頭(504),所述立板(501)的中心與滑架(4)樞軸連接;所述滑架(4)上端設置有與所述杠桿(502)平行的表架(6),所述表架(6)上連接有百分表(7),所述百分表(7)的測量桿與所述平測頭(505)抵接并同軸。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3)設置有二個。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塊(3)通過螺栓固定在底板(I)上。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軌(2)與定位塊(3)之間設置有限位座(9),所述限位座(9)上端設置有用于長軸端面限位的限位釘(901)。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架(6)下端面連接有位于所述百分表(7)側(cè)邊的彈簧座(601),所述彈簧座(601)中心設置有縱向的豎孔并在豎孔中設置有彈簧(8),所述彈簧座(601)與杠桿(502)之間預留有間隙,所述彈簧(8)下端抵接于杠桿(502)。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表架(6)自由端設置有用于鎖緊所述百分表(7)的手擰螺栓(602),所述手擰螺栓(602)設置有帶防滑紋的把手。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架(4)上端設置有推動手把(401)。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長軸深孔同軸度檢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側(cè)壁上連接有多個吊耳(101)。
【文檔編號】G01B5/252GK205482751SQ201620115782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4日
【發(fā)明人】王拴銀, 楊俊俠, 馬浦毅
【申請人】江門市力泰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