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調節(jié)腔22的內部腔體縱截面為圓弧狀,第二旋轉軸23鑲嵌在第二調節(jié)腔22的壁面上,第二旋轉板25布置在第二調節(jié)腔22內并與第二旋轉軸23固結在一起,第二旋轉板25的壁面與第二調節(jié)腔22內壁面密封接觸,第二旋轉軸23的伸出端通過鏈條24與第一旋轉軸21的伸出端相連接,旋轉桿20另一端與拉伸桿13的一端鉸接在一起,拉伸桿13的另一端與拉伸軸12的一端固結在一起,拉伸軸12的另一端與控制體11內部的上端圓弧板18固結在一起,離心軸14的一端穿過控制體11的前壁中心后鑲嵌在控制體11的后壁上,離心腔15、離心體16、離心彈簧17、圓弧板18、松緊帶19均布置在控制體11內,離心腔15與離心軸14固結在一起,離心體16的一端布置在離心腔15內并通過離心彈簧17與離心軸14相連接,離心體16的另一端為圓弧結構,離心體16的另一端與圓弧板18密封接觸,松緊帶19布置在圓弧板18的外表面,離心軸14的另一端通過鏈條與發(fā)動機4的曲軸相連接,第一拉伸彈簧26布置在第一調節(jié)腔9內,第一拉伸彈簧2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旋轉板10、第一調節(jié)腔9內壁面相連接,第二拉伸彈簧27布置在第二調節(jié)腔22內,第二拉伸彈簧27的兩端分別與第二旋轉板25、第二調節(jié)腔22內壁面相連接;控制體11內部腔體的橫截面為圓形,離心腔15、圓弧板18在控制體11內均為陣列式布置,圓弧板18的個數大于或等于離心腔15的個數,圓弧板18之間的間隙寬度小于離心體16的橫截面寬度,松緊帶19內部帶有彈性鋼絲結構。
[0018]在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中,當發(fā)動機轉速增大時,離心軸14的轉速也增大,布置在離心腔15內的離心體16在旋轉過程中離心力增大,離心體16同步向外移動并拉伸離心彈簧17,布置在控制體11內的上端圓弧板18受到離心體16的離心力的作用后向上移動,拉伸軸12也同步上移,拉伸軸12帶動拉伸桿13上移,從而使旋轉桿20、第一旋轉軸21、第一旋轉板
10、第二旋轉軸23、鏈條24、第二旋轉板25—起逆時針旋轉,排氣管路總容積變大,發(fā)動機栗氣損失較??;發(fā)動機轉速較低時,離心軸14的轉速也較低,在離心彈簧17、松緊帶19的作用下離心體16同步向內移動,布置在控制體11內的上端圓弧板18向下移動,拉伸軸12也同步下移,拉伸軸12帶動拉伸桿13下移,從而使旋轉桿20、第一旋轉軸21、第一旋轉板10、、第二旋轉軸23、鏈條24、第二旋轉板25—起順時針旋轉,排氣管路總容積變小,渦輪增壓器可以充分利用排氣脈沖能量。通過在調節(jié)腔內布置彈簧,可以使旋轉板的旋轉比較穩(wěn)定。
【主權項】
1.一種排氣系統(tǒng)斜對稱布置調節(jié)腔,包括壓氣機進氣管(1)、壓氣機(2)、發(fā)動機進氣管(3)、發(fā)動機(4)、排氣支管(5)、排氣總管(6)、渦輪(7)、渦輪排氣管(8),壓氣機(2)的進出氣口分別與壓氣機進氣管(1)、發(fā)動機進氣管(3)相連接,發(fā)動機(4)的進氣道與發(fā)動機進氣管(3)相連接,發(fā)動機(4)的排氣道分別與排氣支管(5)的進氣口相連接,排氣支管(5)的出氣口均與排氣總管(6)相連接,渦輪(7)的進氣口與排氣總管(6)的出氣口相連接,渦輪(7)的出氣口與渦輪排氣管(8)相連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一調節(jié)腔(9)、第一旋轉板(10)、控制體(11)、拉伸軸(12)、拉伸桿(13)、離心軸(14)、離心腔(15)、離心體(16)、離心彈簧(17)、圓弧板(18)、松緊帶(19)、旋轉桿(20)、第一旋轉軸(21)、第二調節(jié)腔(22)、第二旋轉軸(23)、鏈條(24)、第二旋轉板(25)、第一拉伸彈簧(26)、第二拉伸彈簧(27),第一調節(jié)腔(9)布置在排氣總管(6)的后端上壁面上,第一調節(jié)腔(9)的內部腔體縱截面為圓弧狀,第一旋轉軸(21)鑲嵌在第一調節(jié)腔(9)的壁面上,第一旋轉板(10)布置在第一調節(jié)腔(9)內并與第一旋轉軸(21)固結在一起,第一旋轉板(10)的壁面與第一調節(jié)腔(9)內壁面密封接觸,第一旋轉軸(21)的伸出端與旋轉桿(20)的一端固結在一起,第二調節(jié)腔(22)布置在排氣總管(6)的后端下壁面上,第二調節(jié)腔(22)的內部腔體縱截面為圓弧狀,第二旋轉軸(23)鑲嵌在第二調節(jié)腔(22)的壁面上,第二旋轉板(25)布置在第二調節(jié)腔(22)內并與第二旋轉軸(23)固結在一起,第二旋轉板(25)的壁面與第二調節(jié)腔(22)內壁面密封接觸,第二旋轉軸(23)的伸出端通過鏈條(24)與第一旋轉軸(21)的伸出端相連接,旋轉桿(20)另一端與拉伸桿(13)的一端鉸接在一起,拉伸桿(13)的另一端與拉伸軸(12)的一端固結在一起,拉伸軸(12)的另一端與控制體(11)內部的上端圓弧板(18)固結在一起,離心軸(14)的一端穿過控制體(11)的前壁中心后鑲嵌在控制體(11)的后壁上,離心腔(15 )、離心體(16 )、離心彈簧(17)、圓弧板(18)、松緊帶(19)均布置在控制體(11)內,離心腔(15)與離心軸(14)固結在一起,離心體(16)的一端布置在離心腔(15)內并通過離心彈簧(17)與離心軸(14)相連接,離心體(16)的另一端為圓弧結構,離心體(16)的另一端與圓弧板(18)密封接觸,松緊帶(19)布置在圓弧板(18)的外表面,離心軸(14)的另一端通過鏈條與發(fā)動機(4)的曲軸相連接,第一拉伸彈簧(26)布置在第一調節(jié)腔(9)內,第一拉伸彈簧(2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旋轉板(10)、第一調節(jié)腔(9)內壁面相連接,第二拉伸彈簧(27)布置在第二調節(jié)腔(22)內,第二拉伸彈簧(27)的兩端分別與第二旋轉板(25)、第二調節(jié)腔(22)內壁面相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氣系統(tǒng)斜對稱布置調節(jié)腔,其特征在于控制體(11)內部腔體的橫截面為圓形,離心腔(15)、圓弧板(18)在控制體(11)內均為陣列式布置,圓弧板(18)的個數大于或等于離心腔(15)的個數,圓弧板(18)之間的間隙寬度小于離心體(16)的橫截面寬度,松緊帶(19)內部帶有彈性鋼絲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機械設計技術領域的排氣系統(tǒng)斜對稱布置調節(jié)腔,包括兩個調節(jié)腔、兩個旋轉板、控制體、離心軸、離心腔、離心體、離心彈簧、圓弧板、松緊帶、兩個拉伸彈簧,離心腔、離心體、離心彈簧、圓弧板、松緊帶均布置在控制體內,離心體的一端布置在離心腔內并通過離心彈簧與離心軸相連接,離心體的另一端為圓弧結構,離心體的另一端與圓弧板密封接觸,松緊帶布置在圓弧板的外表面。當發(fā)動機轉速較高時,旋轉板逆時針旋轉,排氣總管容積變大;當發(fā)動機轉速較低時,旋轉板順時針旋轉,排氣總管容積變小。本發(fā)明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適用可變進氣管系統(tǒng)優(yōu)化設計。
【IPC分類】F02B37/22
【公開號】CN105484860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63130
【發(fā)明人】曹曉暉
【申請人】上海佑熱高溫材料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4月13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