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以保溫的用于室內(nèi)試驗的瀝青拌合裝置,尤其涉及一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伴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公路的使用條件日益惡化,為了使道路瀝青滿足現(xiàn)代交通發(fā)展的需求,必須對瀝青進行改性以改善其性能。目前,發(fā)現(xiàn)摻加廢舊橡膠粉的橡膠瀝青具有溫度敏感性低,韌性好、彈性好、耐磨性好等優(yōu)勢,同時又為被稱之為“黑色污染”的廢橡膠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有效的途徑。而目前用于室內(nèi)試驗的橡膠瀝青反應釜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攜帶不方便,釜體內(nèi)部的橡膠瀝青盛放皿取放不安全,釜體內(nèi)部橡膠瀝青溫度測量不準確,在橡膠粉的摻加過程中溫度有所下降,同時橡膠瀝青的存放溫度不能保證,會對瀝青混合料的試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
[0003]因此,針對現(xiàn)有瀝青反應釜存在的問題,開發(fā)一種便攜、安全、控溫效果及保溫效果優(yōu)良的橡膠瀝青拌合裝置對室內(nèi)試驗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橡膠瀝青反應釜的缺點,提供一種適用于室內(nèi)試驗的橡膠瀝青拌合裝置,該裝置更安全,便攜,保溫效果更好,可以降低由于瀝青老化或者攪拌不均勻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0005]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
[0006]—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有支撐骨架,支撐骨架上設置有鍋體,鍋體上方設置有用于對鍋體內(nèi)瀝青進行攪拌的攪拌軸,攪拌軸上設置有密封鍋蓋和若干攪拌葉片,并且密封鍋蓋位于攪拌葉片的上方,攪拌軸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鍋體內(nèi)設置有加熱管;支撐骨架上還設置有用于調(diào)節(jié)攪拌軸的攪拌控制器和用于控制加熱管的溫度控制器。
[0007]所述密封鍋蓋上設置有投料口和呼吸閥。
[0008]所述攪拌軸為中空結構,中空結構中設置有用于測量鍋體內(nèi)瀝青溫度的溫度傳感器。
[0009]所述鍋體底部設置有瀝青流出閥。
[0010]所述支撐骨架底部設置有用于調(diào)節(jié)攪拌軸高度的有手輪。
[0011]所述支撐骨架頂部設置有電機,電機與攪拌軸相連。
[0012]所述鍋體通過固定管固定在支撐骨架上。
[0013]所述攪拌葉片為魚骨形攪拌葉片。
[0014]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0015](I)本裝置比較輕便,試驗中搬動比較方便。
[0016](2)控制方便,本裝置能夠簡單模仿工程試驗過程中橡膠瀝青的攪拌過程,通過位于攪拌軸上的溫度傳感器可實時監(jiān)測橡膠瀝青溫度,溫度測量更準確,可大幅提高試驗結果的準確性。
[0017](3)結構設計合理,鍋體固定于側面支撐骨架上,鍋體保溫效果好,可用于橡膠瀝青的保存。
[0018](4)推廣價值高,本裝置不僅可以用于橡膠瀝青的拌合,同時可以用于其它改性瀝青的生產(chǎn),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裝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針對性強、實驗效果好,可以生產(chǎn)出高質量的橡膠瀝青,提高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同時設備保溫效果好,橡膠瀝青的儲存效果優(yōu)良。
[0019]進一步的,橡膠粉的投放可以通過鍋體頂部的投料口多次投放,避免一次投放造成的膠粉結團現(xiàn)象,同時攪拌葉片的魚骨形設計可以使橡膠粉在整個鍋體內(nèi)部均勻分布,可以大幅提高橡膠瀝青的質量。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不意圖;
[0021]圖2為鍋體固定管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溫度傳感器位置示意圖;
[0023]圖4為鍋體剖面圖。
[0024]其中,I為電機,2為溫度控制器,3為呼吸閥,4為攪拌葉片,5為溫度傳感器,6為攪拌軸,7為鍋體,8為瀝青流出閥,9為攪拌控制器,1為投料口,11為密封鍋蓋,12為支撐骨架,13為鍋體固定管,14為手輪,15為底座,16為加熱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6]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底座15,底座15上設置有支撐骨架12,支撐骨架12上設置有鍋體7,并且鍋體7通過固定管13固定在支撐骨架12上;鍋體7上方設置有用于對鍋體7內(nèi)瀝青進行攪拌的攪拌軸6,攪拌軸6上設置有密封鍋蓋11和若干攪拌葉片4,并且密封鍋蓋11位于攪拌葉片4的上方,密封鍋蓋11上設置有投料口 10和呼吸閥3;橡膠粉可以分多次通過投料口 10均勻投放而不降低鍋體內(nèi)部的溫度。同時,呼氣閥3可以用于調(diào)節(jié)內(nèi)外氣壓。
[0027]參見圖3,攪拌軸6為中空結構,攪拌軸6的側壁上開孔,中空結構內(nèi)設置有用于測量鍋體內(nèi)瀝青溫度的溫度傳感器5,溫度傳感器的感溫探頭從攪拌軸上的側壁開孔中伸出。
[0028]參見圖2和圖4,鍋體7內(nèi)設置有加熱管16,加熱及保溫效果更好;鍋體7底部設置有瀝青流出閥8,只需打開閥門稱取所需質量的橡膠瀝青即可,不會造成橡膠瀝青溫度下降。
[0029]所述攪拌葉片4為魚骨形攪拌葉片。
[0030]所述支撐骨架12底部設置有用于調(diào)節(jié)攪拌軸高度的有手輪14,支撐骨架12頂部設置有用于提供動力的電機I,電機I與攪拌軸6相連,支撐骨架12上還設置有用于調(diào)節(jié)攪拌軸的攪拌控制器9和用于控制加熱管的溫度控制器2。攪拌控制器9能夠控制攪拌軸的轉速并顯示轉速,溫度控制器2可以顯示拌合過程中橡膠瀝青的實際溫度及攪拌軸的轉速。
[0031]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如下:
[0032]I)將設備接通電源,通過搖動手輪14使攪拌軸6及攪拌葉片4下降到鍋體7中,密封鍋蓋11將鍋體7蓋住,設置溫度控制器2的溫度,待鍋體7溫度上升至設定值。
[0033]2)通過搖動手輪14將攪拌軸5及攪拌葉片4升起,將一定質量的瀝青倒入鍋體7中,再將攪拌軸6及攪拌葉片4降下,觀察溫度控制器2顯示的溫度,待溫度上升至設定溫度,通過攪拌控制器9設置轉速。
[0034]3)在瀝青攪拌一定時間后,將橡膠粉通過投料口 10分多次均勻投放,將橡膠瀝青在鍋體7內(nèi)充分攪拌。將橡膠瀝青攪拌1-2小時后,關閉攪拌控制器9,設定溫度控制器2的溫度為保溫溫度。由于該溫度傳感器感知的是鍋體中心部位的溫度,所以測得的溫度更準確,有利于橡膠瀝青的拌合;又由于攪拌軸上的攪拌葉片與攪拌軸成一定的角度向下,這樣上部的橡膠粉可以快速的分散到中下部,防止橡膠粉分散不均勻,同時葉片周圍呈“U”形的骨架可以將鍋壁附近的橡膠瀝青攪拌均勻。
[0035]4)將天平放在底座15上,在天平上放置一瀝青盛樣皿,打開瀝青流出閥8,稱取一定質量的橡膠瀝青,關閉瀝青流出閥8,使橡膠瀝青處于保溫狀態(tài)。
【主權項】
1.一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5),底座(15)上設置有支撐骨架(12),支撐骨架(12)上設置有鍋體(7),鍋體(7)上方設置有用于對鍋體(7)內(nèi)瀝青進行攪拌的攪拌軸(6),攪拌軸(6)上設置有密封鍋蓋(11)和若干攪拌葉片(4),并且密封鍋蓋(11)位于攪拌葉片(4)的上方,攪拌軸(6)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5),鍋體(7)內(nèi)設置有加熱管(16);支撐骨架(12)上還設置有用于調(diào)節(jié)攪拌軸的攪拌控制器(9)和用于控制加熱管的溫度控制器⑵。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鍋蓋(11)上設置有投料口(10)和呼吸閥(3)。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6)為中空結構,中空結構中設置有用于測量鍋體內(nèi)瀝青溫度的溫度傳感器(5)。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7)底部設置有瀝青流出閥(8)。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骨架(12)底部設置有用于調(diào)節(jié)攪拌軸高度的有手輪(14)。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骨架(12)頂部設置有電機(I),電機(I)與攪拌軸(6)相連。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鍋體(7)通過固定管(13)固定在支撐骨架(12)上。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4)為魚骨形攪拌葉片。
【專利摘要】一種橡膠瀝青拌合裝置,包括底座,底座上設置有支撐骨架,支撐骨架上設置有鍋體,鍋體上方設置有用于對鍋體內(nèi)瀝青進行攪拌的攪拌軸,攪拌軸上設置有密封鍋蓋和若干攪拌葉片,并且密封鍋蓋位于攪拌葉片的上方,攪拌軸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鍋體內(nèi)設置有加熱管;支撐骨架上還設置有用于調(diào)節(jié)攪拌軸的攪拌控制器和用于控制加熱管的溫度控制器。本裝置不僅可以用于橡膠瀝青的拌合,同時可以用于其它改性瀝青的生產(chǎn),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本裝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針對性強、實驗效果好,可以生產(chǎn)出高質量的橡膠瀝青,提高實驗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同時設備保溫效果好,橡膠瀝青的儲存效果優(yōu)良。
【IPC分類】B01F15/02, B01F15/06, B01F7/18
【公開號】CN205269492
【申請?zhí)枴緾N201521086864
【發(fā)明人】于澎, 韓雪艷, 申愛琴, 郭寅川, 李震南, 鄭盼飛
【申請人】長安大學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23日